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木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吖啶橙(AO)作探针研究了苏木素(HE)与DNA的相互作用. 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 苏木素与DNA发生作用生成了复合物. 其结合比nHEnDNA=3∶1, 22 ℃时苏木素与DNA的结合常数K=5.96×104 L/mol. 同时研究了酸度、盐效应和温度等对苏木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方式, 确定了苏木素与鲱鱼精DNA之间为混合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铽离子探针法研究单宁酸与伴清蛋白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贵  李晓莉  李海鹏  杨斌盛  董川 《化学学报》2006,64(24):2456-2460
以pH 7.4、含有0.1 mol•L-1 NaCl的0.01 mol•L-1 Hepes为缓冲液, 在(25±0.2) ℃,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单宁酸(TA)与伴清蛋白(apoOTF)的相互作用. 由蛋白内源荧光测定表明: TA分别与apoOTF, TbN3+-apoOTF和TbN3+-apoOTF- TbC3+结合形成1∶1配合物, 其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7.15×105, 4.16×106和3.77×106 mol-1•L. 以Tb3+敏化荧光测定表明:TA与Tb3+可形成1∶2配合物, 且TA与Tb3+的结合能力大于apoOTF与Tb3+的结合能力. TA-Tb23+配合物也可与该蛋白结合形成1∶1复合物, 其KA为1.86×105 mol-1•L.  相似文献   

3.
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盐酸拓扑替康(Topotecan hydrochloride, 简记为THC)与盐酸依利替康(Irinotecan hydrochloride, 简记为IHC)两种喜树碱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s, BSA)的相互结合反应. 实验表明喜树碱类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 在溶液中二者以物质的量比1∶1牢固结合, 25 ℃时其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K0分别为: K0,THC=7.73×105 L•mol-1, K0,IHC=4.73×105 L•mol-1. 根据Fö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 求算了给体(BSA)与受体(喜树碱类药物)间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 rTHC=3.75 nm, rIHC=3.08 nm, ETHC=0.26, EIHC=0.51. 并研究了五种离子对喜树碱类药物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推测了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和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英奇  刘斌  赵春贵  杨斌盛 《化学学报》2006,64(18):1933-1936
125I示踪法测定了不同形式的镓转铁蛋白(GaC-Tf, Ga2-Tf, GaC-Tf-FeN)与HL60细胞的结合作用. 结果表明0 ℃、pH=7.4时GaC-Tf, Ga2-Tf和GaC-Tf-FeN均与细胞膜结合, 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2±0.14)×108, (1.1±0.19)×108和(1.8±0.42)×108 L/mol; 同时测定了125I标记的脱铁转铁蛋白(apoTf)与HL60细胞的表观结合常数为(0.97±0.20)×108 L/mol; HL60细胞的平均受体数为(4.8±0.11)×105. 通过体外研究表明, 不同形式的镓转铁蛋白与受体的结合能力次序为apoTf≈GaC-Tf≈Ga2-Tf<GaC-Tf-FeN.  相似文献   

