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岩石节理面在剪切中表面损伤的分形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剪切实验,对岩石节理的表面损伤演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描述节理粗糙面分形维数D和截距A在剪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提出岩石节理表面损伤的分形演化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岩石节理面在剪切中表面损伤的分形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安  谢和平 《力学与实践》1997,19(4):56-58,55
通过剪切实验,对岩石节理的表面损伤演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描述节理粗糙面分形维数D和截距A在剪切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提出岩石节理表面损伤的分形演化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3.
分数维空间中的损伤力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谢和平  鞠杨 《力学学报》1999,31(3):300-310
结合损伤力学和分形几何理论,给出分数维空间中分形损伤变量定义ω(d,ζ)及其解析表达式.指出欧氏空间损伤变量ω0实际是分数维空间分形损伤变量ω(d,ζ)当维数取Euclidean维数时的一种特例,将欧氏空间损伤变量定义推广到分数维空间,建立起一种兼顾反映损伤细观结构效应和宏观损伤力学分析需要的损伤定义与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材料损伤演化律和损伤本构关系的分形表达形式.作为例证,文中分析了单调压缩载荷下混凝土损伤及演化行为.实验对比分析表明:分形损伤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混凝土实际损伤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节理岩体断裂的损伤与分形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岩石断裂的基础上,利用损伤的概念,建立起岩体断裂能与初始损伤的关系,并借助于岩石断裂能与断裂面分形维数的关系,给出了节理岩体的断裂能与断裂面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本法为直接从岩石的断裂参数推出节理岩体断裂参数,提供了一条简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钻爆法在岩体开挖工程中应用广泛,其工作效率与岩体结构及地质环境密切相关。初始应力会显著影响岩体爆破裂纹的扩展行为及破坏特征,导致深部岩体超/欠挖等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初始应力下岩体的爆破损伤特性及破裂机理。基于弹性力学建立单孔爆破动静组合理论模型,分析了静态应力分布及动态应力演化特征,揭示了初始应力作用下岩体爆破损伤机制。通过经验公式及动态力学试验对RiedelHiermaier-Thoma (RHT)模型参数进行标定与修正,并结合室内爆破实验及理论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此外,在单孔爆破数值模型中分析了爆炸压力演化规律、裂纹扩展行为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可以较好地论证理论模型的合理性。研究发现:环向拉应力是影响爆破裂纹扩展的重要因素,当初始应力较大时,合理调整环向应力分布可改善岩体爆破碎裂效果,实际工程中可结合预裂技术进行地压调控改变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6.
不耦合装药结构能有效改善爆破效果。为探究不同耦合介质对爆破效果的影响,利用透射式数字激光焦散线实验系统,对有机玻璃板(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试件开展水、空气、沙土3种耦合介质的不耦合爆破试验,研究不同耦合介质爆后裂纹形貌,计算裂纹分形维数,定量评价岩石破坏程度。分析裂纹扩展速度与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规律,对比不同耦合介质下爆生裂纹的动态力学行为。结合数值模拟进行辅助分析,解释不同耦合介质对数值模拟中爆破损伤范围、孔壁压力时间曲线和岩石模型的总能量曲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耦合爆后裂纹分形维数最大,炮孔周围裂纹数量众多,主裂纹扩展长度最大,爆破效果最佳。沙土耦合爆破需要更多的能量使裂尖起裂,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最大。模拟得到的损伤云图与实验结果一致,水耦合损伤范围最大,空气耦合次之,沙土耦合损伤范围集中在炮孔周围。而孔壁压力时程曲线、能量时程曲线则验证爆破实验结果,表明水耦合爆破能更好地利用爆炸能量,提高试件的破坏效果。  相似文献   

7.
岩石爆破损伤断裂的细观机理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基于现有岩石爆破机理和岩石细观损伤力学 ,认为岩石爆破损伤断裂过程包含有爆炸应力波的初期动态损伤演化阶段和后期爆生气体作用下的准静态损伤演化阶段 ,并分别建立了这两个阶段的损伤模型和断裂准则 ,阐述了岩石爆破损伤断裂的细观理论。  相似文献   

8.
综放顶煤爆破能量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综放开采预爆破弱化坚硬顶工艺,利用分形理论建立岩石断耗能量与块度分维值之间的理论关系,推导出岩石爆破块度分数维与炸药单耗之间关系,进行了室内相似材料模型爆破实验,验证了上述理论关系,利用爆破岩石表面裂隙分布的分形维数值作了衡量指标,优化爆破孔网参数。  相似文献   

