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TiO2固定床光催化氧化头孢拉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抗生素头孢拉啶在负载型TiO2连续循环流动反应器中的降\r\n解,用红外和紫外光谱跟踪头孢拉啶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结果显示,在\r\n反应液流速4.5L/min,氧气流速1.6L/min,光照强度30W,反应温\r\n度28±2℃和反应时间120min的光催化氧化条件下,头孢拉啶能完全降\r\n解.光降解过程中头孢拉啶羧基的氧化比胺基容易.添加H2O2可以提高\r\n光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头孢拉啶的光催化\r\n氧化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一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ZnO和TiO2粒子的光催化活性及其失活与再生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利用XRD,TEM,BET和UV-Vis等测试技术对商品的ZnO及TiO2和纳米ZnO及TiO2粒子进行了表征.无论是商品的还是纳米的,在光催化氧化降解气相n-C7H16和SO2及液相苯酚的反应中,TiO2均表现出比ZnO高的光催化活性,并从光腐蚀性和表面电荷两方面分析了其原因.在光催化氧化降解n-C7H16的反应中,ZnO粒子易失活,而TiO2粒子不易失活.但是,在光催化氧化降解SO2的反应中,ZnO和TiO2粒子均易失活.SPS和XPS测试结果表明,光催化剂表面的导电类型由反应前的n型变成了失活后的p型.这主要是由于反应产物发生吸附所致.失活后的光催化剂可以通过浸洗和干燥再生.  相似文献   

3.
ZnO超微粒子的EPR特性和光催化性能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利用XRD,TEM,XPS和EPR等研究了ZnO超微粒子的EPR特性和光催化性能。前驱物碱式碳酸锌在320,430,550和700℃经热处理制得的ZnO超微粒子粒径分别为13.5,19.3,26.1和38.5nm,属六方晶系纤锌矿结构;室温下ZnO超微粒子表现出稳定的单一谱线的EPR信号,其强度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而在液氮温度下,ZnO超微粒子的EPR谱具有6条强度不等的超精细谱线,在光催化氧化C7H16和SO2过程中,其光催化活性随其EPR信号强度的减小而下降。说明O^2-空位在光催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异戊二烯催化脱氢环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钼-乙酰丙酮配合物,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其组成为M\r\noO2(acac)2.以MoO2(acac)2为催化剂,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对\r\n异戊二烯一步脱氢环氧化制3-甲基呋喃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r\n条件(催化剂用量、反应底物之比、温度、时间、溶剂和助剂等)对该\r\n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cat)∶n(CH2∶C(CH3)CH∶CH2)∶\r\nn(H2O2)=1∶100∶100,θ=40℃,t=6h的反应条件下,异戊二烯\r\n转化率为70.8%,3-甲基呋喃选择性为54.8%.提出了异戊二烯脱\r\n氢环氧化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钛硅分子筛TS-1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摘要:研究了钛硅分子筛催化氯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条件及动力学行为.\r\n结果表明,以钛硅分子筛为催化剂,氯丙烯可被高选择性地氧化为环氧\r\n氯丙烷.环氧化反应速度与分子筛中骨架钛的含量及分子筛的用量呈正\r\n比关系,是一级反应.对于氧化剂H2O2,只有当c(H2O2)<0.4mol/\r\nL时,环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而c(H2O2)>1.0mol/L时,为零级反\r\n应.对于氯丙烯,随着其浓度的变化,环氧化反应的级数在1和0之间.\r\n然而,只有当氯丙烯浓度很高时,环氧化反应的级数才有明显的降低.\r\n根据实验结果和Eley-Rideal单分子吸附方程,提出了氯丙烯环氧化反\r\n应的动力学模型.\r\n关键词:钛硅分子筛,氯丙烯,过氧化氢,环氧化,环氧氯丙烷,反应\r\n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添加剂USY/ZnO/Al2O3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上,以减压蜡油为原料,对制备的U\r\nSY/ZnO/Al2O3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添加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r\n,随着添加剂添加量和剂油比的增加,生成汽油的硫含量降低.在500\r\n℃和剂油比为5的条件下,在FCC平衡催化剂中添加30%的添加剂时,汽\r\n油的硫含量可由不加添加剂时的1230μg/g降低到770μg/g左右.添\r\n加剂的添加量(10%)较低时,对催化裂化产物的分布基本没有影响;\r\n添加30%的添加剂时,焦炭的产率有所增加,但汽油收率基本不变.X\r\nRD表征结果表明,USY/ZnO/Al2O3添加剂中的ZnO对USY的晶相结构有\r\n一定的破坏作用,但随着反应与再生次数的增多,ZnO与Al2O3之间形成\r\n较为稳定的锌铝尖晶石结构,使添加剂的性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RE/TiO2用于NO2-光催化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以稀土盐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杂稀土\r\n光催化剂RE/TiO2(RE=La,Ce,Er,Pr,Gd,Nd,Sm),并用XRD,\r\nDRS和IR等手段对RE/TiO2进行了表征;以NO-2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r\n其光催化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适量RE的掺入,可有效扩展TiO2的光谱\r\n响应范围,有利于NO-2的吸附,使光催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n其中掺杂Gd样品的光催化活性最高.掺杂量是影响光催化活性的重要因\r\n素,一般最佳掺杂量为w(RE)≈0.5%.  相似文献   

