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物理力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物理力学的提出与建立 物理力学是著名力学家钱学森于50年代初提出和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他编写了这方面的专著《物理力学讲义》,开创了这门学科的发展道路。物理力学的一些内容虽早已分散在其他学科中作了研究,但集中起来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当成一门新兴学科加以发展,还是钱学森首先提出来的。这对力学的发展和现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平坦空间中的经典物理和力学, 综述了卷曲空间中物理和力学的三个典型案例, 即生物膜力学、扁壳力学和曲面扩散动力学, 揭示了平坦空间与卷曲空间物理和力学的根本差异. 论文阐明了, 平坦空间的物理和力学只有一个基本微分算子------经典梯度, 而曲面物理和力学必然存在两个基本微分算子------经典梯度和形状梯度.  相似文献   

3.
葛庭燧 《力学进展》1995,25(2):243-248
本文论述了发展新材料必须进行材料设计,在设计当中要进行各个学科层次的分工与合作。结构材料设计的主要问题是材料的力学性质,这包括高强度、优良的加工性能和高的阻尼本领,其关键环节是加强物理力学和力学物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碳纳米管、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等低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电学性质,已经引起广泛的科学兴趣。然而由电荷、分子轨道、电子结构和自旋态构成的低维材料的局域场与力学变形、机械运动和物理化学环境等外场间往往存在强烈耦合,这导致低维材料会呈现出新颖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能。论文对近年来碳纳米管、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等低维材料的力学性能、力电耦合与器件原理、表面和界面结构性能调控、层间相互作用、能量耗散和摩擦等物理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讨论了利用低维材料多场耦合特性和结构性能关联发展新型功能器件的方法和途径,以及纳米力学和纳尺度物理力学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孙晋美  郭万林 《力学进展》2006,36(4):536-552
围绕包括扫描探针显微镜在内的各种探针技术下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及生物材料的生物 力学与力 - 电耦合实验研究, 较系统地总结了分子层次或纳米尺度下生物分子和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扫描 探针显微镜、光镊、磁镊等探针技术的实验研究方法和主要进展, 进而探讨了在``针尖'这 个极小、极特殊环境下的分子生物物理力学研究状况.通过介绍借助探针技术研究相关生物 物质的结构、力学、电学等性能以及提出的一些理论模型, 指出探针技术在生物分子(包括 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力学性能、纳米生物材料结构及分子仿生等研究中的广泛意义.提出多 场耦合作用下的针尖的生物物理力学研究必定是将来研究的重点;将针尖的分子生物力学的 物理实验研究与分子物理力学理论、计算科学相结合, 发展分子物理力学虚拟实验技术是本 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强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个包含多方面理论和实验研究内容的课题。它涉及到物理学和力学的许多重要分支,如激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非线性光学、等离子体物理、热力学、爆炸力学、断裂力学、物理力学等;同时它还要求设计一些新的实验方案和寻找特殊的探测方法。因此,任何一个专门学科都不可能包罗它或代替它,这就使得强激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这一领域会以其自身固有的特点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频发 ,其中以侏罗系易滑地层为甚。侏罗系易滑地层特殊的地层结构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是控制崩滑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环境演变两个方面来研究三峡库区侏罗系易滑地层的沉积特征 ,并研究了三峡库区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结构对岩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对三峡库区以滑坡为代表的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给出沉积学和物理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对近代力学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谈庆明 《力学进展》2001,31(4):500-508
钱学森先生为了研究实现高速飞机和远程火箭的可能性,在空 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稀薄气体力学和飞行力学等应用力学领域做出 了杰出的贡献;并且开创了喷气推进学、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等技 术科学新分支.他对近代力学以至技术科学的内涵和发展方向,发表过 全面系统的论述.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他的科 学思想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软弱层带夹泥物理力学特征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弱层带夹泥物理力学参数是评价岩体稳定性的基础。研究表明,在天然围压条件下,软弱层带夹泥的物理力学性质与其所承受的围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本文提出应用土工压缩定律及重力压密机制在室内对夹泥的物理力学特征进行仿真研究,并对仿真效果进行了评价。