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u-Cr_2O_3催化合成丙烯酰胺中铬的助催化作用李晶明,杨博,周贵林,谢筱帆,李圭甲(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Cu-Cr_2O_3催化剂,丙烯腈,丙烯酰胺,催化水合,反应机理在还原铜催化剂中加铬可提高丙烯腈(AN)催化水...  相似文献   

2.
活性炭作为载体和还原剂对NO的还原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四种国产活性炭既作为载体又作为还原剂被用于NO还原反应,山楂核炭和山桃核炭作载体时NO还原转化率很高,椰壳炭和煤质炭作载体时NO还原转化率则较低,四种活性炭两-两分组现象可由其元素分析,NH3-TPD、还原性及NO吸附量等结果来解释。另外CuO/椰壳炭与CuO/煤质炭的NO还原转化率的差别主要归于二者的NO吸附量不同,对CuO/山楂核炭和CuO/山桃核炭,NO还原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相对变化主要由其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TPR、TPD-MS、XRD等技术研究了Mn-Ag/γ-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再氧化能力.结果表明,Mn-Ag/γ-Al_2O_3中银物相由Ag ̄0和Ag_2O组成,锰物相由β-MnO_2和Mn2O_3组成.Mn/γ-Al_2O_3催化剂的TPR有二个还原峰,分别是MnO_2和Mn_2O_3的还原.Ag促使MnO_2和Mn_2O_3的还原明显向低温方向移动,而且MnO_2和Mn_2O_3的还原峰融合成一个还原峰.Mn-Ag/γ-Al_2O_3的TPD有三个脱氧峰,随着Ag含量增加,峰Ⅰ向高温方向移动,Mn ̄(4+)2p3/2的电子结合能增加,并且催化剂的再氧化能力增强.催化剂CO的氧化活性与催化剂的再氧化能力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WO_3在TiO_2/γ-Al_2O_3和在TiO_2/SiO_2复合载体表面的分散状态和最大分散量邓存,陈巧平(宁德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宁德352100)刘英骏(北京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北京100871)关键词WO_3/(TiO_2/γ-Al_2O_3)催化...  相似文献   

5.
杂原子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C_3H_6催化还原NO反应的研究张文祥,贾明君,张春雷,吴通好,敖雪桔(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齐齐哈尔环境监测中心站)关键词杂原子分子筛,一氧化氮,催化还原NOx对环境的危害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自Iw...  相似文献   

6.
运用BET、XRD、TPR及苯和丙酮氧化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了Cu/γ-Al_2O_3和Cu-Ag/γ-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和对有机物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金属负载量的Cu/γ-Al_2O_3催化剂的还原性能有明显差异,反映出催化剂表面存在着不同种类的铜物种。Ag的添加使催化剂的TPR峰位发生明显位移,提高了催化剂对有机物的催化氧化活性。同时还发现,热处理温度对催化剂中铜物种的存在形式、催化还原特性及催化活性有明显影响.Ag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TPR、H_2-TPD技术,考察了氢气氛下的Pt-Mo/Al_2O_3和Pt-Co-Mo/Al_2O_3催化体系中物种和电荷交换的现象和规律,揭示了Pt和Co在表面Mo物种还原过程中助剂作用的本质.Pt-Mo/Al_2O_3的TPR、H_2-TPD结果证明,由于微量Pt参与了表面Mo物种还原时的物种和电子交换,有效地降低了其还原温度.Rt-Mo/Al_2O_3在氢还原过程中,氢和Mo容易形成载有活动氢的氢物种,并储存在催化剂表面,这种活动氢在Ar中,甚至Ar-H2混合气中可以释放出来。Pt-Co-Mo/Al2O3的研究结果表明,Co可以进一步促进Mo的还原.在样品预还原过程中,氢和Co可以形成氢物种,其上的氢具有更强的可动性,很容易溢流到Mo物种的边上促进其还原.根据以上规律可以推测,加氢脱硫催化剂中Co和贵金属的作用是使催化剂更容易形成低价的配位不饱和的钼中心,也就是HDS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TPD-MS、TPR等方法研究了Ag/γ-Al_2O_3催化剂的氧脱附和还原性能。结果表明,Ag/γ-Al_2O_3催化剂表面银物相由Ag0和Ag+(Ag2O)组成,其中Ag+所占比例随负载量增加而减少。Ag/γ-Al_2O_3催化剂有三个脱氧峰,并且随着Ag负载量的增加,脱氧峰从高温向低温依次出现。低温脱氧峰(370℃)归属为结晶态Ag2O的分解,高温脱氧峰(650和800℃)为分散在γ-Al_2O_3表面并且与Al_2O_3发生相互作用的Ag_2O的分解。TPR有三个还原峰;高温峰(230℃)为结晶态Ag_2O的还原,低温峰(100和120℃)为分散在γ-Al_2O_3表面的Ag_2O的还原。  相似文献   

