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小区利用度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1995年10月至1996年5月在浙江省开化县水坞山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和样方法对白颈长尾雄栖息地小区利用度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食物和水因子是决定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利用度的最主要因子,随季节的变化,影响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小区利用度的食物种类亦随之变化。(2)冬季,灌木层因子的作用大于草本层因子;春季,草本层因子的作用大于灌木层因子。(3)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小区利用度多元回归模型:冬季:Y=0.044438X1+0.003519X2-0.001542X3+0.074533;冬末春初:Y=0.526660X1+0.041444X2-0.005522X3-0.585041;春季:Y=0.102324X1+0.101763X2-0.002182X3+0.120046。  相似文献   

2.
浙江西部山区珍稀雉类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西山区雉类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分布高度存在差异,其主要活动地有季节性变化,并和月降水量相关。黄腹角雉在浙江西部分布于金衢盆地以南,白颈长尾雉、白鹇和勺鸡在浙西山区均有分布。对该山区秋季和春季的雉类密度进行调查,秋季捕获率以勺鸡最高(4.58‰),白颈长尾雉次之(1.42‰),白鹇最低(0.39‰)。春季遇见率勺鸡为0.15只/小时,白鹇为0.175只/小时,白颈长尾雉仅0.063只/小时。白颈长尾雉和白鹇存在正关联的种间关系,而其他雉类间不存在关联。植被群落的演替可导致雉类群落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雉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波动等几方面。70年代至80年代浙西雉类资源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3.
白颈长尾雉的夜宿地选择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年3月至6月,采用无线电遥测和样方等技术,对浙江省开化县水坞山区白颈长尾雉的夜宿地选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白颈长尾雉在针叶林内分散夜宿,多选择在陡坡、高乔木层盖度较大和地面较空 地带作为其夜宿地。夜宿树一般为夜宿地内胸径较大、相对高大和树冠盖度较高的树木。影响白颈长尾雉夜宿地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隐蔽条件。  相似文献   

4.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构成白颈长尾雉阔叶林型栖息地的相干被乔木层主要村种为壳斗科植物,灌木层植物以山茶科、禾本科和樟科等科的种类为主,草本层植物以蕨类、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在针阔混交林型栖息地,壳斗科植物仍占矫木层主要树种的相当比例,但针叶树种的比例明显上升,该类型栖息地的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组成特征与阔叶林型栖息地相似,在针叶林型栖息地中,乔木层的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福建柏和圆柏等,并有较多的阔叶灌木树种构成灌木层,草本层中以蕨类为主,白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乔木层盖度。  相似文献   

5.
对北仑山海洋站连续观测6年的波浪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波高小于0.5m的浪为常见浪,波高在0.5m和1.5m之间的出现频率,冬季最大,为19.5%,波高在1.5m和3.0m之间的出现频率,各季几乎相等,且都很小,为0.4%~0.5%,波高大于3.0m的出现频率为零.多年按月统计最大波高在1月,为2.5m,7月最小,为0.9m;波浪总特征表现为冬季较强,秋季次之,夏季最弱,波浪特征值,在宁波北仑海域海洋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1998年 5月 2 5日至 8月 2 1日在日本福井县栽培渔业中心进行了黑鲷人工育苗和中间培育试验 .育苗密度为 16 2 0 0尾 /t,育苗成活率 (到 5 7日龄 )为 12 .9% .中间培育 (5 7~ 87日龄 )分两组 ,密度分别为 1342尾 /t和 6 0 0尾 /t ,成活率分别为 5 9.9%和 96 .3% .  相似文献   

7.
对用草酸沉淀法制备的、不经球磨的红色发光材料Y2O3:Eu^3+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大小分布均匀,一次粒径为4~6μm,最大激发峰位于238nm,最大发射峰位于613nm,荧光粉色品坐标x=0.6454,y=0.3408,相对亮度为181,可满足灯用荧光粉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江西苔藓植物新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产自阳际峰自然保护区的江西和中国大陆苔藓植物新记录9种:双齿裂萼苔(Chiloscyphus latifolius)、蠕形羽苔(Plagiochila griffithiana)、东亚平藓(Neckera coreana)、同枝青藓(Brachythecium homocladum)、广叶绢藓(Entodon flavescens)、长叶绢藓(Entodon longfolius)、狗尾藓(Rhaphidostichum bunodicarpum)、毛尖狗尾藓(Rhaphidostichum piliferum)、全缘小金发藓(Pogonatum perichaetiale).其中,狗尾藓属为江西藓类植物属的新记录,毛尖狗尾藓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1年以来浙江省68个测站的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大雾日数的空间、时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浙江省大雾主要出现在东部沿海、浙北的中部和西部、浙中的西部和浙南的西南地区.浙中的南部和浙南的北部是相对少雾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雾日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下降趋势明显;各地大雾有明显的季节和地区差异.大雾以冬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浙北多大雾日主要出现在春季、深秋至冬季两个阶段,浙中南多大雾日主要出现在深秋到冬季,东部沿海多大雾日主要出现在春季到初夏.月最多雾日东部沿海出现在春季,以平流雾为主,其他地区出现在冬季,以辐射雾为主;大雾主要发生在清晨,持续时间大多数在3h以内.统计表明:相对湿度、风速、气温和地面气压场与大雾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应用RAPD技术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4个地区桃花水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对4个群体28个个体的基因纽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230个位点,分子片段在20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位点124个,占53.91%;群体间最大的遗传距离为0.6506,最小的遗传距离为0.2451,平均遗传距离为0.4825;各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俨)为27.78%-76.47%,平均杂合度(H)为0.0998-0.2977,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1500-0.4390.整个群体的H,I和遗传分化指数(Gst)分别为0.2610、0.3931和0.2249.研究结果表明:桃花水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宁波象山和杭州玉泉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整体水平,温州平阳和金华永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整体水平,且群体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