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重要变革,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国教育由应试向素质转变的重要理念,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化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化学核心素养理念得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予以充分体现的保障,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能提升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邱长群 《化学教育》2011,32(11):56-58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讲究综合、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这门课程以学生的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属于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部分。化学学科与技术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的技术素养高低对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呈正相关。通过调查表明,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运用技术课程的思想要求,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田顺勇 《化学教育》2005,26(Z1):100-101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怎样在新课程改革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是广大教师所面临和要探究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课堂教学的第一步着手,探研了化学教学引入中的方法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4.
浅议我国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安峰  卢巍 《化学教育》2005,26(8):49-50
近几年,笔者有幸参加了一些公开课教学评比活动,并观摩了一些省级优质课。总的感觉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趋向于新课程理念,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由单一、封闭变为灵活、开放,很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重视把知识的学习和科学方法教育及能力的培养有机融为一体,强调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中心地位等等,  相似文献   

5.
王秀红  历晶 《化学教育》2005,26(12):20-22,26
通过科学教学使学生获得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建立起一定的科学本质观已越来越受到理科教育者的关注。科学本质的复杂性、丰富性决定了个人或社会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与认识存在层次性和结构性。科学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化学史增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摆在化学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本质观的理解入手,初步确定了初中生应具有的科学本质观。通过一个具体化学教学案例的设计,介绍一种融合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化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陆真  程萍 《化学教育》2005,26(6):37-38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而迅速的进展与变化。我国基础教育丰富多彩的新课程与教材、崭新的科学探究方式对高等师范教育的师资培养与培训提出了全新和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在化学教育专业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地发生与新课程相匹配的调整与变化,才能培养出具有掌握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的新型化学教师。作为师资职前、职后培养的主导课程之一的化学教学论课程,  相似文献   

7.
孙树萍 《化学教育》1995,16(2):28-29
新闻媒介在现代教育社会化活动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化学教育要在社会化教育的大背景中开发新的教育资源,俾使化学教育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发挥多种功能。本文着重探讨新闻媒介与现代化学教育的内在联系及其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阮邦球  刘静文 《化学教育》2012,33(5):47-48,57
科学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化学是科学教育的中心学科.开设职前教师化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职前教师的化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澳门中学科学教育储备师资人才.本文以职前教师化学教育为主题,探讨课程设计如何能配合澳门职前教师的成长,让课程理念和课程实施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9.
《化学教育》2008,29(5):F0003
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评审,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浙江省回浦中学朱恩老师负责申报的"中学新课程微型化学实验的研究与实践"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  相似文献   

10.
STS教育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迎春 《化学教育》2003,24(11):14-16
STS教育重视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ique)与社会 (Society)的联系,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契机,把STS教育思想贯穿于化学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成为跨世纪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