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新的WO3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一维纳米材料因可用来构造高性能纳米器件的结构单元而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目前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材料的制备和结构性能表征方面,已发展了多种制备方法,主要有模板法、V-L-S法、L-L-S法和V-S法等,其中阳极氧化铝(AAO)模板法是制备一维材料的好方法.AAO模板的制备工艺已相当成熟,  相似文献   

2.
一维杂化纳米材料以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电学、光学、催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制备方法对一维杂化纳米材料性能的改变和调控显得至关重要。 模板法作为一种简单而普适的合成工艺,近几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结构和纳米阵列的合成。 本文主要介绍了阳极氧化铝(AAO)模板法制备一维杂化纳米材料整体情况、AAO模板结合其他技术材制备材料的方法、一维杂化纳米材料在刺激响应性器件、能量存储与转换器件、催化等众多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维金属/半导体异质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维金属/半导体异质结纳米材料因其新颖的结构、独特的光电特性和在纳电子领域应用的巨大优势和潜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维金属/半导体异质结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研究。着重介绍了化学气相沉积法、热蒸发沉积法、模板法、自组装法和液相法等几种比较重要的制备方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详细分析了此类纳米材料库伦阻塞效应、肖特基二极管现象、欧姆接触特性、电致发光特性等性能的特点。文章最后指出液相法能有效获得高质量和技术可用的一维金属/半导体异质结纳米材料,使用该法进行制备和性能研究将成为此类纳米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纳米线为准一维纳米材料[1],因其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及力学性能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它的制备方法有许多种,如分子束外延法、光刻法、CVD法、模板法[2]等.其中模板法由于具有实验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形态可控,适用面广等特点而成为纳米材料合成领域的一大焦点.常用的模板有:有序空洞阵列氧化铝模板、含有孔洞无序分布的高分子模板、纳米洞孔玻璃模板.其中阳极氧化铝(AAO)模板具有孔径均一、排列有序、孔密度高、热稳定性好且孔径大小可控等优点,成为模板合成法中最常用模板之一[3].  相似文献   

5.
水热微乳法合成La(OH)3纳米棒的形貌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91年I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来,一维纳米材料如纳米管、纳米线、纳米棒和纳米纤维等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质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一凝胶法、催化剂辅助法、固相化学反应法、模板法、溶剂热法、微乳法和水热,微乳法等,其中水热,微乳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制备一维纳米材料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氧化铁纳米线阵列的溶胶-凝胶模板法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0引言氧化铁在颜料、磁记录材料和催化剂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1,2]。尤其是纳米氧化铁在纳米尺度具有良好的气敏特性[3]。纳米材料可以分为零维、一维、二维纳米材料,一维材料是纳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纳米组装的基础。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中氧化铝模板法占有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电化学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与组装纳米材料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对电化学方法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做了较为全面的概述,着重介绍了模板电化学法合成纳米材料、稳定剂保护下电化学还原法制备金属溶胶、电化学台阶边缘修饰法制备一维纳米材料以及脉冲超声电化学法制备纳米粒子,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模板法制备枝状Pt纳米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是近年来纳米材料的研究热点. 利用具有纳米尺度的孔洞阵列模板沉积各种材料构筑纳米线的方法具有制备简便和成本较低等优点[1,2]. 常用的模板有多孔阳极氧化铝(AAO)、多孔硅和聚合物等, 其中AAO模板具有耐高温, 绝缘性好, 孔洞分布均匀, 孔径、孔深大小可控等特点, 是模板法研究的热点. 通过模板法电化学沉积制备各种金属纳米线已有很多报道[3~8], 本研究小组也曾报道了模板法电化学沉积Au等纳米线的制备及性质[9~12], 但用该方法制备的金属纳米线都为单一的线状结构. 组成当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本器件一般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电极. 单一的线状结构纳米线, 不能满足纳米电子学对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性能研究的需要. 在纳米器件的特性研究和探索中, 枝状或Y形纳米结的制备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纳米器件从理论到实用化的必备条件. Sui等[13]用模板法成功制备了枝状碳纳米管, 但用AAO模板制备枝状金属纳米线的研究至今还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控制铝片的阳极氧化条件, 先制备出具有分枝状孔洞结构的AAO模板, 再用电化学法沉积金属Pt, 实现了枝状Pt纳米线的可控生长. 这对其它金属枝状纳米线的制备以及进一步掺杂、构筑纳米原型器件等具有显著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磊  刘卫  谢雅典 《合成化学》2017,25(1):87-92
模板法在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控制形貌、粒径和结构,已成为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前沿方法。综述了模板法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硬模板剂(多孔阳极氧化铝、介孔碳)和软模板剂(高分子聚合物、生物高分子)的制备及其应用,结合模板法的作用机制,重点论述了不同种类的模板剂在无机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对于形貌的影响。并对模板法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前景和现存问题进行了总结。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有机.无机杂化一维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成为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由有机小分子与无机组分杂化而成的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水热/溶剂热法、共沉淀法、非水相溶胶凝胶法、模板法、后嵌入法等.并对有机一无机杂化一维纳米材料的二次转化,如通过二次转化获得功能性一维氧化物、碳氮化物、硫属化合物及高分子杂化纳米材料,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琳  薛卫东  廖义中 《化学教育》2007,28(10):3-4,7
介绍了纳米材料的一些应用和几种主要纳米材料(如纳米TiO2、碳纳米管、纳米铁粉等)目前已取得的部分生物效应及毒理学的研究结果;讨论了纳米材料对人体和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及纳米颗粒材料未来的毒性研究重点,并对纳米材料安全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碳纳米材料是一类推动能源存储、 多相催化、 高性能复合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发展的重要材料, 可控合成碳纳米材料对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滑石(LDHs)材料具有层板金属种类及含量可调等特点, 经焙烧、 还原后可制备出金属种类、 密度和粒径分布各异的高分散、 高稳定金属纳米催化剂, 可实现高效催化生长各种类型的碳纳米材料. 此外, 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和反应器等, 可以影响LDHs基金属纳米催化剂催化生长的碳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本文总结了LDHs基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可控制备、 碳纳米材料结构调控以及利用LDHs基催化剂制备的碳纳米材料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并阐明了催化剂的可控制备是控制合成碳纳米材料的核心手段, 这为利用LDHs基催化剂进一步合成更高性能碳纳米材料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此外, 本文还结合近些年在光、 电及光热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望了基于新型LDHs纳米结构生长碳纳米材料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是纳米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之一。