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热反应条件下,采用3-羧基苯氧乙酸(3-H2CPOA=3-carboxyphenoxyacetatic acid)和phen(phen=1,10-phenanthroline)与NdCl3·6H2O反应,合成了1个具有三维结构的配位聚合物[Nd(3-CPOA)1.5(phen)]n(1),并对其结构和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2个钕(Ⅲ)离子、3个3-CPOA2-配体和2个phen配体形成了1个[Nd2(3-CPOA)3(phen)2]双核轮状结构单元,这些双核单元通过钕(Ⅲ)离子与3-CPOA2-配体的配位作用形成了1个三维框架结构。磁性研究表明,该聚合物中相邻的钕(Ⅲ)离子之间存在很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3-羧基苯磺酸根(3-SBA)和2-(4-吡啶基)-咪唑[4, 5-f]菲咯啉(4-PDIP)为配体, 用水热法合成了3种稀土配合物:[Ln2(3-SBA)2(4-PDIP)2(OH)2(H2O)4]·2H2O(Ln=Sm (1), Eu (2)和Gd (3))。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1~3为同构的双核分子。2个羟基以桥联方式连接2个Ln(Ⅲ)离子, 3-SBA和4-PDIP以螯合双齿形式与Ln(Ⅲ)离子配位。双核分子之间通过氢键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3分别在 545 nm 和 529 nm 处出现来自于配体的荧光发射, 对应于配体的π*-π的跃迁。配合物2呈现Eu(Ⅲ)离子的特征发射, 位于579、592、612、650和696 nm处的发射峰分别对应于5D07Fj (j=0~4)跃迁。  相似文献   

3.
以氯化铜和烟酸(Hnic)为原料, 在水热条件下得到了一个配位聚合物[Cu2(nic)4(H2O)] n(1), 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单晶洐射对其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a=1.071 56(3) nm, b=1.958 79(6) nm, c=1.379 50(3) nm, β=104.498 (2), V=2.803 31(13) nm3, Dc=1.501 g·cm-3, Z=4, F(000)=1 280, Goof=1.014, R1=0.041 7, wR2=0.113 2。单晶结构分析显示, 相邻的2个Cu(Ⅱ)离子通过2个羧基和1个水分子体桥联形成双核铜单元, 双核铜单元再通过烟酸配体连接形成五连接的三维(44·66)结构的金属有机骨架。变温磁化率研究显示, 双核单元内铜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樟脑衍生物为配体,分别合成了氰基桥联Cu(Ⅱ)-Fe(Ⅲ)-Cu(Ⅱ)三核配合物[{Cu(D,L-La)2}2Fe(CN)6](ClO4) (1)和Mn(Ⅲ)-Fe(Ⅲ)双核配合物[Mn(D,L-Lb)(DMF)(Tp)Fe(CN)3]·(H2O)6 (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中Cu(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配位环境,分别和1个D-La,1个L-La及[Fe(CN)6]3-中的1个氰基配位,2个Cu(Ⅱ)离子通过[Fe(CN)6]3-桥联。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化合物1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络结构。化合物2中,[(Tp)Fe(CN)3]-通过其中的1个氰基与[Mn(D,L-Lb)]+桥联,其中Mn(Ⅲ)离子为六配位,分别和四齿配体Lb的2个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DMF的1个氧原子及[(Tp)Fe(CN)3]-中的氰基氮原子配位。磁性研究表明,在化合物1中,Cu(Ⅱ)离子与Fe(Ⅲ)离子之间表现出铁磁相互作用,用哈密顿函数H=-2J(S1·S2+S2·S3)对其χMT-T曲线进行拟合,得到1的朗日因子g为2.190,交换常数J为0.55 cm-1。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1个新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Mn(NIPH)(phen)2]·4H2O(H2NIPH=5-硝基间苯二甲酸,phen=1,10-邻菲咯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热重、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体学数据:a=1.082 2(2) nm,b=2.288 3(5) nm,c=1.289 6(3) nm,β=105.11(3)°,V=3.083 2(11) nm3,C32H27MnN5O10,Mr=696.53,Dc=1.501 g·cm-3,μ(Mo Kα)=0.497 mm-1,F(000)=1 436,Z=4,最终R=0.059 2,wR=0.134 5用于4 079个可观测点。在晶体结构中,锰原子为六配位与来自2个不同的NIPH配体上的2个羧基氧原子和来自2个phen配体上的4个氮原子配位,呈现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而且该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扩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以5-(4-(2,6-二(2-吡啶基)-4-吡啶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H2L)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NiL(H2O)]·H2O}n(1),[CdL(phen)]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1中,L2-配体的2个羧基氧原子桥连相邻的2个Ni(Ⅱ)离子,形成平行于a轴的一维链,链间则通过吡啶氮原子与金属离子连接,最终形成具有(4,4)-连接三维网络结构。在2中,Cd(Ⅱ)为七配位的单帽三棱柱几何构型,L2-配体通过2个羧基和1个吡啶基与3个中心金属Cd(Ⅱ)相连,形成(3,3)-连接的二维层面结构,又通过面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3D超分子结构。测定了配位聚合物的热稳定性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以5-甲基-3-吡唑甲酸和菲咯啉为配体, 合成了一个单核锰(Ⅱ)配合物[Mn(HMPCA)2(phen)]·2H2O (1)和一个具有双核结构单元的一维镉(Ⅱ)的配位聚合物[Cd2(HMPCA)2(phen)2(H2O)2]·2H2O (2)(H2MPCa=5-甲基-3-吡唑甲酸, phen=菲咯啉), 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 配合物2属于正交晶系, 空间群为Pccn。配合物1中的锰(Ⅱ)离子位于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 独立结构单元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构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而在2中, 每个镉(Ⅱ)离子位于一个五角双锥体中, 来自5-甲基-3-吡唑甲酸根的氧原子桥联2个相邻的镉(Ⅱ)离子, 形成一个一维链;这些一维链和水分子通过分子间氢键进一步形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考察了配合物12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8.
新型双核配合物的形成、与DNA的作用机制及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紫外、荧光和粘度等方法研究了含不同配体的钌(II)配合物[Ru(phen)2CImP]2+(CImP=3,4-二羟基-咪唑并[4,5-i][1,10]邻菲咯啉)和[Ru(phen)2TPPZ]2+(TPPZ=四吡啶[3,2-a:2',3'-c:3',2'-h:2'',3''-j]吩嗪)与DNA的作用机制, 并研究了配合物与Zn2+配合后荧光性质变化. 结果表明[Ru(phen)2TPPZ]2+与DNA以插入模式作用, 而[Ru(phen)2CImP]2+与DNA则以沟面结合模式作用. 向配合物溶液中滴加Zn2+后, 配合物[Ru(phen)2TPPZ]2+和[Ru(phen)2CImP]2+均可以与Zn2+形成双核配合物[Ru(phen)2(TPPZ)Zn]4+和[Ru(phen)2(CImP)Zn]4+, 配合物的荧光减弱. 与DNA作用后, 配合物仍可以与Zn2+配位形成双核配合物, 但[Ru(phen)2(TPPZ)Zn]4+保持插入模式与DNA作用, 配合物的荧光减弱. 而[Ru(phen)2(CImP)Zn]4+与DNA则由沟面结合改为插入结合, 配合物的荧光增强.  相似文献   

