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硫芴)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H2/H2O和CO/H2O(CO和H2O经水煤气转换反应(WGSR)产生原位氢)的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对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在分散型钼酸和磷钼酸存在下,原位产生的氢比加入的分子氢更为有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WGSR反应比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快5~10倍,说明在原位氢存在下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是速度控制步骤.总之,试验结果证实,在分散型催化剂和原位氢存在下的加氢过程是重油乳状液改质和破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煤炭地下气化反应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高温的碳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发生的非均相反应决定了出口煤气的组分和热值。鉴于此,在煤焦与CO2和H2O(g)反应活性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唐山刘庄煤焦与CO2和H2O(g)气化反应的动力学特性,确定了其化反应的速率表达式,得出其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40.41kJ/mol和171.53kJ/mol。实验结果表明,还原带温度在1000℃-1100℃时,CO2具有较高的还原主;温度达1000℃时,H2O(g)分解可视为不可逆反应,且生成CO的反应速率明显大于生成CO2的反应速率,出口煤气组成中CO的浓度为CO2的7倍多,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收缩反应核”模型,并分析了多相化学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填料塔上对尿素/H2O2溶液同时脱硫脱硝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尿素溶液对SO2具有很高的去除效率,但对NOx的去除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主要研究了H2O2浓度、吸收反应温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脱硫脱硝效率分别达到100%和52.6%.同时,采用化学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尿素溶液同时脱硫脱硝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推导出尿素/H2O2溶液同时脱硫脱硝的反应机理和总化学反应方程式.该技术可用于对现有湿法脱硫技术的改造,使其同时具有脱硫脱硝功能.  相似文献   

4.
钙质脱硫剂的焙烧反应是炉内脱硫的关键过程,本文研究了影响石灰石和白云石焙烧速率的因素。操作温度750℃以上时,焙烧速率很快。CO_2分压显著地影响焙烧过程,P_(CO)2高于平衡分压时,石灰几乎不分解。在本实验的粒度范围内,脱硫剂粒度对焙烧速率影响不大。采用未反应核收缩模型模拟焙烧过程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脱硫反应速率对气相H_2S浓度呈一级反应,操作温度特别在600~700℃的低温时显著地影响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硫芴)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代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H2/H2O和CO/H2O(CO和H2O经水煤气转换反应(WGSR)产生原位氢)的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含直接氢解和加氢脱硫两个反应途径的硫芴加氢反应网络,并采用最优化法计算了反应网络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对所研究的9个反应体系,反应网络的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十分吻合;加氢路径比氢解路径至少快1倍,硫芴的加氢比联苯的加氢快1倍,部分加氢的中间产物1,2,3,4-四氢硫芴和1,2,3,4,10,11-六氢硫芴的氢解比硫芴直接氢解快10倍以上;对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在分散型钼存在下,原位产生的氢比加入的氢气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采用活塞流管式积分反应器,在1.0 MPa压力下,对环境友好铁系无铬NBC-1型高温变换催化剂上变换反应本征动力学数据进行了测试。根据测定得到的数据,对幂函数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型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得到了高度显著的动力学回归方程。从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出:该高温变换催化剂上变换反应活化能比较低,因此其低温活性较好;该催化剂上H2O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较大;CO2对变换反应速率的抑制作用很大,因此为提高变换反应速率,应当设法减小CO2的不利影响;H2组分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研究了粒度dp=07mm脱硫剂的脱硫反应和再生反应性能。研究表明当Mn∶Fe=2∶1(w)、载体在1000℃焙烧后,脱硫剂有较好的脱硫反应性能,其最佳的脱硫反应温度为550℃,且在710℃、O2浓度低于1083%(v)、空速2000~3000h-1再生条件下,可完全对脱硫剂进行再生;H2S浓度影响脱硫剂的初始脱硫反应速率和穿透反应时间,但对脱硫剂的脱除率和穿透硫容影响不大。并研究了粒度dp=3mm脱硫剂的脱硫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小颗粒脱硫剂的脱硫反应主要为化学反应控制,大颗粒脱硫剂主要为扩散控制。为此对大颗粒脱硫剂进行了工程设计,即采用活性组分非均布脱硫剂。研究表明,非均布脱硫剂明显提高了脱硫剂的平均脱硫反应速率和硫容,同均布脱硫剂相比,非均布脱硫剂再生后具有较好的脱硫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
流化床煤气化炉内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钙质脱硫剂的焙烧反应是炉内脱硫的关键过程,本文研究了影响石灰石和白云石焙烧速率的操作温度750℃以上时,焙烧速率很快。C粉压显著地影响焙烧过程。PCO2高于平衡分压时,石灰几乎不分解。在本实验的粒度范围内,脱硫剂粒度对焙烧速率影响不大。采用未反应核收缩模型模拟焙烧过程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脱硫反应速率对气相H2S浓度呈一级反应,操作温度特别在600-700℃的低地显著地影响瓜速度。  相似文献   

