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Ni-MH电池充放电微量热及原位电化学等参量监测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包括可逆和不可逆过程的电池充放电电压和热耗散的模型.根据以热力学对电池体系在充放电过程的分析和目前国内不少学者从电池电极过程,充放电进程中电压和热耗散所受影响大小及其与时间的关系,获得了相关数理模型方程:E=Ef Ei,其中Ef=Eθ RT/F1n([M(H)]0 I/Ft)为理想电位,Ei=ktf为非理想电位,以及包括非电化学耗散Wch=g m×exp(k2t)的数理方程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武寿  张中良 《合成化学》2007,15(B11):113-114
由于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它的热性质一直受到很大重视。对电池的热性质表征,传统方法主要包括单组分的热重(TG)、示差扫描(DSC)、加速量热法(ARC)等测量。由于体积较大,对于整池的热物性研究主要依赖于加速量热仪或充电/放电过程的温度检测。整池充放电过程的热耗散/吸收过程只能利用热导式量热计进行,如我们曾利用Calvet量热计对AA型Ni-MH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热耗散进行过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等效电路模型为基础模型,结合动态气体压力模型和动态热传输模型建立了集总参数模型,在SIMULINK环境下,利用建立的模型模拟了电池启动过程,发现了电压的下冲现象,且电压的响应时间与电池温度的响应时间基本一致,说明启停过程中电池温度对电池的动态性能影响很大.进一步从温度角度对模型中决定电池输出电压大小的热力学电动势、活化过电势、欧姆过电势和浓差过电势的动态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启动过程电压的下冲现象主要由电池活化过电势和欧姆过电势的过冲引起;当以阶跃信号形式输入温度时,启动过程电池输出电压响应很快且未发生下冲现象,说明提高电池温度的响应速度能够改善电池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4.
锌酸钙负极材料的水热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锌酸钙电极材料,制备成电极并组装成模拟锌镍电池.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粒度分析、红外光谱以及模拟电池的充放电等方法,对制备出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锌酸钙具有不规则的晶形、较小的粒径和较少的结晶水.模拟锌镍电池的充放电实验表明该样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极材料性能:以该锌酸钙为负极活性物质的模拟锌镍电池具有较低的充电电压、较高的放电平台和优良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5.
建立具有外置双饱和甘汞参比电极及双液流电池的实验装置系统.使用该装置可在同一时刻同时测定小型液流单电池充放电时的电池电压、电池正负极电位及正负极开路电位,进而计算充放电过程电池的欧姆内阻降(iR)及其正负极过电位.以石墨毡为电极、Nafion 117作隔膜的全钒液流单电池,在60 mA.cm-2电流密度下,每一充放电循环的平均iR降约占总电压损耗的74%,表明该电池的电压效率受制于电池的欧姆内阻.充放电曲线显示,电池放电终点之所以出现主要是由于电池负极电位在放电末期的快速上升而引起的.本文设计的全钒单电池于60 mA.cm-2下工作时,其电压及能量效率分别达89%和85%,表明该电池结构合理,且石墨毡是钒电池合适的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6.
组装40 Ah氢镍电池,研究该空间储能电源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0~10℃之间电池放电容量最高(达50 A·h),放电过程电池温度升高10 ℃,过放电后,电池电压降至-0.2 V左右,电池温度逐升,过充电时,电池电压先升后降,温度激升;该电池以57%DOD(depth of discharge)充放电,经循环...  相似文献   

7.
应用恒电流充放电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MH/Ni电池的储存性能.结果表明,储存期间当电池开路电压下降至1.0V以下后,组成正极导电网络的CoOOH将被还原并在随后的充电过程中不能完全复原,导致电池储存性能下降.如于正极中加入镍粉作导电剂,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种影响,改善电池的储存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Ni/MH电池正负极的结构和性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在连续进行充放电循环过程中Ni/MH电池的放电容量、中值电压与循环周期的关系以及电池正负极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池在循环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基本构型未变化,而负极储氢合金表面逐渐生成了La(OH)3、Al(OH)3、LiMnO2,正负极活性物质随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发生粉化,这些都是导致Ni/MH电池放电性能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Pb(II)和H+离子浓度对全铅单液流电池正、负电极在复合石墨基体上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bO2正极和Pb负极的电极过程受电化学和扩散混合控制.Pb(II)氧化沉积成PbO2时出现成核环,铅负极成核过电位小,充放电电压差远小于PbO2正极,电池极化主要来自PbO2正极.增加H+浓度有利于降低PbO2正极和Pb负极的极化,但析氧、析氢副反应和腐蚀加重.增大Pb(II)浓度有利于抑制析氧,但PbO2正极充电电压升高,充放电电压差增大.Pb(II)浓度较低时,充放电过程中PbO2沉积层少许脱落,充电电压进一步降低且更趋平稳.为此,电解液中HBF4浓度以2 mol L-1为宜,Pb(II)浓度应在0.9 mol L-1以上.  相似文献   

10.
MH-Ni电池记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电深度(DOD)、放电速率、循环次数对MH-Ni电池的记忆效应影响在,经过几次全充放循环可以消除记忆效应,记忆效应的存在与Zn无关,电池在低DOD循环过程中,其放电电位,放电容量一开始下降很快,然后逐渐趋于某一值,并且放电电流越小,相应的最高充电电压越低,若放电电流增加,在随后的第一周充放电过程中最高充电电压迅速增加,放电容量显著小于隐定值,最后探讨了导致记忆效应的原因,并给出了若干消除或减弱记忆效应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