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等容浸渍法引入少量CeO2助剂制备了CoMoSx/CeO2-γ-Al2O3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高角环形暗场像-扫描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还原性、吸附性能及反应过程等进行了表征,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其催化CO还原SO2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少量CeO2的引入可以降低反应温度,随着CeO2含量的增加,CoMoSx/CeO2-γ-Al2O3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先增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等容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的金属元素分散良好;CeO2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的硫化程度和低温还原进行。  相似文献   

2.
用浸渍法制备了CoMo/Al2O3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RD、低温氮吸附-脱附和TPR表征.结果表明,随着Co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表面活性物种增加,但同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逐渐减小;硫化后的催化剂比未经硫化处理的催化剂表面具有更多更易还原的活性物种.将所制得的催化剂硫化后用于NO分解和H2还原NO反应,NO均完全转化,但催化剂最终会因为晶格硫的大量流失而活性下降.在H2还原NO反应体系中,H2的存在使得催化剂晶格硫的流失速率极大变缓,催化剂活性下降较慢;在H2同时还原SO2和NO体系中,由于晶格硫能够得到外界源源不断的补充,因此,SO2和NO能同时在催化剂表面实现稳定的还原,反应温度、空速、进料气中H2的配比、催化剂中Co负载量以及硫化预处理方式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显著影响.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0℃,空速12000 h-1,n(H2)/n(SO2 NO)=2时,5%Co10%Mo/Al2O3上SO2和NO转化率均为100%,单质硫产率达96.6%.  相似文献   

3.
主要通过XPS表征、热力学计算以及一系列设计的评价实验等方法,对硫化CoMo/Al2O3催化剂上H2同时催化还原SO2和NO反应的活性相、吸附活性位以及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硫化物相是SO,和NO转化的主要活性相,并与载体Al2O3共同承担H2S转化为单质硫的作用.此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品格空位也对NO转化起着重要作用.催化剂表面的阴离子空位是SO2和NO共同的吸附活性位,SO2对NO的吸附有抑制作用,而催化剂表面的L碱佗也是SO2的吸附活性位,NO可促进SO2的氧化吸附.最后,本文从反应分子的吸附与活化、NO的转化及品格硫的流失、SO2还原到H2S、H2S的转化、晶格硫的补充等5个方面提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Co-Mo/TiO2和Co-Mo/γ-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考察了CoMo/TiO2和CoMo/γ-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性能及表面结构变化和处理条件对其活性的影响,担体TiO2(A)和TiO2(B)分别采用TiOSO4水解法制备,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CoMo/TiO2(A)>CoMo/TiO2(B)>CoMo/γ-Al2O3,催化剂的预处理条件对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和加氢活性有很大影响,TiO2担体上Mo物种主要以八面体配位构型存在,Mo^-  相似文献   

5.
含氧预硫化掺杂Cu-LaCoO3催化剂上CO还原SO2催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来人们对钙钛矿(ABO3)复合氧化物的结构、磁性及催化新材料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是近10年来有关它在烟气脱硫环境催化方面更成为研究热点领域之一[1 ̄3],但对其经掺杂过渡金属后受催化还原过程、预硫化中毒过程的机理研究却少见报道。为此,我们针对烟道气中存在的CO还原SO2反应,用柠檬酸配位法合成了LaCoO3和用Cu进行适当掺杂制备了LaCo1-xCuxO3系列催化剂,并分别进行了无氧条件的预还原和有氧条件下的预中毒硫化及耐氧反应催化活性实验,利用光电子能谱XPS对钙钛矿LaCoO3及掺杂铜后的复合氧化物预中毒硫化过程前后进行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B2O3负载量(e.g. 5%~20% (w))的Ag/TiO2-B2O3-Al2O3吸附剂。以含硫量为245.36mg(S)/L 的商业柴油作为考察对象,常温常压下采用静态评价进行吸附脱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2O3改性后的Ag/TiO2-Al2O3吸附剂的柴油吸附脱硫活性有了较大提高,当B2O3的负载量为15%时,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活性最高,2%Ag/4%TiO2-15%B2O3-Al2O3 (w)的饱和吸附硫容达到2.36mg(S)/g 吸附剂。这对于未经预处理的商业柴油而言,吸附脱硫活性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采用N2物理吸附、O2化学吸附、X射线衍射(XRD)、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spectra)、11B核磁共振(11B-NMR)等表征手段对不同负载量B2O3改性Ag/TiO2-Al2O3吸附剂的织构性质、晶相结构和表面酸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关联活性测试和表征结果发现,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活性主要与吸附剂的表面弱酸性有关,而B2O3改性在吸附剂表面引入了较多的四配位的BO4物种,能显著增加吸附剂表面弱酸性位点数量,提高吸附剂的吸附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7.
用高锰酸钾与硝酸锰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了高活性的氧化锰(MnOx)催化组分,用胶溶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γ-Al2O3载体,分别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MnOx和Pd/γ-Al2O3催化剂,然后将两者机械混合涂覆于堇青石上制得Pd/MnOx+Pd/γ-Al2O3整体式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低温N2吸附-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在300至700℃焙烧MnOx对催化剂降解地表O3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d和MnOx之间存在协同作用;MnOx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600℃焙烧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O3的起始(12℃)转化率达到88%,完全转化温度为18℃。MnOx的物相和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氧物种对催化活性影响较大,适当比例的MnO2和Mn2O3共存有利于O3分解,表面吸附氧为O3分解的活性氧物种。  相似文献   

