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轻稀土镧、铈急性生物效应的血清1H NMR谱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现代核磁共振和模式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腹腔注射给药La(NO3)3(2,10和50 mg/kg体重)和Ce(NO3)3(2,10和50 mg/kg体重) 48 h后大鼠血清的核磁共振氢谱,由内源性代谢物浓度的变化研究了两种稀土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急性生物效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者进行了分类比较. 在低剂量(2 mg/kg体重)组La(NO3)3和Ce(NO3)3血清中, 乳酸和肌酸酐等内源性代谢物浓度发生了微小变化; 在高剂量组(10和50 mg/kg体重)中, 含量变化较大的重要内源性代谢物包括3-羟丁酸、丙氨酸、 肌酸酐、 丙酮、 乙酸、 琥珀酸和葡萄糖等,其中3-羟丁酸和丙氨酸等在La的剂量组中变化较大,Ce的剂量组血清中丙酮、 琥珀酸和葡萄糖含量变化明显. 实验结果表明, 低剂量La和Ce的毒性较低,并对机体影响较小,高剂量则对大鼠肝脏造成损伤,且Ce的毒性大于La.  相似文献   

2.
研究硝酸镧对大鼠肝脏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采用肝癌发生的短期动物模型, 连续用0.2, 10 mg·kg-1的La(NO3)3灌胃2个月后, 观察了不同剂量La(NO3)3对大鼠肝脏形态结构的影响,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脏中细胞周期素D1和P16及PCNA的表达, 并做半定量分析. 同时取脾细胞进行淋巴细胞转化率试验. 结果表明, 0.2 mg·kg-1剂量硝酸镧组动物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肝癌前病变程度明显减轻, cyclinD1, PCNA表达下降, P16表达上升, 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 提示低剂量硝酸镧具有一定阻抑肝癌前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1H NMR)技术对腹腔注射不同剂量[2, 10, 50 mg/kg(体重)]的硝酸镧[La(NO3)3]和硝酸铈[Ce(NO3)3] 的雄性Wistar大鼠肝、肾组织的MAS 1H NMR谱进行比较分析, 研究了La(NO3)3和Ce(NO3)3的急性生物效应, 并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剂量La(NO3)3和Ce(NO3)3的急性生物效应进行了分类. 研究结果表明, La(NO3)3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毒, Ce(NO3)3对大鼠肝、肾同时造成损伤. 该方法可用于其它稀土及金属化合物的毒性预测和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不同给药剂量硝酸钕[Nd(NO3)3][2,10,50mg/kg(体重)]后,雄性Wistar大鼠完整肝组织的MAS1HNMR谱和肝组织提取物的^1H NMR谱,结合肝组织病理切片图,研究了稀土化合物Nd(NO3)3在大鼠体内的急性生物效应.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对给药Nd(NO3)3组和对照组大鼠肝组织^1H NMR谱图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腹腔注射Nd(NO3)3后,大鼠肝脏中甘油三酯、亮氨酸(异亮氨酸)、乳酸、丙氨酸、丙酮酸、磷酸胆碱和葡萄糖含量升高,氮氧三甲胺含量降低.肝脏病理图显示,50mg/kg(体重)组大鼠肝细胞可见微小坏死灶和门管区炎细胞轻度增多.推测硝酸钕能影响大鼠肝脏中能量代谢(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对大鼠肝脏造成损伤,且其损伤程度随剂量的增加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5.
给药硝酸镨后大鼠尿液和血清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了腹腔注射给药2,10和50 mg/kg体重剂量硝酸镨(Pr(NO3)3) 168 h内Wistar大鼠尿液和血清的核磁共振氢谱.由尿液及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如柠檬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肌酸酐、N-氧三甲胺、氨基酸、乳酸、牛磺酸及葡萄糖等的浓度变化,并结合大鼠血清指标研究了轻稀土化合物Pr(NO3)3在大鼠体内的急性生物效应.结果表明,Pr(NO3)3急性毒性的靶向器官为肝脏和肾脏,但以肝脏为主,且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低、中剂量组的Pr(NO3)3会通过改变大鼠体内酶代谢而造成肝脏线粒体中的能量代谢(脂肪、糖代谢)紊乱;同时,Pr(NO3)3还会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改变肾脏中渗透质的平衡,影响肾脏对氨基酸的重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探讨Sm(NO3)3慢性暴露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心脏组织结构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分别自由饮用0,3,4.5,6 mg·L-1Sm(NO3)3溶液180 d。开胸取心时采血进行血常规测定,心脏光镜切片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部分心脏离体后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观察Sm(NO3)3慢性暴露对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3 mg·L-1组LVSP,+dp/dtmax极显著地增高(p0.01),CF显著下降(p0.05);但4.5,6 mg·L-1组LVSP显著增高(p0.05),LVEDP,+dp/dtmax,-dp/dtmax,HR,CF等指标无明显改变;3,4.5 mg·L-1Sm(NO3)3组WBC,MID,Lym数与对照相比有极显著和显著增高(p0.01,p0.05)。3 mg·L-1组心肌充血出血,肌束呈波浪状,肌细胞体积增大,胞浆内呈红染的颗粒状变性,核轻度增大。4.5 mg·L-1组心肌内皮细胞增生,小灶肌束断裂,部分细胞颗粒状变性。6 mg·L-1组心肌肌束排列紊乱,微灶细胞变性坏死,细胞核消失,间质少量淋巴细胞浸润。以上结果表明一定浓度Sm(NO3)3对离体大鼠心脏有正性变力作用;增加WBC,MID,Lym数,并可导致心肌组织的代偿性增生与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二甲双胍铬(Ⅲ)配合物的生物活性,构建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实验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转氨酶水平,组织病理学观察大鼠肝脏形态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铬(Ⅲ)配合物干预可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转氨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减轻大鼠肝脏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等病理变化,并且干预组大鼠肝脏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说明铬(Ⅲ)配合物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和肝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亚急性试验,探讨对二氯苯(P—DCB)对小鼠组织中Zn、Cu、Fe的影响。选用36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分别给予P—DCBO(对照组)、450、900mg·kg^-1,每天灌胃染毒1次,连续7d,染毒结束后24h处死动物并称体质量、肝、肾质量,计算脏器系数。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肝脏、血液和肾脏中Zn、Cu、F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各组肝体系数无差异,但染毒组肾体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900mg·kg^-1组肝脏中Zn含量及w(Zn)/w(Cu)值较450mg·kg^-1组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血液中Zn含量呈现下降趋势,900nag·kg^-1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900mg·kg^-1组肾脏中Cu质量分数明显低于450mg·kg^-1组,Fe质量分数则较对照组及450mg·kg^-1组均有降低,P—DCB可影响小鼠组织中元素Zn、Cu、Fe的含量及不同器官的再分布,提示微量元素失衡可能是P—DCB毒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长期口服硝酸稀土对大鼠腺垂体生长激素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查明La(NO3)3和农用混合稀土"常乐"长期服用后对大鼠腺垂体中生长激素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影响,Wistar大鼠口服不同剂量La(NO3)3和"常乐"后,检测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的变化,观察腺垂体中生长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口服6个月后,20mg·kg-1组生长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2及0.1mg·kg-1组则明显增高;停服1个月后,0.2,0.1mg·kg-1组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口服6个月后,20mg·kg-1组生长激素细胞内分泌颗粒明显减少,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腔明显扩张,细胞核变形;停服1个月后,20mg·kg-1组各种改变有所恢复,0.1mg·kg-1组生长激素细胞分泌颗粒较密集。  相似文献   

