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以铜粉为原料、硝酸为氧化剂的硫酸铜晶体制备实验进行了绿色化改进。结果发现,铜粉的研磨及灼烧时间、介质的酸度及氧化剂对产品质量都有影响。当铜粉的研磨时间为20min、灼烧时间35min及用3mol/L的H_2SO_4作为介质、H_2O_2作为氧化剂时,产率可达67.92%,产品的质量和产率比传统的制备方法有明显提高,符合绿色化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油气田高氯低COD的钻井废水时会产生较大误差。对该国标法测定COD进行了改进,采用低浓度氧化剂,增加硫酸汞以掩蔽氯离子来降低COD的分析误差。实验结果表明,选择0.0500 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硫酸汞与氯质量比为10︰1时,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适合测定高氯低COD钻井废水的COD值。该方法扩大了国标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己二酸是合成尼龙 - 6 6的主要原料之一。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 ,用 5 0 %的硝酸或固体高锰酸钾氧化环己醇制备 ,是一个传统的实验制备方法。使用 5 0 %的硝酸做氧化剂 ,由于反应放出的二氧化氮有毒 ,仪器装置要求严密不漏气 ,尾气用碱液吸收 ,甚至应采取多级气体吸收装置 ,这样虽然可以消除大部分产生出来的气体 ,但仍难免有部分毒性气体向外扩散 ,所以应要求在通风橱内进行。由于目前各校的通风设备有限 ,且实验人数较多 ,这种问题难以解决。另外 ,由于此反应为强烈放热反应 ,环己醇的滴加速度应控制适宜。若滴加太快 ,反应…  相似文献   

4.
国标GB 11914–1989测定水质COD的方法存在分析时间长、工作量大、能耗高,毒性大,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缺点,因此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对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改进。针对国标方法中的溶液酸体系、回流时间、催化剂、氧化剂4个因素,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和一因素两水平的混合正交实验方案来研究改进COD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当氧化剂为重铬酸钾,回流时间为40 min,硫酸与磷酸的体积比为3∶1,催化剂为硫酸银–硫酸铜(质量比为1∶1)时即为测定水质COD的最优条件。改进后的方法对水样COD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9%(n=5),对COD标准物质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26%。改进后的方法准确度高、试剂能耗成本降低、分析时间缩短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5.
己二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二酸是合成尼龙-66的主要原料之一。在高等师范院校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己二酸制备是一个基础实验,通常是用50%的硝酸或固体高锰酸钾氧化环己醇进行制备,这是一个传统的实验制备方法。但用50%硝酸为氧化剂时,由于有有害气体N02放出,实验需在通风橱中进行。在常规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人数比较多,受通风设备的限制,在学生实验中通常以高锰酸钾代替硝酸作为氧化剂。而当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时,对实验时反应温度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温度要控制在30℃以下。  相似文献   

6.
应用Skraup法合成喹啉是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之一。原料是甘油、苯胺、浓硫酸及弱氧化剂(如硝基苯)。在一般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都强调使用无水甘油(含水量不超过0.5%,d=1.26),喹啉产率在45—78%(以苯胺计),最高84~91%,否则产率将偏低。文献[3]用I_2作氧化剂,使用实验级甘油,喹啉产  相似文献   

7.
分别使用绿色氧化剂NaClO、H2O2和高铁酸盐对环己醇进行氧化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以及催化剂对环己醇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O是一种反应时间短、对环境友好、易于学生操作的绿色氧化剂。  相似文献   

8.
实验1 汉斯(Hantzsch)酯和尿素过氧化氢的反应 在本实验中,用一种环境友好扭氧化剂--尿素过氧 实验步骤 (1)将22mm磁子置于100mL试管中,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磁力搅拌器上.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锰化学氧化法合成导电聚苯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苯胺(ANI)化学氧化聚合的新型反应,探讨了氧化剂的用量、反应体系酸度、苯胺用量,反应温度,酸的种类等条件对聚苯胺(PANI)的产率和电导率的影响,在2.7mol/L的盐酸介质中二氧化锰与苯胺摩尔比为0.7的条件下室温氧化聚合4h,可得到电导率为12.5S/cm的聚苯胺,产率为73%,对产物聚苯胺的结构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1](简称COD),是利用化学氧化剂将废水中可氧化物质(如有机物、亚硝酸盐、亚铁盐、硫化物等)进行氧化分解,然后根据残留的氧化剂的量计算出氧的消耗量,它是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