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BaX分子筛的阳离子分布及其吸附分离对二甲苯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X分子筛是用于从C8芳烃中分离高纯度对二甲苯的吸附剂. 应用多晶XRD技术,通过电子密度函数法和Rietveld法,对吸附速率和分离度不同的两个BaX分子筛样品进行了结构的测定,并通过结构分析探讨了BaX分子筛的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制备的BaX分子筛中Ba2+离子的定位略有不同. BaX分子筛中Ba2+离子主要分布在SⅠ′ 和SⅡ位置上,定位于SⅠ′ 位的Ba2+离子稳定了分子筛的骨架; 而定位于超笼的SⅡ位置的Ba2+离子,当其接近占满并且每个Ba2+极化两个配位水时,可在超笼中产生一个对称性为D2群的吸附力场,这是BaX分子筛吸附分离对二甲苯的必要条件. 若Ba2+离子在SⅡ位置的占有率下降或在超笼中存在着SⅡ位置以外的低占有率的阳离子,则破坏了上述吸附力场的对称性,削弱了分子筛的选择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MAS NMR)、程序升温脱附(TPD)以及吡啶-傅里叶变换红外(Py-FTIR)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稀土离子对Y型分子筛结构稳定性和酸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离子的引入不仅显著增强了Y型分子筛的结构稳定性,而且调变了分子筛酸性,使分子筛中等强度酸中心数量增多,强酸中心数量减少.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从理论上阐述了这种机制:进入分子筛β笼l′位的稀土离子与骨架O原子相互作用,增加了Al-O作用力,提高了分子筛的结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骨架Al的脱除和非骨架Al物种的生成,进而导致稀土氧Y(REHY)分子筛的Br(o)nsted (B)酸强度较USY分子筛的弱;但与HY分子筛相比,稀土离子的引入使骨架O1负电荷减弱,Al-O1键长变短,O1-H作用力减弱,导致REHY分子筛的B酸强度较HY分子筛的强;在酸中心数量方面,REHY分子筛的B酸中心数量比USY分子筛的多,但比HY分子筛的少.  相似文献   

3.
在氮气气氛下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载Cu的HY和LaHY分子筛.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氨程序升温脱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分子筛进行了表征.通过多晶XRD确定了Cu2+离子在Y型分子筛笼内的结构与分布,并测定了分子筛在含二苯并噻吩(DBT)的模拟柴油中的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前驱体CuCl2中的大部分Cu物种与HY和LaHY分子筛进行了离子交换.对于La3+改性的CuHY分子筛(CuLaHY),进入分子筛超笼中的Cu2+离子与骨架氧和水分子配位,牢固地定位于Y型分子筛超笼的SⅡ及SⅢ位;对于CuHY分子筛,超笼中的Cu2+离子只接近于SⅡ及SⅢ位.极少部分CuCl分子高度分散在分子筛笼内,没有定位.处于超笼中SⅡ及SⅢ位的Cu2+离子对模拟柴油中的DBT分子具有吸附作用,是吸附脱硫的活性中心.CuLaHY分子筛的吸附脱硫性能优于CuHY分子筛.当模拟柴油中含有萘时,萘与DBT分子会产生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4.
在空气气氛中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具有不同Cu担载量的CuLaHY分子筛吸附剂, 并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对分子筛吸附剂进行了表征. 通过多晶XRD确定了Cu2+及La3+离子在Y型分子筛笼内的结构与分布, 并测定了分子筛吸附剂在含二苯并噻吩(DBT)的模拟柴油中的吸附脱硫性能. 结果表明, 前驱体CuCl2中的大部分Cu物种与LaHY分子筛进行了离子交换, 进入分子筛笼内, 极少部分Cu物种以CuCl形式高度分散在Y型分子筛的笼中. La3+离子及进入Y型分子筛笼中的部分Cu2+离子处于茁笼的SI'位, 而另一部分Cu2+离子与骨架氧和水分子配位, 并牢固地定位于Y型分子筛超笼中的SII及SIII位上. 处于超笼中SII及SIII位上的Cu2+离子对模拟柴油中的DBT分子具有吸附作用, 成为吸附脱硫的中心. 当模拟柴油中有萘存在时, 与DBT分子会产生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5.
CuHY分子筛中铜离子的分布与吸附脱硫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具有不同Cu担载量的CuHY 分子筛吸附剂. 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BET)和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技术对分子筛吸附剂进行了表征, 并测定了CuHY 分子筛吸附剂在含二苯并噻吩(DBT)模拟柴油中的吸附脱硫性能; 通过多晶XRD确定了Cu2+在Cu8HY 分子筛笼内的结构与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 分子筛的骨架结构没有发生改变, 部分Cu2+进入Y型分子筛笼内, 分子筛样品强酸中心有所减少, 中强酸中心有所增加; 进入Y型分子筛笼内的Cu2+, 一部分处于β 笼的SI' 位, 另一部分位于分子筛超笼中的SIII位上, 并与笼内的水分子配位. 处于超笼中的SⅢ位Cu2+对模拟柴油中的DBT分子具有吸附作用, 是吸附脱硫的中心. 而当模拟柴油中存在萘时, 与DBT分子会产生竞争吸附.  相似文献   

