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程义云 《高分子学报》2017,(8):1234-1245
阳离子高分子被广泛应用为非病毒类基因载体,但这类高分子材料的转染效率与细胞毒性之间通常存在"恶性"关联,即获得高转染效率时往往会伴随严重的细胞毒性.如何制备兼具高效、低毒特点的高分子载体是成功实施基因治疗的关键.含氟高分子是一类具有独特理化性质的高分子,能够在低电荷密度条件下与核酸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实现高效、低毒的基因转染.含氟功能基团可帮助阳离子高分子改善复合物稳定性、细胞内吞、内涵体逃逸、胞内核酸释放等多个环节,从而赋予了含氟高分子在基因递送过程中的氟效应.该专论系统地总结了含氟高分子基因载体的研究,介绍了含氟高分子的基因递送性能、作用机理以及在基因治疗、基因编辑中的应用,并对含氟高分子载体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基因疗法是治疗基因变异引起的先天性遗传疾病和后天获得性疾病以及癌症的新型有效方法。外源基因在细胞中安全、高效、稳定的表达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这与基因治疗所使用的载体系统息息相关。基因载体主要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病毒载体的转染效率较高,但副作用较大;非病毒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基因传递系统,可以弥补病毒载体的缺陷,尽管其转染效率稍逊于病毒载体,但在基因治疗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出现和蓬勃发展,基于纳米材料的基因载体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纳米基因载体具有如下潜在的优势:它制备相对简单,易于对其进行多功能的修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一般不会引起强烈的机体免疫反应;粒径普遍很小,容易穿过人体的组织间隙而被细胞吸收,基因转运效率较高;可以较有效保护其所携带外源基因,利于基因更高效地表达。本文主要对基于金属、无机非金属、阳离子聚合物和脂质体纳米材料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基因治疗正成为遗传病、癌症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基因治疗实现的最大挑战是开发安全有效的基因运载载体以将目的基因从血液运送到细胞质或细胞核.目前,常用的基因治疗载体有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由于安全性好,易于合成,易于修饰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研究.其中pH敏感载体作为功能性非病毒载体,不仅安全性高,而且有更好的体内基因转染效率,为非病毒性载体在临床上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从pH敏感脂质和pH敏感聚合物两方面对pH敏感基因载体进行简要综述,介绍了该两类载体的构建方法及其对基因的运载机制.  相似文献   

4.
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转染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有效的基因载体是实现基因治疗的必要条件,由于阳离子聚合物易于合成和改性,无免疫原性,可以方便地与DNA形成紧密的超分子复合物,保护DNA免受核酸酶的降解,并促进其进入细胞,从而成为非病毒基因载体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但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对细胞具有电荷相关的毒性,转染效率低于病毒载体,这成为限制其进入临床使用的瓶颈.本文从提高阳离子聚合物作为基因载体时的转染效率及降低其毒性方面综述了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改善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转染特性的八种方法,预测了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高效安全的基因传递体系是基因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 基于聚阳离子的基因纳米微球是一种典型的非病毒型基因载体, 能够在体内外有效转染细胞. 本文通过层层组装方法构建装载基因纳米微球的可降解多层膜, 这种固相基因传递体系能实现材料表面的贴壁细胞的原位转染. 与装载裸DNA的多层膜相比, 基因纳米微球多层膜能更有效地原位转染贴壁细胞, 这主要是因为DNA在此多层膜中仍处于与聚阳离子缔合的状态. 构建于聚乳酸三维支架表面的基因纳米微球多层膜亦能实现支架表面贴壁细胞的原位转染. 这种结构可控、易制备的基因纳米微球多层膜为精确控制基因纳米微球传递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也为基因治疗进一步应用于组织工程、介入治疗和医用植入体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天然多糖进行化学修饰,制备具有ATRP引发位点的多糖引发剂,然后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以天然多糖为骨架,以不同链长的阳离子聚合物为侧链的阳离子非病毒基因载体。对合成的材料进行细胞转染、细胞毒性测试,并对其它各种性能进行表征。各项表征的结果证明基于ATRP法合成的多糖基因载体能够很好地络合DNA,并且具有良好的pH缓冲能力以及生物相容性,与PEI和商业化转染试剂相比,转染效率更高,细胞毒性更低,在基因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人类多种疾病都与基因的结构或功能改变密切相关,基因治疗已经成为改善人类健康的新兴医学治疗手段,基因治疗的关键在于构筑高效的基因载体.发展生物可降解、具有高转染效率和低毒性的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已经成为当今该领域的主要任务.本文主要介绍了对细胞内外的环境差异和外界刺激具有响应性的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的合成方法,实现DNA在细胞内的有效释放;构筑不同拓扑结构的聚合物,运用聚合物的拓扑结构来调节DNA与聚合物组装复合体形貌,实现DNA的可控压缩和提高载体的转染效率;通过两亲性阳离子聚合物的自组装形成稳定的阳离子纳米胶束,增加聚合物表面电荷密度,从而有效增强聚合物和DNA结合能力,实现低正负电荷比条件下的DNA压缩和基因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8.
