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通过室温下将硝酸银水溶液与含有硫酸亚铁和柠檬酸的水溶液直接混合,一步合成由银纳米片自组装而成的银花状球结构。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结构表征手段,考察硝酸银水溶液的滴加速度、柠檬酸添加量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及尺寸的影响,并对银花状球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硝酸银水溶液滴加速度的简单调控可以实现银颗粒形貌由薄片状到花球状的转变。此外,该形貌的微纳米材料在4-硝基苯酚加氢反应中呈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简易的超声法以及原位还原法成功制备出了负载型可再生Au/Fe_3O_4催化剂。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作为有机桥键,将Au固定在Fe_3O_4的表面,得到单分散磁性Au/Fe_3O_4。Au0在氨基的作用下不会团聚,因此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XRD、HRTEM、EDS和XPS等测试结果表明Au/Fe_3O_4已被成功制备。将其用于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得到4-氨基苯酚,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速率常数可达0.225 6 min~(-1)。重复性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反应9个循环之后,催化还原反应的转化率仍可达到94%。  相似文献   

3.
通过简易的超声法以及原位还原法成功制备出了负载型可再生Au/Fe3O4催化剂。利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作为有机桥键,将Au固定在Fe3O4的表面,得到单分散磁性Au/Fe3O4。Au0在氨基的作用下不会团聚,因此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XRD、HRTEM、EDS和XPS等测试结果表明Au/Fe3O4已被成功制备。将其用于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得到4-氨基苯酚,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速率常数可达0.225 6 min-1。重复性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反应9个循环之后,催化还原反应的转化率仍可达到94%。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分散钯催化剂催化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多种商品化的离子交换树脂和螯合树脂分散钯催化剂,考察了它们对对硝基苯酚加氢反应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这些催化剂对对硝基苯酚的加氢反应有较高的活性,其中阴离子交换树脂和H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散钯催化剂活性最高。催化剂加氢活性与反应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缩聚尿素和原位沉淀法制备磁性复合g-C_3N_4/Fe-Cu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谱(XRD)、高分辨率JEM 1200EX型透射电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材料表面形貌、颗粒形态和结构性质进行表征。考察g-C_3N_4与Fe-Cu不同复合比1∶10、1∶5和1∶1的g-C_3N_4/Fe-Cu对4-硝基苯酚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分析研究催化剂磁性及循环利用性,并初步探讨了降解热力学、动力学过程和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合成的g-C_3N_4/Fe-Cu复合材料反应活性位点丰富且分散均匀,表现出较强的催化和可循环性能。当Fe-Cu摩尔比为1∶1,g-C_3N_4与Fe-Cu质量比为1∶5时,表现出最优的活性,对4-硝基苯酚的催化性能最佳,在120 min内降解效率超过82.3%,重复循环利用3次后,降解效率仍能保持在70%以上。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活化能E_a=17.32 k J·mol~(-1),熵变ΔS0,ΔG0表明降解是个熵驱动的过程,降解反应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甲基硝基苯胺;4-甲基-2-硝基苯胺常压液相漆原镍催化加氢制备4-甲基邻苯二胺  相似文献   

7.
用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在乙二醇溶剂中采用简单的还原法制备了稻壳炭负载银的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及吸附-脱附等温线等对该复合材料的组分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以硝基苯酚还原为氨基酚作为模板反应,研究了该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实验结果表明,3 mg该催化剂可以在8 min内还原20 mL浓度为100 mg/L的对硝基苯酚...  相似文献   

8.
室温下,以聚乙烯醇为保护剂,采用抗坏血酸还原硝酸银,于水相中一步合成出三维多枝雪花状银粉。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结构表征手段,对三维多枝雪花状银粉的微观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可能的形成机理。此外,三维多枝雪花状银粉在4-硝基苯酚催化加氢反应中还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室温下,以聚乙烯醇为保护剂,采用抗坏血酸还原硝酸银,于水相中一步合成出三维多枝雪花状银粉。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结构表征手段,对三维多枝雪花状银粉的微观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可能的形成机理。此外,三维多枝雪花状银粉在4-硝基苯酚催化加氢反应中还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下而上方法制备了金-介孔二氧化硅复合纳米管,其中金纳米粒子作为催化剂嵌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管管壁内侧。金纳米颗粒的团聚、脱落和晶粒尺寸生长都可以被有效限制,而且催化剂负载量和尺寸大小均可实现简单控制。管壁中的介孔孔道、纳米管末端开口以及一维中空管道可以协同促进反应物扩散,从而提高4-硝基苯酚还原反应活性。循环实验证明这种复合纳米管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而且在反应过程中未出现金纳米粒子脱落或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片花状ZnO@碳球系列复合物(ZnO@C)。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以及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所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球被ZnO纳米片包裹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片花状复合物,碳球的存在增加了ZnO对可见光的吸收,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在模拟太阳光下,对活性染料GR黑及甲硝唑的光催化降解测试结果显示,ZnO@C系列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均高于纯ZnO,其中ZnO@C-2样品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性能,其光催化降解GR黑和甲硝唑的速率分别为纯ZnO的4.2倍和2.1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片花状ZnO@碳球系列复合物(ZnO@C)。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以及N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所合成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球被ZnO纳米片包裹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片花状复合物,碳球的存在增加了ZnO对可见光的吸收,有效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在模拟太阳光下,对活性染料GR黑及甲硝唑的光催化降解测试结果显示,ZnO@C系列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能均高于纯ZnO,其中ZnO@C-2样品表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性能,其光催化降解GR黑和甲硝唑的速率分别为纯ZnO的4.2倍和2.1倍。  相似文献   

