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首先研究Brij35(十二烷基聚氧乙烯(23)醚)/油酸钠/油酸/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 发现该体系最大的特点是溶致液晶占相图总面积的2/3. 对O/W型微乳液进行流动曲线研究, 属于牛顿流体. 对溶致液晶体系开展了偏光显微镜, SAXS, 2H-NMR等方法的研究. 当体系组成沿着相图中AA¢线改变时, 其液晶结构变化的顺序是, 立方状液晶→立方状与层状液晶共存→层状液晶→层状液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六角状液晶. 并且对上述体系系统地开展了流变性质的研究. 其结果再一次证实液晶结构随着体系中某组分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同时还得到立方液晶和六角状液晶的晶格参数, 分别为10.53和5.68 nm.  相似文献   

2.
SDS/苯甲醇/H2O体系的相行为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明  刘天晴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1996,12(10):885-891
SDS/苯甲醇/H2O体系能生成胶束、微乳液、层状液晶、六角状液晶等分子有序组合作,它们之间转换关系可以从凝聚能理论得到解释.来甲酸在O/W微乳液中的分配系数K=168,表明绝大多数苯甲醇被增溶于SDS胶束相内.随重量比本甲醇/SDS增加,层状液晶中的do值几乎不变,溶剂渗透率略有增加,六角状液晶中圆柱缔合体的半径r值几乎不变,溶剂渗透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利用冷冻蚀刻电镜、FT-IR、ESR和NMR方法研究了SDBS/n-C4H9OH/n-C8H18盐水体系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四种方法均表现随着体系含盐度的增加,中相微乳液微观结构经历了从O/W型到B.C型,再到W/O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C对表面活性剂体系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维生素C(VC)能提高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水中的溶解度,具有助溶作用;且能提高n-C5H11OH在O/W微乳液中的增溶量和水在W/O微乳液中的增溶量,O/W与W/O微乳液区域同时扩大,具有助溶-增溶作用。VC的助溶作用与助溶-增溶作用均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只对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体系有效,VC助溶-增溶作用的机理是同时增加W/O和O/W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层状液晶向双连续结构  相似文献   

5.
O/W微乳液中聚吡咯超微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荣  宋根萍 《应用化学》1997,14(4):18-20
选择合适的SDBS/吡咯/H2O三组分O/W微乳液与吡咯单体共存的两相体系,以单体相为单体源,在O/W三组分微乳液中进行了吡咯聚合,所得聚吡咯粒子大小仅为2~3nm,分布较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C在CTAB/n—C5H11OH/H2O体系中的增稳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CTAB/n-C5H11OH/H2O体系中,维生素C存在于O/W、W/O液滴的内侧,C5H11OH则存在于液滴的外侧,阻碍渗透进入膜相中的水与维生素C的接触,从而在幅芳降低了维生素C在水体系中的氧化程度,提高了其稳定性,O/W、W/O微乳液对维生素C分子艇的机理亦从层状液晶对其增稳作用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7.
SDS/BA/H2O体系的扩散系数与结构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无探针条件下,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SDS/BA/H2O三组分体系的扩散系数和扩散活化能。结果表明,L1区域由O/W结构微乳液与油、水双连续结构微乳液两个小区域组成,并不是单一的O/W区域。在O/W区域内,微乳液以液滴状态存在,具有较好的扩莠性能和较小的扩散活化能;在BI区域,水与BA同作为连续相与被增溶相存在,缔合体系呈网络结构,扩散性能较低,扩莠活化能较大。  相似文献   

8.
微乳液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测定了十二烷基磺酸钠/正丁醇/20%苯乙烯/水体系的相平衡,用冷冻刻蚀、ESR、FT-IR研究了上述体系微乳液的结构,研究表明,苯乙烯含量恒定时,随着体系中水含量增加,电导确定的双连续结构的微乳液经历着从油包水到以连续再到水包油变化,FT-IR测定表明,W/O微乳兴较O/W微乳液的OH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频率有显著减小,说明W/O微乳兴中氢键缔合要比O/W强得多。ESR测定表明O/W微乳液的旋转相关  相似文献   

9.
O/W微乳液中聚苯胺超微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合适的SDBS/苯胺/H2O三组分O/2微乳液与苯胺单体共存的两相体系,以单体相为单体源,在O/W厂组分微乳液中进行了苯胺聚合,所得聚苯胺粒子大小仅为3m,分布较均匀,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0.
系统阐述了三种溶致液晶(六角状、立方状和层状液晶)的流变性质,概括了各自的流变性特点并给出了其理论模型,特别对立方相的流变学模型和层状相的剪切诱导转变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讨论了因为这种转变而导致的囊泡的形成,并且在表面活性剂和嵌段共聚物中均可观察到剪切诱导的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