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质竹炭对水中Cd~(2+)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炭和经化学改性竹炭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竹炭对Cd2+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性质,通过单因子优化实验探讨了温度、竹炭投加量和p 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及改性竹炭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18h可达到平衡;其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方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18mg/g和16.71mg/g;两者对Cd2+的吸附受温度的影响较小;竹炭及改性竹炭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8g、0.6g;p H对竹炭及改性竹炭吸附Cd2+的影响较大,在p H 2~6范围时,竹炭及改性竹炭对Cd2+的吸附量随p H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核桃壳吸附模拟废水中Zn2+,实验结果表明,25℃时,采用粒径为2.5~3.0mm的吸附剂0.6g,pH值为6.0,处理50mL浓度为5mg/L的含Zn2+模拟废水,吸附时间120min,Zn2+的去除率达62%。核桃壳对Zn2+的吸附行为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Zn2+浓度分别为2mg/L、5mg/L、10mg/L时,吸附速率分别为0.0624g/mg·min、0.0060g/mg·min、0.0055g/mg·min,最大吸附量为0.465mg/g。吸附剂再生使用5次后去除率下降,吸附剂内部孔隙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三乙烯四胺改性榴莲壳吸附水溶液中的Cd~(2+)、Pb~(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东  林祥潮 《广州化学》2012,37(1):7-12,18
采用三乙烯四胺改性榴莲壳,制备新型的改性榴莲壳吸附剂,研究其对Cd2+、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Cd2+、Pb2+的适宜条件为:pH 6.0,吸附时间120 min。改性后榴莲壳吸附剂对Cd2+、Pb2+的吸附容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Cd2+、Pb2+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39.30、53.76 mg/g。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优于Freun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4.
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对Cu~(2+)的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离子液体([Bmim]Cl)为反应介质,丙烯酸为单体,对纤维素进行均相接枝共聚,并采用油包水反相悬浮技术制得球形纤维素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研究了该吸附剂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包括各种因素(溶液pH值,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溶液pH值,增加溶液初始浓度,以及延长吸附时间都有利于改善吸附效果;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过程;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由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联合控制。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对Cu2+的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并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5.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得到交联淀粉微球(Cross-linked starch microspheres CSMs),考察其在不同介质中对Co2+的静态吸附行为及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测定了淀粉微球对Co2+的吸附等温线,分析了其吸附的动力学特征。用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CSMs及其吸附产物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对照分析,探讨了吸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CSMs对Co2+的吸附模式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308K为0.0686min-1。CSMs对Co2+的吸附作用破坏了CSMs的结晶结构。交联淀粉微球对Co2+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吸附量受介质种类、浓度的影响。这些结果为含钴废水的处理及金属离子吸附分离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黄孢展齿革菌菌丝球同时吸附铅镉离子的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间歇法,利用黄孢展齿革菌菌丝球吸附溶液中的Pb^2 和Cd^2 ,研究Pb^2 和Cd^2 共存体系中吸附初速率随初始浓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少量Cd^2 的存在促进其对Pb^2 的吸附,并提高吸附初速率,但随着Cd^2 初始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并转为抑制作用;Cd^2 的吸附初速率随着Pb^2 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小;Pb^2 和Cd^2 的吸附初速率都随自身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姜冰  王庆节  李彤  阎峰 《化学通报》2015,78(3):277-280
研究了氨基功能化离子印迹硅胶对Cd2+的吸附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的测定和吸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饱和吸附量的实验值为30.7mg/g;20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以单层吸附为主;Cd2+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均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焓变为23.01k J/mol,熵变为104.1J/mol·K,说明吸附是一个吸热的自发进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不同海藻吸附重金属镉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采用6种分别属于褐藻门、绿藻门、红藻门的海边常见大型海藻对重金属镉离子进行吸附比较实验,镉离子浓度较低时,其吸附容量排列顺序为:海黍子>海带>孔石莼>节荚藻>刺松藻>内枝藻,海黍子的吸附量高达181mg/g,超出文献报道值,对3种吸附容量较高的海藻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研究溶液的pH值、初始Cd^2 离子浓度等因素对Ca^2 的吸附特性的影响,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发现镉离子与海藻中的钙离子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交换率占总吸附量的33-34%,得出了适宜的吸附等温线方程。  相似文献   

9.
将《人教版必修1》浓硫酸脱水实验中蔗糖炭化废弃物经洗涤、水煮、干燥等处理后制得蔗糖炭产物,将处理后的炭产物用于铅离子的吸附实验,探讨了炭产物的用量、浸泡温度、溶液p H值等单因素对吸附铅离子的影响;并将炭产物的吸附效果与一些已经商业化的吸附剂进行对比,实验取得良好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废弃炭产物可以有效除去溶液中的铅离子。  相似文献   

