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相色谱中的一个新的表征参数Z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时亚丽  马凤 《分析化学》1994,22(5):453-456
研究了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的烷基醇-甲酸-水、烷基醇-三氟醋酸-水和烷基醇-磷酸盐-水三种流动相,9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体系中Z的表征,发现当蛋白质完全变性时,Z值与其分子量呈正比,而与置换剂分子大小呈反比。Z值会因流动相中离子对试剂的存在而减小,且浓度愈大,减小程序愈甚。对于在异丙醇-水溶液中的不同种类离子对试剂而言,对蛋白构象变性影响的减小顺序为44%甲酸>0.05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相似文献   

2.
3.
胶束液相色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屈莹  朱彭龄 《色谱》1991,9(6):357-362
胶束液相色谱(micellar liquid chromatography),又叫假相液相色谱(pseudophase liquid chromatography),使用高于临界胶束浓度(CMC)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作流动相,代替液相色谱传统的水-有机物流动相。胶束流动相不仅具有毒性小(避免使用甲醇、乙腈)、消  相似文献   

4.
时亚丽  耿信笃 《分析化学》1994,22(2):143-14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中小分子极性溶质的极性是可以用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中的Z值(1mol溶质被固定相吸附时,在固定相与溶质子间释放出置换剂的mol数)来表征的,其大小可用带有该极性端基的同系物的Z值对碳原子数线性作图的截距求得。这些检性基的Z测量定值与疏水性片段指数1gf间有极好的线性关系。依此关系还可测出一些用其他实验方法无法测得的某些基团的1gf值。  相似文献   

5.
丛景香  林炳昌 《化学进展》2007,19(11):1813-1819
多维液相柱色谱分离分析复杂样品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多维液相柱色谱的近期发展,详细讨论了二维液相色谱的实现,其中包括固定相、流动相的选择、温度变量的作用以及两维间切换的实现,并对多维液相柱色谱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时亚丽  马凤 《分析化学》1994,22(7):712-71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中蛋白质分子的Z值可以为平衡状态下蛋白分子构象变化的表征,它与蛋白分子起始状态构象无关,在异丙醇-甲醇-水体系中蛋白的X值会因流动相中甲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小,除蛋白分子构象变化因素外,蛋白Z值的变化也与甲酸参与蛋白与置换剂分子间的讲师置换过程有关,在蛋白分子未完全失去分子立体结构时,其Z值与分子的立方根成正比,当甲酸浓度足够大量,例如大于40%(V/V)时,蛋白分子完全失去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7.
对反相液相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中的计量参数Z与常用经验公式中的线性参数S间的相同及不同性进行了比较性研究.从理论上指出了S和Z间的非平行关系.根据Z的物理意义可以在某些限定条件下用S对溶质分子结构性质、溶剂强度等进行表征.但是,用文献中实验数据验证结果表明,它不如用Z值表征的准确度高.这进一步证实了SDME-R和在反相液相色谱中用Z值为一个新的表征参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液相色谱Z值对溶菌酶分子构象变化的定量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研究蛋白分子的构象变化用得最多的是光谱法, 如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核磁共振谱等[1]. 由于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与其在色谱中的保留行为直接相关[2], 所以色谱法也成为研究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的一种新方法[3]. 此外, 计量置换理论中的Z值也已被成功地用于表征生物大分子的构象变化[4]. 用Z值研究蛋白质分子构象变化的优点是可以使用不纯的样品, 这是因为在测定Z值的过程中会与其它组分相分离. 使用Z值还会对蛋白分子构象变化进行定量表征[5,6]. 本文以溶菌酶(Lys)为目标蛋白, 用色谱法[反相液相色谱(RPLC)和弱阳离子交换色谱(WCX)]系统地研究了Lys在不同变性(胍变非还原、脲变非还原、胍变还原和脲变还原)环境中因疏水性及电荷分布的不同对Lys分子构象变化的影响, 并用Z值进行了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9.
根据色谱热力学理论,在色谱保留值公式统一形式的基础上导出了气相色谱保留系数(I)与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公式参数a,c之间的关系式,证明结构类似化合物的a,c值与保留指数呈线性关系,同时存在氢键作用能、偶极矩作用的影响,从而提出了色相色谱与反相液相色谱保留值换算的方法;该理论为氯代芳烃的文献数据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关亚风 《色谱》2003,21(4):321-323
目前分析仪器微型化的浪潮汹涌澎湃,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个浪潮中。从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出现的原理型样机看上去是如此的微小、简洁和令人惊诧,有如此多的加工工艺可以应用在微型器件的加工和组合上从非常昂贵的、在超净房间才能使用的精密仪器设备和工艺到土法上马、在普通房间就能操作的加工手段。它的前景是那样的诱人,引无数英雄一试身手。  从1986年我第一次听说微型气相色谱仪并看到相关文章,就认定它是色谱发展的未来。1987年底我在荷兰第一次看到它时,就下决心今生一定研究微型色谱,因为它从观念上、认识上打开了分析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