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半波正弦曲线模拟杆件的变形曲线,在考虑紧箍效应钢管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和剪切变形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杆件中截面的平衡方程,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格构柱弹塑性极限承载力数值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该方法不仅适用于两端偏心相等的偏压构件及两端偏心不等的偏压构件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的计算,而且,其收敛速度很快,比分段合成数值法更能适用于工程计算。利用提出的计算方法和编制的程序对国内已有两端偏心相同的四肢钢管混凝土格构偏压长柱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计算,并与现有规程及分段合成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规程计算方法结果偏于保守,计算误差大,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对等角八边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了研究;将柱分为两个部分:内钢管为一个部分,核心混凝土与外钢管为一个部分。将等角八边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等效为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考虑混凝土所受侧向约束应力。结合其受力机理,提出了等角八边形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偏心距及柱长度对柱承载力的影响,建立了此类柱偏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用本文短柱轴压、柱偏压公式与文献数据分别进行了计算对比,轴压试验值与理论值最大误差不超过14%,偏压试验值与理论值最大误差不超过7%,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均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部分参数对承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轴压承载力随侧压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偏压承载力随偏心距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5根预应力钢绞线加固钢筋混凝土柱偏心受压试验,研究了预应力钢绞线加固后混凝土柱的破坏特征、偏压性能、破坏机理,对比了不同预应力、不同偏心距下加固后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侧向挠度、延性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绞线加固方式充分发挥了钢绞线的侧向约束能力,当偏心距为20mm,钢绞线预应力为1k N、2k N所对应的构件承载力分别提高了9.14%、14.60%;当偏心距为40mm时,钢绞线预应力为2k N所对应的构件承载力提高了7.49%,极大地改善了原构件的力学性能。通过建立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修正受压区等效矩形及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给出了适用于预应力钢绞线加固小偏心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钢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的变形性能和承载力,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钢管截面形式、套箍系数为主要参数,制作了33个柱试件进行轴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圆形截面柱呈腰鼓状斜剪压破坏,方形截面柱呈斜压破坏;钢管截面形式、套箍系数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柱构件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更明显;圆形截面柱的承载力稳定性、变形能力、耗能能力要优于方形截面柱。利用现有规范计算方法进行承载力计算发现,DL/T5085-1999标准适用于圆形截面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DBJ 13-51-2003、CECS 159:2004、GJB 4142-2000标准适用于方形截面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5.
为模拟酸雨环境腐蚀条件下试件极限承载力的变化,进行了9根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偏心受压试验,试验综合考虑了偏心距、骨料类型和腐蚀程度三个主要参数,研究了在通电条件情况下加速试件在酸雨环境下的腐蚀速度的机理;分析了偏心距、骨料类型和腐蚀程度对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影响;并将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与实际试验进行了比对。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通电法加速试件在酸雨环境下的腐蚀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法拉第电化学腐蚀定律适用该通电加速腐蚀试验;随着偏心距和腐蚀程度的增加,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骨料类型(普通、再生)却对其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所有圆形截面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极限承载力进行模拟,试验结果与之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张克波  胡俊  张建仁  彭晖 《实验力学》2010,25(6):625-632
大量锈蚀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的实验研究表明,随着纵向受力主筋锈蚀率的增大,偏心受压构件的承载力及其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由于钢筋锈蚀,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延性也随之降低,脆性性质明显,从而可能使得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的破坏形态发生变化。