一种基于二氧化硅微颗粒的基因载体的制备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硅微颗粒的基因载体的制备新方法. 首先将正硅酸乙酯在乙醇和氨水环境下水解, 合成得到二氧化硅微颗粒, 然后通过静电作用将多聚赖氨酸修饰到硅微颗粒上, 制备出可有效地结合DNA的基因载体. 所制备的基因载体可将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EGFP导入COS-7细胞中, 实现了绿色荧光蛋白的高效表达. 本方法简便、 快速, 在基因转染与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脂质体的纳米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细胞,用以修正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导致的疾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外源基因在细胞中高效、持续地表达是基因治疗成功的关键,这与载体的选择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脂质体纳米复合物作为基因载体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其具有功能多样、易于修饰、生物相容性好、转染效率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脂质体的结构特点,并对磁性纳米、金纳米、量子点、壳聚糖、上转换纳米与脂质体的复合物作为基因载体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作基因载体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的关键,病毒性基因载体在临床应用上暴露出一系列安全问题,非病毒性载体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因其来源丰富、价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壳聚糖是当今最具潜力的非病毒性基因载体。近年来,壳聚糖作基因载体及其改性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重点从壳聚糖/基因复合物的大小、稳定性、靶向性及基因转染效率等方面概述了壳聚糖及其改性衍生物作基因载体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Photo-Fenton reaction was used to prepare polyethyleneimine nanogels (M-PEIs) from PEI pre-polymer as potential non-viral gene delivery vectors. Competition between crosslinking and scission of PEI pre-polymer in assembled cluster made the size of particles homogeneous. Morphologies of the nanoparticles in every step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self-assembly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rosslinking of PEI pre-polymer was mainly initiated via hydrogen abstraction by hydroxyl radicals generated in the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芬顿试剂对田菁胶的氧化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芬顿试剂对田菁胶的氧化降解行为. 系统研究了H_2O_2和Fe~(2+)用量、温度和降解时间对田菁胶粘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H_2O_2和Fe~(2+)合适的体积比为2:1. 在较低的温度(25 ℃)和较短的时间(20 min)内芬顿试剂就能使田菁胶粘度下降90%以上. 另外,pH值的变化对其降解性能影响不大,显示了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在水溶液中的辐射降解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在CH3COOH/NaCl缓冲溶液均相体系下的辐射降解反应,给出了H2O2、异丙醇、pH、样品初始分子量等因素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探讨了实验条件下溶液中不同自由基对壳聚糖降解的作用,并对辐照前后壳聚糖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壳聚糖的降解主要由.H和.OH自由基共同作用引起,加入H2O2或者通入N2O都能够略微提高.OH自由基浓度,对壳聚糖的降解有促进作用.加入异丙醇后,由于同时降低了.H和.OH自由基浓度,导致壳聚糖降解缓慢.当溶液的pH接近中性后,对壳聚糖的降解起主要作用的为.OH自由基,加入H2O2或者通入N2O都会增加.OH自由基的浓度,从而明显提高壳聚糖的降解速率.此外,研究发现低分子量的壳聚糖具有较快的降解速率.样品的UV、FTIR分析表明,辐照后除在壳聚糖分子链端生成羰基外,壳聚糖主链结构未见变化,脱乙酰度也没有显著改变,显示出辐射降解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壳聚糖分子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自制的ZnO纳米粒子和商品的ZnO粒子,研究了ZnO粒子多相催化n-C6H16- SO2的气相光化学反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气相色谱仪(GC )对反应物n-C6H16和SO2以及主要气相产物3-庚酮进行了定量分析,考察了不同 条件下它们的降解和产生趋势,初步探讨了氧气和水蒸气对ZnO粒子多相催化n- C7H16-SO2气相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的一些现象作了描述及相应的说明。 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氧化存在,ZnO粒子均能够对n-C7H16-SO2的气相光化学反应起 一定的催化作用,但是有氧气的催化活性比无氧气的高。这可能说明了ZnO的光催 化作用主要与生成的活性氧物种(O^*)有关,同时光致空穴(h^+)也能够直接引 发氧化反应;虽然ZnO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均 比商品的高。而在模拟大气的条件下,ZnO纳米粒子对n-C7H16SO2的气相光化学反 应有很大的影响,大大地促进了n-C7H16和SO2的降解,这说明ZnO纳米粒子的存在 对大气中SO2-烃的气相光化学反应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此外,对ZnO粒子多相催 化n-C7H16-SO2气相光化学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UV/H2O2/草酸铁络合物光降解偶氮蓝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氧化法是近年来日益受人们重视的一种治理染料废水的新方法,而现有方法光量子效率低、光能耗大、处理费用高。