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Mn/Fe结核与相对应的沉积物(岩石)、间隙水、上覆水、生物(细菌)资料对比研究,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沉积地球化学、生物地球化学角度,详细研究了不同Mn/Fe结核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不同Mn/Fe结核形成机制不同,按其成因可分三类。  相似文献   

2.
用ICP-AES法测定了东太平洋深海锰结核样品中二十多种主,次及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表面瘤状和表面光滑两种类型锰结核的化学元素含量有较明显的区别,如表面光滑的锰结核TiO2含较高,而表面瘤状的锰结核Mn/Fe之值较高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太平洋北部(7—13°N,178—165°W)6×10~5km~2海域26个站位65个结核样品的化学资料,结合结核相对应的沉积物、间隙水及地质、生物(细菌)资料对比研究表明:(1) 结核类型不同,结核中Fe,Mn的含量及分布规律明显不同,但都随着结核的粒径增加而减少;(2) 不同类型的结核,Fe的来源基本相同,主要来自上覆水的缓慢沉积;(3) 结核中Mn主要来自间隙水中Mn~(2+)的扩散。这种扩散的Mn~(2+),主要来自沉积物中Mn~(4+)的还原(在细菌媒介下)。因为细菌受环境制约,随着沉积环境不同而有差异,从而导致形成的结核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4.
大洋锰结核又称铁锰结核、多金属结核,常见于4 000~6 000 m的海底沉积物表层,在世界各大洋底均有分布,预计总储量超过3×1012 t[1].天然锰结核含有Mn和Fe,以及Cu、Co、Ni、铂族和稀土等6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锰占20%~30%,铁约占3~20%[2].从化学成分而言,大洋锰结核与Mn-铁氧体(铁酸锰)十分接近.以锰结核为原料合成Mn-铁氧体可以为这种天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锰、铁的分离、聚集和锰结核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1983年夏季太平洋测区锰结核调查中所取得的12个站计29个沉积物(包括分层),16个站计35个锰结核以及水体等样品资料,通过Mn和Fe的分布与分配特点,结合东海陆架近岸区的有关资料探讨了这些金属共生、分离和聚集的规律以及其和锰结核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礼知  张伟贤 《化学学报》2017,75(6):519-520
张礼知, 张伟贤. 铁环境化学--环境和地球化学的研究热点[J]. 化学学报, 2017, 75(6): 519-520.  相似文献   

