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柱状结构阵列碳纳米管膜的超疏水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浸润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质之一 .决定固体表面的浸润性的两个主要因素中 ,化学性质是内因 ,而几何结构形貌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通过改变固体表面的粗糙度可以改变其浸润性 [1~ 5] .通常 ,人们用水接触角的大小来衡量固体表面水的浸润性 ,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大于 1 5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偶氮苯类化合物的光学顺反异构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7].在紫外光照射下,偶氮苯由反式结构转变为顺式结构,引起分子的偶极矩发生变化,导致分子的吸收光谱、尺寸及表面能等均发生变化[7].偶氮苯表面能的改变可引起其表面浸润性发生变化.据文献[1~4]报道,偶氮苯膜在紫外光照射前后接触角最大改变了11°.浸润性是固体表面的一个重要特性,主要受固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粗糙度)影响[8~11].通常,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而与水的接触角小于5°的表面称为超亲水表面.本文以2-(4-偶氮苯基苯氧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3.
超疏水多孔阵列碳纳米管薄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碳纳米管由于具有特异的力学[1] 、光学[2 ] 、电学[3,4 ] 和磁学性质[5] ,使其在锂离子电池[6 ] 和平板展示器[7] 等方面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Ebbesen等[8] 对无序碳纳米管材料的浸润性进行了详细研究 ,发现其很容易被水润湿 .然而 ,阵列碳纳米管膜的浸润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固体表面的浸润性主要由表面化学组分和几何结构两方面控制 .通常 ,加大表面粗糙度可以增强其浸润性 [9~ 16 ] .近来 ,超疏水表面 (即与水的接触角大于 1 5 0°的表面 )的研究显示了广泛的应用背景[13~ 16 ] .这种表面通常可由增加表面粗糙度和降低表面能来制备[1…  相似文献   

4.
梯度接触角表面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度接触角是梯度表面张力的反映,固体表面的润湿性由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微观形貌共同决定。通过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微观形貌的梯度化,可制备接触角变化范围不同的梯度接触角表面。本文综述了梯度接触角表面在液滴移动、微流体流动和生物吸附等领域中的应用。梯度接触角表面具有的不平衡杨氏力是促进液滴移动的主要原因,而表面所产生的接触角滞...  相似文献   

5.
闫超  李梅  路庆华 《化学进展》2011,(4):649-656
润湿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质之一,主要由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微观几何结构共同决定.不粘连表面是指具有特殊的表面形貌及性能,使得诸如尘土、水、冰以及污染物较难黏附的特殊表面.液体弹珠是被高疏水性颗粒包裹形成的不润湿的液滴,可以稳定地静置于固体及液体表面.本文介绍了液体弹珠的结构和制备方法,综述了液体弹珠的静态力学性能及其在磁场...  相似文献   

6.
阵列聚合物纳米柱膜的超疏水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浸润性(又称润湿性,Wettability)是固体表面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主要由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的几何结构两方面控制[1~5].近年来,超疏水性固体表面由于在防雪、防污染、抗氧化以及防止电流等方面都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6~11].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Zn O溶胶,以棉织物为基底,在其表面浸涂Zn O溶胶,再经辛基三甲氧基硅烷表面修饰后显示出超疏水性和超亲油性,水滴和油滴在其表面的接触角分别为152°和0°.利用棉织物表面的超疏水性和超亲油性,可以实现对油水混合物中油和水的有效分离.为防水服饰的设计、超疏水/超亲油材料的制备及在油水混合物的分离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用Washburn 方程测量固体粉末的润湿性,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 水溶液在硅胶及高岭土两种固体粉末表面上的接触角,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SDBS在水溶液里的胶束平均聚集数.并由此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在固体粉末表面的润湿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与表面含油粉末脱油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圆二色光谱等手段表征了配合物[Zn(H2O)(glu)]n·nH2O(1);研究了其倍频效应、热稳定性及气体吸附等性质.圆二色光谱表征表明了其手性特征,固体粉末倍频测试显示1具有中等强度的倍频效应(与KDP相当);热稳定性和气体吸附实验表明1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气体吸附材料.该配合物的手性特征引起的倍...  相似文献   