6.
La交换NaY分子筛中的离子定位和迁移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aY分子筛为原料,采用二次交换二次焙烧工艺,制得了LaNH4Y-1,LaY-1,LaNH4Y-2和LaY-2四种分子筛样品.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结合Rietveld结构精修确定了La离子在分子筛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在离子交换过程中,La离子首先定位于分子筛超笼里;经焙烧脱水后,La离子迁移到分子筛方钠石笼并定位在SI′位置.T-O-T键角的变化表明,LaNH4Y-1表现出最大的骨架扭曲性和结构不稳定性.La离子定位在SI′位置与O3配位,增加了T-O3的键长,表明稀土离子不仅通过控制骨架脱铝抑制晶胞收缩,还可能通过影响T-O3键长使晶胞增大.在REY分子筛中,稀土的主要作用是稳定分子筛结构,从而调节其酸性和催化活性.采用红外光谱和NH3程序升温脱附考察了La离子和NH4+对分子筛酸性的影响,并总结了稀土离子稳定Y型分子筛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稀土含量对Y型分子筛酸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稀土含量的Y型分子筛(REY).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稀土离子已进入分子筛的晶格位置,衍射谱上未出现稀土氧化物的特征衍射峰.用NH3程序升温热脱附法和吡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分子筛的酸性.结果表明,与稀土含量较低的Y型分子筛相比,高稀土含量的分子筛拥有较少的Lewis酸中心(151 μmol·g-1)和较多的强酸中心.由稀土Y型分子筛制备的模型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进一步反映了分子筛酸性随稀土含量的变化规律,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重油产率由5.93%降低到5.15%.此外,吡啶环变形模v19b红外光谱间接证明了稀土离子有抑制骨架Al原子脱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95%乙醇溶液中合成了3种稀土萘甲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其通式为RE(Nap)3·phen(RE=La3+,Eu3+,Tb3+;Nap=萘甲酸根;phen=邻菲咯啉).并用元素分析、IR、1H NMR、XPS、XRD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萘甲酸根以双齿方式与稀土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9.
以NaY、HY、液相Ce离子交换改性Y分子筛(L-CeY)和稀土离子改性超稳Y分子筛(HRSY-3)为研究对象,运用XRD、N2吸附、NH3-TPD和Py-FTIR表征样品的物化性能;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与程序升温脱附-同步质谱检测联用技术(TPD-MS)研究噻吩在活性中心上的吸附及催化转化行为.结果表明,稀土离子改性不改变分子筛晶体的基本结构但改变其精细结构,并形成一定的介孔,同时降低分子筛强酸位的强度,并生成与稀土离子物种有关的弱L酸位.REY与HY均可通过B酸中心的质子化作用活化噻吩,而稀土离子物种促进氢转移反应及低聚反应的进行,进而利于噻吩裂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29Si,^27AIMASNMR和XRD技术,测量了四种不同脱铝深度的稀土超稳Y沸石的骨架硅铝比,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并研究了稀土超稳Y沸石的脱铝过程和稀土离子和Y沸石骨架铝的机理.发现稀土离子存在时,Y沸石骨架中Si、Al的分布与相同硅铝比的HY不同,在浅、中度脱铝时,主要脱除的是Si(2Al)和Si(3Al)中的铝,深度脱铝时,主要是Si(1Al)和少量Si(2Al)中的铝,而Si(3Al)几乎不变,提出稀土离子最可能是位于方钠的Si(3Al)附近,平衡三个AlO 四面体上的负电荷,起到稳定Si(3Al)结构单元的作用.其次,稀土超稳Y沸石中总的非骨架铝(N~Al)~EF,随脱铝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仅只在REUSY-38的^27AIMAS NMR谱中观察到Al^3+非骨架铝的存在.^29Si,^27AIMASNMR  相似文献   

