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纳米颗粒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阻燃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粘土/固体环氧树脂体系为模型研究纳米颗粒在燃烧聚合物中的迁移行为,探讨其阻燃机理。发现纳米颗粒能够在熔融的聚合物中迁移,并在燃烧的聚合物表面富集,形成阻隔层。通过影响外界热量供给,减缓内部聚合物热解速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阻隔聚合物裂解可燃成分的外溢,从而实现有效阻燃的目的。基于上述结论,在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表面预先植入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粘土等纳米材料阻隔层,制备了阻燃型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聚二甲基硅烷的热分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聚二甲基硅烷的热分解研究宋永才,商瑶,冯春祥,陆逸(国防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应用化学系长沙410073)关键词聚二甲基硅烷,热分解,热解产物,结构聚二甲基硅烷(PDMS)是以Si-Si键构成主链的聚合物.在惰性气氛中经热解重排可转化为以St—C键为骨架...  相似文献   

3.
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利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热固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的方法,着重论述了物理粉碎回收法和化学热解回收法,并对不同方法的回收料用于团状模压料(bulk molding compound,BMC)、片状模压料(sheet molding compound,SMC)以及热塑性塑料的产品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半互穿聚合物网络(SIPN)概念被用来研制能结合热塑性聚合物的加工性和热固性聚合物的高温性能的大分子体系,用于复合材料耐高温树脂基体。例如:乙炔端基酰亚胺低聚物与热塑性聚酰亚胺基SIPN,线性聚酰亚胺与热固性双马来酰亚胺基SIPN以及热塑性树脂与双腈基SIPN已有报道。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起到协同作用,易于加工并具有优异的性能。乙炔端基砜(ATS)树脂具有与聚砜树脂相类似的结构,被认为在将来代替环氧用于高性能粘合剂和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的候选者之一。其另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重分析及原位红光谱等方法,定性,定量地研究了三价铬和丙二酸形成的配合物[Cr(C3H2O4)(H2O)4][Cr(C3O4)2(H2O2)].4H2O的热解过程,提出了室温至400℃下的详细热解途径。基于多种实验结果,分析了螯合物中六员环的化学断裂方式,并由配合物的快原子轰击质谱(FAB-MS)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时间 :2 0 0 3年 5月 2 5~ 3 0日 地点 :意大利Gargnano(BS)讲题内容 :纳米结构材料综论 ;纳米材料模型化 ;超分子聚合物 ;控制有序纳米结构的聚合物络合物 ;树枝状大分子纳米材料 ;嵌段共聚物作为纳米材料 ;纳米结构热固性树脂 ;碳纳米管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新性能 ;碳纳米管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聚合物 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的流变行为 ;用溶胶 凝胶技术制备杂混化合物 ;多面体齐聚物硅倍半烷 (POSS)杂化聚合物材料 ;柱状纳米材料与燃料电池 ;反应性加工制备杂化化合物 ;预成形纳米填料用于原位合成 ;生…  相似文献   

7.
用自制的四种全芳香族热致液晶聚合物BP LCP、BPM LCP、BPA LCP、BPS LCP与热塑性树脂聚砜(PSF)熔融共混,制备了一系列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所得材料的微观形态、热性能、力学性能等,结果显示:四种液晶聚合物中,BP LCP,BPS LCP在所用加工条件下可在PSF中取向成纤,而且这两种共混物断面上存在皮 核效应;BPM LCP和BPA LCP未成纤,均以球状存在于PSF中.这四种液晶聚合物与PSF的相容性较差,各共混物的Tg均分别接近于二纯组分的Tg值,SEM照片上明显的相界面也能说明以上问题.液晶聚合物对PSF有增强作用,但增强效果不很显著,这可能是二者相容性较差所致  相似文献   