10.
S_2O_8~(2-)/ZrO_2-Al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固体超强酸因其特殊的晶相结构和表面特性及高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许多重要的催化特性 [1] ,某些经特殊处理得到的金属氧化物 (如 Zr O2 、Ti O2 、Fe2 O3 等 )负载 SO2 - 4后可以成为固体超强酸[2 ] .有关 SO2 - 4/ Zr O2 系列固体超强酸的研究和应用报道较多[3 ,4 a,5] .夏勇德等[4 b,6 ] 报道用( NH4 ) 2 S2 O8浸渍无定形 Zr( OH) 4可制备超强酸性和催化活性比 SO2 - 4/ Zr O2 更强的新型固体超强酸 S2 O2 - 8/ Zr O2 .本文在文献方法的基础上 ,研制出新型固体超强酸 S2 O2 - 8/ Zr O2 -Al2 O3 ,以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作探…  相似文献   

11.
硅烷表面修饰引发的ZnO微米棒膜的超疏水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简单的低温水热法制备出ZnO微米棒薄膜,其经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修饰后显示出超疏水性,静态接触角分别为(150±1.3)°和(155±1.5)°,滚动角依次为5°和3°。 ZnO微米棒的微结构和低表面能材料辛基三甲氧基硅烷、十二氟庚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表面修饰是其显示超疏水性的原因,用Cassie理论对膜的润湿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In this study, By hydrothermal reaction, we prepared ZnO nanorod array of high aspect ratio with different growth time. The prepared ZnO nanorod array was on one sid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ell, the another sid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ell is ITO-glass, then the ZnO nanorod array/liquid crystal composite was injected into the liquid crystal cell.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ndwidth of the reflection spectrum of the ZnO nanorod array/liquid crystal composite system was wider than the system without ZnO nanorod array. In addition, effects of polymerisation temperatures and the length of ZnO nanorod array on the broad-band reflection of N*-LC composite film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3.
The uniform, large-scale, and bilayered ZnO nanorod array on silicon substrate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a catalyst and template-free chemical reaction in a dilute soluti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ecursor ZnO films on the morphology and size of the ZnO nanorod array has been investigated. Moreover, the morphology evolution of the ZnO nanorod array with the increase of reaction time indicates that the second growth is the reason for the decrease of the ZnO nanorod diameter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bilayered ZnO nanorod array. Finally, the field emission from the ZnO nanorod array with different diameter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
在80℃水浴下,采用简易的湿化学法在不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ZnO纳米棒阵列,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化30 min所得产物为六方纤锌矿相的ZnO纳米棒,直径大约为80~90 nm.为了分析不同的低温退火温度和退火气氛对其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了ZnO纳米棒薄膜在不同的后处理条件下的光致发光谱(PL).实验结果表明,在O2气氛下于450℃退火1 h后,ZnO纳米棒薄膜的红光发射(约650 nm)强度相对在空气和5%H2/95%N2气氛下退火的样品变得更强,而且该样品的激发波长范围(200~370 nm)与近紫外发光二极管(LEDs)的发射波长范围(350~420 nm)匹配得很好.  相似文献   

