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纤陀螺仪零漂是衡量光纤陀螺仪精度的重要指标。文中对某光纤陀螺仪的零偏数据进行分析和预处理,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了AR(2)模型,同时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预测模型。建模结果分析表明:AR建模方法简单易行,但适用性不如BP网络模型,BP网络模型建模精度高,但算法复杂且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因此采用了改进训练方法,改善了BP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小MEMS陀螺仪的正交误差,进一步提高陀螺精度,在Simulink环境中对陀螺结构和测控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首先在理想状态的陀螺结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机械热噪声、模态间耦合等非理想因素的结构模型,并给出了陀螺结构的相关设计参数。其次在陀螺结构模型上以自激振荡和AGC控制技术为基础设计了驱动回路,该回路可在短时间内将驱动幅度稳定在10μm,且驱动频率为4048 Hz(驱动模态的谐振频率)。然后分析了模态间耦合信号的作用方式并建立了正交校正和检测闭环力反馈回路,仿真结果显示,在全闭环状态下检测模态所受耦合力的幅度比未校正状态下降了5个数量级,等效输入角速度也从205(°)/s下降到了6.58(°)/h。最后对陀螺模型进行了整体测试,得到其标度因数和阈值分别为21.76 mV/(°)/s和0.002(°)/s。 相似文献
3.
针对惯性导航系统中,光纤陀螺的动态测量范围宽、精度高、实时性强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数据采集方法,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量程宽、速度快的优点。通过与惯性导航系统中光纤陀螺的几种常用的数据采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介绍了各自的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这种方法的电路实现。 相似文献
4.
陀螺仪在线性能及故障AR模型和神经网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着眼于惯导系统中在线运行的陀螺仪性能和故障诊断的研究。针对无故障和两种故障下采集到的陀螺仪前置放大器在线输出信号,分别采用AR模型法和神经网络法进行分析,并绘出相应的模型功率谱图。通过比较和分析之后,得出信号模型功率谱图可作为判断陀螺仪性能和故障的一种依据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小波分析与LSSVM的陀螺仪随机漂移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陀螺仪的使用精度,以陀螺仪随机漂移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小波分析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陀螺仪随机漂移模型。陀螺仪作为高精度敏感器件,其随机漂移信号具有非线性、弱平稳性等特点,难以补偿。为了提高补偿精度,这里采用小波分析对陀螺仪随机漂移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对重构后的近似序列和细节序列建立非线性子模型,最后将各子模型输出融合作为组合模型输出。最后将该算法用于动调陀螺仪的随机漂移建模,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组合算法的非线性模型能够有效地反映陀螺仪的随机漂移特性,建模效果明显优于直接采用LSSVM和ANN建立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考虑扰动作用下转子相对于电极腔中心可能存在较大范围运动,建立了八电极结构静电陀螺仪四轴斜坐标系下三阶转子-电极电容模型,同时结合转子在电场力和重力作用下的动力学模型,实现具有非线性特征的静电支承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转子偏离电极腔中心时加力控制信号对位移测量信号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抵消机制的位移测量模型。另外采用Simulink Response Optimization工具箱优化了控制器参教。离线仿真实验表明,设计的支承控制器在转子较大偏离电极中心时,仍能确保转子的定中性。 相似文献
7.
陀螺仪启动漂移特性的神经网络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某型陀螺启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在陀螺启动漂移特性试验数据基础上,用神经网络建立了启动漂移速率温度的非线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证实了神经网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Elman动态递归神经网络在陀螺仪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Elman 动态递归神经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Elman 动态递归神经网络建立陀螺仪系统模型的方法。文中给出了Elman 网络的网络结构和学习方法,并对建立起的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系统在常温条件下开机后,壳体密闭条件下环形激光陀螺(RLG)漂移的温度特性建模问题。一系列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的RLG自升温实验表明,由于系统壳体的保温和隔温功能,系统内部温度场变化缓慢、均匀,此时漂移的变化主要与内部温度场的温度值变化相关。利用一组25℃-55℃范围内静态漂移测试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建立起基于BP和RBF神经网络的温度漂移补偿模型,并利用四组不同测试条件下测得的静态数据对文中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若采用均方根误差(RMS)指标进行评价,则得到的温度漂移模型可以有效补偿RLG的漂移输出趋势项,使陀螺的稳定性指标提高20%-40%,且BP网络建模补偿精度优于常规最小二乘中的一阶线性分段拟合,RBF网络建模优于二阶抛物线分段拟合。 相似文献
10.