在对预制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快速锈蚀实验85研究的基础上,对锈蚀偏心受压构件的结构性能退化机理和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在现行计算理论和实验85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拟合出的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间的应变不协调系数,对未锈蚀构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进行修正,得到了锈蚀偏心受压构件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的修正公式;考虑锈蚀钢筋截面的削弱、钢筋屈服强度的降低以及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性能退化的影响,提出锈蚀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为今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和可靠性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构件因钢管内外混凝土存在力学差异,组合效应较低的不足,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管对其进行约束,研究了GFRP管约束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FCECFST)的偏压力学性能,将FCECFST与普通钢管混凝土加劲混合柱、GFRP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柱进行偏压试验对比,通过荷载-变形曲线、侧向挠度分布曲线和荷载-应变曲线剖析了试件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FCECFST偏压破坏以环向纤维断裂为标志;相比其他3种组合构件,FCECFST荷载-变形曲线峰值更高且下降段更平缓,表现出良好的极限承载力、抗弯刚度、延性性能和耗能能力;GFRP管对外围混凝土约束作用明显,对试件偏压力学性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三角形格构式偏心压杆极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敏娟  马人乐 《力学季刊》1995,16(4):332-338
本文考虑了三角形格构式偏心压杆中单肢变形与整体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多种初始缺陷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了较为精确的三角形格构式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对实际工程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掺锂渣偏心受压混凝土柱在模拟酸雨环境下的侵蚀影响,对6根不同腐蚀周期和水泥取代率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偏压试验,得到了受压柱的横向应变、侧向挠度及极限承载力。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腐蚀后实验柱进行了微观结构观察,据此分析了各参数变化对掺锂渣偏压柱受力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酸雨腐蚀,混凝土絮团状C-S-H凝胶逐渐被侵蚀,其致密结构变得松散而易被破坏,在宏观上表现为强度下降;随着腐蚀周期的增加,所有试件强度均逐渐降低,但锂渣混凝土柱具有更好的密实性和略高的承载力;锂渣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破坏形态、荷载-变形曲线及发展规律相似;通过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对比,发现利用现行混凝土设计规范计算锂渣钢筋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是可行的,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10.
首先提出合理的火灾下钢管混凝土拉、压材料数值热-力耦合本构模型及相应的计算方法;然后基于连续介质力学,推导火灾下U.L.列式虚功增量方程,采用非线性梁单元理论,给出火灾下钢管混凝土柱非线性有限元方程组的求解方法,编制非线性有限元程序NACFSTLF;最后对已有火灾下钢管混凝土柱的试验资料进行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考察钢管混凝土柱初始缺陷对其抗火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火灾下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向变形-火灾时间曲线的计算结果基本上反映钢管混凝土柱的变形特性,而计算的耐火极限基本上是试验结果的上限;同时随着火灾下柱初始缺陷的增大,相同火灾时间下柱的跨中侧向挠度变形逐渐增大,耐火极限逐渐降低,而对柱的轴向变形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薄壁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9个薄壁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和9个薄壁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进行的轴压试验研究,比较了三种方法测定试件轴向变形的差异,分析了不同取代率和不同截面形式薄壁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破坏变形特征,并运用不同设计规程对薄壁钢管再生混凝土的承载力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薄壁钢管再生混凝土的变形破坏形式与普通薄壁钢管混凝土相似,及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对试件极限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有一定影响的结论。另外根据计算比较,得到各规程在计算薄壁钢管再生混凝土极限承载力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减小高速列车荷载对地面结构损害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无填充壕沟、注水壕沟和砼填充壕沟对地表高速列车荷载引起振动的防护能力。运用LS-DYNA软件,对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地面结构所产生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分析。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发现,无填充壕沟和注水壕沟可以明显降低地面结构关键点上的加速度与应力幅值,而砼填充壕沟并无明显降低结构中关键点上的加速度与应力值。对于地表高速列车荷载引起的地面结构振动,无填充壕沟与注水壕沟都有明显的防护作用,而砼填充壕沟的防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计算问题,在总结分析已有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计算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弹性变形理论,推导出了钢管混凝土短柱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利用推导得出的计算公式,对混凝土的泊松比趋近于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趋近于零、钢管和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都相等、钢管和混凝土的泊松比相等而其弹性模量不等、钢管混凝土短柱端面上混凝土凸出或凹进的影响等六种条件下,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承载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孔婷婷  杨骁 《力学季刊》2022,43(3):700-711
