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位于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上,储量居世界第三。矿床受S-N向展布的哈哈断裂及其中的碳酸盐-正长岩杂岩体控制。矿体以充填方式产于岩石裂隙中并表现出明显的分带特征,据此可将成矿作用划分为三个期次:S-霓长岩化期,S-方解石-重晶石期,S-钠铁闪石-氟碳铈矿期,反映了成矿流体的结晶顺序。前人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新生代的碰撞造山环境,因此,矿床深部构造对成矿作用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在矿区内布置两条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线T1和T2,通过2D反演,并结合地表地质填图,推测哈哈断裂在矿区中分为两支。这两条次级断裂在深部都为倾向E的低角度逆断层,并且向下有可能逐渐合并成一条主干断层,而向上则逐渐变陡,并进一步分成若干条次一级破碎带,为成矿的有利空间。因此,从深部到浅部,哈哈断裂可分为3个层次:深层次构造为深度>5 km的导矿断裂,将深部含矿热液运移到浅部;中层次构造为3~5 km的配矿断裂,控制着矿床的产出位置;浅层次构造为3 km到地表的节理裂隙,是直接的容矿构造,含矿流体结晶并充填于其中而...  相似文献   

2.
河台金矿中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过程中迁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对两类糜棱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稀土元素在韧性剪切过程中发生有规律的成分变异. 在云母石英片岩及混合岩形成糜棱岩、超糜棱岩过程中, 即随着变形强度的增强, 单个稀土元素、轻稀土、重稀土和稀土总量均出现有规律的增加或减少, 而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变. 通过对构造岩变形前后的等比分析, 认为两类不同的糜棱岩类中稀土元素的成分变异极小, 但存在少量稀土元素的迁入和迁出, 变化的原因是在岩石变形过程中发生了体积的改变和大量的流体作用影响, 并导致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多不杂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的指示意义。选择相关岩矿石及金属矿物样品,测试其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岩矿石及金属矿物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征,这是地幔流体作用成矿的标志。由磁铁矿→浸染状黄铁矿→脉状黄铁矿→黄铜矿演化,δEu值逐步从大于1过渡为小于1,即由正铕异常→负铕异常演化,这是含矿地幔流体作用导致熔浆→热液演化,引发交代蚀变,促使壳幔物质混染叠加成矿的依据。从花岗闪长斑岩→变质砂岩→玄武安山岩,总稀土元素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花岗闪长斑岩和变质砂岩均为含矿地质体,构成了接触带成矿体系,它们的δEu值分别表现为大于1和小于1,即分别呈现出正铕异常和负铕异常;玄武安山岩不含矿,无明显的铕异常。  相似文献   

4.
依据我国百余条断裂的观察资料,基于断裂构造岩和显观构造的相关性,对各种不同力学性质的断裂所形成的断裂岩进行了分带研究,初步确立了我国断裂构造岩的分带型式。以压性断裂为代表,自断裂中心向两侧划分为四个带,即磨砾岩(断层泥砾带);糜稜岩-挤压片理带;粒化岩-构造透镜体带和碎裂岩-密集裂隙带。分带型式的确立,除了野外的基本事实外,还按照力学原理。实验测试和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南地区地壳生热率与地幔热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波速(v_p)-生热率(A)相关关系使地壳生热率的分布得以评估,据此可推算出我国东南地区两条大陆地学断面方向上21条地震波速-深度剖面处的地幔热流。关于造山带地区v_p-A换算的几个特殊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壳热流变化于17.8—46mW/m~2,其显著的不均一性可能起因于富放射性的地壳浅层的推覆与叠置所形成的复杂地壳结构,地幔热流介于23.2—41.6mW/m~2之间,其区域变化对应着造山带尺度的区域构造-热演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首次在我国苏、皖、豫地区发现了蓝晶石黄玉岩类,它与国外的白片岩相似,它原是陆壳上的沉积岩,由于陆-陆俯冲碰撞作用,在地慢深度内经超高压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典型岩石,在空间上与蓝片岩、榴辉岩近平行分布,构成了华中高压变质带,其原岩为一套陆缘浅海相到陆相为主的泥质至镁质碳酸岩的蒸发沉积岩系,均产于前寒武纪中-晚元古代变质地层中。  相似文献   

7.
江西岩背火山侵入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江西岩背火山侵入杂岩作了较详细的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研究。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晶年龄,较高的(~(87)Sr/~(86)Sr)_i和δ~(18)O值,高的~(207)Pb/~(204)Pb值,低的ε_(Nd)值和古老的Nd模式年龄。同时,它们还具有高的Rb/Sr和F/Cl值,弱的铈负异常和强的铕负异常。这些特征清楚表明,岩背火山侵入杂岩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其初始岩浆是由早、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赣南陂头一带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陂头一带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点进行野外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表明:变质基底层、岩浆多期活动和岩浆期后脆性断裂构造活动是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形成主因。变质基底构造层中泥质板岩、炭质板岩和变凝灰质砂岩中RE2O3含量高,在岩浆侵位过程中带入了大量的稀土元素,在含矿母岩顶部可见大量的未熔完全的基性捕掳体。受后期热液交代蚀变,导致含矿母岩中长石矿物粘土化强烈,对水具有胀缩性,易碎岩成矿。岩浆期后"X"型脆性共轭剪切断裂为雨水渗漏贯通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含矿母岩在各个地质历史阶段受古气候多次变化的影响加速了含矿母岩的风化程度。表土层的保湿渗水呈酸特性促进了稀土矿的形成。区内变质基底炭泥质板岩和变凝灰质砂岩、岩浆期后脆性断裂、含基性捕掳体的红褐色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的地质宏观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湘赣地区的岩石力学参数和区域层滑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定量地研究湘赣地区的区域层滑-倾滑、推覆-滑覆构造系统起见,逐对该区典型剖面分层采样,系统测试其岩石力学和岩石物性各种参数,划分出中扬子地区基底和盖层5个区域层滑系统,并与下扬子地区已有的参数进行综合对比,在此基础上还对滑动层位的气垫效应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幔源包体和中国东部现代弧后地热标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矿物学、岩石学、组构,显微构造和红外光谱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福建省明溪石榴石和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包体。根据Bertrand和Mecier温度计、Nickel和Green压力计方法,利用TEMPEST最新程序分别计算了包体平衡温度和压力,其变化范围为:1300K,1.9GPa(60km)至1500K 2.6GPa(80km)。由包体温压资料推断的明溪地区地热与实测地表热流量(70mW/m~2)一致。地热特征、包体矿物显微构造和优选方位与现代伸展弧后环境的岩石圈减薄作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