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VC/NBR/无机物混合发泡吸声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VC、NBR、无机物等所成了一种吸声材料,有吸声材料具有低频吸声系数高、成型加工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讨论了NBR用量、厚度、容重等因素对吸声材料的吸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系统绘制了CTAB/正丁醇/环己烷/硝酸盐水溶液(或铵盐水溶液)微乳体系的相图,用稀释法计算了该体系的结构参数和醇由连续相转移到界面层的自由能,并研究了不同的w/s值、盐溶液浓度对微乳液稳定区域、结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w/s值的增加,微乳液区域、微乳液滴总数Nd减小;醇转移自由能△G^*o→i值、水内核半径Rw界面层厚度1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平均聚集数n增加。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微乳液区域、界面层厚度1、微乳液滴总数Nd减小;醇转移自由能△G^*o→i值、水内核半径Rw、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平均聚集数n增加。为制备尺寸可控的SrAl2O4:Eu^2 ,Dy^3 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粒径和发光性能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红景天挥发油的GC/MS/DS和GC/IR/D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景天挥发油的GC/MS/DS和GC/IR/DS研究阎吉昌,张宏徐少敏卫永弟,阎雪(东北师范大学测试中心,长春,130024)(吉林省石油化工研究院,白求恩医科大学)关键词红景天,色谱/质谱,色谱/红外,复杂有机混合物应用色谱/质谱/计算机(GC/M...  相似文献   

4.
利用冷冻蚀刻电镜、FT-IR、ESR和NMR方法研究了SDBS/n-C4H9OH/n-C8H18盐水体系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四种方法均表现随着体系含盐度的增加,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经历了从O/W型到B.C型,再到W/O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胆固醇色谱/质谱/质谱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志元 《分析化学》1998,26(1):48-50
确立了用色谱/质谱/质谱测定食品中胆固醇的一种新方法,试样经乙酸乙酯提取后,GC/MS/MS测定分析,以胆固醇分子离子为母离了,以其子离子为定量分析的碎片离子。线性好,回收率高,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6.
炭黑/SBS/橡胶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炭黑填充SBS/橡胶制备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讨论了炭黑填充率、炭黑结构和性质以及SBS对复合材料导电性和电阻率-温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使用中等结构炭黑(N550)填充SBS/橡胶共混基体可获得一定强度的PTC复合材料;适量填充SBS可改善SBS/橡胶复合材料的高温ρ ̄T特性,硫化SBS/SBR可减轻其滞后性。  相似文献   

7.
1引言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被认为是最适合发展可移动电源的选择之一,目前困扰DMFC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所使用的质子交换膜(主要是杜邦公司的Nation膜)的阻醇性能较低。磺化聚醚醚酮膜(SPEEK)特有的微观结构使其阻醇性能明显的优于Nation膜,而较低的质子传导率、较差的机械性能以及溶胀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通过在其中加入二氧化硅(SiO2)和磷钨酸(PWA)制备磺化聚醚醚酮/二氧化硅/磷钨酸导电复合膜,并考察了二氧化硅及磷钨酸对复合膜溶胀性能、质子传导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RPS/CPE的反应性共混及其对PS/PE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FTIR、DSC等方法研究了含恶唑啉官能力的聚苯乙烯(RPS)与氯化聚乙烯(CPE)之间的反应。RPS、CPE、PS、PE在不同温度下用反应式挤出要熔融共辊,结果表明,RPS/CPE对PS/PE共混物具有增容作用,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此反应性共混适宜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对RPSCPE共混物还进行了动态力学表征,并与RPS进行比较以进一步了解共混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乙醇一步法合成乙酸乙酯的Cu/ZnO/CoO/Al2O3/TiO2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醇一步法合成乙酸乙酯的Cu/ZnO/CoO/Al2O3/TiO2催化剂郑荣辉曾金龙(厦门大学化工系、物理化学研究所厦门361005)关键词乙酸乙酯合成一步法双功能催化剂中图分类号O623.624.1乙醇为单一原料直接合成乙酸乙酯的新方法,克服了以浓...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单组分Na/、W/、Mn/SiO2催化剂,在ITD(Ion Trap Detector)装置上进行了催化剂表面晶格氧脱附前后的甲烷恒温脉冲反应(CH4-CTPR),研究结果表明,N a/SiO2表面晶格氧具有一定的C2烃选择性,并能强烈抑制CO2的生成,W/SiO2表面晶格氧对C2烃的选择性较差,但对Cox具有高的选择性;Mn/SiO2表面的晶格氧对C2H4和CO具有高选择性,而较深部位的晶格氧则对C2H6和CO2具有高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A study has been made on the plasma polymerization of acetylene/CO_2/H_2 in a capacitively coupled RF plasma. The monomer mixture yielded a crosslinked film with light brown color. A kinetic study is reported for the plasma polymer ization of acetylene/CO_2/H_2. The effects of discharge power level and reactor geometry on the rate of polymer formation are reported. The structure of the plasma polymer is investigated by IR study.  相似文献   

