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在肠内细菌中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乌头碱体外温孵的方法,探讨乌头碱的代谢产物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在人肠内的生物转化。利用离子阱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n)方法直接分析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的代谢产物。乌头类生物碱在ESI正离子模式条件下形成质子化分子[M H] 。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可被人肠内细菌转化,通过脱乙酰基、脱苯甲酰基、脱甲基、脱羟基以及酯化反应产生新型的单酯型、双酯型和脂类生物碱等10余种代谢产物。双酯型生物碱具有较高的毒性,相对应的单酯型和脂类生物碱毒性较低。16-O-去甲基去氧乌头碱被肠内细菌转化为单酯型和脂类生物碱会使其毒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乌头碱和人肠内细菌体外温孵的方法, 探讨乌头碱在肠内的生物转化规律. 乌头类生物碱在ESI正离子模式条件下形成质子化分子[M+H], 利用离子阱电喷雾串联质谱和傅立叶离子回旋共振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可以直接分析乌头碱的转化产物. 本文首次报道了乌头碱在人肠内菌群环境中产生16-O-去甲基乌头碱, 16-O-去甲基乌头碱可进一步被肠内细菌转化, 通过脱乙酰基、脱苯甲酰基、脱甲基、脱羟基以及酯化反应, 产生新型的单酯型、双酯型和20余种脂类生物碱等转化产物.  相似文献   

3.
采用人肠内细菌和乌头碱温孵的方法及电喷雾质谱技术, 探讨了乌头碱在人肠内的生物转化规律. 根据在正离子电喷雾电离条件下乌头类生物碱质子化分子[M+H]+提供的分子量信息, 并结合精确质量测定提供的元素组成及串联质谱提供的结构信息, 可以对乌头碱的转化产物直接进行定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乌头碱在人肠内细菌环境中可通过脱乙酰基、脱甲基、脱羟基以及酯化反应产生新型的单酯型、双酯型和脂类生物.  相似文献   

4.
乌头碱水解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头碱为C_(19)二萜类双酯型生物碱,是乌头类中药的主要毒性成分和活性成分,乌头碱具有很强的抗炎和镇痛活性~([1]),在临床上被用于抗肿瘤药物,由于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必须经炮制后使用.乌头碱水解产物已有报道,但主要集中在苯甲酰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上,焦乌头碱很少提及,本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对乌头碱的水解产物进行了分离和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确定了3种主要产物的结构,为研究乌头碱类生物碱的水解产物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不经柱分离而直接分析复方中药四逆汤中二萜生物碱的组成,乌头碱类二萜生物碱在质谱条件下形成质子化分子,一种生物碱对应一个分子离子峰.检测到了苯甲酰单酯型、双酯型和脂类生物碱等18种二萜生物碱,其中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单酯型生物碱是四逆汤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  相似文献   

6.
为从吸收的角度考察干姜对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的解毒机理,采用外翻肠囊法展开实验.利用超高液相与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定量检测双酯型生物碱成分,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在肠囊内吸收的绝对含量,采用质谱峰面积直接分析其它双酯型生物碱的相对变化,结果加入干姜提取液后,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单位肠管面积累计吸收量均降低,10-羟基中乌头碱的的累积峰面积降低;加入维拉帕米后,双酯型生物碱的单位肠管面积累计吸收量及累积峰面积均增加;向含有地高辛的肠营养液中加入干姜提取液后,地高辛在各实验时间点的单位肠管面积累计吸收量均降低,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干姜抑制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在大鼠肠囊内吸收的可能机制是通过诱导肠内P-葡糖蛋白,从而抑制作为P-葡糖蛋白底物的双酯型生物碱的吸收,最终起到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组分专一的转化为单酯水解型生物碱组分和脂型生物碱组分的方法,其转化率在90%以上,应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方法监测反应进程并对反应产物进行鉴定,同时可以考察反应中生成的副产物.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MRM)技术,结合多探针底物方法,对单酯型及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组分对细胞色素P450(CYP450)亚型的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对单酯型和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组分在CYP450中的代谢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活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酯型生物碱组分对CYP2C及2D的抑制能力较强,其IC50值分别为7.44和6.74μmol/L;双酯型生物碱组分对CYP1A2,3A,2C和2D均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39.48,70.44,17.36和86.04μmol/L.代谢指纹图谱显示,双酯型生物碱组分在大鼠肝微粒体中有6个特异性产物可以作为该反应的特征峰.  相似文献   

