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研究赤道平流层线同风的准2年振荡(QBO)和浙江台风的关系,指出:浙江台风多发生在赤道平流层纬向风的东西风转向时期;在赤道平流层QBO为西风年时,浙江发生台风的总天数较多,在赤道平流层QBO的西风时段的内发生台风的总个数和总天数都较多,在东风时段,每个台风的生命史较长,厄尔尼诺和拉尼妇使当年浙江台风的总天数编少,厄尔尼诺年使浙江台风的生命史较长,而拉尼娜则相反。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全球地面温度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分析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频数减少,极端中心气压增加、极端最大中心风速减小,即热带气旋强度减弱;在增暖最快的20世纪90年代,这种关系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太阳黑子、QBO对杭州地区梅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1953~2001年杭州梅雨量的周期性振荡特征度其与赤道平流层纬向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杭州梅雨量的变化存在着22年左右和准两年左右的周期振荡,雨量和赤道平流层纬向风的准二年振荡(QBO)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其相关关系受到太阳活动的调控.在厄尔尼诺年的同期或者后期,QBO和梅雨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4.
环境环流变化对东海热带气旋路径折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具有偏北移动分量的东海热带气旋路径折向时的环境环流的参数变化、动力结构及涡度收支等合成分析表明:当热带气旋环境环流的总变化为东风分量增大或由于动力变化产生向左的合力或涡度变化使热带气旋强度减弱时将导致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左折;当环境环流总变化为西风分量增大或动力变化产生向右的合力或涡度变化使热带气旋强度增强时将导致移动路径右折;当合力状况少变,涡度变化不足以改变热带气旋强度时,内力与环境外力平衡维持,热带气旋的移动路径不发生折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虑了摩擦和非绝热加热的作用 ,采用赤道 β平面上的动力方程组 ,对热带大气运动进行了超长波的尺度分析 ,得到了描写长波、纬向超长波 、径向超长波和 Burger超长波的近似方程 .结果表明,在热带大气运动中非绝热加热和摩擦作用是不能忽略的, 而且在径向超长波中,散度项相当重要,因而混合 Bossby 重力波可能是热带大气 中径 向超长波的重要特性.另外分析指出,在无摩擦作用时,凡有纬向超长波的纬向风才具有;住地转性质 .若不考虑摩擦和非绝热加热作用时 ,本文分析的结果与文献〔1〕 的结果是一 致的.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1959~2012年间62支对宁波市造成降水的热带气旋,根据其行进路径特点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路径类型热带气旋给宁波市各区域造成的降水量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宁波市的热带气旋可分为5种路径类型;(2)热带气旋影响宁波市降水的关键因素是其登陆区域及行进路径与距离;(3)I型热带气旋平均降水量与热带气旋等级呈正相关,而其余类型均无此特征;(4)镇海区、江东区、江北区、海曙区4区域热带气旋平均降水量最少;(5)宁海县、奉化市、鄞州区、象山县4区域热带气旋平均降水量最多;(6)近海转向型热带气旋平均降水量最少,但象山县和北仑区降水较为集中,这与两个区域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7.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期信号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是造成大范围洪涝的高影响天气事件,了解导致此类事件的全球和区域影响,对改进其预报是十分必要的.针对1951~2004年间16个典型个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事件发生前1~30d的全球环流场进行了相关与合成分析相结合的天气学统计普查,揭示了与此类过程显著相关的前期环流信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主要信号对过程形成可能的影响和联系:过程前3~4k,赤道太平洋对流层中高层的暖性高压增强,并通过遥相关影响后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及白令海附近低压的形成和加深;同期,南美洲南部南极附近的冷槽加深,其后能量频散至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有利于前2~3k南印度洋副热带地区以及西南太平洋西风带地区显著Rossby波列的出现,相应在马达加斯加岛南侧、澳大利亚西侧及新西兰东侧洋面上分别出现显著的低槽加深,经向环流增强;马达加斯扣岛附近的纬向风异常通过经向遥相关对应北半球欧洲地区所出现的多个正负相间的纬向风异常,导致欧洲中纬度环流经向度加大,从而触发欧亚Rossby波列的形成和东传,该波列中三个稳定的波槽分别位于伊朗高原、我国东部洋面和太平洋中部洋面,并使青藏高压加强北挺;最后随着波列消失,我国东部洋面低槽减弱北缩,副热带高压趋于加强西仲,促使事件的背景环流备件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2003年夏季江南异常高温天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ECP1948-2003年月平均资料,主要分析了2003年夏季长江流域以南高温天气形成过程的天气特征和物理过程,对比分析了膏藏高压和海温两个异常因子与夏季江南高温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高层青藏高压的稳定、持续、加强和向东、西的不断扩张,有利于长江流域以南和华南地区产生高温天气,可作为一个异常强信号来预测江南高温干旱短期气候变化;副热带中太平洋和赤道东太平洋关键区在高温发生前一冬季海温有异常加热,尤其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说明关键区海温与江南地区高温呈6个月的相关;东亚季风指数与江南夏季地面温度距平呈负相关,即当东亚夏季风偏弱时,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夏季地面温度呈正距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梯度风动量近似理论,考虑气压梯度力、科氏力、湍流摩擦力、离心力和惯性偏差力5力平衡,得到了柱坐标系下具有热带气旋边界层特征的解析解.并着重讨论了三维钟型孤立地形及二维钟型地形对径向速度、垂直水平流场及垂直速度场的影响.对于数值解的再现表明,热带气旋内边界层的运动同时受到湍流摩擦作用与地形作用的共同影响,二维钟型地形比三维钟型孤立地形对于垂直速度场、径向速度场及流场有更明显的影响.而热带气旋中心与地形中心的不重合会产生风场的不对称结构,且会在地形西北侧形成"偶极型"的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10.