9.
A copper coordination polymer, {[Cu3( μ-3-CPOA)2( μ-3-PyO)2(3-PyOH)2(H2O)4]·4H2O}n (3-CPOA2-=3-carboxylphenoxyacetate dianion, 3-PyOH=3-hydroxypyridine, 3-PyO-=pyridin-3-onato)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the element analysis, IR, TG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titl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 a=0.906 53(18) nm, b=1.155 9(2) nm, c=1.208 0(2) nm, α=93.25(3)°, β=111.05(3)°, γ=105.62(3)° and V=1.121 0(5) nm3, Z=1, R=0.052 6, wR=0.154 8. Each copper(Ⅱ) atom displays octahedron coordination geometry incorporating 3-carboxylphenoxyacetate and pyridin-3-onato ligands, except for the Cu1 atom also involving 3-hydroxypyridine and water molecules. Two adjacent copper(Ⅱ) atoms are bridged by the tridentate 3-CPOA2- group and the tridentate pyridin-3-onato ligand, constructing a one-dimensional chain structure along b axis, with the adjacent Cu…Cu distances being 0.309 3(3) nm and 0.626 5(3) nm. CCDC: 287383.  相似文献   

10.
由Cu(Ⅱ)、2,2′-联吡啶(邻菲咯啉)与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在溶液中组装得到2个双核配合物[Cu2(L)2(2,2′-bipy)2]·8H2O (1)、[Cu2(L)2(phen)2]·2H2O (2)(H2L=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2,2′-bipy=2,2′-联吡啶,phen=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在这2个双核配合物中,中心铜离子的配位形式均为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构型,配体L中的N原子没有参与配位,而是采用1个羧基的1个氧原子与Cu2+离子螯合、另1个羧基上的1个氧原子以μ2-桥联的配位模式连接2个Cu2+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