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供临床参考。方法;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赌 痰菌分离,经法国bioMerieux Vitek 32GNI鉴定卡鉴定得314株革兰氏阴菌ATCC27853进行质量控制。B-内酰胺酶测定采用头孢硝噻吩法,超广谱B-内酰胺酶的测定采用生物梅里埃GNS-NT卡,结果: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3.4%,16.6%,15.3%,亚胺硫霉素耐药率最低,仅为2%,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泰克松的耐药率分别为30%,33%,16%,ESBLsS检测结果为19.1%,结论:已发现ESBLsS的存在,今后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肺炎克雷伯氏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病中华鳖血液,肝脏,腹水,肌肉中共分离到2株细菌,腹腔注射感染试验均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死亡率为100%,此2株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完全一致;革兰氏阴性杆菌,无鞭毛,不运动,兼性厌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过氧化氢酶,七叶苷,VP,赖氨酸脱羧酶,ONPG反应,膛酶均为阳性,发酵肌醇,甘露醇,蔗溏,阿拉伯糖,乳糖,麦芽糖,草糖,鼠李糖,蜜二糖,木糖,棉子糖,纤维二糖产酸,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吲哚,鸟氨酸脱羧酶,苯内氨酸脱氨酶,明胶酶,H2S均为阴性,能还原硝酸盐等,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同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基本相同,故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该菌对先锋霉素VI、复达欣、头孢呋肟、菌必治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医院内细菌流行分布的耐药性监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菌流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方法:采用20种抗菌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监测医院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结果:2732株细菌中1754株(64.2%)为革兰氏阴性菌,928株(35.8%)为革兰氏阳性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氏菌产ESBL,阳性率分别为43.2%、35.4%和46.8%葡萄球菌为甲氧西林耐药株,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7.8%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60%,多数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耐药性明显,亚胺培南对大多数细菌有较大的抗菌作用。结果:近年医院临床分离菌耐药现象严重,需合理使用和控制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溶剂法分别制备了鱼腥草的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各提取物的体外抑菌实验表明,鱼腥草的氯仿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以该提取物为主要成分,制作了一种鱼腥草的外用抗菌霜剂.豚鼠皮肤刺激实验表明,该霜剂对皮肤无刺激性.豚鼠皮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皮肤局部感染模型的建立及抗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该霜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局部感染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每天给药3次,每次给药0.1 g(区域面积20 mm×30 mm),7 d后皮肤红肿现象完全消失;局部皮肤体外微生物培养实验发现,注射部位皮肤已无病原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以梭子蟹乳化病的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血清建立了梭子蟹乳化病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诊断技术,并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梭子蟹、养殖现场梭子蟹及养殖水体进行溶藻弧菌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检测溶藻弧菌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量为105cfu·mL-1.人工感染24 h后,就能在梭子蟹鳃和血淋巴中检测到溶藻孤菌.现场检测显示表观有病蟹的阳性检出率为90%,表观健康蟹的阳性检出率为20%,说明间接荧光抗体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已感染发病的梭子蟹,而且也可检测出带菌但病症不明显的梭子蟹.  相似文献   

6.
以1株经自然分离的嗜酸乳杆菌经化学诱变筛选得到的产亚油酸异构酶高产突变株(Lac.Nb1)为出发菌株,以亚油酸底物为诱导剂,考察了培养条件对其产亚油酸异构酶的影响,得到最佳发酵培养条件:菌龄15 h,接种量2%,温度37℃,初始pH 5.5,装液量80 mL(250 mL三角瓶),摇床转速100 r·min-1,经发酵培养条件优化后其产量比优化前提高了38.8%.  相似文献   

7.
