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600℃温度下,采用液相燃烧法合成了Sr2+、Eu2+和Mn2+三掺的BaMgAl10O17(BAM)蓝绿荧光粉。用XRD、SEM和荧光光谱仪分别分析和表征该荧光粉的物相、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液相燃烧法合成BAM的温度明显低于传统的高温固相合成法;合成的纳米棒均匀、无团聚现象;荧光光谱仪分析表明Eu2+、Mn2+离子间存在能量传递,且Sr2+能有效提高BAM的发光强度,约为固相法制备荧光强度的1.8倍。BAM:0.1Eu2+,0.04Mn2+,0.05Sr2+色坐标为(0.146,0.250),属于蓝绿光。  相似文献   

2.
张长丽  田佳津  邵阳  徐鉴 《无机化学学报》2016,32(12):2069-2074
设计合成基于苯并噻唑Zn2+荧光增强型探针BHP,在HEPES缓冲液中测其对Zn2+识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BHP对Zn2+有较高的选择性,对其他金属离子如Cd2+,Fe2+,Ni2+,Pb2+,Hg2+,Al3+,Mn2+,Ag+,Cu2+,Co2+,Na+,K+,Mg2+和Ca2+无明显荧光增强响应。BHP与Zn2+按1:1计量比配位,在生理条件下荧光强度不受pH值影响。在HeLa细胞中对Zn2+的造影表明BHP可用于生物体Zn2+检测。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Tm3+/Er3+/Ho3+共掺的铋硅酸盐50SiO2-40Bi2O3-5AlF3-5BaF2玻璃。研究了在808 nm激光器(Laser Diode)激发下Tm3+/Er3+/Ho3+共掺的铋硅酸盐在2 060 nm处的发光性能,同时测试及分析了该铋硅酸盐玻璃的差热特性、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根据吸收光谱以及Judd-Oflet理论,计算了Ho3+的Judd-Oflet强度参数Ωtt=2,4,6)以及Tm3+/Er3+/Ho3+相应的吸收截面。铋硅酸盐玻璃中,Tm2O3、Er2O3和Ho2O3掺杂浓度分别为0.75%、1.0%和0.5%时,2 060 nm处Ho3+5I75I8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对Tm3+/Er3+/Ho3+ 3种离子的光谱性质和离子间可能存在的能量传递也做了分析。Ho3+在1 953 nm处的最大吸收截面σabs为9.08×10-21 cm2,在2 060 nm处的最大发射截面σem为11.68×10-21 cm2,辐射寿命τmea为2.75 ms,具有良好的增益效应σemτ(3.212×10-20 cm-2·ms)。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二价金属离子在温和条件下(低于100℃,暴露于空气中)从水滑石M2+/Fe2+/Fe3+-LDHs(M=Co,Ni,Mn,Zn)转化成尖晶石铁氧体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该转化过程不仅与晶化温度有关,还与M2+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当这些二价金属离子处于同一周期并且相邻较近时,M2+的半径越大,水滑石微晶向尖晶石铁氧体的转化就越容易。此外,Fe2+在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Fe2+的参与,在此条件下的转化将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5.
SrAl12O19:Mn4+是一种用于高显色性白光发光二极管的候选红色荧光材料。本论文研究了Mg2+、Zn2+和Ge4+离子的掺杂效应以及Ga3+、Ca2+和Ba2+离子的取代效应对SrAl12O19:Mn4+荧光材料性能的影响。样品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制备,焙烧温度在1 250~1 500 ℃之间。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了材料的相纯度,用荧光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表征了材料的荧光性能。研究结果指出,与未进行Mg2+或Zn2+掺杂的样品相比,Mg2+或Zn2+离子对Al3+格位的掺杂可以使材料的发光强度提高~60%,其原因被认为是掺杂促进了激活剂Mn4+离子进入晶格,其过程可以表示为:MO+MnO2⇔MAl''+MAl·+3OO×(M=Mg,Zn),电子顺磁共振谱支持这一结果。Ge4+离子的掺杂使材料的发光性能明显下降。Ga3+离子可以取代Al3+离子形成全范围的固溶体,其中少量Ga3+离子的掺杂可以使材料的荧光发射强度提高~13%,而掺杂量进一步提高使材料的荧光性能下降。Ca2+和Ba2+对Sr2+的取代仅形成有限范围的固溶体。Ca2+的取代使材料的发光性能提高;而 Ba2+的取代使材料的发光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及1 200 ℃后续煅烧4 h,成功制备了CaSb2O6:Bi3+,Eu3+荧光粉,并对其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所制备荧光粉颗粒为六边形类圆饼状,平均尺寸在100~600 nm之间。