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2.
3.
以苦参碱为原料,经Vilsmeier-Haack反应、环加成反应和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嘧啶并苦参碱衍生物(2, 3a~3k),其结构经 1H NMR、 13C NMR和 HR-MS(ESI)表征。采用MTT 法测定了化合物2和3a~3k对人宫颈癌(HeLa)和人乳腺癌(MCF-7)瘤株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表明:2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值为4.571 μmol·L-1,但弱于顺铂(3.652 μmol·L-1); 3h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值为3.650 μmol·L-1,与顺铂(3.506μmol·L-1)相当。
相似文献
4.
以具有抗HBV活性的苯丙氨酸二肽化合物马蹄金素(MTS)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23个新型的苯丙氨酸三肽衍生物(4a~4h, 5, 6a, 6b和8a~8k),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ESI)表征。采用HepG2 2.2.15细胞为乙肝病毒载体,评价了目标化合物的抗HBV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IC50=2.98 μM)、 6b(IC50=0.62 μM)和8k(IC50=5.07 μM)对HBV DNA复制的抑制活性优于MTS(IC50=11.16 μM)。 相似文献
5.
6.
以乙酰乙酸乙酯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为原料,通过缩合、环合、水解和酰胺化4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的2,7-二甲基-3-芳基-6-甲酰胺吡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6a~6f),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 MS和元素分析。采用MTT法,以索拉菲尼(sorafenib)为阳性对照药,测定了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体外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6a~6f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中化合物6a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抗增殖活性(IC50=10.2 μmol·L-1)和阳性对照药索拉菲尼(IC50 = 7.9μmol·L-1)相当。 相似文献
7.
8.
以2,4-二氯-5 -基嘧啶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了8个羰基蝶啶类衍生物(TM1~TM8),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LC-MS(ESI)表征。以Sorafenib、 Axitinib与Lenvatinib为阳性对照,选取人肝癌细胞(HepG2)、乳腺癌细胞(MCF7)、人肺腺癌细胞(NCI H1975)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CC827),采用CCK8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8-环丙基-6-溴-2-吗啉蝶啶-7(8H)-酮(TM1)对NCI-H1975细胞的抑制活性高于Sorafenib和Axitinib, IC50值为3.63 μmol·L-1;对HCC827细胞的抑制活性高于Axitinib, IC50值为6.41 μmol·L-1;对HepG2和 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高于Lenvatinib, IC50值分别为20.96、 12.63 μmol·L-1。 相似文献
9.
以1,2,3-苯三甲酸为原料,依次经分子内脱水、胺解反应和酰胺缩合三步反应合成了19个新型N-取代邻苯二甲酰亚胺-4-甲酰胺衍生物作为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4a~4s),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4a~4s对胰腺癌细胞系Capan-1的体外抗癌活性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对Capan-1的抑制最强活性是4r(IC50=0.19μM),是模板化合物NMS-P118(IC50=2.20μM)的11倍。
相似文献
10.
以噻唑烷二酮和取代芳香醛为原料,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噻唑烷二酮衍生物(1~1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 IR、 MS(ESI)和元素分析表征,并考察了1~11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部分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曲酸。初步构效关系分析表明:5-(4-羟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2,4-噻唑烷二酮(8)抑制效果最强(IC50=0.12±0.03μM)。选择化合物8进行了抑制动力学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8为竞争性抑制剂,其抑制常数Ki为0.54 μM; 8能够和酪氨酸酶铜离子活性中心相互作用,从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