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采用线弹性平板理论,对均匀、连续、各向同性材料制成的变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圆孔凹模板刚度计算理论进行了研究. 首先建立力学和数学计算模型,其次,针对承受垂直冲裁力的圆形孔凹模板,建立了用挠度表示的三阶变系数常微分方程,并给出了新的边界条件,然后采用半逆解法求解,进行弯曲问题的挠度计算,进而确定刚度计算理论,最后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深埋软岩隧道围岩表现出显著的塑性软化与剪胀特性, 而当下的理论分析很少同时考虑这两点, 导致预测结果与隧道实际变形行为存在一定误差. 为解决该问题, 本文基于Kelvin-Voigt流变模型和Mohr-Coulomb强度准则, 考虑了塑性阶段时围岩软化与剪胀特征, 并引入了掌子面空间约束效应, 建立了深埋软岩隧道黏弹-塑性计算分析模型. 进一步, 为考虑锚杆对隧道围岩的支护作用, 在理论模型中, 利用等效刚度法建立了加固围岩的力学模型. 结合围岩塑性半径与锚杆长度相对关系, 给出了6种工况下考虑锚杆加固作用的隧道黏弹塑性力学响应的时效解答. 此外, 通过数值解与理论结果的对比, 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较好的验证. 最后, 为研究锚杆支护对围岩的加固效果, 基于理论解答, 讨论了锚杆安装时间、锚杆刚度及开挖速度对隧道变形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不考虑锚杆加固作用下, 开挖速度仅影响围岩前期变形的发展规律, 但对围岩的最终变形量几乎没有影响. 若不考虑塑性变形将大大低估围岩变形, 造成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过大. 若隧道开挖速度越快, 锚杆的安装应尽量提前, 才能保证锚杆有效地发挥限制围岩变形的作用. 锚杆刚度与隧道位移存在一种亚线性关系, 且锚杆刚度的增加也能够延长围岩进入塑性变形所需的时间.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相关隧道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土力学理论模型与科研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在研究生教育中加强了理论模型和科研方法方 面的素质教育,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岩土力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的经验,对理论模型的定义、 作用、结构,建模的原则、方法、过程、关键及修正方法,理论模型的评价标准等做了系统 的阐述,并针对岩土力学创新研究提出了10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电池中的多场耦合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其中电极材料的断裂行为更是目前固体力学的研究前沿.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断裂现象与电池性能退化存在密切关系,是锂离子电池中的核心力学问题之一,也是研究电池力学-电化学耦合失效的关键课题.本文从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和组成入手,介绍了电极材料断裂与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化学性能退化的相关机理,综述了观测电极材料断裂的实验现象,并重点评述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断裂的理论模型与数值分析等方面的最新国际研究进展.最后本文给出了这方面今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并联机器人刚度与静力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联机器人的刚度与静力学分析, 对于机构力学性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本文围绕杆支撑、绳牵引和钢带传动 3 种结构形式, 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并联机构刚度和静力学分析的研究现状. 着重从有限元、解析模型和性能分析 3 方面分析了杆支撑并联机构的刚度研究进展. 讨论了有关绳牵引并联机构中绳拉力、动载荷频率、绳牵引预紧力与刚度、静力学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 根据钢带并联机器人结构的特殊性, 对钢带并联机构的刚度与静力学分析中可能遇到的失稳与振动问题进行了探讨. 最后, 对并联机器人技术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与展望, 指出随着刚度分析与静力学分析的不断深入, 并联机器人的力学理论将会日趋成熟和完善, 为并联机器人机构优化设计提供更深入、系统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剩余压缩强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预测含分层损伤层合板的剩余压缩强度,对复合材料具有十分重要 意义。本文基于层合板一阶剪切理论,建立了一种考虑复合材料多种损伤的含分层层合板刚度退化模型,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分层屈曲临界载荷与材料强度极限的关系以及刚度退化对含分层层合板前后屈曲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变刚度梁柱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井斜控制实践中存在的不等截面尺寸梁柱问题, 讨论了典型的变刚度纵横弯曲梁力学 模型. 