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烯类单体与聚酰胺(尼龙)纤维接枝共聚合已有报道.Varma等人研究了Ce4+引发丙烯腈、丙烯酰胺分别与尼龙纤维的接枝共聚反应。Lenka发表了用P2O48-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尼龙6纤维接枝共聚合的研究结果.Nayak等人报道了用乙酰丙酮锰为引发剂使MMA与尼龙6接枝共聚合.本文以二甲基苯胺(DMA)/硫酸铜为引发体系,用MMA接枝尼龙66纤维丝,研究了Cu2+浓度等因素对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水溶液中以KMnO4/草酸/硫酸(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上的乳液接枝共聚。研究了引发剂组成、反应温度、反应介质的H^ 浓度等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引发剂组成对接枝率有显著影响。接枝纤维素经IR和DTA表征。用接枝纤维素填充聚氯烯(PVC)所得PV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3.
以BPO为引发剂,用醋酸乙烯酯(VAc)在尼龙 6表面进行接枝反应。测定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等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差热分析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螯合纤维的研究.Ⅰ.含偕胺肟基螯合纤维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以聚乙烯醇缩甲醛(PVF)无纺布为基体,通过化学引发丙烯腈(AN)在PVF上的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反应性纤维时各种因素如用KMnO_4引发剂预氧化PVF时其溶液的浓度、预氧化温度、时间、接枝共聚反应温度、时间、单体浓度、反应介质的酸度等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反应性纤维进行偕胺肟化反应时影响其反应程度的各种因素,如反应介质、温度、时间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田大听  谢洪泉 《合成化学》2002,10(6):493-497
用高锰酸钾/硫脲为引发剂,引发魔芋粉(KGM)与丙烯酰胺(AM)的接枝共聚。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介质以及KGM预处理方式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产物的水溶性及增稠性,并探讨了接枝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缓冲溶液和亚铁离子存在下,辐照后的聚乙烯醇(PVA)纤维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N,N′-MBAA)发生接枝、交联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和聚合物质量比,亚铁离子浓度、PH值、温度、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合于提高PVA纤维的耐热软化点的接枝率为15%-20%,较佳的工艺条件为:亚铁离子浓度为0.001mol/L,单体浓度大于2.5g/dL,单体和聚合物的质量比(m(N,N′-MBAA)/m(PVA))大于0.4,PH值3.4,接枝温度80℃,接枝板应时间15-30min.  相似文献   

7.
一缩二乙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对真丝接枝的反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国强  邢铁玲  黄才荣  周翔 《化学学报》2002,60(6):1106-1110
研究了一缩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在空气存在下,用过硫酸钾(KPS)在水液 中对真丝的接枝。对接枝的条件,如单体、引发剂、甲酸(FA)和乳化剂OP的浓度以 及温度和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发现了较佳的接枝条件是:温度 = 80 ℃,时间 = 30 min,[KPS] = 1.85% (owm),[OP] = 1% (owf),[FA] = 0.2%。 接枝率的大小可以用单体浓度来调节,接枝活化能是86.94 kJ/mol。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一缩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在空气存在下,用过硫酸钾(KPS)在水液 中对真丝的接枝。对接枝的条件,如单体、引发剂、甲酸(FA)和乳化剂OP的浓度以 及温度和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进行了测试。发现了较佳的接枝条件是:温度 = 80 ℃,时间 = 30 min,[KPS] = 1.85% (owm),[OP] = 1% (owf),[FA] = 0.2%。 接枝率的大小可以用单体浓度来调节,接枝活化能是86.94 kJ/mol。  相似文献   