5.
百草枯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荧光光谱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39  
颜承农  张华新  刘义  梅平  李克华  童金强 《化学学报》2005,63(18):1727-1732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 百草枯(P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 试验发现, PQ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 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 发现BSA与PQ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 属于静态荧光猝灭, 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 根据F?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212位色氨酸残基2.07 nm. 由Lineweaver-Burk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LB (297 K: 2.035×104 L•mol-1; 304 K: 3.256×104 L•mo-1; 311 K: 2.889×104 L•mol-1)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HØ=18.50 kJ•mol-1;⊿SØ=144.7 J•K-1/145.2 J•K-1/141.0 J•K-1; ⊿GØ=-24.50 kJ•mol-1/-25.66 kJ•mol-1/-25.36 kJ•mol-1), 证明二者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 同时用三维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PQ对BSA构象的影响, 为预防和医治PQ中毒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杨季冬  张书然  刘绍璞 《化学学报》2007,65(20):2309-2314
苯二酚的三种异构体, 由于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重叠严重, 不能用常规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进行同时测定. 而以λ=0 nm进行同步扫描时, 在350~500 nm之间具有相似的荧光光谱特征, 其荧光强度有良好的加和性, 可以对三者进行总量测定. 研究还发现三种苯二酚异构体与Cu2+和异烟肼形成1∶1∶2的配位合物时, 用Δλ=30 nm进行同步扫描并采用偏振和一阶导数法, 间苯二酚的导数荧光峰位于260 nm处, 对苯二酚的导数荧光峰位于320 nm处, 两者能很好分开, 而此时邻苯二酚荧光峰消失, 因此可在三者的混合物中分别测定间、对苯二酚, 然后再从总量中减去间、对苯二酚的含量, 从而测到邻苯二酚的浓度, 因此本工作通过上述方法可对三种苯二酚异构体进行同时测定. 其线性范围均在3×10-6~5×10-4 mol/L之内, 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检出限分别是2.5×10-7 mol/L和3.1×10-7 mol/L; 其混和物总量的检出限是4.5×10-7 mol/L, RSD均在5%以下. 该方法简便快速, 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用于环境水样中三种苯二酚的同时测定, 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基于2,3-丁二酮双缩氨基硫脲为中性载体的聚氯乙烯(PVC)膜电极, 该电极对银离子(Ag)具有优良的电位响应性能. 在pH=3.0的NaOH-HNO3体系中, 该电极对Ag电极电位呈现近能斯特响应, 线性响应范围为3.0×10-6~1.0×10-2 mol/L, 斜率为52.6 mV/decade (20 ℃), 检测下限为1.0×10-6 mol/L. 相对于常见的阳离子, 该电极对Ag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 采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电极响应机理, 并将电极初步应用于回收率实验,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陈彦国  徐保明  何治柯  谢卫红 《化学学报》2011,69(11):1361-1367
利用出血热病毒抗体-L133/抗原-EHF对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聚(5-甲氧基-2-(3-磺酰化)丙氧基-1,4-对苯撑乙烯), (简写为MPS-PPV)荧光的增强/猝灭作用、抗原-EHF与抗体-L133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及作用前后荧光强度的变化, 建立了一种基于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荧光猝灭可逆的高灵敏、均相免疫测定新方法, 实现了出血热病毒抗 原-EHF的快速、灵敏检测, 检测抗原-EHF的线性范围是4.8×10-9~5.0×10-8 mol/L, 检出限为1.7×10-9 mol/L. 实验表明, 生物分子对聚合物的荧光增强或猝灭不仅是静电作用, 而且还表现为聚合物形态构造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曾国平  向东山  李丽  何治柯 《化学学报》2011,69(23):2859-2864
在PBS缓冲体系中, 金纳米粒子与三聚氰胺形成粒径较大的聚集体, 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强度显著增强, 在一定条件下, 散射强度(ΔIRRS)与三聚氰胺浓度成正比, 由此建立了以金纳米粒子作光谱探针检测鲜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新方法.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 当三聚氰胺的浓度为3.3×10-8~4.7×10-7 mol/L时, 其线性关系为: ΔI RRS=106.98C-28.279, R2=0.9971, 检出限为2.7×10-8 mol/L. 本方法金纳米粒子无需修饰, 在体系中仅加入一定量的单链寡聚核苷酸(T10), 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及选择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碳纳米管修饰金电极检测特定序列DNA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婷  彭图治  时巧翠 《化学学报》2005,63(22):2042-2046
利用化学偶联法将末端修饰氨基的寡聚核苷酸固定在表面修饰有羧基化碳纳米管(CNTs-COOH)的金电极表面, 制备新型核酸探针, 可以特异性结合目标单链寡聚核苷酸. 以阿霉素作为嵌合指示剂, 利用示差脉冲法测定杂交的结果. 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 测定DNA浓度在1.0×10-6~1.0×10-9 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限为: 2.54×10-10 mol/L. 碳纳米管特有的纳米结构对检测结果的放大作用, 提高了该传感器的检测限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亚甲基蓝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吖啶橙(AO)作为光谱探针, 采用UV和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亚甲基蓝(MB)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 确定了在低浓度MB时, MB与DNA以嵌插方式作用; 而在高浓度MB时, MB与DNA之间为混合作用方式. 结合比n(MB)∶n(DNA)=10∶1, 结合常数 =2.46×105 L•mol-1, MB-DNA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70×106 L•mol-1•cm-1. 同时研究了酸度和温度等对MB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 热力学研究推导了MB结合DNA为焓驱动反应.  相似文献   