9.
乌头生物碱各成分毒性差异很大,其中乌头碱的毒性为其它成分的100-2000倍,是引起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乌头生物碱种类多,在煎煮或泡制过程中易水解产生不同水解产物,进入体内后代谢情况又不明,因此采用液相色谱方法对体内检材乌头碱成分仅靠保留时间确定依据不足,定量工作更是无法开展。但在现实生活中炮制后的乌头植物可入药,且炮制过的乌头植物也可检出少量原碱。遇到体内检材中检验出乌头生物碱成分时,办案单位往往希望有一个量的甄别。经查阅资料,未见体内检材(如血、肝、尿等)中乌头碱含量的报道。我们应用LC-MS,采用646.4单离子扫描方式对实际案例血中乌头碱含量进行了测定,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同行提供数据积累。  相似文献   

10.
乌头碱在家兔肠道内代谢产物的LC/ESI-MSn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志刚  姜雅秋  刘志强  梁峰  闫峻  刘忠英 《化学学报》2009,67(21):2439-2444
采用LC/ESI-MSn的方法对家兔肠道内的乌头碱代谢产物进行研究. 经与空白组比较发现, 给药后家兔小肠内容物中新增加6个化合物峰(M1~M6), 盲肠内容物中新增加5个化合物峰(M2~M6), 粪便中新增加2个化合物峰(M3, M4). 分别测定各化合物的准分子离子及各级串联碎片离子, 并与标准品的质谱断裂规律进行比较, 同时参考文献, 推断肠道内化合物M1为16-O-去甲基-8-O-去乙酰基乌头碱, M2为8-O-去乙酰基乌头碱, M3为16-O-去甲基乌头碱, M4为乌头碱(AC), M5为去氧乌头碱, M6为印乌头碱.  相似文献   

11.
雪上一支蒿中乌头碱类生物碱的电喷雾串联质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对雪上一支篙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了直接分析,方法简便,直观,用样量少。ESL-MS可以给出分子量信息,MS/MS方法则可以从复杂体系中获得结构信息。在雪上一支蒿中发现乌头碱、去氧乌头碱及它们的水解产物和脂类生物碱等共19种二菇生物碱,其中脂类生物碱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牛蒡苷元的生物转化及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宇峰  宋凤瑞  赵立平  刘淑莹 《化学学报》2009,67(10):1123-1126
采用牛蒡苷元和人肠内细菌真杆菌sp. ARC-2 (Eubacterium sp. ARC-2)体外温孵的方法, 探讨牛蒡苷元的生物转化机理. 木脂素类化合物在ESI负离子模式条件下形成准分子离子[M-H]-, 利用离子阱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直接分析牛蒡苷元的转化产物. 研究结果表明, 在真杆菌sp. ARC-2的作用下, 牛蒡苷元经过3次脱甲基反应最终生成4’,4’’-二羟基肠内酯.  相似文献   

13.
展毛多根乌头(Aconitum karakolicum var. patentipilum W. T. Wang)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是新疆民间常用草药之一,民间称为草乌,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痛、牙痛和关节炎等。我们从该植物的根中分离了5个二萜生物碱,用UV、IR、~1H NMR、MS等分析结构并与巳知样品的物理数据对照,鉴定为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Ⅰ)。准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法研究了中药药对共煎液中双酯型、单酯型及脂型生物碱的生物转化过程,建立了乌头类生物碱生物转化前后的质谱半定量方法,分析了大鼠肠内菌群作用下制川乌分别与浙贝母、法半夏和白蔹配伍后共煎液的生物转化过程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配伍后的共煎液中,浙贝母可增加双酯411生物碱含量,法半夏可降低...  相似文献   

15.
Hao Yue  Zifeng Pi  Zhiqiang Liu  Shuying Liu 《Talanta》2009,77(5):1800-1492
Studies of aconitine-type alkaloids in the Chinese herb Aconitum Carmichaeli were performed by HPLC/ESIMS/MSn and FTICR/ESIMS in positive ion mode. The characteristic fragmentation pathways in the MSn spectra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previously published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further study. According to the fragmentation pathways of mass spectrometry, results from the analysis of standard compounds and reports from literature, 111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or deduced in a total of 117 found compounds in A. Carmichaeli. In the 11 monoester-diterpenoid alkaloids (MDA), 10 diesterditerpenoid alkaloids (DDA) and 81 lipo-alkaloids, the novel alkaloids including 1 MDA, 2 DDA and 48 lipo-alkaloids were detected. In addition, 1 DDA, 7 lipo-alkaloids and 2 alkaloids with small molecular weights that possess C19-norditerpenoid skeleton were reported in A. Carmichaeli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