8.
李坤兰  周宁  奚祖威 《催化学报》2002,23(2):125-126
 考察了溶剂和催化剂Q3[PO4(WO3)4]中季铵盐阳离子对环己\r\n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在环己烯环氧化反应中,以氯仿和叔丁醇为溶剂\r\n时,环氧化反应的结果最好.当催化剂中季铵盐阳离子的碳数合适时,\r\n才能形成反应控制相转移催化过程.催化剂本身不溶于反应体系,但在\r\n过氧化氢的作用下形成可溶于反应体系的活性物种,均相地催化环氧化\r\n反应.当过氧化氢消耗尽时,催化剂又恢复到起始结构并从反应体系中\r\n析出.  相似文献   

9.
氯铝酸室温离子液体介质中正碳十二烯选择环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焜  邓友全 《催化学报》2002,23(2):165-167
 在氯化1-丙基-3-甲基咪唑(PMImCl)、氯化1-丁基-3-甲\r\n基咪唑(BMImCl)、氯化1-丁基吡啶(BPCl)和溴化1-乙基吡啶(E\r\nPBr)季铵盐与AlCl3构成的室温离子液体介质中,首次发现正十二碳烯\r\n(简称十二烯)可以高选择性地发生环化反应生成环十二烷.依次在反\r\n应管中加入氯铝酸室温离子液体、乙醇和十二烯,其中AlCl3的量为0.\r\n01mol,AlCl3与季铵盐的摩尔比为2,乙醇为10ml,十二烯为2ml(9.\r\n3mmol).当反应体系中不添加乙醇时,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r\n性仅分别为4.2%和73.1%.这是由于十二烯和氯铝酸离子液体形成\r\n两相体系而不易充分接触,故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性较低.当\r\n反应体系中加入乙醇时,十二烯和氯铝酸离子液体体系变为单相,使得\r\n十二烯和氯铝酸离子液体可以充分接触,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r\n性可分别达到12.4%和82.9%.压力对提高十二烯转化率和环十二烷\r\n选择性有很大的影响.p(N2)=3.0~6.0MPa下反应12h,十二烯转\r\n化率和环十二烷选择性可分别达到27.2%和93.8%.反应结束后加热\r\n除去乙醇,产物自动与离子液体分层,便于分离,且离子液体介质可重\r\n复使用.  相似文献   