10.
将36只雄性大鼠80~100 g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质量分数13.15mg/kg)和高铜日粮(Cu质量分数650、850 mg/kg),实验期为9周,进行了铜中毒对大鼠肝脏影响的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高铜Ⅰ、Ⅱ组大鼠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大鼠肝脏脏器系数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P0.05)。同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铜含量上升,SOD含量下降。提示日粮铜质量分数650~850 mg/kg即可引起大鼠肝脏的病理损伤,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以高场核磁共振技术为研究手段,通过分析腹腔注射0.2、2、10、20mg/kg体重剂量的La(NO3)3后大鼠尿液中代谢物浓度、物种的变化,研究了稀土化合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情况,结果表明,稀土的引入使动物肾脏和肝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并在代谢物中挑选出了合适的NMR markers,其变化可以反映稀土离子作用后大鼠的异常代谢。  相似文献   

12.
Pr3+或La3+与克拉红霉素对大肠杆菌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采用停流法于37 ℃测定了克拉红霉素及克拉红霉素分别与Pr(NO3)3和La(NO3)3混合后,对大肠杆菌生长抑制作用的热效应变化.根据热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定量解析,得到了各体系的克拉红霉素浓度c与大肠杆菌生长速率常数k之间关系式及其半抑制浓度Ic50. 克拉红霉素:   k=0.03106-1.273×10-3c Ic50=8.81 μg•mL-1  (0.5~20 μg•mL-1) 克拉红霉素+Pr3+: k=0.02967-1.332×10-3c Ic50=7.38 μg•mL-1   (1~15 μg•mL-1) 克拉红霉素+La3+: k=0.02741-1.194×10-3c Ic50=6.34 μg•mL-1  (1~15 μg•mL-1) 微量热结果不仅表征了克拉红霉素的抗菌活性强于红霉素,Pr3+或La3+与克拉红霉素协同作用也使抗菌活性增强,而且反映了不同药物作用下细菌的生理、生化和代谢过程热动力学特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稀土对大鼠尿液成分影响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稀土生物效应的研究已进入了分子和细胞水平,但在活体动物内研究稀土的作用情况还不多见。稀土化合物随食物进入动物体内后,会对动物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产生一定影响,将导致其体液容量、分布、电解质浓度等方面的变化。现代NMR技术是目前药理毒理学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具有简便、全面、快捷、非破坏性等优点,可用于对体液样品的检测和研究。本文采用现代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硝酸镧灌胃给药后对Wistar大鼠尿液中代谢产物的影响,为阐明稀土化合物的毒理学机制和稀土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nticancer and immunity activity of β-caroten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rats. Three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for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each group consisting of 10 animals. These groups were control group (untreated), low-dose β-carotene-treated group (20 mg/kg), middle-dose group (40 mg/kg) and high-dose (60 mg/kg) group. β-Carotene-treated groups were fed with β-carotene (20, 40, 60 mg/kg b.w.) orally for 30 days.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same volume of physiological saline. Another ten rats were served as the normal group. Results showed that 30 days of β-carotene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tumour growth, enhance blood NK, IL-2, TNF-α, WBC, TP, ALB and A/G levels, and decrease blood ALT, AST and ALP activities in HCC rats. Pathological analysis of liver tissue showed that β-carotene treatment may decrease damage of liver tissue in HCC ra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β-carotene may improve the immunity function and inhibit tumour growth in HCC rats.  相似文献   

16.
硝酸镧对水稻老化种子活力影响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自然和人工老化的水稻种子经La(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