8.
Pt/γ-Al2O3催化剂活性位的表征及其噻吩加氢脱硫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series of Pt/γ Al 2O 3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ontent of Pt 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low temperature FT IR spectroscopy of adsorbed CO, while thei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HDS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iophene as a model substrate.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has been obtained that the pseudo zero order rate of the thiophene HDS reaction is well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total area of the two IR bands at 2?080 and 1?850 cm -1 of CO adsorbed on Pt/γ Al 2O 3, and that the Pt sites for CO adsorption may be the active centers for thiophene HDS reaction.  相似文献   

9.
CoMo/Al2O3和TiO2-Al2O3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魏昭彬  辛勤 《催化学报》1994,15(3):161-166
  相似文献   

10.
低温等离子体协助B2O3/γ-Al2O3 选择催化还原NO(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助催化条件下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SCR).反应气体经等离子体活化后,生成NO2,HCHO,CH3NO和CH3NO2等活性更高的中间产物.程序升温表面反应表明,这些中间产物可在等离子体后置催化装置上进一步反应,从而使NOx还原为N2.在考察的一系列催化剂(包括γ-Al2O3,Ag/γ-Al2O3,B2O3/γ-Al2O3,Ga2O3/γ-Al2O3,In2O3/γ-Al2O3等)中,B2O3/γ-Al2O3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为300oC时,NOx转化率达到最高.与γ-Al2O3催化剂相比,在10wt%B2O3/γ-Al2O3催化剂上,300oC时,NOx转化为N2的转化率从33.4%提高至51.0%.催化剂的酸性对于经等离子体活化后的反应气体在催化剂上的SCR反应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催化剂上吸附态NOx对于NOx的转化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磊  马建新  路小峰  宗方 《催化学报》2000,21(6):542-546
以稀土系列氧化物作为CO还原SO2和NO的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活化过程以及催化剂体相结构的变化,发现稀土系列的活化与其水合性能密切相关,而活化之后活性相为相应的稀土氧硫化物,探讨了稀土系列氧化物的活性机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连续流动固定床石英反应器,在反应气体为1%SO2和2%CO,流量为180ml/min,以及催化剂用量为0.5g的条件下,考察了经活化处理的稀土系列氧化物对CO还原SO2的催化活性,探讨了空速、温度和水蒸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所研究的样品依据对SO2的转化能力可分为三组:高活性的镧、镨、钕、钐、铕和钆氧化物;低活性的铈、狄和铒氧化物;无活性的铽和氧化物,在活性最高的钕和钐氧化物样品上,450℃时SO2的转化率〉98%,反应过程中,活性相为稀土氧硫化物,反应遵从COS中间物机理。  相似文献   

