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用两种结构类似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3-羟基-6甲基-4-N,N-二甲氨基黄酮丙酸酯(PF)和3-甲氧基-4’-N,N-二甲氨基黄酮(DMMF),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壳聚糖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研究结果发现,当壳聚糖浓度增大到1×10-3 kg/L或以上时,PF在430 nm处的荧光强度有一突增现象.利用DMMF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它在不同壳聚糖溶液中的稳态偏振,研究发现,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大,其偏振度也明显增大.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壳聚糖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特性,同时也为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作为荧光探针研究生物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构象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以4-甲氧基二苯甲酮为原料,合成了四苯乙烯季铵盐化合物4,将其作为荧光探针分子用于植酸和植酸酶的检测。植酸中含有6个带负电荷的磷酸根离子,在静电引力的作用下,诱导带正电荷的四苯乙烯季铵盐发生聚集,导致荧光增强;向该体系中加入植酸酶后,在植酸酶的催化作用下,植酸被水解,聚集体解聚,荧光明显减弱。从而建立了水相中植酸和植酸酶检测的新方法,实现了对植酸和植酸酶的灵敏检测。  相似文献   

3.
王涛  马拉毛草  马恒昌 《应用化学》2018,35(10):1155-1165
荧光探针是化学传感技术领域在20世纪末的一项重大发现,具有合成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时间短、可视化高等优点。 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现象(AIE)特征的荧光基团与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结合起来,使得荧光材料具有毒性低、光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 在分子、离子检测和细胞成像技术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本文综述了细胞质成像、细胞膜成像、线粒体成像、溶酶体成像、脂滴成像、细胞核成像、细胞核和线粒体双靶向性成像的荧光探针,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芘荧光探针法研究C60-胶束水溶液体系的微环境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首次运用芘荧光探针法考察了C60-胶束水溶液体系的微环境性质,发现C60的介入可以改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胶束的结构而破坏胶束的有序情,从而使胶束的体积变大。C60能显著猝灭芘单分子的荧光,而几乎不会破坏芘单体与其激基二聚体的平衡,表明C60主要是同芘单分子之间发生CT作用。同时C60对芘单分子荧光的猝灭在有机体系中主要呈现静态猝灭而在胶束体系中则主要呈现动态猝灭。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探针技术,根据芘的第一振动峰I1(373 nm)与第三振动峰I3(384 nm)荧光强度的比值(I1/I3)随乳化剂浓度的变化,对十二烷基磺酸钠(AS)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π-10)复配乳化剂的CMC值进行了测定,并与十二烷基磺酸钠(A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π-10)的CMC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的CMC介于两者之间.以二苯甲酮为猝灭剂,用稳态荧光法测定了不同比例复配乳化剂的胶束聚集数,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浓度为4—9倍CMC时,测定的胶束聚集数随复配乳化剂浓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且Oπ-10:AS<2:1时,随着复合乳化剂中Oπ-10比例的增大,复配乳化剂胶束聚集数增大.利用芘的I1/I3值,结合胶束微环境的极性变化规律,探讨了复配乳化剂的聚集行为对硅丙乳液聚合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荧光素作荧光探针 ,研究了可聚合凝胶因子 4,4′ 二 (α 甲基丙烯酰氧基 1 ,3 亚乙氧基羰基丙酰氨基 )二苯甲烷 (BMDM)在二苯醚的凝胶化过程中的聚集状态 .研究结果发现 ,与荧光素在二苯醚溶液中的荧光光谱相比 ,在凝胶中出现了 1 0~2 5nm的红移 ;而且发现分子凝胶的凝胶化时间随着BMD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偏振荧光法研究分子凝胶的取向发现 ,该分子凝胶的形成过程是从各向同性的溶液(P0 =0 )向各向异性的溶胶 (P>0 )转变 ,再向各向同性的凝胶 (Pgel≈ 0 )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利用稳态荧光探针法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测定多烷基苯磺酸钠的临界胶团浓度(cmc)、胶团聚集数(Nagg)、胶团的微极性和微粘度.当干扰基团增加时,烷基苯磺酸钠的临界胶团浓度减少,胶团聚集数减少,胶团微粘度降低,胶团的微极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9.
壳聚糖在稀溶液中的聚集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聚糖在稀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荧光探针;荧光偏振;聚集行为  相似文献   