这为软弱层带夹泥物理力学参数的评价、预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曲面物理和力学中有两个独立的基本微分算子(即"基本微分算子对"). 本文综述如下主题:在所有的基本微分算子对中,经典梯度▽(···) 和形状梯度▽ (···) 的配对[[▽,▽]] 是最佳的. 具体内容包括:(1)基本微分算子对的形式并不唯一;(2) 内积的可交换性确立了[[▽,▽]] 优于其他基本微分算子对的"最佳" 地位;(3) 基于[[▽,▽]] 可以最佳地构造曲面物理和力学的高阶标量微分算子,因而[[▽,▽]] 是构造曲面物理和力学微分方程的最佳"基本砖块";(4) [[▽,▽]] 在软物质曲面物理和力学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1600年至1900年间力学、19世纪物理学和同时期的工程教育的发展史,描述了应用力学的发展及其与科学和工程的关系.随之讨论现代物理学、现代工程学和作为科学与工程的一门学科的应用力学的形成,后者被《AppliedMechanicsReviews》杂志分为94个学科方向共10个门类.总结了科学与工程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力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习钱学森先生技术科学思想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哲敏 《力学进展》2001,31(4):484-485
以个人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钱学森先生的技术科学思想: 什么是技术科学;技术科学的重要性;技术科学如何为应用服务;技 术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基础知识;钱学森先生技术科学思想在建立力 学研究所中的实践.最后谈一谈关于力学要继续走技术科学道路的一些 想法.  相似文献   

13.
??????????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单介绍了理性力学的目的、特点、学科内容、同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发 展过程等;介绍了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方法专业(组)委员会的发展沿革;并围绕专业(组)委 员会的活动情况详细叙述了理性力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以此来说明钱伟长先生在推动理 性力学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与理性力学在中国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第一届全国物理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的情况,对与会学者所做的报告内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经典力学主要涵盖牛顿力学、拉格朗日力学及哈密顿力学等三大部分内容。现行高校教育体系下所开设的理论力学课程,承担了经典力学基础知识普及的教学重担。历经数百年发展所臻于完善的经典力学体系,对于绝大数理工科学生来说不啻为一大挑战。在教学中,融入并贯彻力学史主线的经典力学教学,可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汽车工程中的若干力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车的设计、开发和使用离不开力学.简述汽车的发展历史、主要组成及其性能.介绍汽车工程中的几个关键力学问题,包括汽车轮胎力学、行驶稳定性分析、驱动与阻力、振动与噪声、碰撞力学与车身耐撞性、撞击损伤生物力学、行人保护力学等.展望了汽车工程中需要关注的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为《力学与实践》编委会发起并承办的一项大学生科技赛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也成为展示高校力学教学水平的一个窗口。在《力学与实践》创刊40周之际,本文对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的发展历程和组织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对各届的组织规模和创新形式进行归纳与汇总;并通过案例说明力学竞赛对力学教学和人才培养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鉴  薛雷平 《力学季刊》2019,40(3):429-436
上海市力学学会成立于1959年9月20日,到今年正好是一个甲子.60个春秋真实写照了上海市力学学会的建立、成长、发展与壮大的过程.60年来,在上海市科协的领导和中国力学学会的指导下,在各团体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力学学会一代代力学工作者薪火相传、开拓耕耘,历届理事会及下属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团结奋进、不断创新,广大会员踊跃参与,为上海力学大力发展、力学人才精心培养、力学知识科学普及、力学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建设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学会持续发展壮大.在庆祝力学学会成立六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抒怀上海力学六十年薪火相传、回顾近10年重要发展,展望上海力学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第七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报告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了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固体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情况,概括总结了与会学者所做的学术报告内容,并就新时期固体力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