13.
以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草酰氯为原料,合成得到链上含亚氨基和羰基官能团的硅氧倍半聚合物。以此聚合物为载体,通过配位吸附和还原得到银纳米粒子(平均粒径约为15 nm)高度分散于硅氧烷聚合物表面的复合物。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中银负载量(质量分数)约为13.66%,在水溶液中25℃、6 min内可将对硝基苯酚(4-NP)完全催化还原为对氨基苯酚(4-AP),且7次循环使用后依然保持95%以上的催化活性。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催化剂的最高活性达到33.0 g4-AP·gAg-1,表现出优异的催化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可见光照射下,以乙二醇(EG)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一步合成了铂纳米颗粒,成功制备Pt/MWCNTs复合材料,并通过p-硝基苯酚(p-NP)的催化还原反应研究了Pt/MWCNTs的催化性能。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所制备材料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可见光照射促进了EG水溶液中[PtCl4]2-前驱体的水解。通过金属界面的电子效应,铂前驱体被还原成了均匀分散的平均直径2.1 nm的超小颗粒Pt(Pt ultra-small particles,Pt UPs)。所制备的Pt/MWCNTs能有效地催化p-NP还原为p-氨基苯酚(p-AP),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性能,其表观速率常数为0.25 min-1。Pt/MWCNTs多次使用后没有显著的活性损失,显示出了良好的稳定性。上述实验结果证明,除了传统的紫外光照射等手段以外,可见光照射也同样是制备铂金属催化剂非常有效的方法。而且,催化剂的形貌控制也完全可以通过简单而非复杂的实验条件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The adsorption of p-nitrophenol in one untreated activated carbon (F100) and three treated activated carbons (H2, H2SO4 and Urea treated F100) was carried out at undissociated and dissociated conditions.To characterize the carbon, N2 and CO2 adsorption were use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urface of the activated carbon.The experimental isotherms are fitted via the Langmuir homogenous model and Langmuir binary model. Variation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with the solution pH is studied. Both Q max and the adsorption affinity coefficient (K 1) were dependent on the PZC of the carbons and solution pH. The Effect of pH must be considered due to its combined effects on the carbon surface and on the solute molecules. Adsorption of p-nitrophenol at higher pH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anionic form of the solute.  相似文献   

16.
Using 2.5-dinitrophenol as an optical indicator, the pKa of cacodylic acid were spectrophotometrically determine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under saturation vapor pressures. The result is pKa = -26.41 + 1296/T + 4.973 InT whereT is in Kelvin. In a similar way, the pKa ofp-nitrophenol were obtained up to 200‡C giving pKa = -24.82 + 2135/T + 4.353 InT From these results, several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of cacodylic acid andp- nitrophenol were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17.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Ni/TiO2催化剂,考察了焙烧和还原温度对其结构及催化对硝基苯酚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及H2化学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923 K以下焙烧制备的催化剂中镍物种主要以与载体相互作用不同的NiO形式存在,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NiO与TiO2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经723 K还原后,随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的H2化学吸附量减小,而923 K焙烧的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加氢反应性能,这与金属镍和TiOx(x<2)的协同作用有关.对于923 K焙烧的催化剂,当还原温度较低时,NiO还原不完全,金属镍与TiOx的相互作用较弱,催化剂活性较低;当还原温度过高时,镍晶粒发生烧结,并且催化剂的镍活性表面因镍与TiOx的相互作用增强而减小,从而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适宜的还原温度为673 K.当Ni/TiO2催化剂具有适宜的镍活性表面及适宜的金属镍与TiOx相互作用时,金属镍与TiOx的协同对-NO2的加氢活化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