8.
以兖州烟煤和红庙褐煤为考察对象,在加压固定床上压力为3MPa,温度从350~650℃范围内,研究了加氢热解以及氮气下热解过程中硫在半焦、焦油中的含量以及脱硫率和硫分布的变迁规律。实验表明,加氢热解比氮气下热解有着更好的脱硫作用,有利于降低半焦中的硫含量。这种脱硫作用随煤种的不同而不同,尤其受到煤中矿物质的显著影响。因此红庙煤加氢热解焦油中硫含量显著降低,半焦的硫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逐渐降低然后增加;而兖州煤一直呈下降趋势。XRD分析表明,红庙煤在加氢热解条件下,碱性矿物质与H2S反应而产生的硫化物主要是FeS和CaS。从兖州煤的脱硫率曲线可以得出,加氢热解不仅有利于易分解脂肪类含硫化合物的脱除,而且可以促使难分解噻吩芳香类含硫化合物的脱除。  相似文献   

9.
分别在具有不同H2、CH4、CO等气体组成的热解反应气气氛下,采用10g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先锋褐煤热解产品收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日本SHIMADZUGC17A/QP5000MS对焦油进行色质联检。结果表明:焦炉气中甲烷和一氧化碳对加氢热解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热解结果。其中甲烷对加氢热解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能提高焦油收率(特别是在较高压力下),同时能明显增加焦油中苯、甲苯、二甲苯(BTX)和萘的相对含量,实现焦油轻质化;另一方面它又降低热解总转化率(半焦收率增加)并生成更多的热解水分。焦炉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也有利于提高热解总转化率、焦油收率并主要通过增加酚、甲酚、二甲酚(PCX)的含量以改善焦油质量,但它却促进了水的生成。相比较而言,焦炉煤气中甲烷对增加热解焦油产率和改善焦油质量比一氧化碳具有更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同  周欣  顾峻岭  陈家华  傅若农 《分析化学》2001,29(11):1361-1361
1 引  言最简单的光学纯度测定方法是旋光度测定法 ,但它的可靠性较低且无法测定没有标准品的新化合物。NMR、HPLC和GC也是常用的方法。近年来 ,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分离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它也能用于光学纯度的测定。本文研究了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新合成的手性化合物γ 四氢吡咯基苯丙醇的光学纯度。2 实验部分2 1 仪器与试剂 SpectraPHORESIS10 0 0 TM 毛细管电泳仪 (美国TSP公司 ) ,5 0 μmID弹性石英毛细管 (河北永年锐沣色谱器件有限公司 )。β 环糊精聚合物由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合…  相似文献   

11.
PVC热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PVC作为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重要组分,国内外学者已对它的热解或燃烧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一些研究。Danforth和Takeuchi根据链式理论研究了PVC在220-240℃的热解动力学^[1],Troiskii和Troiskaya提出了用来描述PVC分解初始阶段(转化率约10%以内)HCl析出的数学模型^[2];Wu等分别研究了PVC在高转化率(>60%)时及在127℃-427℃范围内的热解动力学^[3,4];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确定的转化范围,而国内近年才开始对PVC的热解或燃烧动力学进行研究,一般都采用较简单的一次反应方程^[5]或常见的固体反应方程6[6]来求解动力学参数,为了能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计算中只能分段拟合,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断点,所以,对PVC热解动力学的研究还缺乏完整性或连续性,不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废旧高分子材料—PE塑料,PVC塑料和废轮胎为试验物料,在外热式回转窑内进行了一系列热解试验。考察了热解终温对热解产物的产率及产物特性的影响。随热解终温的提高,热解气体的产率上升而半焦的产率下降;PE和PVC的热解焦油的产率下降,而废轮胎则相反。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热解气体的平均热值有一最大值;PVC在热解过程中Cl-HCl的转化率为520%~560%;热解终温对焦油的CH原子比、热值及族分均有一定影响;热解终温对热解半焦的热值、C和H残余率以及半焦反应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PVC的热解/红外(Py/FTIR)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热解/红外联用仪(Py/FTIR)考察了PVC的热解过程,结果表明,PVC在200℃时开始放出HCl,300℃左右达到最大,在红外谱图上HCl气体的振-转吸收区是3100cm^-1~2600cm^-1,有P支和R支出现;随后-CH2-基在2860cm^-1和2930cm^-1处的吸收明显增强,可认为是生成的多烯碎片进一步裂解生成脂肪族化合物的结果;同时有芳烃在1620cm^-1、3010cm^-1和900cm^-1~600cm^-1处的吸收出现。这是由于除了部分多烯碎片规则断裂形成酯肪烃类物质的挥发分外,还有一部分通过分子重排、环化形成芳烃结构,其中的一部分以芳烃类物质进入挥发分,另一部分聚合形成稠环芳香族物质,最后变成焦粒。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PVC的热解机理,即PVC首先脱出HCl气体,进一步热解产生多烯结构,并通过分子重排、环化形成芳烃结构。  相似文献   