7.
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比研究了个旧不同类型岩(矿)石(蚀变花岗岩、钙质泥岩、大理岩、矽卡岩矿石、层状矿石和脉状矿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借以示踪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矿石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较为相似,成矿物质具有同源性,并与本区的花岗岩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由于其成矿方式的不同,不同类型矿石中的稀土元素特征和矿物组合特征略有差异,脉状矿石和层状矿石中稀土含量相对较少且富集轻稀土,而矽卡岩矿石中稀土含量相对较多且轻、重稀土的含量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8.
对丹皮道地产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丹皮产区土壤的测试分析,将其与安徽省土壤背景值比较,摸清了丹皮道地药材产区土壤的元素本底特征.结果表明,该产区多数元素明显高于全省土壤背景值,有机质、硼元素低于全省土壤背景值.丹皮的长势和品质与其地质地球化学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母岩类型不同,土壤地球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差...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黎塘富含铁锰结核土壤区碳酸盐岩稀土元素特征,对研究区岩石样品进行了采样分析,并对其形成环境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研究区碎屑岩岩石样品远高于碳酸盐岩,碳酸盐岩不同地层具有一定差异,碳酸盐岩轻稀土元素之间、重稀土元素之间分馏不明显,而碎屑岩具有一定分馏特征。碳酸盐岩Y/Ho的比值以及Ce以负异常为主,表明碳酸盐岩应为海相-氧化环境,δCe与LaN/SmN、DyN/SmN的相关性表明经过了后期成岩的改造作用。碎屑岩Y/Ho的比值以及Ce基本无异常,表明碎屑岩应为湖相成因,当时沉积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基本无变化。碳酸盐岩不同地层δCe的差异,说明了氧化性随地质时期的变化,这种变化推断为后期土壤铁锰结核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比研究了夏塞银铅锌矿床不同矿脉矿石、与成矿有关的岩体及围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借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床不同类型银铅锌矿石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较为相似,成矿物质具有同源性,银铅锌矿石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呈右倾斜型式,具有显著的δEu负异常,与矿区西南侧的绒衣错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基本一致,表明两者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1.
铁配合物的环境光化学及其参与的环境化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而自然界中存在的绝大多数溶解性铁都是以有机络合形式存在的。环境中的铁配合物在光照下会发生直接光解和次级的(光)化学反应过程,生成还原性的Fe(Ⅱ)和有机自由基以及衍生的活性氧物种。铁配合物的环境光化学反应将深刻影响着氧自由基的生成与衰减、有机物降解和其他元素的环境化学循环过程,因此,成为近年来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铁配合物光还原反应的类型和原理,分析了Fe(Ⅱ)(光)化学氧化的可能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国内外关于铁参与的环境化学过程所开展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采用穆斯堡尔谱方法,研究了FT 合成用熔铁、沉淀铁、载体铁三种类型的催化剂在灼烧、还原、于合成气中反应后铁的化学形态及其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铁催化剂中存在着助催化剂、载体与铁相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导致铁的化学形态变化及穆斯堡尔超精细参数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陕西汉阴黄龙金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CP-MS方法研究了陕西汉阴黄龙金矿黑色岩系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条件. 稀土总量在全岩和硫化物中含量为91.55~331.31×10-6 g · g-1. 轻稀土富集, 分布曲线较陡, 重稀土曲线较为平缓, 与陕西八卦庙金矿和华南黑色页岩系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 Eu, Ce呈负异常, 反映黑色岩系形成于干燥气候的陆棚边缘浅海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对黄山景观流域径流中溶解态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地球化学特征与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其主要来源为岩石化学风化,其次为大气输入。稀土元素含量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与蒸发富集效应有关。流域源头稀土元素含量高、重稀土相对富集,中下游稀土含量低、轻稀土相对富集,反映了源头花岗岩到中下游沉积岩对其相应控制。流域水体中Ce为负异常,表现出对流经原岩如花岗岩的继承;Eu为正异常,归因于花岗岩中斜长石/钾长石等矿物的优先风化释放。Y/Ho比值在空间上存在分异,主要为流经岩性不同所致,季节性分异则受到了水/粒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黄山景观流域溶解态稀土元素来源与迁移受流经岩性尤其花岗岩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化学教育》2010,31(4):92-97
第1题 用传统的工艺方法从矿物中提取锰和锌存在能耗高、三废排放量大和工艺流程长等缺点.2009年报道,采用1∶1硫酸溶液同槽浸出锰结核矿 [质量分数w(MnO2)=0.20] 和锌精矿 [质量分数w(ZnS)=0.70] 的工艺方法提取锰和锌获得成功,对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已知E(Fe3+/Fe2+) =0.77 V,E(Fe2+/Fe) =- 0.44 V,E(MnO2/Mn2+) = 1.23 V,E(S/ZnS) = 0.265 V.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研究了姑婆山花岗杂岩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计算了造岩矿物对全岩稀土元素的贡献率,论证了该杂岩体三个不同阶段花岗岩之间的成因关系,提出基底壳源岩石部分熔融作用早期阶段产生的花岗岩岩浆最富含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模式。指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主要产生在该阶段花岗岩的风化壳中。第一阶段中粗粒钾长花岗岩的铷锶同位素等时年龄为145.6Ma,初始~(87)Sr/~(86)Sr=0.71198。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云南鹤庆盆地岩溶地下水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该盆地内主要岩溶泉水和地下河水样进行了水化学常规指标测试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下水中稀土元素质量浓度、配分模式以及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含水岩组的截然不同,造成盆地东部岩溶地下水比西部岩溶地下水ΣREE质量浓度高,该地区岩溶地下水中ΣREE浓度与Eh,HCO_3~-,Ca~(2+)有负相关性,与pH,DO,Fe和Mn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高含量HCO_3~-和Ca~(2+)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REE在水中的溶解,铁锰氧化物矿物的还原性溶解是REE进入地下水的主要途径。地下水中LREE有富集、有亏损,还有部分既不富集也不亏损,盆地东部地区地下水中HREE富集程度远远大于西部地区地下水。该地区岩溶地下水表现出明显的Ce负异常和Eu正异常,可能与含水岩组岩性和还原环境有关,同时高Ca~(2+)和HCO_3~-的环境中,Eu~(2+)更容易被释放出来进入地下水中。在地下河管道中,地下水经过长距离的地下径流后,地下河出口∑REE质量浓度高于岩溶泉水,且与入口相比,出口地下水中轻稀土富集和Eu正异常有所增强,Ce负异常程度减少。  相似文献   

18.
张平  于波  张磊 《中国科学B辑》2008,38(7):624-630
铁酸铜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用于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的材料.用晶体的结构化学理论分析了具有尖晶石结构的铁酸盐在形成相应的氧缺位体前后的阳离子分布;并通过差热-热重分析研究了CuO,Fe2O3,CuFe2O4以及掺杂Ni,Mn,Zn等元素的铁酸铜在升温过程中的失氧机理.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提出铁酸铜在形成氧缺位体过程中的失氧机理与其他铁酸盐不同,其失氧过程中由Cu(Ⅱ)→Cu(Ⅰ)引起的失氧占主导作用;而其他铁酸盐形成氧缺位体过程中Fe(Ⅲ)→Fe(Ⅱ)引起的失氧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白云鄂博富稀土碳酸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重点解剖了一条距白云鄂博REE-Nb-Fe矿床东矿,NE方向3km并切割白云鄂博群H1及H2岩性段的细料方解石碳解岩岩墙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碳酸岩的稀土元素含量变化大,最高可达20%(质量分数)、已构成稀土富矿石、碳酸岩的轻稀土元素高度富集,轻、重稀土元素之间发生地极度分馏,但无铕异常显示。形成这种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可能机制为.:碳酸岩浆直接来源于岩石圈富集地幔的代程度部分熔融作用,残留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浸渍法、不同铁前驱物以及不同焙烧温度等研究了制备工艺对Mn-Fe/ZSM-5催化剂的结构、化学组分及NH3-SCR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采用Fe(NO3)3作为Fe前驱物,并用共沉淀法制备、300℃焙烧条件下得到的MFZ-CP-N-300样品低温活性最优,在120℃时,其NO的转化率达到96.7%,120~300℃范围内NO转化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同时利用XRD、NH3-TPD、XPS、SEM、TEM、氮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结构、晶相、酸位、锰铁氧化物的化学形态及表面的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锰铁氧化物分别以Mn O2-Mn2O3和Fe2O3的形式高度分散于催化剂表面,特别是当Mn4+/Mn3+比例为1.254时,有较强的表面中强酸和较多的酸位数,从而增加了NH3的吸附能力,提高NO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