针对新型连续窄幅钢箱梁-混凝土组合桥梁,研究了该桥型桥梁的桥面板拉应力控制方法与措施.将该桥型组合桥梁等效为可变刚度的Euler梁,给出任意横向荷载作用下变刚度梁的静力弯曲解析通解,并得到三跨连续阶梯型变刚度梁变形及其内力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以三跨连续窄幅钢箱梁-混凝土组合桥梁为研究对象,考虑下部钢箱梁与上部混凝土桥面板完全剪力连接,通过改变负弯矩区钢箱梁壁厚、内部充填混凝土的强度、长度与高度等参数,分析得到可有效控制桥面板拉应力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在负弯矩区段内的钢箱梁内部充填混凝土对控制该区域混凝土桥面板拉应力效果明显,但混凝土强度影响较弱.混凝土桥面板开裂区域随钢箱梁中充填混凝土长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桥面板顶部拉应力会随混凝土充填高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充填高度为箱梁内部净高的20 %~30 %左右时效果较为显著,此时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5.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的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荷载-位移全过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在单元分析中采用改进的AUL表述推导得到梁柱单元刚度矩阵方程,同时考虑了材料的物理非线性和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并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程序NLFEACFST。采用该模型对相关研究者和作者进行的节点试验进行了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精度。在理论分析模型得到试验结果验证的基础上,对典型的中柱节点进行了荷载-位移全过程非线性特性分析,并对影响节点承载力和荷载-位移骨架曲线的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为进一步从理论研究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黄宏  陈梦成  黄斌洁 《实验力学》2012,27(3):288-294
以名义含钢率、外钢管强度和空心率为主要变化参数,设计了6根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和1根双层空钢管试件,对其进行了扭转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过程中,钢管和混凝土变形协调,共同工作;试件表现出很好的塑性性能;试件名义含钢率和外钢管强度越大,试件抗扭承载力也越大;空心率越大,试件抗扭承载力也越大;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比双层空钢管抗扭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同时用有限元方法对试件扭矩-转角全过程曲线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在役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性能与荷载作用时间的关系,以荷载作用时间段为基本参数,完成了7根圆钢管混凝土试件的推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力随荷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小.根据试验结果,得出各个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基于ANSI/ACI308-1992混凝土养护规程,得出每个试件在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徐变应变.从损伤力学的角度出发,定义界面损伤变量,推导了混凝土徐变应变与损伤的关系.通过回归得出含损伤变量的界面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言磊  欧进萍 《实验力学》2006,21(4):527-532
薄壁钢管混凝土构件作为新发展的组合构件,对其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首先介绍了散斑图像相关数字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给出了变形计算公式。为弥补传统测量方法的不足,在薄壁钢管混凝土长柱偏压破坏实验中,引入了散斑图像相关数字技术,对长柱跨中截面的全过程变形(位移)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同时还与传统测量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工程可用性,可克服传统测量方法中的一些弊端,且对实验设备和测量环境要求不高,很适合现场非接触测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再生粗骨料含量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退化的影响,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级差10%作为主要变化参数,分别进行了22组圆钢管试件(以直径90mm和110mm为次要变化参数)和11组方钢管试件的轴心受压试验,从组合轴压刚度退化、损伤以及耗能的角度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其性能衰减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在非弹性阶段的退化特性大致表现为负指数函数的形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较高时的轴压损伤累积比取代率较小的试件快;对于含钢率低、套箍系数小的圆钢管试件,其全过程耗能因子降低较快且变得较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超过50%后,钢管再生混凝土的轴压终值耗能因子均随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结构抗震设计对延性的要求,对不同轴压比、长细比和混凝土标号的7根方钢管混凝土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实验,得到了框架柱的荷载位移曲线、骨架曲线以及各阶段的荷载位移值,据此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延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剪力滞引发了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塑性铰,塑性铰的扩展是柱端承载力下降的根本原因,增大轴压比将引起塑性铰更早出现,进而降低框架柱的延性和水平抗剪能力;增大长细比可以延缓塑性铰出现,提高柱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但是水平抗剪能力下降;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降低大轴压比、大长细比带来的不利因素.实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