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玉琴  王祖浩 《化学教育》2011,32(12):18-22,27
“提问”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历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所重视。为考察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依据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系统分析的框架,采用课堂观察方法,对10节高中化学观摩课进行了课堂实录、编码统计。从提问目的、问题类别、问题认知水平、问答方式、候答时间、学生回答水平和教师理答方式7个方面对化学课堂提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结果启示:在课堂中教师应该问“少”而“精”的问题、善于运用追问策略、让学生提出问题、适当延长候答时间以及审慎地利用表扬。  相似文献   

2.
葛彦君  陈凯 《化学教育》2016,37(10):49-54
基于职前教师教育视角,师范院校的化学教学论教师和化学师范生共同围绕一线名师保志明的课堂提问进行案例研究,通过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截取精彩提问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关注科学概念、化学实验教学、关注微观视角的化学原理等多角度进行研究,从中体会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课堂提问设计意图,提供职前化学教师学习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沈甸  朱旭阳 《化学教育》2022,43(15):79-86
以上海市“空中课程”中高中化学X教师的线上课堂教学为例,采用SEC一致性分析模式,从核心素养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这一视角,对其课堂提问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从总体上看,X教师的课堂提问与课程标准中的素养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X教师的课堂提问在证据推理素养层面上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程度欠佳,而在模型认知层面上与课程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X教师的课堂中根据具象证据或模型进行推理论证的问题多于课程标准中的素养要求,根据抽象证据进行推理论证的问题较少;(3)从素养水平维度分析,X教师课堂中低素养水平的问题占较大比例,高素养水平的问题少于课程标准要求;(4)上述偏差的产生主要受线上教学的影响,另外还受到考试要求、教师个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初中化学课堂教师提问的实证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道骥  孟献华 《化学教育》2009,30(10):36-39
对一节具有典型意义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进行全息性记录,从提问数量、认知层次、复杂性以及教师提问技巧等方面加以实证分析,寻求其成功与值得改进之处,以期在教师提问水平与行动教研2方面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功能高分子材料》内容繁多、概念复杂、专业性强、教学课时少,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功能高分子材料》教学时,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教师可从如下方面来挖掘课堂提问的生长点:(1)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2)在概念和原理的"关键处"提问;(3)在"最近发展区"处提问;(4)在学生思维障碍处提问;(5)在知识结构处提问;(6)在科学研究方法处提问;(7)在课程核心处提问。  相似文献   

6.
采用专家-新手比较研究方法,对专家教师和新手教师化学课堂教学对话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专家教师的课堂对话属于“以问题为中心的互动式对话”,具体特征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陈述-师生质疑-共同评价”;而新手教师的课堂对话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问答式对话”,具体特征表现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7.
王晓聪 《化学教育》2017,38(1):19-26
化学前科学概念、教师教学方式与提问类型、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目标达成度等4个维度构成的课堂观察系统,可以观察、统计师生课堂行为,评估来自教学实践的前科学概念转化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关于化学课堂提问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敬  毕华林 《化学教育》2004,25(9):20-2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课堂提问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课堂提问,合理设计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促进课堂上的交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提问成为师生共同发现、理解和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周文红 《化学教育》2015,36(11):18-21
问题设计是有效提问的前提, 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基于教师对有效问题的认识及理解。探究化学课堂有效问题的3个本质特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促成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问题表述清晰明了。这3个特征既是对化学课堂有效问题的描述, 又是判断化学课堂问题是否有效的依据, 还是教师设计有效问题的基本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熟手教师和新手教师的6节常态课堂中教学行为对类型、所用时间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熟手教师在各个小类教学行为对上的使用、教学行为转换上好于新手教师,新手教师在教学行为对使用的时间利用率上低于熟手教师。在常态课教学中,熟手教师和新手教师都应该多尝试采用开放度较高的教学行为对,新手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