12.
几种抗生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毕淑云  丁兰  宋大千  田媛  张寒琦 《化学学报》2005,63(23):2169-2173
用荧光法研究了头孢噻肟钠、苯唑西林、阿莫西林、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等五种抗生素类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测得26℃时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1.98×104,1.01×103,1.38×103,5.97×104和7.15×104L·mol-1,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16,0.86,1.19,0.91和0.93.确定了这些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主要结合力为静电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纳米CdS与明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世华  黄建滨 《化学学报》2008,66(13):1534-1540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pH=12.0及不同温度下, CdS纳米晶与明胶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 实验发现在明胶溶液中CdS的生成对明胶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用Lineweave-Burk方程处理实验数据, 发现CdS与明胶发生反应生成了配合物, 结合红外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 属于静态荧光猝灭; 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常数K (285 K: 1.07×104 L•mol-1; 292 K: 9.69×103 L•mol-1; 299 K: 8.06×103 L•mol-1)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rHm=-14.18 kJ•mol-1; ΔrGm=-21.98/-22.28/-22.36 kJ•mol-1; ΔrSm=27.36/27.74/27.36 J•K-1•mol-1), 证明二者主要靠静电作用力结合. 根据Förster的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出结合位置距离色氨酸残基4.09 nm, 发生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 为探讨纳米颗粒与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Cr(III)(SSA)(en)2]•2H2O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李英奇  杨斌盛 《化学学报》2006,64(9):917-922
有机铬(III)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磺基水杨酸铬(III)混配配合物[Cr(SSA)(en)2]•2H2O (SSA=5-磺基水杨酸, en=乙二胺), 通过红外、紫外、荧光光谱以及元素分析、电导率测定和X晶体衍射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pH 7.4, 0.05 mol•L-1 Tris-HCl缓冲液中,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结果表明配合物可与人血清白蛋白以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条件结合常数为(2.7±0.1)×104 mol•L-1, 结合位点数为3.87. 在pH 7.4, 0.05 mol•L-1 Tris-HCl缓冲液中, 观察了不同温度下EDTA和脱铁伴清蛋白为竞争剂的配体取代反应动力学行为, 其中37 ℃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142和0.0225 h-1.  相似文献   

15.
程建平  林秋月  朱文忠  胡瑞定  王娜 《化学学报》2008,66(23):2597-2603
合成了铜与水杨醛缩缬氨酸Schiff碱(salval)分别和1,10-菲咯啉(phen)及2,2’-联吡啶(bpy)形成的三元配合物[Cu(salval)(phen)] (1), [Cu(salval)(bpy)]•3H2O (2). 通过元素分析, 摩尔电导, IR, UV, TG-DTG对其进行了表征. 配合物2的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 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92676(3) nm, b=1.03143(4) nm, c=1.25042(3) nm; α=74.108(2)°, β=77.2240(10)°, g=81.5880(10)°, V=1.11642(6) nm3, Dc=1.467 g•cm-3, Z=2, F(000)=514, 最后吻合因子R1=0.0441, wR2=0.0856 [I>2σ(I)]. 同时用荧光法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两种配合物对BSA的荧光都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静态猝灭是引起猝灭的主要原因. 在浓度比c配合物/cBSA为0~10范围内, 配合物1和配合物2在BSA上只有1个结合位点; 25 ℃结合常数KA分别为6.50×105 (1), 4.33×105 (2) L•mol-1; 给体(BSA)与受体(配合物)间的最近距离r分别为3.85 (1), 4.26 (2) nm. 说明两种配合物都能部分插入BSA分子内部, 且配合物1与BSA的作用强于配合物2.  相似文献   

16.
柚皮素、柚皮苷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冉  屈凌波  陈晓岚  李建军  李萍 《化学学报》2006,64(13):1349-1354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50%甲醇/水体系中柚皮素、柚皮苷与溶菌酶分子间的结合反应. 以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能量传递原理分别计算了两者与溶菌酶反应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距离(r): K柚皮素25 ℃=4.00×104, K柚皮苷25 ℃=3.48×104; r柚皮素=3.21 nm, r柚皮苷=3.30 nm, 以及由热力学参数的计算判断了两种分子与溶菌酶之间的作用力类型. 结果表明: 柚皮素、柚皮苷均能与溶菌酶以疏水作用相结合形成非共价化合物, 从而导致溶菌酶内在荧光的静态猝灭; 相对柚皮素, 柚皮苷与溶菌酶的结合距离增大, 作用强度减弱, 表明黄酮分子上多糖的取代不利于黄酮分子与蛋白之间的亲和作用. 根据Haslam等提出的多酚-蛋白质反应模型, 从分子水平初步探讨了糖取代对黄酮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