9.
在缓冲溶液和亚铁离子存在下 ,辐照后的聚乙烯醇 ( PVA)纤维和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酸酰胺 ( N ,N -MBAA)发生接枝、交联反应 .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和聚合物质量比、亚铁离子浓度、p H值、温度、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适合于提高 PVA纤维的耐热软化点的接枝率为 1 5 %~ 2 0 % ,较佳的工艺条件为 :亚铁离子浓度为 0 .0 0 1 mol/L ,单体浓度大于 2 .5 g/d L,单体和聚合物的质量比 ( m ( N ,N -MBAA) /m( PVA) )大于 0 .4 ,p H值 3.4 ,接枝温度 80℃ ,接枝反应时间 1 5~ 30 min.  相似文献   

10.
通过化学引发接枝的方法,以含季铵基的烯类单体接枝羊毛纤维,制备了一类抗菌羊毛纤维。探讨了反应体系pH值、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单体浓度和浴比等因素对羊毛纤维接枝率的影响,并优化了接枝工艺。其中,单体浓度、化学引发剂过氧化氢与抗坏血酸的浓度是影响羊毛纤维接枝率的关键因素。高单体浓度在增大接枝率的同时,还形成了大量的均聚物;而高过氧化氢浓度在促进接枝的同时,会造成了羊毛纤维的降解。接枝羊毛纤维的抗菌性能及耐洗涤性能测试表明,接枝率大于4%的羊毛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9.9%;抗菌羊毛纤维经20次洗涤后,仍能保持良好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1.
硫物种对负载型钯催化剂上氢吸附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X光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负载型Pd/Al_2O_3催化剂上硫和钯的状态。以程序升温脱附-质谱(TPD-MS)方法研究了不同硫物种及不同气氛对催化剂氢吸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硫物种对氢吸附的影响按S_2~(2-)、S~(2-)、SO_4~(2-)的顺序减小, 且前两者的影响远比SO_4~(2-)的大。这与催化剂在H_2-O_2反应中的抗硫性评价结果一致。并用原子分子轨道理论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了五元体系Li~+,K~+//CO_3~(2-),SO_4~(2-),B_4O_7~(2-) -H_2O在288 K时的介稳相平衡关系,测定了该五元体系在288 K条件下的介稳平衡的溶解度和溶液密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介稳平衡相图和水图,相平衡研究结果表明该五元体系介稳相平衡中有复盐K_2SO_4·Li_2SO_4生成,其介稳相图(Li_2CO_3饱和)有4个共饱和点,9条单变量曲线,6个Li_2CO_3饱和的结晶区分别为LiBO_2·8H_2O,K_28_4O_7·4H_2O,K_2CO_3·3/2H_2O,K_2SO_4,Li_2SO_4·H_2O和复盐K_2SO_4·Li_2SO_4.  相似文献   

13.
用原位XRD方法证明V_2O_5能在硅胶表面自发分散, 但所需温度较高. 水汽对V_2O_5的分散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K_2SO_4可显著加快V_2O_5在SiO_2表面的分散速度, 并能降低V_2O_5/SiO_2的表面酸性. 被中和的主要是强酸位. 这可能是K_2SO_4能够改善V_2O_5/SiO_2催化剂在选择氧化反应中选择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The thermal behavior, miscibility, crystallite conformation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crosslinked(CL-) PVA/PVP blends were studied by DSC and TG methods, respectively. DSC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blend, the crystallinity,T_m and T_c of PVA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those of pure PVA; the crystal growth changed from three dimensional to two dimensional andonly a single T_g was detected. These fact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crystalline and amorphousblend have good miscibility. TG curves showed that providing the quantity of K_2S_2O_8 added ismore than 3 wt%,in the blends PVA will form a stable CL-network, whose thermal degradationtemperature was near to that of PVP. But crosslinking reaction will not take place for PVP. Theprocesses of thermal degradation of CL-blends are based on combining both the thermaldegradation of PVP and that of PVA crosslinked with corresponding quantity of K_2S_2O_8 CL-agent, respectively. The UV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75 wt% of PVP may be remained in CL-blend hydrogelscrosslinked by adding (3--5 wt% )K_2S_2O_8.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stable CL-network formed and the good compatibility and properentanglement between the composites in the CL-blends.  相似文献   

