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不需测定指示剂浓度,只需测定指示剂吸光度即可计算获得指示剂解离常数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通过调节溶液pH,使指示剂呈现不同颜色,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溴百里酚蓝指示剂的解离平衡常数pKa=7.24,并与文献值pKa=7.30进行了对比,结果基本一致。通过该实验学生不仅能理解指示剂的化学解离平衡,还能更好地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本实验教学将化学分析原理与仪器分析测定进行了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采用分光光度法实现高效、简单的测定指示剂解离常数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实验教学是高校多类专业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实验教学质量关系着本科教育的成效,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实验教学必须坚持践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质量建设理念。基于此,高校应进行全方位审视,明确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其提升路径,制定和落实可行的改革举措,着力加强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化建设,更精、更细、更实地做好实验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项工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产出和效能,为培养满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做出应有贡献。基于近几年海南师范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实践,就实验教学质量提升问题做了多视角的深入思考与探讨,提出的改进路径可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及综合能力的提高。但现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面临以下困境:教学目标的设计缺失批判性思维要素,实验教学情境的诱思、激疑功能常被忽略,实验前后缺乏有挑战性的问题,实验探究缺乏质疑论证,忽视化学实验的反思评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破解路径并通过案例进行论证,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破解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蕴含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创设“有矛盾”的实验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并引导思考,引导学生获取证据并谨慎推理,引导学生在综合判断中反思评价。 相似文献
11.
从科教融合角度,构建了与学科研究发展关联度高的教学案例。以“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为例,从课程引导、案例教学内容设计、案例教学组织实施以及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实践表明,在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案例学习中,学生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化学知识内容相结合,构建并实践交叉学科融合思维。此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的技术,培养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课程学习获得感。基于科教融合的案例教学,进一步提升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相似文献
12.
13.
简述了我国国家标准的制定水平、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国家标准的更新,以及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提高国家标准的起点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缺乏定量分析染液浓度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杂体系实验的问题,在本科生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增设了一阶导数光谱法同时测定染液中三原色(活性红195、活性黄145和活性蓝19)浓度的实验.该实验分别选择655,566,326 nm作为活性蓝19、活性红195和活性黄145的检测波长,溶液pH为4~7,在10~100 mg/L范围内其一阶导数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多组混合染液进行检测,通过测定值与实配值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本实验的实施可加深学生对光谱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开拓学生在染料分析领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多组分的定量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Analytical letters》2012,45(2):365-375
Abstract A 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 of acetaminophen (I), acetylsalicylic acid (II), caffeine (III) and d-propoxyphene (IV), using phenacetin (V)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was developed. Using a 6.5 μ C-8 reversed phase column (RPP) with a mobile phase consisting of 0.01M sodium acetate solution: methanol (85:15%) at pH 4.1 enabled 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of the four components in about 12 min. Quantitation was achieved by measuring the peak height ratio of each component relative to the internal standard. the validity of the developed method was tested by analyzing laboratory-prepared mixtures containing the four components in various proportions. Assay precision and sensitivity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 each component. the developed method proved to be stability-indicating as it can be applied to monitor salicylic acid as a degradation product in acetylsalicylic acid samples.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程序升温微波灰化法测定饲料中的灰分,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其检测结果与国标法GB/T5009.4-2003相比,|t|=0.521205,tα,v=2.23,|t|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