10.
 将硅藻土-TiO2-聚乙烯(或聚丙烯)疏水复合膜反应器应用于\r\nCO加氢合成乙烯的反应过程,以Ni-Cu/TiSiO和Ni-Cu/MgSiO为催化\r\n剂,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和进料组成等因素对CO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r\n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催化反应的产物与常规催化反应相同,催化反应\r\n机理没有区别,在适宜条件下,膜催化反应的CO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较\r\n之常规催化反应提高了10%左右,二氧化碳和甲烷的选择性降低,而乙\r\n烷的选择性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亚胺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胺是一类羰基化合物(醛或酮)与氨(胺)的缩合产物,作者综述了近年国内外亚胺在加成、还原和不对称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具有绿色、高效、安全等优势,已经在有机化学中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基于光催化的偶联/芳构化放氢反应,通过使用光催化剂/催化剂的双催化体系,可用于光催化有机碳-碳和碳-杂原子成键反应,且反应中氢气是唯一的副产物.强调了有机光氧化还原体系的构建与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13.
徐四龙  贺峥杰 《有机化学》2012,32(7):1159-1168
介绍了我们小组最近有关原位生成的烯丙基磷叶立德与醛的化学反应性研究结果.在化学计量叔膦作用下,烯丙基碳酸酯或联烯酸酯经原位生成的烯丙基磷叶立德活性中间体,与醛发生高度立体选择性的三组分Wittig烯化反应和vinylogous Wittig烯化反应,该类反应为合成多取代1,3-二烯衍生物提供了简单、高效的新方法;在催化量叔膦作用下,γ-甲基联烯酸酯经烯丙基磷叶立德关键中间体与醛发生多个膦催化的环化反应,为五元、六元含氧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原子经济性的方法.通过氘代实验和核磁跟踪等方法,对上述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中通常观察到铜表面析出光亮的银,较难观察到银晶体的形状。为了更清晰地观察银晶体析出的形态,采用实验探究法,以琼脂和水为介质,探究不同介质、温度、浓度下银析出的形态及其机理。结果显示,在琼脂中银为树枝状,溶液中为团簇状,并且在溶液中随着温度升高或浓度降低,银单质分枝变多、变细长。结果可以用琼脂的三维网状结构和晶体的位错生长机理来解释。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roadmap, we address the development and perspectives of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 and nitrogen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6.
在卤代烷的取代和消去反应中,进攻试剂均为带负电的实体或多电子基团,因此取代和消去的竞争是卤代烷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介绍我们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设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反应底物、进攻试剂和反应条件对优势反应及产物的影响。该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三环[4,4,0,03,7]壬烷(Brexane)的快速合成策略。该方法以双功能路易斯酸介导的Diels-Alder/碳环化串联反应构建了目标环系,且核心反应具有高度立体选择性,该路线共五步反应,总产率为23%。本工作可为具有该骨架的萜类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提供一可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昊阳  郭寅龙  张亮  安登魁 《有机化学》2002,22(12):974-980
总结了近年来应用质谱方法研究气相SN2离子-分子反应的进展,主要包括气 相SN2离子-分子反应的机理,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各种因素。与凝固相中反应对比 ,阐明了影响反应机理、方向与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及溶剂化效应对凝聚相中反应 的影响方式。还介绍了一些气相中特有的SN2离子-分子反应和研究气相反应特殊 的质谱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9.
A practical and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three building blocks of tetrahydroisoquinoline alkaloid Ecteinascidin-743 was accomplished, starting from readily available piperonal, 2-methyl anisole, and veratraldehyde. A combination of Vilsmeier-Haack reaction and Sharpless asymmetric dihydroxylation was employed for the synthesis of building blocks A and B whereas a Heck reaction in PEG-2000 and aza-Michael reactions were employed for the synthesis of building block C.  相似文献   

20.
The mechanism for initially divergent radical reactions reconverging to form a single product is studied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are six possible pathways from reactants to products. The free energy barriers of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s of each pathway are almost equal. Thus, different from usual reaction, the selectivity of this reac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relative value of free energy barriers of the two competitive reactions, that is, cyclization and bimolecular trapping, rather than that of rate‐determining steps. In all reaction pathways, cyclization reaction is more competitive than bimolecular trapping reaction due to its low free energy barrier. In addition, the free energy barriers of bimolecular trapping reaction between Bu3SnH and reactants are all lower than that of NC? C6H11. However, Bu3SnH is not always suitable due to its large steric repulsion.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