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7,(9)
样品经乙醇萃取后,提取液采用电动进样引入毛细管中进行毛细管电泳(CE)分离,进样电压为10kV,进样时间为10s。CE运行缓冲溶液为pH 5.13的10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15kV。CE分离得到的石斛碱与电化学发光(ECL)检测池中的5 mmol·L~(-1)Ru(bpy)_3~(2+)溶液(溶剂为pH 8.10的70 m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反应,使得Ru(bpy)_3~(2+)的ECL强度增大,检测电位为1.17V(vs.Ag/AgCl)。石斛碱的质量浓度在1.0~100mg·L~(-1)内与ECL信号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45mg·L~(-1)。方法用于测定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2.0%~105%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2.5%~5.1%之间。 相似文献
2.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法分离检测盐酸克伦特罗、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法对盐酸克伦特罗、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进行分离检测。方法采用胶束电泳体系,以铂圆盘为工作电极,考察了检测电位、缓冲液浓度和pH、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分离电压等因素的影响。3个分离物在10 kV的分离电压、缓冲体系为15 mmol/L(pH 9.0)硼砂+20 mmol/L SDS条件下得到分离。盐酸克伦特罗、特布他林和沙丁胺醇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400,3.5~700,5.0~1000μg/L。方法已用于猪肉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在Pt盘电极上对Ru(bpy)2+3的发光有增敏效果,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同时分离检测乳制品中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的含量的新方法。进行实验条件优化,采用5 mmol/L Ru(bpy)32++60 mmol/L pH 8.5磷酸缓冲液,10 kV×10 s电动进样,光电倍增管高压为900 V,检测电位为1.18V,分离电压为12 kV,使得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检测,对奶粉样品进行添加回收率实验,二聚氰胺和三聚氰胺的回收率分别为94.6%~97.8%和95.9%~97.4%,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2%~4.6%和2.7%~4.1%。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以三联吡啶钌为发光体系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CE-ECL)检测系统,并应用于分离和测定西咪替丁片剂中西咪替丁的含量。考察了检测电位,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溶液浓度,缓冲液的pH和溶液浓度,分离电压、进样电压与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检测电位1.18V,Ru(bpy)32+溶液浓度为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25 mmol/L(pH 7.8),进样时间10 s,进样电位10 kV,运行电位15 kV下,测得西咪替丁线性范围为2.8×10-6~4.0×10-4mol/L,检出限为1.2×10-7mol/L(S/N=3)。对1.0×10-5mol/L的西咪替丁标准溶液连续测定5次,电化学发光强度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3.9%和1.5%。方法已应用于西咪替丁片剂中西咪替丁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饲料中的磺胺类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CE-ED),对饲料中的6种磺胺类药物磺胺脒、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进行了分离和测定。分别考察了工作电极电位、运行缓冲液的pH和浓度、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以直径300μm的碳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检测电位为0.95 V(vs.SCE),在30 mmol/L硼砂-KH2PO4(pH7.6)的运行缓冲溶液中,6个分析物能够在16 min内实现很好的基线分离,被测物浓度与峰电流在3个数量级呈良好的线性,检出限(S/N=3)范围0.08~0.20μg/mL。该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用于丙吡胺及其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利用透析袋平衡透析、毛细管电泳Ru(bpy)2+3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测定了丙吡胺和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在恒电位1.3 V;进样电压10 kV持续10 s,分离电压15 kV,运行缓冲液3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5),检测池中为5 mmol/L Ru(bpy)2+3 稀释于50 m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7.5)中等最优化的条件下,丙吡胺的检出限为10 μmol/L(S/N=3).对蛋白结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人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为1.6~8.2 mmol/L,丙吡胺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呈线性的,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7+0.93x,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9,丙吡胺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约为90.4%. 相似文献
7.
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马钱子中的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以BR缓冲溶液(35 mmol/L混酸用180 mmol/L NaOH调节至pH 6.50)为电泳液,分离电压为6 kV,检测电位为0.95 V,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在30 min内得到了良好分离.士的宁和马钱子碱浓度分别在0.35~35.00 μg/mL和0.40(40.00 μ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0.08μg/mL和0.15μg/mL.应用于马钱子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电泳安培法测定田基黄中的芦丁与槲皮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分离检测田基黄中生物活性成分芦丁和槲皮素的方法。考察了检测电极电位、缓冲液浓度、pH、运行电压和进样时间对分离的影响。以40 cm长,50μm内径的石英毛细管作为分离通道,运行缓冲液为25 mmol/L硼砂(pH 9.2)溶液,分离电压12 kV,0.3 mm直径的铂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检测电位1.00 V(vs.Ag/AgCl),芦丁和槲皮素在10 min内得到良好分离。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芦丁和槲皮素分别在8.2×10-6~5.2×10-4mol/L与6.8×10-6~7.2×10-4mol/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9.0×10-7mol/L(S/N=3)和4.7×10-7mol/L(S/N=3)。方法已应用于田基黄药材提取物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9.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烟草中的多元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了烟草中的多元酚,即芦丁、绿原酸,槲皮素和咖啡酸。考察了工作电极的氧化电位、运行缓冲溶液浓度和pH值,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对分离和检测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以300μm直径的碳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检测电位为+0.9 V(vs.SCE),在50 mmol/L硼酸盐(pH 8.4)的运行缓冲液中,被测物浓度与峰电流在三个数量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为2×10-7或5×10-7g/mL。方法有着良好的重现性,被测组分的迁移时间和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小于4%(n=7)。单次测定可在16 min内完成,已用于实际样品多元酚的测定,样品处理简单,无须预富集。 相似文献
10.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盐酸麻黄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盐酸麻黄碱(EP)对三联吡啶合钌(Ru(bpy)32 )电化学发光(ECL)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ECL检测EP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EP的测定。结果表明,在pH为10.0的0.1 mol/L Na2B4O7-NaOH介质中,在电位1.10 V下进行恒电位电解,Ru(bpy)32 的浓度为1.0×10-4mol/L时,EP对ECL的增敏效果最好。在优化的条件下,测定EP的线性范围为2.40~24.0μg/mL(r=0.9995),检出限为2.00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6%(n=10),加标回收率为97.0%~10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