15.
以掺氟SnO2 (FTO)导电玻璃为基底,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O纳米棒阵列. 通过In(NO3)3水溶液水洗的方法, 合成了In2O3敏化ZnO纳米棒阵列光催化剂. 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X射线能谱(EDX), X射线衍射(XRD)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组成、晶相等进行一系列的表征. 以罗丹明B (RhB)为目标降解物, 探究了In2O3敏化ZnO 纳米棒阵列光电催化活性. 采用场诱导表面光伏技术(FISPV)研究了不同含量的In2O3敏化ZnO纳米棒阵列在光照射下的光生电荷行为. 结合电化学工作站检测不同样品的光电流, 随着In2O3敏化量的改变, 光电流和开路电压也随之改变. 并探讨了In2O3敏化ZnO纳米棒阵列光生电荷行为与光电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适量In2O3敏化的ZnO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2 h内对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达到95%, 是单纯ZnO纳米棒阵列的2.4倍.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低温水热法成功地将ZnO纳米棒阵列定向生长在了介孔锐钛矿TiO2纳米晶薄膜上,并主要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致发光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所制备的纳米棒具有六边形的端面,纳米棒的尺寸及端面边长分布范围窄,并且沿c轴方向(002)表现出了明显的择优化生长。此外,相比于玻璃基底或TiO2纳米颗粒薄膜,生长在介孔TiO2薄膜上的ZnO纳米棒阵列表现出了较好的取向生长,表明基底的表面结构和组成对ZnO纳米棒阵列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基底有序的多孔结构,讨论了纳米棒阵列可能的生长机理。所得到的ZnO纳米棒阵列在室温下分别表现出了以370 nm为中心的强近紫外光和以530 nm为中心的弱绿光两条荧光谱带。  相似文献   

17.
应用阴极恒电流电沉积法,以ZnCl2水溶液为电解液,在经预处理的ITO导电玻璃上制备ZnO纳米棒阵列,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光谱等测试表明,ZnO纳米棒阵列具有c轴高度择优取向,呈六方纤锌矿结构.当入射光波长大于380 nm时,ZnO纳米棒阵列的透光率大于95%,并且禁带宽度变窄.  相似文献   

18.
杨传钰  郭敏  张艳君  王新东  张梅  王习东 《化学学报》2007,65(15):1427-1431
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方法, 在未经修饰的ITO导电玻璃基底上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制备出不同形貌的纳米ZnO结构, 而在经过ZnO纳米粒子膜修饰后的ITO导电玻璃基底上, 制备出透明、高取向、粒径小于30 nm的ZnO纳米棒阵列.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以及透射光谱对制备出的ZnO纳米棒阵列的结构、形貌和透明性进行了表征. 测试结果表明, ZnO纳米棒阵列的平均直径为21 nm, 粒径分布窄, 约18~25 nm, 择优生长取向为[001]方向, 垂直于基底生长. 当入射光波长大于400 nm时, ZnO纳米棒阵列的透光率大于95%.  相似文献   

19.
水热法制备高度取向的氧化锌纳米棒阵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氧化锌的激子结合能(60meV)及光增益系数(300cm^-1)比GaN的(25meV,100cm^-1)还高,这一特点使它成为紫外半导体激光发射材料的研究热点。最近,Yang等成功地观测到规则的ZnO纳米线阵列的激光发射现象,更加激起了人们合成一维高度有序ZnO纳米结构的热情,由于一维ZnO  相似文献   

20.
CdS量子点敏化ZnO纳米棒阵列电极的制备和光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式离子层吸附与反应法制备了CdS量子点敏化的ZnO纳米棒电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CdS量子点/ZnO纳米棒电极的形貌、晶型和颗粒尺寸进行了分析和表征;采用光电流-电位曲线和光电流谱研究了不同CdS循环沉积次数及不同沉积浓度对复合电极的光电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浓度都为0.1mol·L-1且沉积15次敏化后的ZnO纳米棒阵列电极光电性能最好.与单纯的ZnO纳米棒阵列电极和单纯的CdS量子点电极相比,其光电转换效率显著提高,单色光光子-电流转换效率(IPCE)在380nm处达到76%.这是因为CdS量子点可以拓宽光的吸收到可见光区,并且在所形成的界面上光生载流子更容易分离.荧光光谱实验进一步说明了光电增强的原因是,两者间形成的界面中表面态大大减少,有利于减少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