13.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La2O3催化剂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稀土La2O3催化剂对CO进行了催化还原脱硫反应. 考察了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协同催化作用下,催化剂组成随反应温度和放电电压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常规催化作用下的不同之处. 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较低(<377 ℃)时,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对催化剂组成的影响作用明显; 反应温度较高(>377 ℃)时,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仅影响催化剂各组分的含量. LaOOH的生成是La2O3催化剂活性组分生成的关键步骤,并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存在一最佳放电电压效应.  相似文献   

14.
含氧气氛下预硫化钙钛矿LaCoO3上的CO还原SO2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钙钛矿LaCoO3在含氧气氛下的预硫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含氧气氛下硫化后的LaCoO3催化剂,用于含氧气氛下CO还原SO2反应具有很高的活性.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硫化后的LaCoO3仍保持钙钛矿物相结构,但同时出现新的硫化物La2O2S和氧化物Co3O4物相.通过对硫化前后的催化剂进行O2-TPD和SO2-TPD分析,认为CO还原SO2反应机理可能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钙钛矿LaCoO3上发生CO氧化燃烧反应,在硫化物La2O2S上发生CO还原SO2反应,两者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马晨  侯朋飞  康鹏 《电化学》2019,25(4):467-476
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是一种潜在的解决全球变暖的途径,但是仍有许多挑战. 本文报道了使用氮化钴在水溶液中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为一氧化碳. 通过对比不同煅烧温度及气氛合成的催化剂表明氮掺杂对催化活性的提高至关重要. 其中700-Co5.47N/C展现了最高的催化活性,在较低的电势-0.7 V(vs. RHE)下,一氧化碳的电流密度达到9.78 mA·cm-2. 另外,通过改变电解电压,CO/H2 的比例能在1:3到3:2之间调节. 91 mV·dec-1的Tafel 斜率表明形成表面吸附的CO2·-中间体是CO2表面还原的决速步骤,而氮化策略可以增加表面碱性位点的数量,从而稳定还原的中间体,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碳纳米管负载/促进的Mo-Co加氢脱硫催化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多壁碳纳米管(CNT)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Mo-Co/CNT,并将其用于噻吩HDS反应. 结果表明,在n(C4H4S)/n(H2)= 2.3/97.7, GHSV=2200 ml/(g·h),p=0.1 MPa和T=623 K的条件下,在7.2%(Mo-Co)/CNT催化剂上,噻吩HDS的比反应速率可达到0.64·10-3s-1,分别是9.7%(Mo-Co)/γ-Al2O3和16.9%(Mo-Co)/AC催化剂上的1.68和2.28倍. 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用CNT代替γ-Al2O3或AC并不引起催化剂上噻吩HDS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发生明显变化. 与Mo-Co/γ-Al2O3或Mo-Co/AC催化剂相比,一方面,Mo-Co/CNT催化剂更易在较低温度下还原活化,并导致工作态催化剂表层活性Mo物种(Mo4+)在总Mo量中所占比例明显提高; 另一方面,Mo-Co/CNT催化剂对H2具有更强的吸附和活化能力. 这两个因素对提高催化剂活性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赵穹  马骏  杨锡尧 《催化学报》2004,25(4):297-301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SnO2含量的SnO2-TiO2固溶体催化剂. 发现该催化剂对以CO为还原剂同时还原SO2和NO生成S和N2的反应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 SnO2含量为50%(摩尔分数)的样品活性最高,在350 ℃, 0.0525% SO2, 0.052% NO, 0.208% CO和空速3000 h-1的条件下,NO转化率接近100%, SO2转化率为88%, S和N2的选择性都接近100%,反应过程中没有剧毒气体COS生成. 对于SO2+CO反应,该样品也显示了极高的活性,在350 ℃, 0.105% SO2, 0.208% CO和空速3000 h-1的条件下,SO2转化率达98%, S的选择性近100%. 但该催化剂对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不高,在350 ℃, 0.1025% NO, 0.208% CO,空速3000 h-1的条件下, NO的转化率仅为50%. 上述结果表明, SO2对NO+CO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单独的SnO2或TiO2对SO2+CO, NO+CO或SO2+NO+CO反应的催化活性都很低,但SnO2和TiO2形成SnO2-TiO2固溶体后催化活性显著增大,说明SnO2和TiO2之间产生了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