10.
黄池宝  樊江莉  彭孝军  孙世国 《化学进展》2007,19(11):1806-1812
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兼具诸如近红外激发、暗场成像、避免荧光漂白和光致毒、定靶激发、高横向分辨率与纵向分辨率、降低生物组织吸光系数及降低组织自发荧光干扰等特点而显著地优于单光子荧光显微成像,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为锐利的工具。而用于像离子的含量及其对生理的影响、离子参与的生理活动机制、离子与分子的作用、特定分子的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研究的双光子荧光探针,是实现成像的关键。双光子荧光探针的研究旨在促进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应用的发展,促进生命科学、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双光子荧光探针所隶属的化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因此对双光子荧光探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文综述了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的优点、双光子荧光探针设计的原理及双光子荧光探针在离子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这类荧光探针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荧光探针研究聚甲基丙烯酰胺溶液中的疏水微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荧光探针研究聚甲基丙烯酰胺溶液中的疏水微区沈燕清,江鹏飞,吴世康(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荧光探针,疏水微区,聚甲基丙烯酰胺微多相体系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注意,它不仅是由于长期来已经发现:不同结构的微多相体系如胶束,乳...  相似文献   

12.
吖啶橙(AO)-藏红T(ST)荧光探针测定DN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述了以荧光能量转移本系测定DNA方法的发展过程,同时对吖啶(AO)-藏红T(ST)荧光探针测定DNA的条件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该法为微曦DNA测定分析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聚电解质溶液中2.6-ANS探针的荧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合成了2.6—ANS荧光探针分子,并在含有不同外加盐的NaPSS溶液中测定了探针的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探针的荧光强度随Cs增大而增大,而探针光谱的最大发射波长和半波宽度随Cs增大而减小。当Cs达到一定值时,荧光谱参数与Cs关系曲线出现转折点,此时聚离了链以“类胶束”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14.
利用荧光探针技术研究水溶性高分子在溶液中的构象转变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注意[1-3]。这不仅是由于水溶性高聚物的实际应用日益增多,而且它还可能作为某种生化模拟体系,为研究了解复杂的生化体系提供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15.
嵌段结构对两亲嵌段共聚物水溶液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合成了二种具有相同组成不同嵌段结构排布的共聚物基础上对它们溶液的物理化学行为用荧光探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结构排布的不同其物理化学行为有着较大的差异,三嵌段结构的共聚物较二嵌段者更易于形成胶束体系,而二嵌段共聚物则易于发生凝胶化,对上述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相似文献   

16.
1.INTRODUCTIONMolecularself-assemblyorself-aggregationisthespontaneousassociationofmoleculesunderequilibriumconditionsintostable,structurallywell-definedaggregationsjoinedbynoncovalentbonds.Theself-aggregationofmoleculesleadstosupramolecularsystemsandisresponsiblefortheirfunctions.Recently,self-assemblyoraggregationofpolymeramphiphilesisofgrowinginterestwithrespecttobiologicalimportanceandpharmaceuticalorbiotechnologicalapplication.Solutionpropertiesofvariousblockcopolymerorself-aggregate…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多种不同配比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 (NIPAM)与丙烯酰胺 (AM)的共聚物.研究了共聚物溶液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线团 胶粒转变,及荧光探针分子扩散进入疏水胶粒的动力学过程.研究了扩散过程的动力学,计算了探针对不同配比共聚物扩散过程的活化能,并进行了比较和讨论.研究表明,AM在共聚物中的比例越大,相变形成的胶粒结构就越疏松.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混入法引入探针用以测定该转变点时必须注意存在的探针分子的扩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