9.
在轮胎胶粉(GTR)与三元乙丙橡胶(EPDM)熔融挤出过程中采用亚临界水(一种倾向性的定义为沸点以上,临界点以下的水称为亚临界水)和提高螺杆转速的复合诱导脱硫方法,研究了温度、压力、螺杆转速及促进剂品种对脱硫共混物凝胶含量、门尼黏度、溶胶红外光谱及脱硫共混物共混丁苯橡胶再硫化材料((DGTR/EPDM)/SBR)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临界水作为一种溶剂和反应性介质能够促进脱硫反应,提高交联键发生断裂的选择性,抑止氧化降解副反应,降低脱硫产物的凝胶含量和凝胶颗粒尺寸并明显提高脱硫共混物共混丁苯橡胶再硫化材料的力学性能;促进剂过氧化物H2O2、烷基酚多硫化物450或H2O2/450具有明显的促进脱硫反应的作用。在最佳亚临界水挤出反应条件下(200℃,1.6MPa和1000rpm),当以H2O2/450为复合促进剂时,脱硫共混物共混丁苯橡胶再硫化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了20.5MPa和716%。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水水/甲苯乳化液中二苯并噻吩(硫芴)在分散型钼酸、磷钼酸和四硫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的加氢脱硫反应.反应在高压釜中于340℃及三种不同的气氛即H2,H2/H2O和CO/H2O(CO和H2O经水煤气转换反应(WGSR)产生原位氢)的存在下进行.用GC和GC-MS鉴定、分析了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对硫芴的加氢脱硫反应,在分散型四硫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原位产生的氢的效果仅比加入的氢气稍好,而在分散型钼酸和磷钼酸催化剂存在下,原位产生的氢远比加入的氢气有效.实验结果还表明:硫化氢能显著提高分散型钼酸和磷钼酸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但在分散型四硫钼酸铵催化剂存在下,硫化氢能促进加氢反应而抑制氢解反应.一氧化碳和水均选择性地抑制氢解反应.  相似文献   

11.
金属离子在煤界面吸附对煤成浆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六种金属离子在三种煤表面的吸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铜离子能够改善煤的制浆效果,即铜离子加入煤浆中,分散剂的用量降低50%,煤浆浓度提高;钙、镁、钴、锌离子对煤的成浆性不利的原因是它们不能有效地被吸附到煤表面,游离的金属离子和分散剂发生反应,使得吸附到煤表面的分散剂相对减少,煤的成浆性变差。  相似文献   

12.
党平  赵连山 《应用化学》1992,9(4):111-113
铜易被空气氧化,尤其在热加工过程中。铜的氧化动力学已有报道。加入稀土元素可提高铜在500~900℃时的抗氧化能力。本文研究了含轻稀土的铜在室温至熔化状态下的氧化过程,并对氧化膜的成分及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醇的链长对微乳状液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醇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EO9[C12H25O(C2H4O)9OH]、正庚烷、水体系形成微乳液的影响。通过四组分的拟三元相图,得到各体系的微乳区。结果表明,当醇的链长不同时,体系的微乳区的类型及面积均不同。其中,丁醇体系的微乳区面积最大,它比Bansal-Shah-O'connel相关方程的结果少一个碳原子。  相似文献   

14.
显微组分对粉煤燃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七种粉煤样及其富显微组分煤样的显微组分分析结果的研究发现,显微组分及其微成分在煤中分布不均匀,且分布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煤的挥发分并不体现占优势显微组分的特征,因此显微组分对粉煤的着火影响不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表明,焦颗粒形态可分为四种,并与显微组分和变质程度有关。对其中三种煤九组样的焦的比表面和平均孔径测量表明,它们之间有近似反比的关系,微成分对同一煤的不同粉煤颗粒的比表面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磁场对蔗糖转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各种能量的综合体现,福井谦一曾指出:“由于离域化能而产生的稳定化究竟能抵消由于交换能而产生的不稳定化到何种程度,就是实际能否发生反应的关键。”[1]“一个化学反应在开始阶段有最强离域相互作用的路径,即为经过过渡态而达产物具有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甲苯在纤维素乙基化过程中的影响。实验表明,甲苯能明显提高乙基化反应速度和氯乙烷的反应效率;甲苯用量对乙基化反应程度和乙氧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在适量甲苯存在下所得到的乙基纤维素有较低的液晶转变温度、较宽的液晶温度范围和均匀的液晶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家兔肺泡巨噬细胞(AM)存活率和细胞过氧化脂质(LPO)值为测定指标,研究了硅氧的聚合度对其细胞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聚合度的硅氧都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聚合度愈大,细胞毒性也愈大。胶体SiO_2的粒径增大,其细胞毒性降低。十硅酸盐及粒径小于5nm的硅溶胶的细胞毒性大于α-石英。聚合度小于6的低聚硅酸及其盐、粒径18nm以上的硅溶胶以及硅胶H的毒性皆小于α-石英。本实验细胞存活率降低和过氧化脂质值升高的趋势基本一致,这表明硅氧可能主要与细胞表面膜作用,膜上磷脂等表面活性物质被氧化和变性,从而导致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19.
Introductionltistvellknox`nthath}'drothcrmalcn'stallizationisaconventionaltechniqueforzeoliteandmolccularsicvcs}nthcsls.Watcrassolvcntplaystheroleofminerali.ation[ll.Inl985,BibbyandDalcrcportedfirstl}'thes}'nthcsisofsilica-sodaliteinethyleneglycolsol.e.tl2l.Sincetllcn,man}'kindsofzeolitcst"ercpreparedinnon-aqueoussystemsHott'ever,noinformationonthcinfluenccofsolvcntonzcolitcsynthesishasbecnreported.Inthispapcr,t"crcportanintcrcstingcxamplc.Incascsofnosolventandusingx`atcr,cth}'lcneglycolandc…  相似文献   

20.
三氮吲哚利嗪(TAI)是一种常用的银盐感光材料的稳定剂,许多研究表明TAI在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乳剂中具有超增感作用[1,2],另有报道,它与光谱增感染料两者之间的添加次序对增感效果有很大的影响[1,6,7].在Tani的研究中[1],在光谱增感后的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