对CaSb2O6:Bi3+,Eu3+发光的机理分析表明,Bi3+对Eu3+的发光存在高效的敏化与能量传递。当Bi3+和Eu3+的掺杂浓度分别为0.5%和8%,Eu3+位于580 nm(5D07F0 )处的荧光发射显著增强,Bi3+,Eu3+共掺样品的荧光强度是CaSb2O6:Eu3+的10倍左右。调节Bi3+/Eu3+离子掺杂比,色坐标呈现了从蓝、白光到红光的变化,表明该荧光粉可分别作为蓝或红色荧光粉使用,甚至可实现从蓝、白光到红光的自由调控,这为白光LED荧光粉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了Er3+,Yb3+双掺杂的GdOCl荧光材料,并研究其荧光性能。该双掺杂体系荧光粉吸收紫外光,发出红色(619 nm)和近红外(~979 nm)荧光。在这些荧光材料中,1个Er3+离子可以有效将其能量转移给2个Yb3+离子。通过改变Yb3+掺杂浓度,对比Gd0.998 5-yOCl:0.0015Er3+,yYb3+中的Er3+的发射光谱和不同检测波长的荧光寿命变化特点,对Er3+-Yb3+ 发生量子剪裁的能级进行分析和指认,并计算了能量转化效率(η)和量子效率(Q)。正是由于具备这种荧光性能,该荧光材料体系有望在荧光太阳能收集器以及军事和医学的红外显示和探测技术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不同pH值下的简易水热法合成不同Yb3+离子(nYB3+/nLu3+=5%~15%)和Er3+离子(nEr3+/nLu3+=1%~5%)掺杂浓度的LuF3∶Yb3+,Er3+微晶荧光粉。发现pH值对正交相LuF3∶Yb3+,Er3+的合成起着关键作用。在980 nm激发下,LuF3∶Yb3+,Er3+荧光体呈现出以523 nm(2H11/24I15/2)和539 nm(4S3/24I15/2)为中心的强绿光上转换(UC)发射以及以660 nm(4F9/24I15/2)为中心弱红光上转换发射。通过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光致发光(PL)分析测定了最强发射强度的Er3+和Yb3+的最佳掺杂浓度。浓度依赖性研究表明,达到最强的绿光上转换发光时最佳掺杂浓度为10% Yb3+,2% Er3+。通过改变泵浦功率来研究LuF3∶Yb3+,Er3+荧光粉UC发光机制。通过980 nm二极管激光器在293~573 K的范围内研究了在523和539 nm处的2个绿光UC发射带的荧光强度比(FIR)的温度依赖性,发现在490 K得到最大灵敏度约为15.3×10-4 K-1。这表明LuF3∶Yb3+,Er3+荧光体可应用于具有高灵敏度的光学温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9.
以结晶氯化铝(AlCl3·6H2O)作为铝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在硅藻土盘上制备了束状纳米结构γ-AlOOH/Al2O3复合吸附剂。采用XRD、SEM、TEM、TG/DSC、N2吸脱附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样品对133Cs+及Pb2+的吸附能力。研究表明,样品γ-AlOOH/硅藻土、γ-Al2O3/硅藻土对Cs+及Pb2+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两者对Cs+的去除率分别为98.9%和99.6%;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57.1、416.7mg·g-1。两种样品对Pb2+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3个香豆素Schiff碱单核Zn2+、Co2+和双核Ni2+的配合物,[Zn(L12](1)(HL1=6-((4-二乙胺基-2-羟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Co(L22](2)(HL2=6-((4-甲氧基-2-羟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Ni2(L32(CH3OH)4)](3)(H2L3=4-羟基-3-((4-甲氧基-2-羟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配合物2均为单核结构,由1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3具有双核结构,由2个金属离子、2个配体单元及4个配位的甲醇分子组成。配合物123分别是单斜晶系、三斜晶系和三斜晶系,所属的空间群分别为C2/cP1P21/n;中心金属Zn2+和Co2+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配位的四面体,Ni2+离子的空间构型为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此外,通过对配体HL1和HL2的紫外可见光谱性质研究发现,在DMF/H2O(4:1,V/V)溶液中,自由配体HL1和HL2分别可以选择性识别Hg2+和Zn2+,通过计算得到其检测限分别为7.45和6.10 μmol·L-1。荧光性质研究发现在DMF/H2O(4:1,V/V)溶液中自由配体HL2可以检测Zn2+,检测限为2.91 μmol·L-1。  相似文献   

11.