已有研究表明草酸铁络合物有较高的光降解效率。而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紫外辐射只占4%左右,所以研究弱紫外辐射下光降解染料废水意义重要。本文用6W低压汞灯光源,过氧化氢.草酸铁络合物光降解水溶液中的偶氮蓝染料,考察pH值、H2O2浓度、染料浓度及光强等因素对降解结果的影响,探讨以自然光为光源催化降解偶氮蓝染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UV/H_2O_2体系中SF Blue染料的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UV/H2O2处理SFBlue制衣染料溶液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UV/H2O2对SFBlue染料废液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且在发生光助氧化降解的同时还伴随着光分解反应。UV/H2O2体系的光助氧化反应和UV体系的光分解反应均为表观一级反应,前者活化能5.17kJ/mol,指前因子0.168min-1,后者活化能16.9kJ/mol,指前因子1.04min-1。染料溶液初始pH为强碱性(pH=12)时染料降解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腐植酸与苯乙烯的接枝共聚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小春  侯贵 《应用化学》1989,6(1):36-40
研究了腐植酸(HA)与苯乙烯(St)以H_2O_2-FeCl_2为引发体系的接枝共聚。结果表明,HA对St聚合有阻聚及滞聚作用。接枝度在H_2O_2/FeCl_2=3(摩尔比)时有极大值,提高聚合温度可使接枝效率和接枝度同时增加、增加St-HA的用量比可使接枝度增加,但接枝效率降低,接枝比基本不变。由接枝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分析得出HA与PSt是以C-O-C连接的。接枝共聚物的磺化产物在水和酸性介质中均能溶解。  相似文献   

18.
声化学降解染料结晶紫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频率为20 kHz的超声波降解阳离子染料结晶紫(CV)溶液,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pH值、声能强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染料声化学降解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初始浓度为30 mg/L、pH=8.0、声强=47.5 W/cm2、超声辐照50 m in,CV的脱色率达97.8%;CV的超声降解过程以高温热解反应为主,服从动力学一级反应;当超声/H2O2、超声/镁联合作用时,二者产生协同效应,溶液中产生大量OH自由基,强化了CV的声化学脱色和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9.
光电催化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sol-gel法制备TiO2薄膜光电极,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铂丝作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对邻苯二甲酸乙酯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n型半导体的特征行为,在外加偏压为+0.7v、pH=2、50mg/L的H2O2中对初始浓度为50mg/L的DEP溶液光照180min降解率达67.85%,讨论了氧的存在、外加偏压等因素对光电催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Enzymatically cleavable and light‐degradable hybrid nanogels were prepared by free radical inverse mini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AAm) with a newly synthesized functional dextran crosslinker containing acrylate moieties attached to the backbone via a photolabile linker, that is, dextran‐photolabile linker‐acrylate (Dex‐PL‐A). The Dex‐PL‐A/AAm feed ratio was systematically vari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particle composition on the gel properties. The resulting hydrogel nanoparticles were examined with regard to their degradation behavior upon the appliance of the two orthogonal stimuli by turbidity measurements in combination with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lthough continuous photolytic cleavage of the photolabile linkers between polyacrylamide chains and dextran molecules was found to proceed fast and quantitatively yielding completely disintegrated networks, stepwise irradiation resulted in partial degradation of crosslinking points. Thus, nanogels of a desired specific degree of swelling (DGS) can be obtained by adjusting the irradiation time accordingly. Partial enzymatic cleavage of the dextran backbones of the Dex‐PL‐A crosslinking molecules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the DGS of the nanogels up to a constant value. Subsequent irradiation of those swollen hydrogel particles was used to fully degrade the network structure in a second step. Hence, a two‐step degradation profile was realiz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orthogonal stimuli.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Polym Sci Part A: Polym Chem, 2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