9.
岩石破碎程度的分形度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峰  赵鹏 《力学与实践》1994,16(2):16-17
本文用分形几何方法对破碎岩石块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维数D是反映岩石破碎程度恰当的统计特征量,同时指出,分形维数是岩石细观结构、破坏方式及试样形状尺寸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强混凝土(HSC)试块在SHPB冲击实验中的分形损伤演化规律,推导了HSC的分形损伤变量表达式,标定了HSC裂纹的分形维数范围。然后参考ZWT模型,并结合HSC实验过程中的应变率相关性、动态损伤特性及近似恒应变率,推导了分形损伤演化的HSC动态损伤本构方程。采用4组应变率工况下的C60、C80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对本构方程进行验证,理论曲线和实验曲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应力波衰减基础上的岩石爆破损伤模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杨军  金乾坤 《爆炸与冲击》2000,20(3):241-246
在TCK损伤模型基础上 ,考虑岩石冲击损伤过程的声波测试衰减规律 ,构造新的岩石爆破损伤模型。将该模型装进LS DYNA3D动态有限元程序 ,通过岩石冲击损伤实验验证该程序的计算结果 ,并用新模型实现了岩石台阶爆破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2.
不同应变率下煤岩破坏特征及其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钰  施浩然  刘晓辉  张文举 《爆炸与冲击》2021,41(5):053103-1-053103-13
利用直径50 mm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煤岩展开20~100 s?1动态应变率下的单轴冲击压缩试验,结合高速摄影分析其变形破坏特征,并建立基于Weibull统计分布和Drucker-Prager破坏准则的煤岩动态强度型统计损伤本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煤岩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存在明显的非线性特征,随应变率升高,动态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均呈线性增长且增幅显著,破坏形态由低应变率下的轴向劈裂破坏向高应变率下的压碎破坏过渡;(2)在动态应变率20~100 s?1下,煤岩破坏后碎块具有明显的分形特性,破碎块度分维值为1.9~2.2,且随着应变率的升高,煤岩破碎程度增大,碎块块度减小;(3)基于Weibull分布参数F0、m和应变率的关系,修正煤岩的本构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材料损伤断裂中的分形行为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卢春生  白以龙 《力学进展》1990,20(4):468-477
本文概述了分形几何学在材料损伤断裂研究中的应用,指出断裂表面的粗糙程度及不规则性可用分形维数给予很好的定量描述,而且分形维数与材料的断裂韧性密切相关。损伤演化过程与逾渗现象极为相似,临近断裂和破碎时,某些物理量所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往往满足一定的标度关系。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认识断裂过程的复杂性及损伤断裂的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爆破荷载对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造成的损伤影响,以济南顺河快速路南延工程浅埋暗挖段为工程背景,通过LSDYNA软件将建立的各向异性动态损伤本构用于隧道爆破的损伤数值模拟,研究炮孔周围的损伤范围;并基于声波测试原理,对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的损伤进行了现场探测。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中,单个炮孔爆破形成的最大损伤影响半径为0.58 m,最大损伤影响深度为1.88 m,根据岩体的损伤破坏阈值,岩体的破坏水平范围可达0.14 m,破坏深度为1.70 m;根据现场探测,中夹岩受双线隧道交替爆破开挖其损伤程度较围岩其他部位要高,爆破开挖对隧道围岩造成的损伤范围在0.50 m左右,与模拟结果相接近,验证了各向异性动态损伤本构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对浅埋小净距隧道的爆破开挖和损伤控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循环爆破开挖下隧道围岩振动效应与损伤演化的模型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推进式循环爆破开挖下隧道围岩振动效应与损伤演化问题,按照相似比理论进行模型实验研究,实验模型采用1:15比例浇筑制成。通过模拟隧道推进式循环爆破开挖方式,以同一测点处爆破前后岩体声速变化评价隧道围岩损伤程度,探寻爆破参量变化对振动效应的影响,探索围岩损伤演化与爆破次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大段药量大致相同情况下,起爆段数对萨道夫斯基公式的介质系数K影响很小,而对萨道夫斯基公式的衰减系数α影响较大;隧道在推进式循环爆破开挖下,同一深度距离爆区相同的测点,其声速降低率存在较大差异,围岩的爆破损伤范围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均具有典型的各向异性特征;当爆炸参量基本相同时,不同循环爆破开挖下测点的累积声速降低率呈非线性增长趋势;在推进式循环爆破加载下,围岩爆破累积损伤量D与爆破次数n之间存在非线性演化特性,不同的测点具有各自的爆破累积损伤扩展模型,距离爆源越近爆破损伤扩展越快,围岩爆破累积损伤效应具有典型的非线性演化特性和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岩石爆破破碎时间及微差起爆延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奇  杨永琦 《爆炸与冲击》1998,18(3):268-272
利用分形理论分析岩石爆破的破碎时间,提出了岩石爆破破碎时间的计算方法和微差起爆延时优化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杜守继  孙钧 《力学季刊》1997,18(1):10-21
自然形成的岩石节理面的表面形状具有分形特性,利用分形理论来描述岩石节理的粗糙特性,并确立与岩石节理面的剪切力学特性间的关系对于指导岩体工程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一研究利用开发设计的三维激光测距仪在精确测定岩石节理面的表面形状4 基础上,依据变量图法建立了 岩石节理面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切缝药包爆破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切缝药包定向爆破的特点,考虑岩石介质非均匀性的基础上,把岩石爆破视为爆炸应力波动态作用和爆生气体压力准静态作用的过程,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建立岩石爆破的力学模型,并对不同地应力条件下切缝药包爆破的裂纹演化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地应力条件对切缝药包爆破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切缝药包爆破时,裂纹主要萌生于切缝周边,沿切缝方向扩展,切缝对定向裂纹的控制作用明显;当考虑地应力作用,且最大地应力方向与切缝方向垂直时,不利于定向裂纹的扩展;最大地应力方向与切缝方向平行时,有利于定向裂纹的扩展。裂纹的扩展方向受控于切缝角度和最大地应力方向这2个条件,裂纹扩展规模则受到地应力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