根据变刚度梁柱变形的挠曲线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及连续条件, 得到了梁柱变形和端 部转角的解析计算式, 进而应用梁柱理论叠加原理可解决有集中力作用下的井下控制工具和 带变径稳定器的底部钻具组合(BHA)受力分析问题. 变刚度梁柱理论在BHA力学分析中得到了 成功应用, 为井下控制工具设计、钻具组合优化及井斜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蜻蜓翅膀的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蜻蜓翅膀的力学问题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蜻蜓之所以成为自然界最优秀的飞行者之一,是因为其翅膀的特殊结构.翅结和翅痣的作用,是在飞行中平衡翅膀前后两部分和消除翅膀振颤.常用的翅膀模型有四种:概念模型、物理模型、简单分析模型和数值分析模型.其中前三种模型过于简化,数值模型虽然可以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但是忽略了翅膀的材料组成.本文还分析了蜻蜓翅膀的飞行机制和力学特点,认为蜻蜓的飞行力学分析必须考虑非定常流的影响;介绍了翅膀的弹性模量、硬度和抗弯刚度的测量方法,指出翼展方向的抗弯刚度(EI)与翼展长度的三次方(L3)成正比,翼弦方向的抗弯刚度(EI)与翼弦长度的平方(D2)成正比;最后提出了对蜻蜓翅膀力学的研究展望和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考虑四质量硅微阵列陀螺仪的模态定阶,采用模态分析法和能量法建立模态分析模型,研究了驱动和检测模态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首先,利用集总参数模型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运动方程,分析了无阻尼振动的谐振频率和模态;其次,基于能量法推导了驱动梁和检测梁的等效刚度,得到模态分析的理论模型公式,并利用有限元仿真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对实验样机进行了模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驱动模态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结果的最大误差为2.4%,检测模态的最大误差为3.9%;样机测试实验中各模态振型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与传统的依赖于经验和繁琐仿真迭代的陀螺仪结构设计不同,模态分析理论模型可减少迭代次数,加快设计进程,为陀螺仪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提出具有变形主动驱动作用的SMA纤维混杂复合材料单闭室薄壁截面梁的力-位移本构关系模型.基于变分渐近法导出具有SMA主动纤维的复合材料薄壁空心梁的二维截面刚度系数以及截面内力(矩)与位移(转角)关系方程,含SMA纤维层合板材料性能由混合率进行预测.基于Tanaka的SMA应力应变关系以及Lin的线性相变动力模型,导出了SMA诱发的轴力、扭矩与弯矩的数学表达式.由该文建立的具有拉伸-扭转-弯曲静变形耦合的一般公式出发,讨论周向均匀刚度配置以及周向反对称刚度配置特殊情形,并给出了简化的本构方程.在不考虑SMA纤维含量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本文的模型可以退化为普通纤维复合材料单闭室薄壁截面梁的已有结果.通过数值计算揭示了SMA对弯曲-扭转静变形特性的作用规律,分析了SMA纤维含量、驱动温度和复合材料铺层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了条形基础作用下不排水条件的双层粘性土地基极限承载力性状。采用修正的地基承载力系数表征,并将不同的几何与土层参数条件下的数值解与上下限解和经典的经验解进行比较。表明弹塑性位移有限元法可以很好地求解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问题,其求解得到的修正地基承载力系数与基于下限原理的有限元解很接近,而上限解高估了地基的极限荷载值,传统的经验解在某些条件下却偏小。  相似文献   

12.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机械疲劳(thermomechanical fatigue 简称TMF)特性的研究在近年受到高度重视.本文根据国内外近 期进行的理论研究以及获得的主要成果作一概要介绍.对于热机械循环 特性,主要介绍基于细观力学方法的轴向性质模型,以及基于断裂与损伤 理论的横向性质模型.对于热机械疲劳性能研究,结合横向性质导出两种 热机械疲劳模型,然后分析基体的细观结构对疲劳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层板复合材料的疲劳剩余刚度统计分布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现有关于层板复合材料疲劳剩余刚度衰退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层板复合材料在疲劳载荷作用下刚度衰退变化的现象,研究了疲劳载荷对层板复合材料刚度衰退的影响,建立了一个新的、更为合理的用于描述层板复合材料在常幅疲劳载荷作用下的刚度衰退模型,导出了剩余刚度统计分布的表达式,给出了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为验证该模型,设计了几组测试实验,并利用试验结果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利用该统计分布模型,可以预报层板复合材料在给定应力水平的疲劳载荷作用下循环指定周次时剩余刚度的统计分布。实验数据表明,理论预报和实验结果符合得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14.