15.
环境友好催化剂TiSiW_(12)O_(40j)/TiO_2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杨水金  梁永光  孙聚堂 《有机化学》2003,23(11):1294-1298
制备了新型固载杂多酸盐TiSiW_(12)O_(40)/TiO_2环境友好催化剂,并以丁酸 丁酯的合成作为探针反应,系统考察了原料H_4SiW_(12)O_(40)·xH_2O与TiO_2摩 尔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TiSiW_(12)O_(40)/TiO_2催化活性的影响 。实验表明:制备催化剂的适宜条件为原料H_4SiW_(12)O_(40)·xH_2O与TiO_2摩 尔比为0.47,焙烧温度为350 ℃,焙烧时间为3.0 h。利用该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 TiSiW_(12)O_(40)/TiO_2合成了丁酸丁酯正丁醇与正丁醇的投料摩尔比n(醇):n(酸 ) = 1.3:1,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总投料质量的1.3%,反应时间为1 h,丁酸丁酯 的产率为97.2%。该催化剂TiSiW_(12)O_(40)/TiO_2用于制备其它丁酸酯类(如乙 酯、丙酯、戊酯、异戊酯)时同样取得了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红外光谱研究新型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硫酸根促进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因具有活性好、适用面广、易与产物进行分离、对反应器设备腐蚀小、对环境污染小以及可重复使用等优点,成为当前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2].但由于该类催化剂稳定性不够理想而尚未实现工业化.为了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选择性,人们从催化剂制备方法上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3].我们通过对催化剂进行改性,在廖世军[4]等人沉淀-混合共沉淀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制得新型氧化钐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ZrO2-SiO2-Sm2O3,在乙酸丁酯、乳酸丁酯的酯化反应中显示出较高的活性和稳定性[5].本文采用红外光谱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量热滴定法测定了1,4,7,10,13,16-六氧杂环十八烷(以下称18-冠-6)与KCl,KBr,KI, KClO_4,KNO_3,KBrO_3及K_2S_2O_3共八种钾盐在水溶液中, 25 ℃时的配位作用, 直接计算了配合物稳定常数及配位反应热。实验结果表明, 18-冠-6与KNO_3,K_2S_2O_3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其稳定常数最高。讨论了阴离子对配位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用固相合成法制备出K0.8Fe0.8Ti1.2O4,并用离子交换反应制备出H0.8Fe0.8Ti1.2O4;通过C3H7NH2层间膨胀,TiO2粒子的插入和紫外光分解等反应,合成出一种新的层状光催化纳米复合材料-H0.8Fe0.8Ti1.2O4/TiO2.X射线衍射和漫反射等表征结果表明 该样品的层间高度为0.47nm,禁带能隙为2.18和2.88eV.用(>400 nm的光照射30 min,0.4 g样品可使甲基橙溶液(20 mg/L)的降解率达到22.1%.而同样条件下标准TiO2(P-25)仅为6.2%,表明所研制的层状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用过硫酸铵/醋酸氨[ (NH~4)~2S~2O~8/HCOONH~4 ]和过硫酸铵/磷酸二氢钠·水[ (NH~4)~2S~2O~8/NaH~2PO~2·H~2O ]选择性还原1,1,3,4-四氯全氟丁烷CF~2ClCFClCF~2CFCl~2。介绍了应用这类选择性还原反应合成含氟吸入性麻醉剂CHF~2OCF~2CHClF (Enflurane)和CHF~2OCHClCF~3 (Isoflurane)。  相似文献   

20.
亚硫酸氢钠作链转移剂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NaHSO3为链转移剂,合成了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70℃,单体丙烯酸质量分数为20%~30%,NaHSO3与K2S2O8质量比为10∶1~14∶1,反应时间5h,可获得分子量为2000~4000的聚丙烯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