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CO和NO探针分子的红外光谱研究钴和钌的助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担载于Al2O3和ZrO2上的三种金属羰基络合物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分解(TPDE)时,其羰基发生表面岐化反应生成CO2能力的次序为NaRuCo3(CO)12>>Ru3(CO)12>>CCo3(CO)9。吸附于担载Ru3和Co3上的CO在He气中进行程序升温脱附(TPD)时发生表面岐化反应生成CO2。在H2气中,吸附于担载Ru3上的CO加H2生成CH4,吸附于担载Co3上的CO却生成CO2,在担  相似文献   

3.
 考察了 Ru 助剂 (0.17%?9.96%) 对 Co/SiO2 催化剂结构及其费托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Ru 助剂可降低 Co/SiO2 催化剂的还原温度, 从而提高其还原度. 光电子能谱和扩展 X 吸收射线精细结构研究表明, 即使 Ru 含量高达 9.96%, 在 Co/SiO2 催化剂焙烧过程中也未观察到 Ru 物种与 Co 物种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还原后催化剂中 Ru 趋向于与 Co 物种紧密接触且分散在催化剂表面. H2 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 随着 Ru 含量的增加, 位于反应温度附近的 H2 脱附峰面积增加, 即此时催化剂吸附 H2 能力提高, 因此反应活性单调增加, 但存在最佳 Ru 含量, 此时 C5+选择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Co基超细粒子催化剂用于合成重质烃:Ru助剂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青  钟炳 《催化学报》1997,18(6):473-477
  相似文献   

5.
负载Ru催化剂的CO吸附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云杰  李灿 《分子催化》1993,7(2):97-103
本文运用原位FT-IR光谱系统研究了各种活化处理因素对负载Ru催化剂的CO吸附态的影响.发现2135±15(HF)和2075±5(MF)cm~(-1)IR谱峰产生于金属与载体接触的周边部位,反映了以多重态吸附的CO对称和反对称振动.金属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增强,HF和MF强度大幅度衰减.经纯O_2处理的催化剂,HF和MF峰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而峰强度随吸附时间的相对增长速率有很大的差异.对HF和MF作了归属,提出了6配位18电子紧壳层稳定结构的表面锚合的羟基氧桥或卤桥的多聚羰基化合物种CO吸附模式.  相似文献   

6.
丁云杰  梁东白 《分子催化》1993,7(4):293-298
本文应用动态脉冲吸附技术测定了H_2和CO的吸附量,结合透射电镜(TEM)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表征技术考察了活化条件对金属Ru粒子化学环境的影响.发现活化条件对Ru催化剂H_2和CO吸附量的影响很显著,H_2和CO低温吸附量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锐减;改由在惰性气体中焙烧或载体经HCI或HF预处理,大大增加了低温吸附量.TEM测定结果表明:金属Ru平均粒径(?)值随焙烧温度(在623K以下的范围内)的升高而减小,说明在此活化条件下处理的催化剂,其低温H_2和CO化学吸附量不能反映金属的分散度.TPR结果说明在空气中焙烧催化剂,Ru非氧化物前身转变成为RuO_2,并且导致金属与载体之间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改变金属Ru粒子的化学环境,吸附活化能垒增高,在低温下H_2和CO的吸附量很小.  相似文献   

7.
钴或镍在加氢脱硫(HDS)催化剂中的助剂作用文献已有很多的讨论。近年来,研究结果发现,少量的钌加入到Mo/Al_2O_3和Co-Mo/Al_2O_3催化剂上可以显著地提高其加氢脱硫活性,可是关于钌的助剂作用前人研究的较少。因此对比研究钴和钌的的助剂作用有助于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助剂在加氢脱硫催化剂中的功能。本文应用程序升温还原方法对钴和钌在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前身态氧化物还原过程中的助剂作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8.
担载的C3H7CCo3(CO)9络合物及其分散型Co催化剂的表面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CO的NO吸附的红外光谱表片还原态的Ru—Co—M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