分别在2013年夏季及2014年冬季采集宁波象山海域7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16S rRNA基因扩增子MiSeq测序技术研究了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宁波象山海域海洋沉积物细菌群落主要由γ-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酸杆菌门、α-变形菌纲、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沉积物细菌群落的时空分布同时受地理距离、季节和环境理化因子等影响,其中地理距离占主导地位,且冬季地理距离对群落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抗生素抗性基因与细菌耐药性密切相关,其在食品中的存留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奶酪是一种即食性发酵食品,在我国的消费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国内外干酪和再制干酪样品中8大类抗生素抗性基因进行了检测,以期揭示其在奶酪制品中的存留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干酪和再制干酪这两类奶酪中存留了高丰度的抗性基因,除万古霉素类抗性基因外,其余7大类抗性基因在干酪和再制干酪样品中均检出,再制干酪中的各大类抗性基因检出率明显低于干酪样品,其中再制干酪中检出率较高的是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大环内脂类-林可酰胺类-链阳性菌素B(MLSB)类抗性基因,干酪样品中检出率较高的是FCA(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氟苯尼考、氯霉素和酰胺醇)类和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分离自样品的18株乳酸菌药敏测试结果显示:耐药率较高的药物为磺胺恶唑(90.9%)和苯唑西林(86.36%);敏感率较高的是四环素(100%)和氨苄西林(100%)、氯霉素(81.8%);中介率最高的是环丙沙星(72.7%)和诺氟沙星(67.9%),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市售奶酪中残留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气单胞菌几丁质酶的性质与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浙江省土样中分离出一株产几丁质酶的好氧菌,经鉴定该菌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命名为CJ-5菌株.经研究发现,CJ-5菌产生的几丁质酶是一种诱导、分泌型酶,其产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起始pH7.0,温度为30℃,几丁质底物质量浓度为2%~2.5%,培养基装量为三角烧瓶总体积的20%.在3 L发酵罐中进行了扩大培养,发酵液的最高几丁质酶活力为0.41 U·mL-1.该酶的酶促反应最适温度为36℃,最适pH为7.0.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发现CJ-5菌株是一株产双酶的菌株,既产几丁质酶,又产壳聚糖酶.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宁波地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情况,探讨了Hp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机制.取患者胃黏膜组织分离培养Hp,检测Hp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提取左氧氟沙星耐药Hp DNA,PCR扩增并测序比较.结果表明:宁波地区Hp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2.5%,左氧氟沙星耐药Hp菌株gyrA基因91位密码子发生点突变.提示宁波地区Hp对左氧氟沙星已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左氧氟沙星耐药Hp gyrA基因突变可能是本地区左氧氟沙星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热休克处理应用于直投式发酵剂对酸奶品质的改善作用, 通过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和嗜酸乳杆菌制备直投式发酵剂, 比较3种菌的热休克处理实验组与未热休克处理对照组在冷冻干燥后的存活率及酸奶发酵性能. 结果显示: 热休克处理组发酵剂存活率极显著增加, 酸奶pH下降速度显著加快(P<0.01), 双乙酰、乙醛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 蛋白质、活菌数含量均显著提升(P<0.01), 且使用经热休克处理制备发酵剂生产的酸奶在感官评价上优于未热休克处理组. 结果表明, 在冷冻干燥前进行热休克处理可以提高直投式发酵剂中乳酸菌的存活率、产酸产香等发酵性能, 改善酸奶的风味和品质, 为提升酸奶发酵剂的品质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与地球上大多数植物根部共生合成菌根,其根外菌丝穿越根圈营养耗尽区(depletion zone),可帮助植物吸收更多之土壤养分,例如磷肥、氮肥、微量元素、水分,并增进对干旱、盐害与病虫害之忍受力,进而促进作物的生育及产量.本研究室以红豆、洋葱、木瓜、苦瓜、胡瓜、一串红、矮牵牛、热带球根花卉与文心兰等作物于种子或幼苗期接种内生菌根菌,已证实可被菌根菌感染而促进其生长及产量.经筛选适合上述作物之菌种与接种方法,推广应用于木瓜、苦瓜与胡瓜等种苗产业,已获得良好之效益,未来应可推广应用于更多样化之作物种苗,甚至包括水土保持植物.由于丛枝菌根菌为绝对共生菌无法纯粹培养,传统砂耕法生产之接种源有重量与体积庞大、携取不便、可能带有病原菌以及孢子密度偏低而品质不佳等缺点.本实验室研发以气雾栽培技术生产接种源,可降低上述缺点而获得高产量、高孢子密度与高品质之接种源产品.  相似文献   

13.
以嗜酸乳杆菌为代表菌种,利用快速保质期试验法,研究热休克处理结合冻干保护剂对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在不同贮存温度下存活率的影响,以筛选出存活率最高的冻干保护剂,并确定冻干后菌粉半致死时间最长的贮存温度.结果表明:乳酸菌在冷冻干燥前进行热休克预处理,冻存期间存活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热休克处理的对照组;冻干保护剂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10%脱脂乳10%葡萄糖水;贮存温度降低,乳酸菌半致死时间延长.最后获得直投式发酵剂贮存期间存活率最高的实验条件为:嗜酸乳杆菌经46℃处理30 min后,加入10%葡萄糖、2.5%甘油、1.5%山梨糖醇以及10%脱脂乳为冻干保护剂.冻干后菌粉于-20℃冻存121 d后存活率达88.48%,与以水为冻干保护剂,且未加热休克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冻干存活率提高了30.69%.  相似文献   