14.
用快速热解气相色谱法以及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山西蒲县藻煤藻类体的热解产物组成。利用等温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了蒲县藻煤藻类体热解产物中正构烷烃、正构烯烃、苯(B)、甲苯(T)、萘以及热解总产物(Ar)等组分生成动力学参数,探讨了这些动力学参数与和生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气相添加物对兖州煤燃前预脱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 2 1世纪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 ,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煤炭 ,由直接燃烧而引起的SO2 污染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 ,煤炭消费量的不断攀升 ,即使煤中含硫量不增加 (事实上 ,原煤的含硫量随开采深度而逐步增高 ) ,按现有脱硫技术 ,到 2 0 10年SO2 的排放量仍将增加6 0 0万吨 ,远超出“中国 2 1世纪议程”的要求。目前 ,现行的降低燃煤硫污染的技术主要有燃前洗煤、燃烧过程中喷洒固硫剂及燃烧后烟道气脱硫。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燃硫的污染 ,但每种技术本身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近几年来 ,为了实…  相似文献   

17.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对生物质快速裂解反应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艳  魏飞  王垚  金涌 《燃料化学学报》2000,28(5):415-419
采用现代化学分析领域中重要的分析方法 -裂解气相色谱法 ,对生物质的快速裂解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以杨木木屑为研究对象 ,在裂解温度 40 0~ 80 0℃ ,升温速率 1 0 0℃ s、2 50℃ s、50 0℃ s,挥发性产物停留时间 0 6~4 0s的裂解条件下 ,考察了杨木木屑快速裂解气、液、固三种产物及气相组分的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气、液、固三种产物所占比例及其组分含量取决于裂解条件 -裂解温度、挥发份停留时间和升温速率 ,杨木在升温速率50 0℃ s、挥发性产物停留时间 0 6s、裂解温度 50 0℃下快速裂解 ,可获得最大的产液率 80 % (含水 )。物料平衡的结果证明了裂解色谱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以平朔煤的三种有机显微组分为研究对象,使用石英玻璃管式反应器,在600℃~900℃范围内考察了程序升温热解和快速升温热解过程中HCN形成与释放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热解反应温度、升温速率和显微组分类型对HCN的释放均有较大的影响。热解温度越高,HCN在三种显微组分气相产物中的生成量越大;热解温度为900 ℃时,稳定组的HCN收率较大,热解温度为600 ℃时,镜质组的HCN收率较高,这和不同显微组分中氮的赋存形态有关;与慢速升温热解相比,快速升温热解有利于HCN的释放;与原煤热解过程中HCN的收率相比,显微组分在原煤中的百分含量不是HCN收率的权重系数,显微组分热解生成HCN的过程中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9.
长广煤木栓质体的热解特征及热解产物各组分生成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等温热解气相色谱(Py-GC)法以及热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结合元素分析,探讨了我国浙江省长广煤木栓质体的热解特征。用等温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首次求取了长广木铨体热解产物中正构烷烃、正构烯烃、苯、甲苯、酚等各组分生成动力学参数,并探讨了这些动力学参数与木栓质体生烃序列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反应条件对稻杆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稻杆为研究对象,在温度650℃-1000℃,考察了热解因素包括最终温度,析出挥发性产物停留时间,传热与传质强化措施,原料颗粒尺寸和原料种类对稻杆在间壁式加热固定床上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停留时间,传热与传质强化措施对热解产物分布影响显著,转化率随各种反应条件的变化可高达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