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合成了含双二苯基膦甲烷(dppm)和邻菲咯啉(phen)混合配体的双核铜(I)配合物[Cu(dppm)(phen)]2(NO3)2 1,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特征,配合物1的结构分析表明,dppm作为桥式双齿配体、phen作为双齿配体分别与铜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硝酸根离子位于配合物外界.  相似文献   

2.
含混合配体双核铜(I)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少文  曹健等 《化学通报》2002,65(12):824-826
合成了含双二苯基膦甲烷(dppm)和邻菲咯啉(phen)混合配体的双核铜(I)配合物[Cu(dppm)(phen)]2(NO3)21,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特征,配合物1的结构分析表明,dppm作为桥式双齿配体、phen作为双齿配体分别与铜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硝酸根离子位于配合物外界。  相似文献   

3.
含双二苯基膦甲烷双核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四种含双二苯基膦甲烷 (dppm)的双铜 配合物 [Cu2 (dppm) 2 L2 ](NO3) 2 (配体L分别是 2 ,2’ 联吡啶 (1)、邻菲咯啉 (2 )、2 ,9 二甲基 邻菲咯啉 (3)、吡啶 (4 ) ],并经核磁、热分析、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 (1)的晶体结构显示 ,dppm作为桥式双齿配体、联吡啶作为双齿配体分别与铜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 ,硝酸根离子位于配合物外界  相似文献   

4.
含双二苯基膦甲烷双核铜(I)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四种含双二苯基膦甲烷(dppm)的双铜(Ⅰ)配合物[Cu2(dppm)2L2](NO3)2(配体L分别是2,2'-联吡啶(1)、邻菲咯啉(2)、2,9-二甲基-邻菲咯啉(3)、吡啶(4)],并经核磁、热分析、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显示,dppm作为桥式双齿配体、联吡啶作为双齿配体分别与铜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硝酸根离子位于配合物外界.  相似文献   

5.
室温下,双核配合物[Cu(dppm)(NO~3)]~2与二硫化碳反应制备了四核铜(Ⅰ)配合物[Cu~4(S)(dppm)~4](PF~6)~2·CH~2Cl~2(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并经光谱学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X射线四圆衍射测定结果表明dppm属桥式双齿配位,S^2^-以μ^4形式与中心铜离子配位,PF~6^-位于配合物的外界,铜离子呈现三角平面配位构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2个新的Cu(Ⅰ)配合物:[Cu(PPh3)2(dppz)]I(1)(PPh3=三苯基膦,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和[Cu2(dppm)2(dppz)2]Cl2(2)(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的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膦)谱、荧光光谱和太赫兹时域光谱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配合物1是一个单核配合物,中心Cu(Ⅰ)离子与2个含膦配体(PPh3)和1个含氮配体(dppz)进行配位,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四面体结构。与1不同的是,配合物2是由CuCl,dppm和dppz以1∶1∶1的比例混配得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双膦配体dppm作为桥联配体,连接了2个Cu(Ⅰ)离子。荧光光谱表明所有的发射峰均源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同时,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表征了2种配合物以及相应的配体。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Schiff碱N-氧化吡啶-2-甲醛缩氨基脲(PNOS)及其配合物[Cu(PNOS)(NO3)2],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结构.PNOS晶体中通过传统氢键形成双层二维网状结构,再由非传统氢键自组装成三维网状结构.配合物[Cu(PNOS)(NO3)2]中的铜为六配位,畸变八面体结构,Schiff碱(PNOS)通过N-氧化吡啶N-O的O原子,亚胺基C=N的N原子,及羰基C=O的O原子与铜配位;一个硝基以单齿配体形式与铜配位,另一个则以双齿配体形式配位.配合物分子通过经典氢键相互作用,形成单层二维网状结构,再通过非经典氢键作用,自组装成双层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通过配位催化反应首次合成了含双二苯基膦甲烷(dppm)和4-乙烯吡啶(C7H7N)混合配体的具有不对称结构双核铜(Ⅰ)配合物[Cu2(dppm)2(CH2=CHC5H4N)2(μ-C≡CH)](ClO4),并经X射线结构分析和荧光光谱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构分析表明,dppm作为桥式双齿配体,4-乙烯吡啶作为单齿配体,小分子乙炔以桥式配位分别与铜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高氯酸根离子位于配合物外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2个新的Cu(Ⅰ)配合物:[Cu(PPh_3)_2(dppz)]Ⅰ(1)(PPh3=三苯基膦,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和[Cu_2(dppm)_2(dppz)_2]Cl_2(2)(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的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膦)谱、荧光光谱和太赫兹时域光谱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配合物1是一个单核配合物,中心Cu(I)离子与2个含膦配体(PPh_3)和1个含氮配体(dppz)进行配位,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四面体结构。与1不同的是,配合物2是由CuCl,dppm和dppz以1:1:1的比例混配得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双膦配体dppm作为桥联配体,连接了2个Cu(Ⅰ)离子。荧光光谱表明所有的发射峰均源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同时,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表征了2种配合物以及相应的配体。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Schiff碱N 氧化吡啶 2 甲醛缩氨基脲 (PNOS)及其配合物 [Cu(PNOS) (NO3 ) 2 ],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结构 .PNOS晶体中通过传统氢键形成双层二维网状结构 ,再由非传统氢键自组装成三维网状结构 .配合物 [Cu(PNOS) (NO3 ) 2 ]中的铜为六配位 ,畸变八面体结构 ,Schiff碱 (PNOS)通过N 氧化吡啶N—O的O原子 ,亚胺基CN的N原子 ,及羰基CO的O原子与铜配位 ;一个硝基以单齿配体形式与铜配位 ,另一个则以双齿配体形式配位 .配合物分子通过经典氢键相互作用 ,形成单层二维网状结构 ,再通过非经典氢键作用 ,自组装成双层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