9.
CaO/La2O3催化剂上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颜其洁 《分子催化》1996,10(1):33-40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CaO/La_2O_3催化剂对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催化性能。适当配比的CaO/La_2O_3催化剂的性能明显优于纯La_2O_3或CaO,在钙含量为24%和81%(Ca/(ca+La))处,C_2选择性和C_2收率分别出现两个峰值。同时还发现,13%CaO/La_2O_3样品显示出良好的低温催化性能,在550℃反应温度下获得了31.5%的甲烷转化率和45%的C_2选择性。并采用XRD、XPS和Co_2TPD等技术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CaO/La_2O_3体系催化剂上没有检测到新物相产生。但是,催化剂中CaO与La_2O_3两组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有利于表面活性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张爱梅  王怀生 《分析化学》1996,24(3):292-295
本文基于NO2^-对KBrO3氧化酸性间胺黄而使其褪色的催化作用,以及NO3^-经锌粉还原为NO2^-,建立了灵敏的催化光度测定痕量NO2^-、NO3^-的新方法,并讨论了其动力学条件,测定范围10-90μg/L,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用于水及食品中痕量NO2^-、NO3^-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的生成及对NO的还原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志明  杨向光  吴越 《催化学报》1996,17(4):327-329
活性炭表面含氧基团的生成及对NO的还原作用*高志明杨向光吴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活性炭,一氧化氮,氧化铜,还原,氧化近几年,随着环保研究的开展,活性炭被用于同时脱硫脱硝反应[1].活性炭的表面化学性质就成为需要...  相似文献   

12.
担载型钴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CH4还原NO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拴紧  薛锦珍 《分子催化》1999,13(2):147-150
NOx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利用甲烷选择还原NOx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Co、Mn和Ni离子交换的ZSM-5分子筛具有较高的活性[1~3].但金属离子交换的分子筛催化剂有热稳定性差、易失活等缺点.最近已有金属氧化物用作甲烷还原NOx反应...  相似文献   

13.
NO选择性催化还原Ce-Mn-Ti-O催化剂铈组分助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BET表面积测试结合NO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微型反应评价等方法,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Mn-Ti-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铈组分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随铈含量增加,NO转化率大幅度增加,在Ce/Mn摩尔比约0.08时达极大值,其后随铈含量进一步增加,NO转化率又逐渐下降.适量铈组分的加入对Mn-Ti-O催化剂表面酸性影响不大,但增加了催化剂活性组分Mn物种的表面浓度,提高了Mn4+物种的相对含量和Mn物种的可还原性,从而提高催化剂低温SCR活性.当Ce/Mn摩尔比超过0.08,催化剂表面的Mn组分与Ce组分可能形成无定型结构的多层聚集的Ce-O-Mn物种,导致催化剂Mn/Ti摩尔比下降和Mn物种可还原性下降,从而导致催化剂SCR活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活性炭酸处理对CuO/C催化剂上NO还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志明  王新平 《分子催化》1996,10(2):109-114
4种国产活性炭被用于NO还原反应,其中,山楂核炭和山桃核炭具有较高的NO还原转化率。实验发现,表面含氧基团-COO-对活性炭自身的还原性和对NO的还原活性有很重要的影响。对表面富-COO-基团的活性炭,稀盐酸处理使表面-COO-显著分解。  相似文献   