用圆二色和拉曼光谱法表征了Cu2+或Mn2+存在下白花丹素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花丹素改变了人血清白蛋白的二级结构并降低了它的α-螺旋的含量。同时白花丹素也引起了二硫键的构象以及色氨酸和酪氨酸微环境的变化。在Cu2+或Mn2+存在时这种改变的趋势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2.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基于配体(Hpypymba=4-((3-(吡嗪-2-基)-1H-吡唑-1-基)甲基)苯甲酸)和过渡金属离子(Co(Ⅱ)、Cd(Ⅱ))合成同构金属掺杂材料[CoxCd1-x(pypymba)2]n(0 ≤ x ≤ 1)(配合物1~5),运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紫外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将得到的MOFs作为催化剂载体负载Ag离子进行4-硝基苯酚的还原反应。研究表明含Co2+的化合物1是良好的催化剂载体,随着配合物中Cd2+比例的增加,反应速率下降,甚至对反应有一定的抑制效果。该MOFs对于Ag的最大负载量为47%(w/w),Ag@compound 1经4次循环后依然有96%的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3.
铁是人体的必需过渡金属元素,体内铁离子平衡的紊乱与多种疾病相关。发展铁离子探针,实现细胞和生命体中铁离子时空分布的跟踪与成像,对铁离子生理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将BODIPY荧光团与三联吡啶通过乙烯基偶联,构建了新型Fe~(2+)螯合型探针BTPY,通过比色法与荧光法结合,实现了Fe~(2+)的特异性检测。探针最大激发波长582 nm在可见光区,荧光发射波长678 nm在近红外区,满足活体近红外成像的初步要求。BTPY与Fe~(2+)/Fe~(3+)结合导致吸收波长由573 nm红移至607nm,溶液颜色由红色到蓝色。其他金属离子的结合不发生明显吸收峰和颜色变化。同时,Fe~(2+)引起BTPY荧光猝灭而Fe~(3+)对BTPY荧光不造成明显影响,实现了Fe~(2+)与Fe~(3+)的区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二价金属离子在温和条件下(低于100℃,暴露于空气中)从水滑石M2+/Fe2+/Fe3+-LDHs(M=Co,Ni,Mn,Zn)转化成尖晶石铁氧体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该转化过程不仅与晶化温度有关,还与M2+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当这些二价金属离子处于同一周期并且相邻较近时,M2+的半径越大,水滑石微晶向尖晶石铁氧体的转化就越容易。此外,Fe2+在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Fe2+的参与,在此条件下的转化将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15.
以9-蒽醛为荧光基团,吡唑和吗啉为识别基团,合成了一种荧光分子探针4-((3-(1-苯基-5-吡啶基-4,5-二氢-1H-吡唑-3-基)蒽-9-基)甲基)吗啉(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表征,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其离子识别性能。结果表明,探针L对Fe~(3+)和Cu~(2+)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性能,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从0.47降到0.21和0.14;探针L的溶液颜色分别从淡黄色变为棕褐色和蓝色,裸眼可判断探针L选择性识别Fe~(3+)和Cu~(2+)。另外,根据Fe~(3+)、Cu~(2+)和H+不同组合时探针L的量子产率构建了分子水平上的三输入"NOR"逻辑门电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Tm~(3+)/Er~(3+)/Ho~(3+)共掺的铋硅酸盐50SiO 2-40Bi_2O_3-5AlF_3-5BaF_2玻璃。研究了在808 nm激光器(Laser Diode)激发下Tm~(3+)/Er~(3+)/Ho~(3+)共掺的铋硅酸盐在2 060 nm处的发光性能,同时测试及分析了该铋硅酸盐玻璃的差热特性、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根据吸收光谱以及Judd-Oflet理论,计算了Ho~(3+)的Judd-Oflet强度参数Ωt(t=2,4,6)以及Tm~(3+)/Er~(3+)/Ho~(3+)相应的吸收截面。铋硅酸盐玻璃中,Tm_2O_3、Er_2O_3和Ho_2O_3掺杂浓度分别为0.75%、1.0%和0.5%时,2 060 nm处Ho~(3+)∶5I7→5I8发射峰强度达到最大。对Tm~(3+)/Er~(3+)/Ho~(3+)3种离子的光谱性质和离子间可能存在的能量传递也做了分析。Ho~(3+)在1 953 nm处的最大吸收截面σabs为9.08×10-21 cm~2,在2 060 nm处的最大发射截面σem为1.168×10-20 cm~2,辐射寿命τmea为2.75 ms,具有良好的增益效应σemτ(3.212×10-20cm~2·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