14.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13032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大小为1434bp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A.以大肠杆菌/谷氨酸棒杆菌穿梭质粒pXMJ19为载体,将扩增得到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至C.glutamicum Res167,获得重组菌株C.glutamicum Res167/pXMJ19-glnA.在摇瓶发酵水平上,通过IPTG诱导glnA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了发酵液中的L-谷氨酰胺含量.结果显示,与未经诱导的对照菌相比,诱导后的重组菌发酵液中的L-谷氨酰胺产量提高了1.8倍,最高产量达1.54·gL-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室内和室外养殖试验,探讨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T1)和21‰(T2)的复合芽孢杆菌饲料组幼蟹的蜕壳率、成活率和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T0);摄食率随着芽孢杆菌浓度上升而呈现下降趋势;T1和T2组分别降低幼蟹饲料系数为15.38%和18.80%.芽孢杆菌添加显著影响胃、胰蛋白酶以及肝胰腺脂肪酶活性,但淀粉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室外池塘养殖结果表明:商品饲料中添加2‰复合芽孢杆菌的饲料组(D2)平均产量最高,比只投喂商品饲料组(D1)增产14.4%;D2组起捕时蟹平均壳宽比D1组大3.4%.饲料系数方面,D1组和D2组差异不大.认为三疣梭子蟹养殖饲料中添加2‰的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长白舌唇兰和凹舌兰的茎尖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最适合于原球茎和类原球茎诱导及类原球茎萌发为完整植株的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合长白舌唇兰原球茎和类原球茎诱导的培养基为N6+TDZ0.05 mg.L-1+NAA0.01 mg.L-1+KT0.50 mg.L-1,诱导率为92.5%;最适合凹舌兰原球茎和类原球茎诱导的培养基为N6+TDZ0.05 mg.L-1+KT0.50 mg.L-1,诱导率为98%;长白舌唇兰类原球茎萌发为完整植株的最佳培养基为N6+IAA0.01 mg.L-1,萌发率为96%;凹舌兰类原球茎萌发为完整植株的最佳培养基为N6+IAA0.01 mg.L-1+GA30.01 mg.L-1,萌发率为94.5%.以类原球茎的切片为材料进行类原球茎快繁的结果表明,在30~40 d的一个培养周期内,增殖倍数达100以上,成功建立了两种兰的高效快繁体系.同时对不同阶段培养材料的形态结构及超微结构的观察证明了两种兰的类原球茎发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7.
隐藏嗜酸菌DX1-1产PHB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可积累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DX1-1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碳氮源组合(葡萄糖,KNO3),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培养条件即碳源浓度为40 g/L、氮源浓度为15 g/L以及初始pH值为3.0,并确定了在最优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和PHB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核磁共振对该菌胞内PHB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此次试验提高了DX1-1菌株PHB的产量,最高达到19.75 g/L.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目的平板梯度稀释法,从自然发酵果蔬原浆及中外泡菜老液中分离到22株乳酸菌.采用MRS(pH2.0)初筛平板和MRS(30%葡萄糖)复筛平板,筛选出4株耐酸、耐高糖乳杆菌.对其进行了pH值、酸度、活菌数等果蔬酱发酵性能测试研究,其中两株发酵产酸速度快、发酵性能优异、发酵果蔬酱风味好,经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19.
线虫捕捉性真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种类包括壶菌、结合菌、不完全菌、子囊菌及担子菌等,其中不完全菌丝孢纲线虫捕捉菌依据分生孢子、捕捉构造型态可以分成粘着分枝(ad-hesive branch)、粘着网(adhesive net)、粘着球(adhesive knobs)、非收缩环(non-constricting ring)、收缩环(constricting ring)五类.本研究即至本省各地不同寄主及土壤质地作物区采集作物根圈土壤共58个样本,利用土壤洒布法分离不完全菌丝孢纲线虫捕捉菌,同时测定采集土的pH值、有机质、土壤质地.样本分离到线虫捕捉菌的比率为68.97%,且54.24%为网形成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4%较易分离到线虫捕捉菌,而土壤pH值与线虫捕捉菌的存在无明显相关性.Monacrosporium eudermata、Arthrobotrys musiformis、A.cladodes、M.ellipsosporum、Dacty-laria brochopaga为最常见的5种故针对它们进行最适生长温度、pH和不同碳、氮素源种类下对此5种线虫捕捉菌生长及捕捉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网形成菌生长速度最快,M.ellipsosporum、D.brochopaga在含有3%xylose的查派克-道克斯琼脂(Czapek-Dox medium)培养基中生长完全受到抑制.此5种线虫捕捉菌以M.eudermata捕捉叶芽线虫效果最好,其次为D.brochopaga.M.eudermata培养在0.5%、1% sucrose、Glucose、Galactose、mannitol、maltose、Starch、Saccharose的查派克-道克斯琼脂中具有捕捉叶芽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的能力.D.brochopaga在实验中对于南方根瘤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有最好的捕捉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红鱼肾肿大症的病原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浙江省温州洞头海水网箱养殖美国红鱼发生的以肾脏显著肿大为主要病症的肾肿大症疾病,进行病原及其致病性研究.从病鱼肾脏分离获得优势菌株MH061205-2,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具有致病性,会引起美国红鱼肾肿大症状.进一步对其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测定,以及16S rRNA测序分析等多元鉴定表明:MH061205-2菌株为海藻希瓦氏菌(Shewanellaalgae),是美国红鱼肾肿大症的病原菌,该菌体呈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极生单鞭毛,氧化酶反应阳性;该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卡比西林和环丙沙星等15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