11.
胡家乐  薛冬峰 《应用化学》2020,37(3):245-255
稀土元素是一个包含了由钪、钇与镧系共17种元素的系列统称,它们既具有本质上的物理化学相似性,也具有各自独特和多样的电子结构。 从化学水平上讲,稀土离子的特性决定了稀土永磁、磁致冷、超导、热释电、光学制冷、非线性光学、催化等高新技术应用的本质;从材料水平上讲,稀土功能材料是实现这些技术应用的基础。 从科技发展要求来讲,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是实现稀土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途径。 本文从稀土离子特性出发,利用轨道杂化模型构建稀土离子与稀土功能材料之间的基本关系,总结了近年来不同应用领域中稀土离子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组成设计与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合成了硫氰酸合希土酸四丁基季铵盐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远红外光谱及部分配合物的中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NCS~-是以氮原子与Ln~(3+)配位。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n-C_4H_9)_4N]_3Nd(NCS)_6晶体的结构,结果表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_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5.188(8)(?),b=13.320(6)(?),c=25.322(8)(?),β=121.30(2)°,晶胞体积V=7258.9(?)~3,每一晶胞中有四个配合物分子,中心离子Nd~(3+)与六个来自NCS~-的氮原子配位,这六个氮位于配位正八面体的六个顶角上,构成配阴离子Nd(NCS)_6~(3-),它与三个[(n-C_4H_9)_4N]~+以静电引力结合成中心分子,所以晶体为离子型晶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用CHCl_3选择性萃取稀土-二安替匹啉甲烷-I~三元络合物的方法,从铁、镍合金中分离微量稀土元素,借偶氮胂Ⅲ光度测定。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稀土三元络合物的定量萃取条件及Cu(Ⅱ).W(Ⅵ)对萃取的影响等。在确定的最佳分离及测定条件下,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干扰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为0.001%RE,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0%。  相似文献   

15.
稀土废料已成为战略性物质且不可再生,针对其回收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开发稀土废料中稀土元素的快速准确定量的方法至关重要。超级微波消解法解决了湿法消解法的元素损失、易引入污染的问题。本研究采用超级微波消解法采用硝酸-盐酸-过氧化氢及硝酸-盐酸-过氧化氢-氟硼酸消解体系和使用湿法消解法采用硝酸-盐酸-过氧化氢消解体系进行条件实验,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消解效果、检出限、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确定使用超级微波消解法采用硝酸-盐酸-过氧化氢-氟硼酸(4.5mLHCl-1.5mLHNO3-0.5mL H2O2-4mL HBF4)消解体系,并优化了消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超级微波消解法采用硝酸-盐酸-过氧化氢-氟硼酸消解体系可以较好的完成对稀土废料的处理,15种元素的检出限为0.120~6.62 mg/kg,15种元素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n=7)均小于1.7%,加标回收率在97.4%~102%之间,方法准确度及精密度均可以满足多种元素分析测试要求,该方法可以实现稀土废料中稀土元素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6.
希土高氯酸盐与直链醚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合成了十五种希土高氯酸盐与三缩四乙二醇(EO_4)的配合物。很有意义地见到金属:EO_4的摩尔比均为1:2。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热重一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等表征,确证其组成为Ln(EO_4)_2(ClO_4)_3·nH_2O(Ln=La-Gd,n=2;Ln=Tb-Lu,Y,n=3)。文中探讨了不同溶剂、不同阴离子等对配位性质的影响,并与相应的冠醚配合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醇盐法制备稀土化合物超微粉末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稀土元素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大多数的应用中其效果都与原料的纯度、粒度、粒经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由于超微粉末的比表面积大、化学活性高,因此可以预料,若将稀土化合物制成超微粉末,会使它的催化性能及在各种材料中的性能有明显的改变,也可使稀土有新的、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稀土对Keggin结构磷钼酸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成了具有Keggin结构的杂多酸催化剂。选用稀土元素La、Ce、Pr对催化剂进行掺杂,考察了添加稀土前后的结构、热性能以及对异丁酸的吸附情况,讨论了稀土的添加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Magnetic and electron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four series of manganates of the composition La0.5−xLnxSr0.5MnO3 (Ln=Pr, Nd, Gd and Y)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o examine how the ferromagnetic metallic nature of the parent La compound changes over to antiferromagnetic insulating behavior, with change in Ln and x due to the associated changes in the A-site cation radius as well as the size disorder. When Ln=Pr and Nd, there is a transition from the tetragonal I4/mcm structure to the orthorhombic Immm and Imma structures at x=0.2 and 0.35, respectively. There is a gradual evolution of the properties from those of La0.5Sr0.5MnO3 to those of Pr0.5Sr0.5MnO3 or Nd0.5Sr0.5MnO3 with increase in x. Thus, when x>0.2 and >0.35, respectively, the Pr- and Nd-substituted manganates show ferromagnetic transitions followed by antiferromagnetic transitions at low temperatures, with the ferromagnetic TC decreasing with increasing x. The Gd and Y series of compounds are all orthorhombic and show a decrease in TC with the increase in x, the ferromagnetism disappearing at high x. At a value of x corresponding to the A-site cation radius of Pr0.5Sr0.5MnO3, the Gd and Y series of compounds exhibit ferromagnetism in the 250-300 K region and undergo an anti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on cooling. The TCTN gap is sensitive to the disorder arising from the size mismatch.  相似文献   

20.
在二甲亚砜-水混合溶剂中用pH电位法测定了T4的质子化常数以及与五种希土离子(Pr3+、Eu3+、Gd3+、Tb3+、Yb3+)生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体系中主要生成110型配合物,紫外吸收光谱,HNMR表明,在较低pH值,T4通过羧基与希土配位,pH较高时,氨基也相继配位。配位键以离子性为主,荧光光谱表明,T4对中心希土离子的荧光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