10.
通过恒流法研究了不同表面电场作用下Mg2+、Ca2+吸附动力学.结果发现:(1)实验初期阶段是强静电力作用下的零级动力学过程和一定反应时间后的弱静电力作用下的一级动力学过程,且零级速率过程和一级速率过程之间存在明显的转折点;(2)不同电解质构成中Ca2+的吸附速率明显快于Mg2+的,平衡吸附量也大于Mg2+的,且Ca2+在土壤颗粒表面的覆盖度比Mg2+在土壤颗粒表面的覆盖度高;(3)离子的相对有效电荷系数与土壤颗粒表面电场作用的不同是各体系中Ca2+、Mg2+吸附动力学有差别的根本原因;(4)根据离子吸附的理论模型可以分别计算出速率系数、平衡吸附量、离子在土壤颗粒表面的覆盖度以及固定液的体积,这些参数可以定量评估土壤颗粒表面电场对离子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 Oligosaccharide is a carbohydrate comprising 2~9 monosaccharide units linked together by glucoside bond. In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humankind, there exits no enzyme for the hydrolysis of oligosaccharides. So it can be used by bifidobacteria in large intestine, and lead to some speci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1]. Oligosaccharide exits in many plants, for example, Morinda officinalis, a precious herb growing in south China. In this herb, four oligosaccharides with the funct…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硫辛酸在3种不同树脂上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硫辛酸在NG-16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硫辛酸在NDA-100和ND-90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但并不只是单分子层吸附,对于中高浓度(大于400mg/L)的硫辛酸溶液更重要的是微孔填充作用。硫辛酸在NDA-100和ND-90树脂上的吸附过程分为大孔、中孔区的表面吸附和微孔区的微孔填充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符合一级动力学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13.
负载金属镧的壳聚糖对氟离子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负载金属镧的壳聚糖对含氟水进行吸附处理.该除氟剂的最佳吸附条件:pH值为7,温度为323K,吸附时间为60min.吸附剂对F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对F的饱和吸附容量为476.190mg/g.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和液膜形成的边界层是吸附过程的主要限速步骤.  相似文献   

14.
磷酸铝吸附除水中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比表面为308m2/g的无定形磷酸铝吸附除氟性能,研究了接触时间、pH值、吸附剂量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铝吸附除氟高效、迅速,30min内可以接近最大吸附量。对含氟50mg/g的溶液,优化条件下的最大除氟率约93%。研究了吸附与溶液pH的关系,得到了优化pH值并解释了吸附机理。吸附的最佳pH值约为5.5。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了吸附速率并计算了速率常数。用Langmuir方程拟合了吸附等温线,计算的饱和吸附量为53.5mg/g。吸附剂量对分配系数的影响表明吸附剂表面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5.
大孔树脂吸附苯和甲苯的平衡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并比较了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正庆烷中低浓度苯、甲苯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Langmuir方程能够良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由单组分吸附平衡得到的参数;可以很好地预测双组分吸附平衡。动力学研究表明,内扩散过程是决速步,并估算出粒内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6.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镉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实验采用离子交换法吸附氯盐体系中的镉,用动态法对20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反应体系下,用批式离子交换法研究了温度、溶液浓度和树脂粒径对交换过程的影响,并用动边界模型描述交换过程的动力学,确定了离子交换行为的速度控制步骤为颗粒扩散,并推算出了交换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和动力学总方程式。  相似文献   

17.
疏水层析蛋白质动力学与平衡过程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疏水层析是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常用技术之一,但对疏水层析中蛋白质吸附动力学和平衡过程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对蛋白质疏水吸附动力学和平衡过程作了基本假设,并用实验进行了验证。制备了两种不同丁基密度的疏水琼脂糖介质,用其吸附牛血清白蛋白(BSA)以验证对疏水吸附动力学与平衡过程作的假设,考察了盐浓度及配基密度对蛋白质疏水吸附的影响.还对三种疏水性不同的蛋白质:核糖核酸酶、卵清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混合体系进行了分离性能的研究,获得了满意的分离效果.实验表明,蛋白质在疏水介质上的吸附动力学和平衡过程与所作假设相符,在实验条件下等温吸附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研制的丁基琼脂糖疏水介质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一种新型的阴离子树脂D02直接吸附发酵液中的2-酮基-L-古龙酸.研究了D02树脂对水溶液中2-酮基-L-古龙酸的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特性.热力学研究表明,2-酮基-L-古龙酸在D02树脂上的吸附平衡数据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过程△G<0,△S>0,△H>0,表明此吸附过程吸热,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发生.动力学研究显示,D02树脂对2-酮基-L-古龙酸的吸附过程主要受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有机气凝胶及炭气凝胶对茶碱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出一系列不同结构的炭气凝胶和有机气凝胶。通过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吸附茶碱的动力学行为。实验表明,炭气凝胶比有机气凝胶吸附速率快,吸附平衡时间短。炭气凝胶与文献报道的酚醛树脂对茶碱的吸附量相当,但吸附速率较快。茶碱在气凝胶上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遵从Langmuir方程,也符合假二级动力学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