A theoretical approach is presented for analyzing the ply cracking in general symmetric laminates subjected to any combination of in-plane mechanical loading and uniform temperature changes. The equivalent constraint model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in a previous work is used to account for the cracking interaction between laminae in the laminates. By using a superposition scheme and the stress field solutions the energy release rate for a ply cracking is explicitly expressed as a function of stiffness reduction parameters of the laminates. The ratio of mode I to mode II is introduced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fracture criterion. The effects of the laminate parameters and the crack spacing on the energy release rate and the mode mixity are illustrated. Finally, the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thermomechanical load for the first-ply-cracking.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19972076) and the Germen Research Foundation (DFG).  相似文献   

15.
对带各种缺口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制品试件,分别进行静态和疲劳试验。试验数据表明,缺口对复合材料的静强度和静刚度的影响不大,缺口试样的疲劳寿命带高于缺口试样,与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对缺口不敏感。采用条状试样获得的力学性能不参代表复合材料的真实性能,实现表明自由边的缺口对结构提高疲劳寿命是有利的。文中还对疲劳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刚度变化进行了研究,对文中所研究的层合板,  相似文献   

16.
<正>This work established a new analytical model based upon the equivalent constraint model(ECM)to constitute an available predictive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ultimate strength and simulating the stress/strain response of general symmetric laminates subjected to combined loading,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matrix cracking.The ECM was adopted to mainly predict the in-plane stiffness reduction of the damaged laminate.Basic consideration that progressive matrix cracking provokes a re-distribution of the stress fields on each lamina within laminates, which greatly deteriorates the stress distributed in the primary load-bearing lamina and leads to the final failure of the laminates,is introduc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ailure criterion. The effects of lamina properties,lay-up configurations and loading conditions on the behaviors of the laminates were examined in this paper.A comparison of numeric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established model and other existed models and published experimental data was presented for different material systems.The theory predictions demonstrated great match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7.
缝纫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弹性模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对缝纫孔附近局部细观结构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预测缝纫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力学性能的理论模型.从分析缝孔单胞的纤维弯曲几何特征入手,最终得到单向板及层合板的弹性常数.通过有限元分析研究了缝纫参数对复合材料层合板面内等效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缝纫造成单向板及层合板面内材料性质的不均匀,随着缝纫密度和缝纫线直径的增加,层合板的等效模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8.
复合材料层板基于剩余刚度比的剩余强度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从唯裂 学的观点提出了一个复合材料疲劳剩余刚度衰退模型,根据该模型导出了基于疲劳乘余刚度比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剩余强度概率分布模型,给出了确定该模型中各参数的计算方法,根据该模型可预报复合材料层合板在某一应力水平的疲劳载荷作用下疲劳剩余刚度比为某一确定值时的疲劳剩余强度概率分布。为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用典型复合材料层合板做了几组疲劳实验,并用实验数据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估计,计算结果证明,该模型预报的疲劳剩余强度概率理论分布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缝合复合材料层板的刚度预报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缝合针脚处的孔洞对刚度的影响,描述了缝合孔洞的几何形态,建立了孔洞形态与纤维弯曲的关系,采用平均刚度法和经典层合板理论进行了刚度预报,获得了与试验数据相吻合的预报结果,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详细探讨了缝合孔洞对缝合层板刚度的影响规律,得到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面内局部纤维弯曲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和周期性边界条件建立了缝合层板面内剪切强度分析方法,采用桥联模型和最大应力判据分析损伤扩展并获得面内剪切强度,预报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探讨了缝合参数对层合板面内剪切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缝合削弱了层合板的面内剪切强度,缝合针距和行距越大对面内剪切强度越有利,较细的缝合线对面内剪切强度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