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力学学会主持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湍流、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学术会议于1982年10月25日-29日在武汉举行,42个单位的68名代表来自全国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国防部门。周培源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题为湍流理论研究的报告。会上交流的学术论文有43篇。与会者还介绍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湍流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2.
湍流理论是全国力学规划确定的重点研究课题,为了推动我国湍流研究的发展,中国力学学会1980年10月在青岛举行了湍流与流体稳定性学术交流会,全国有21个单位42位代表参加.会上共交流了二十七篇学术论文,其中既有这一学术领域内最新进展的调研报告,也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有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也有实验技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湍流理论是全国力学规划确定的重点研究课题,为了推动我国湍流研究的发展,中国力学学会1980年10月在青岛举行了湍流与流体稳定性学术交流会,全国有21个单位42位代表参加.会上共交流了二十七篇学术论文,其中既有这一学术领域内最新进展的调研报告,也有创造性的研究论文,有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也有实验技术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1会议概况 第六届全国湍流与流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工程素流与流动模拟学术会议于 2000年 5月24日~27日在上海大学举行.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上海大学和交通部科研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周恒、张涵信、刘高联,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声参加了会议.来自国内和香港地区的24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60多位从事湍流理论和应用的专家、学者在会上交流了近年来湍流理论和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 会议共作大会报告17个、分组报告42个.内容涉及流动稳定性理论、湍流基本理…  相似文献   

5.
1979年11月9日到16日举行的第二屈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是自1963年第一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以来,我国流体力学工作者的又一次盛会,共有代表218人.这次会议交流了学术论文、报告共218篇.并在全体会上宣读了有关泥沙运动、边界层、湍流、水动 ...  相似文献   

6.
1979年11月9日到16日举行的第二屈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是自1963年第一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以来,我国流体力学工作者的又一次盛会,共有代表218人.这次会议交流了学术论文、报告共218篇.并在全体会上宣读了有关泥沙运动、边界层、湍流、水动  相似文献   

7.
《力学与实践》1982,4(4):11-17
中国力学学会于1982年4月17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多相流体力学、非牛顿流体力学和物理-化学流体力学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冶金、化工、石油、动力、机械、水利、航空、建筑、军工等各个部门的43个单位的63名代表。在会上交流 ...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组召开的"分叉、突变、稳定性"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1月1日至5日在武汉华中工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1个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的5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李灏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湖北省数学学会理事长李国平教授;华中工学院副院长刘颖教授在会上讲了话.  相似文献   

9.
吴智  范德威  周裕 《力学进展》2023,(2):273-307
湍流控制涉及流体力学和控制理论,对航空航天、运载工具、风力发电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湍流的复杂性,传统控制方法在湍流控制领域面临很多瓶颈,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突破这些瓶颈提供了工具.本文简要综述了文献报道的有模型和无模型的人工智能控制湍流的进展,总结了研究中采用的典型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算法、在不同湍流控制应用中取得的突出成果.作者所在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尝试对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挖掘出重要的信息乃至发现控制相似律.对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展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宝根 《力学进展》1992,22(3):346-346
<正> 中文术语“拟序结构”来源于湍流研究中的英文术语“coherent structure”。 70年代初,对剪切层和自由射流的实验观察发现,这些湍流流动中存在着大尺度的涡旋结构。当初他们称之为大尺度“序的(ordered)”或“有组织的(organized)”结构,它对剪切流如混合层,边界层、射流和尾流的早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74年3月26—29日在英国Southampton召开的专题讨论会上,不少学者称之为“coherent   相似文献   

11.
1982年5月5—1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了流动稳定性学术调研会。这次调研会是1980年在青岛湍流学术交流会上议定的,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虽然规模不大,但到会代表多是从事流动稳定性研究多年的力学和应用数学工作者,既有研究所和高等学校从事理论研究的代表,也有实际工作单位从事应用研究的代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就流动稳定性来说,所交流的问题相当广泛,并有一定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断裂力学学术会议于十月廿六日至卅一日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有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工厂的科技人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近年来我国断裂力学科研成果的交流和检阅。会上宣读的200篇论文表明了我国断裂力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于1979年6月在成都召开了多相、非牛顿、化学流体力学讨论会。来自全国14个高等院校和13个研究单位的40多名教授、科学技术人员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上,各单位交流了目前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今后设想;讨论了流体力学三个分支学科在国民经济、生产技术中所  相似文献   

14.
??? 《力学与实践》1979,1(4):5-5
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于1979年6月在成都召开了多相、非牛顿、化学流体力学讨论会。来自全国14个高等院校和13个研究单位的40多名教授、科学技术人员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上,各单位交流了目前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工作和今后设想;讨论了流体力学三个分支学科在国民经济、生产技术中所 ...  相似文献   

15.
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于1982年8月18日至21日在哈尔滨联合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工厂等97个单位,265名代表。会上收到论文230篇。会议受到有关领导机关的重视和支持,中国科协、国防科工委、国家科委均有领导同志或代表出席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6.
在钱伟长教授倡议下,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与力学中数学方法”专业组于1982年10月18日至22日在无锡召开了“全国非线性力学学术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所、国防系统等50个单位的85名代表共交流了72篇文章,其中大会特邀报告12篇,宣读论文42篇,内容涉及流体、湍流、激波、孤立波、板壳、断裂、振动、稳  相似文献   

17.
吴锤结  马晖扬 《力学进展》1997,27(3):342-357
旋涡及自由表面湍流与自由表面的非定常、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当前流体力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领域的研究课题,它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用背景.旋涡、湍流与自由表面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非定常过程,涉及到涡-涡、波-涡相互作用,旋涡在自由表面处的断裂、重联、合并及自由表面湍流中的准拟序结构的形成、发展等复杂动力学过程.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对旋涡与自由表面的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但对湍流与自由表面的相互作用中的许多基本物理过程还知之甚少.本文综述此领域的实验、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主要结果,讨论若干有待解决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三流”专业组主办的全国第三届“三流”学术会议于1990年11月17日—20日在浙江大学召开.共有125名代表出席会议。周力行教授、陈海韬教授、范西俊教授分别作了“气-粒多相流中颗粒与流体的湍流相互作用”,“物理  相似文献   

19.
序号会议名称时间地点会期(大)主待人承办单位第三届全国湍流与流动稳定性学术会议第二届工业流体力学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第三届流动显示学术会议第四届近代数学和力学学术会议复合材料力学学术讨论会SAPS年会全国第三届工程中的边界元法学术会议10月8日 10月 5月 10月 8月 10月 8月 12月天津镇江上海青岛兰州合肥深圳武汉江苏长沙南京济南 45一7 5 4 5 4 4黄永念朱之埠惠昌年连其祥郭仲衡范赋群曲圣平杜庆华黄玉盈 天津大学 江苏工学院 702听 青岛科协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会,‘23北大力学系华中理工大学等离子体技…  相似文献   

20.
会议消息     
全国摩擦学工业应用技术交流会于1985年十一月六日至十一日在厦门召开。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摩擦学界规模最大的一次工业应用技术交流活动,展示了我国摩擦学工业应用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这次会议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学会委托上海交大和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主持召开的。大会收到全国各地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论文、报告共300余篇,其中140余篇在大会或分组会上作了宣读,110余篇作为会议交流论文。到会代表有430余人。会上还举办了摩擦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效益展览会,开展了咨询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