小波分析用于陀螺仪漂移测试信号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建立陀螺仪漂移特性模型,需对其进行测试。由测试得到的数据是含有噪声的,且一般是非平稳的,用小波分析测试数据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简述小波分析中的多分辨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用其对某型陀螺仪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预处理,其结果证实了所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捷联陀螺角加速度误差系数在三轴转台上的实验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在三轴转台上用双轴和三轴速率输入法来标定捷联陀螺的角加速度误差系数。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三轴转台的速率功能来激励陀螺的角加速度误差项,从而标定出相应的角加速度误差系数,为解决在缺乏角振动台的实验条件下陀螺的动态误差模型标定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硅微机械陀螺仪的机电接口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某种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电路模型,分析了寄生电容对接口电路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接口电路不仅消除了大部分的寄生电容的影响,而且减小了信号的衰减幅度,抑制了大部分的耦合信号和噪声信号.最后对接口电路进行了改进,除了保留以上的一些优点外,还减小了载波信号的变化和电源变化对电容分辨率的影响,提高了整个电路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3.
用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理论建立陀螺漂移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就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在建立陀螺漂移模型上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了这两种理论工程应用上的方法和特点以及相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Draper 实验室公布的硅微机械振动轮陀螺仪的设计方案,给出了它的非线性
动力学方程和运动规律,分析了该陀螺仪壳体绕空间任意轴匀速旋转时干扰力矩所引起的漂
移率,给出了比通常线性化处理后得到的角速率测量关系式更为精确的测量表达式。 相似文献
15.
陀螺漂移与温度动态过程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讨论了陀螺仪起动时的热平衡过程,在陀螺漂移和内部温度,特别是温度的变化率之间建立动态数学模型,并且用广义最小二乘(GLS)和递推最小二乘(ILS)进行辨识。如果陀螺起动过程良好,就可以用补偿方法缩短惯导系统的准备时间。动力调谐陀螺起动过程的重复试验表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振动轮式微机械陀螺仪存在两个主要的工作模态 :驱动模态和敏感模态。本文研究了敏感模态反馈控制环节对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提出刚度、阻尼组合反馈的模态控制思想 ,探讨了利用刚度反馈控制敏感模态的固有谐振频率 ,利用阻尼反馈控制系统检测范围的多参量控制方法 ;并对敏感模态中刚度反馈校正环节和阻尼反馈的校正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建立了系统对两个校正环节在增益和相位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石英音叉陀螺是一种微型惯性仪表,音叉的结构参数不仅关系到仪表的敏感性、检测精度和稳定性,而且决定了其力学性能。抗冲击性能是优化的目标之一,作利用计算机模型音叉在特定运载器载荷环境下的力学行为,试验是在HP工作站上采用ANSYS/LS-DY-NA通用有限元程序实施的。结果表明:样机的抗冲性能高于引用标准,能经受10000g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MEMS陀螺仪短时漂移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低精度MEMS陀螺仪适合短时间工作的特点,在不同采样频率下测试了常用MEMS陀螺仪的短时漂移,对比研究并分析讨论了各种被测MEMS陀螺仪的短时漂移特性,发现石英系列MEMS陀螺仪的短时漂移在高频采样时表现出显著的周期性,并说明测试石英MEMS陀螺仪需要高采样频率,应用时需精确标定补偿其周期特性。 相似文献
19.
激光陀螺捷联惯性组合的全温度标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给出了激光陀螺捷联惯性组合(IMU)的误差模型,研究了一种利用双轴带温控箱速率转台的参数标定方法,标定出了IMU在各种环境温度下的模型参数,通过温度补偿有效地减小了IMU的导航误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定精度较高,适用于中等精度IMU的参数标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