热带印度洋是最强最稳定的江淮持续性暴雨中期海温信号区.在此基础上,利用28年气候逐候资料,根据该信号区海温与后期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场和环流场的相关分析以及典型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合成分析,初步探究了其对江淮持续性暴雨形成的中期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前期信号区海温异常可通过以下3种途径对江淮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发生产生影响.过程发生前5候至前4候热带印度洋偏高的海温及其引起的热带对流异常,导致热带偏北印度洋至热带西太平洋上异常的准纬向环流形成,削弱印度洋上的Walker环流和西南季风,有利于西太平洋副高偏强.偏高的海温有利于过程发生前4候北大西洋急流出口区右侧脊发展,还可影响此异常波动的东传,对欧亚波列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过程发生前3~2候,该波列东传所伴随的环流调整导致南亚高压加强、中国东部槽发展、西太平洋副高加强.另外偏高的海温还有利于过程发生前2~1候110~140°E经向异常环流的形成,该异常环流削弱热带季风经圈环流,使南海-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偏南,有利于副高西伸.  相似文献   

11.
台风强度变化,尤其是强度的突变(突然加强和衰亡)是台风预报的难点.然而,由于缺乏对强度变化机理的认识,没有足够高的分辨率对现有数值模式表达强度变化精细的物理过程,近年来台风强度业务预报进展缓慢.研究表明,台风强度主要受3类因子影响,即大尺度环境场(如风垂直切变(Vertical Wind Shear,VWS))、海洋强迫(包括海表温度和海洋热容量(Oceanic Heat Content,OHC))以及台风自身的结构(含内核强对流变化(Density of core convection,DCC)以及内核变化).三者间存在作用和反作用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长江中下游 地区 边界层 风场和 逆 温层 分布进行 了统计分析.发 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边界层内有时存在 着强风速带,其主要表现为东北和 西南急流,边界层急流 只有在西南气流时才常位于 逆温层或等温层 顶部;冷锋 过境后 常可看到一支位于 锋面逆温下部的偏北强风 速带 并常伴随气 旋或冷锋移 动; 它们 与暴雨和 强 对 流发 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江淮和黄淮地区是强对流天气多发区域,利用2010-2012年(4-10月)常规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对江淮和黄淮地区(30°N~37°N,110°E~122°E)发生的418个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该地区强对流发生的时空特征、典型环境背景以及对流关键参数的统计特征.统计发现,江淮和黄淮地区强对流天气主要发生在6-9月,8月最多,呈单峰型.空间上,江淮和黄淮地区有明显的3块强对流多发区域,分别是山东泰山周边地区、东部平原地区、大别山和黄山一带,其中发生在东部平原区域的强对流过程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35.3%.从日变化来看,强对流主要发生在15:00-21:00(LST,下同),其次是06:00-09:00,呈双峰型,并且在空间走势上从早至晚呈自西北向东南的发展规律.根据500 hPa形势场将个例分成低槽型、副高型、冷涡型、台风型4大类,其中低槽型284例,副高型101例,冷涡型16例,台风型17例.由探空数据统计发现,副高型水汽更多集中在边界层低层,而台风型水汽更多分布在深厚的对流层中,低槽型水汽条件适中,冷涡型最小且抬升凝结高度最高;副高型最不稳定,低槽型适中,冷涡型不稳定度最低.通过与已有研究对比,本研究区域的强对流过程潜在不稳定度较小,但具有较湿的环境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一个中尺度三维数值模式,对下垫面气旋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了进行数值模拟,初步研究了区域性下垫面特征的变化对梅雨锋气旋和暴雨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沙漠引起的温,湿,风的变化导致一个发展成熟的江淮气旋在午后进入沙漠试验区后,气旋的移速减慢,强度增大,在试验区边界附近暴雨增强,而试验区中心附近则降水减小。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云迹风资料同化的江南飑线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WRF模式对2006年6月10日发生在浙江地区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及云迹风资料同化实验研究.将常规测站、自动站资料同化试验和加入了云迹风资料的试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WRF模式进行同化模拟,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江南地区飑线的发生、发展、维持和消亡过程.主要分布在对流层高层的云迹风资料能有效地改善高空风场质量,在模式中增加了云迹风资料之后,使模拟的雷达反射率图像增加了清晰度,原来有些地段较为零星逗点状的反射率图像可被连成带状,尤其明显的是模拟的主降水强度和落区与实际降水分布更加接近;模拟也改变了后半程的大风区的分布并增强了风速,比控制试验稍接近于实况,且略缩小了降水和大风的虚假区域.同时,通过不同质量控制阈值的云迹风模拟试验比较发现,进入模式的云迹风数量与模拟效果并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因此,在云迹风资料的运用上,质量控制对模拟有一定的影响,恰当地应用云迹风资料同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强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对提高降水、大风等预报质量是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