区别于传统的高温湿化学合成法,光化学方法在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中表现出许多优点,并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分三个部分综述了近年来光化学方法在无机纳米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具体包括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光化学合成与负载,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化学合成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诱导的各向异性金属纳米晶合成。最后,在总结光化学方法在无机纳米材料合成中体现出的优势及目前研究仍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我们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纳米材料的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纳米材料的分类,分别对近三年来零维、一维、二维纳米材料,以及多种纳米材料共修饰的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展望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无机纳米材料在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过去几十年间关于无机纳米材料合成方法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生物矿化过程赋予了生物体合成含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无机纳米材料的能力。微生物体系合成的无机纳米材料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正成为纳米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我们主要聚焦于微生物体系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机理、影响因素、材料分类及其应用,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微生物体系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研究历程,并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纳米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化工、电子、机械、环境、能源、航天等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纳米材料-蛋白质界面相互作用是纳米生物医学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对于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以及生物安全性评价至关重要。蛋白质分子与纳米材料在界面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可以诱导蛋白质的构象、组装结构甚至功能的改变,另一方面可以引起纳米材料的表面亲疏水性、电荷性质等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基于蛋白质与纳米材料相互作用检测技术及结果,本文从分子水平阐述了纳米材料与蛋白质分子在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相应的结构与性质的变化,从而可以深化对两者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对于推进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及健康、安全、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维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物化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存储与转换等领域. 钠离子电池由于钠资源储量丰富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而有望用于大规模能源存储.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研究的日益深入,一维纳米材料也经历着结构从简单到复杂、性能从一般到优异的演变. 因此,构筑结构复杂独特、储钠性能优异的一维纳米材料已成为储能领域的热点之一. 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和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本文重点阐述了有机酸辅助干燥法、水热法和静电纺丝法制备复杂一维纳米材料的详细机理及其储钠性能,材料包括束状纳米线、介孔纳米管、豌豆状纳米管和离子预嵌入纳米带等,并对它们的结构与储钠性能相关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这为一维纳米材料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Hansen solubility parameters (HSPs) were established by Hansen in 1967 and predict misci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material systems. So far, HSP theory works across polymers, crystalline bulk solids and nanomaterials and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single solvents or, more likely, blends of solvents that deliver not only the initial solubility but also control it during reaction processes. This minireview summarizes the recent progress on HSP theory to optimize dispersion, exfoliation, synthesis, and device fabrication of inorganic nanomaterials. First, we briefly introduce HSP theory and determination of HSPs. Then, we discuss in detail the utilization of HSPs for inorganic nanomaterials, focusing on carbon nanomaterials, two-dimensional non-graphene nanomaterials, and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Finally,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of HSP theory in inorganic nanomaterial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9.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recent progress on the synthesis, morphologies and properties of DNA-mediated metal nanomaterials including nanoparticles and nanoclusters. Moreover, their applications to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analysis were introduced with the developing prospect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学快报》2022,33(7):3303-3314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such as environmental migration, absorption, biodistribution, biotransformation, and elimination, is fundamental and essential for the nanosafety evaluations of nanomaterial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it is challenging to develop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and tools that could characterize intrinsic behaviors of nanomaterials in the organisms. The isotopic tracers are ideal candidates to tun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anomaterials while preserving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In this review article, we summarized the stable isotope labeling methods of nanomaterials for evaluating their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effects. The skeleton labeling protocols of carbon nanomaterials and metal/metal oxide nanoparticles were introduc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able isotope labeling were discussed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quantitative methods for nanomaterials. Th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f nanomaterials in environmental and biological systems was summarized along with the biosafety data. The benefits for drug development of nanomedicin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targeting effects, persistent accumulation, and safety. Finally, the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f stable isotope labeling in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