15.
钾对氧化铜催化活性炭还原No反应的助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活性炭负载的Cu-K-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碳还原NO的反应.结果表明,K的加入可有效地提高CuO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当Cu/K的质量比为2时催化性能最佳.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程序升温脱附-质谱等结果表明,K与Cu间的协同作用可促进表面碳活化中心与表面氧物种生成CO2的反应,保持表面Cu2+活性中心的数...  相似文献   

16.
微波-炭还原法处理一氧化氮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一种不需要催化剂而直接采用微波-炭还原技术处理-氧化氮(NO)的新方法.讨论了气体流量、反应温度、微波功率和施加微波时间对活性炭与一氧化氮发生还原反应的影响.比较了连续施加微波和间歇式施加微波方式下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无公害的氮气(N2)和二氧化碳(CO2)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和反应器的类型及升温速率对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反应效率的影响较大.在连续施加微波时,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反应率可达98%以上.此外,还对一氧化氮与活性炭反应后的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常温下合成了2-(2-羟基-5-氯苯基)-1H-苯并咪唑荧光化合物和其二价铜离子的配合物,并对配合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质谱、红外光谱等研究了配合物与NO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与NO的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不受其他常见干扰分子的影响.配合物应用于脂多糖(LPS)激活的小鼠巨噬细胞中NO的测定,能够得到具有较好分辨率的荧光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8.
TiO2负载Mn-C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上NO催化氧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氧化物(NOx)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其中NO不溶于水难以去除, 催化氧化技术可以将NO氧化为易溶于水可被脱硫装置去除的NO2, 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n掺杂量的Mn-Co/TiO2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考察了其催化NO氧化的活性. 结果表明, Mn的掺杂对Co/TiO2催化剂催化NO氧化的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 掺杂量为6%时, Mn(0.3)-Co(0.7)/TiO2催化剂NO的转化效率最高, 300℃达到88%. 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O2程序升温脱附(O2-TPD)和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in-situ DRFTIR)光谱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表征. 结果发现, 当掺杂量为6%时, Mn一方面促进了催化剂表面活性组分的分散, 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 另一方面提高了催化剂的还原性能, 促进氧的低温脱附, 此外还促进了反应中间产物桥式NO-3向NO2的反应, 从而提高了Co/TiO2催化剂的NO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A series of Fe?Ni mixed‐oxide catalysts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the sol–gel method for the reduction of NO by CO. These Fe?Ni mixed‐oxide catalysts exhibited tremendously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monometallic catalysts that were prepared by using the same method. The effects of Fe/Ni molar ratio and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catalytic activity were examined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XRD, Raman spectroscopy, N2‐adsorption/‐desorption isotherms,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with hydrogen (H2‐TPR), 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nitric oxide (NO‐TP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duction behavior, surface oxygen species, and surface chemical valence states of iron and nickel in the catalysts were the key factors in the NO elimination. Fe0.5Ni0.5Ox that was calcined at 250 °C exhibite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of 100 % NO conversion at 130 °C and a lifetime of more than 40 hours. A plausible mechanism for the reduction of NO by CO over the Fe?Ni mixed‐oxide catalysts is proposed, based on XPS and in situ 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 (DRIFTS) analyses.  相似文献   

20.
以NiO和8%(摩尔分数)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为原料,采用注凝成型工艺制备了管状同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支撑体.用离子浸渍法对阳极支撑体进行表面修饰.用电化学工作站测单电池交流阻抗和输出性能并且用化学气相色谱仪对电池尾气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修饰后的阳极在通甲烷的情况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积炭,但是积炭现象在一定的测试时间内达到平衡,没有对电池造成破坏,并且显著地提高了电池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单电池存通入氯气和甲烷的情况下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达到了225和400mW/c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