12.
CO/H2在Cu/ZrO2催化剂表面吸附行为原位红外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原位FT-IR法比较了Cu/ZrO2和ZrO2催化剂表面对CO及CO/H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CO在50℃便可以在Cu/ZrO2表面形成b-HCOO-Zr、Zr-COO^-和b-HOCOOZr物种,吸附温度升高,b-HOCOOZr逐渐分解生成Zr-OH和CO2,而b-HCOO-Zr吸附物种逐渐增强。b-HCOO-Zr物种在Cu/ZrO2催化剂表面生成速度远远大于ZrO2催化剂。在Cu/ZrO2催化剂表面,所形成的合成甲醇中间物种(HCOO-Zr和CH3O-Zr)均和ZrO2有关,意味着CO加氢反应主要在ZrO2表面进行,铜组分主要向ZrO2提供吸附CO及H2物种。  相似文献   

13.
Increasing reduction time increases ruthenium reduction, but even after 6 h, ruthenium is not completely reduced and chlorine is not completely eliminated in Ru/Al2O3 prepared from RuCl3.  相似文献   

14.
15.
二氧化碳是地球上储量最大的碳源之一。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加之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所引起的严重的生态环境等问题,二氧化碳的转化和应用研究日见活跃,其中二氧化碳的催化加氢甲烷化由于具有明确的应用前景而倍受关注,对其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1]。在早期工作中,研究者一般认为二氧化碳并未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而是经气相还原生成一氧化碳,然后再进一步加氢而得到甲烷,这些看法因缺少直接证据并与实验事实相悖而缺乏说服力[2]。  相似文献   

16.
Pd,Cu—La2O3/SiO2催化剂用于CO2+H2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17.
CO2超临界干燥制备超细TiO2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CO2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制备了平均粒径为8nmTiO2粉体颗粒,并采用BET、TEM、SEM、XRD、及DTA-TG技术对制得的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出CO2超临界干燥技术在制备大孔高比表面TiO2纳米粉体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Phase equilibria in the Ba3(VO4)2-K2Ba(MoO4)2 and Pb3(VO4)2-K2Pb(MoO4)2 system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first system, a continuous series of substitutional solid solutions with the palmierite structure is formed, and in the second one, the polymorphic transition in lead orthovanadate at 100°C restricts the extent of the palmierite-type solid solution to 10–100 mol % K2Pb(MoO4)2. Original Russian Text ? V.D. Zhuravlev, Yu.A. Velikodnyi, A.S. Vinogradova-Zhabrova, A.P. Tyutyunnik, V.G. Zubkov, 2008, published in Zhurnal Neorganicheskoi Khimii, 2008, Vol. 53, No. 10, pp. 1746–1748.  相似文献   

19.
燃煤在O2/CO2方式下NOx生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O2/CO2方式是一种能有效控制CO2、SO2和NOx排放的新型高效清洁的煤燃烧技术,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三种不同煤质特性的燃煤在这种方式下NOx的生成与排放特征。主要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为700℃及900℃时,O2/CO2方式下NOx的排放量较空气气氛下大为降低,研究结果还表明O2/CO2方式下温度、煤质特性、钙基吸收剂的加入对NOx的生成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