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桩静承载力的动测法和数值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用一维离散多质点体系来模拟桩-土相互作用,数值仿真用微小应变冲击法测试单桩静承载力的动测过程,并进行了数值讨论,指出了此法及其它简易动测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在现场对大管桩在外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进行了测试. 根据实验测试结果,利用数值法反分析大管桩力学性能参数,同时得到大管桩接缝处的环氧树脂材料对大管桩整体力学性能影响很小. 反演出的合理的力学性能参数为大管桩的正确受力分析以及健康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云纹干涉法研究复合材料构件的应力强度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红  王蔼勤 《实验力学》1994,9(1):31-39
本文采用贴片云纹干涉法,测试并研究了正交异性板纯弯试件及拉伸试件的应力强度因子。文中给出了复合材料纤维加强方向不同时位移与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式,通过测试得出受力模型的全场位移,给出云纹图,进而由裂纹尖端位移场推算出应力强度因子K1及K值。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立柱桩对基坑工程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基于快速拉格朗日法(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3D,FLAC3D),考虑桩土之间的相对滑移作用,深入分析了砂土地基中开挖条件下不同布桩方式对立柱桩桩身拉力、最大拉力位置及桩顶回弹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挖对立柱桩的影响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开挖对中心桩的影响最大,角桩最小;开挖使立柱桩桩身内产生了拉力,群桩基础内的中心桩最大拉力值大于单桩的最大拉力值,且最大拉力值位置随桩数的增加而上移,并最终稳定在0.5倍的有效桩长;中心桩桩顶回弹量先随着桩数的增加而增大,然后当桩数增加到一定的数量后减小.  相似文献   

5.
由于对尺寸要求较为严格,因此钢板桩内部的残余应力会对其产品总体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采用X射线方法对U型钢板桩二分之一长度和四分之一长度位置的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测试.详细说明了X射线残余应力测试原理,试验设备和测试过程,给出了钢板桩应力分布状况.采用全释放法测试了对应点位的残余应力值,比较了X射线法和释放法之间的差距.结果表明X射线方法和全释放法所测数值较为接近,两个位置上的应力分布状态基本一致,钢板桩中部腹板位置呈现压应力,而两边板应力较小.  相似文献   

6.
过湿黄土砾石桩复合地基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湿黄土是指含水量较高的黄土。过湿黄土土体含水量高、饱和度大、压缩性高以及土体浸水后强度显著降低。其性质随土体含水量变化而变化,给工程建设带来一定影响。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过湿黄土地基砾石桩复合地基的工程实践以及原位测试,分析加固前后复合地基的强度和变形,研究过湿黄土的力学特性。并总结不同成桩工艺对过湿黄土复合地基的加固适用性以及地基处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弹贴片法实测正交异性双材料界面裂纹尖端区域的应力应变场, 进而求出界面裂纹的断裂力学参量. 将正交异性双材料板加工成拉伸试件,在聚碳酸酯贴片 的单侧表面镀金属铝膜,以提高贴片的反射效率. 沿贴片后的双材料界面预制裂缝,逐渐加 大载荷,得到一系列清晰的等差线条纹图. 利用正交异性双材料界面裂纹尖端应力分量表达 式计算出应力强度因子. 实验表明,光弹贴片法可有效地分析正交异性双材料界面裂纹问题.  相似文献   

8.
传递函数法计算单桩沉降及轴力的关键在于确定桩身和桩端的传递函数本文提出了根据室内砼和岩土试验所得到的荷载传递函数的数学表达式,结合桩基静载荷试桩资料用改进的Powel法确定数学模型中的待定参数来获得桩基的荷载传递函数  相似文献   

9.
黄生根  龚维明 《力学学报》2005,13(1):107-112
苏通长江大桥北引桥二期试桩工程采用自平衡试桩法对4根桩进行了测试,其中2根采用U管桩端压浆技术。根 据未压浆桩端阻实测值与计算结果的比较,计算值偏大,实测值为计算值的0.75~0.95倍。未压浆桩发挥端阻所需位移分别 为16mm、38mm,压浆桩发挥端阻所需位移有所减少,分别为12mm、21mm。压浆后桩端阻力测试值是未压浆桩端阻力测试值 的2.46~3.32倍,是规范计算值的2.46~2.50倍。压浆后,桩端阻力在总荷载中所占比例明显提高,由14.42%~15.39%提 高到22.83%~27.22%。桩端压浆对桩侧摩阻力有较大影响,其显著影响范围约为桩端以上14.27m~19.12m,且发挥摩阻 力所需位移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桩基设计规范对压桩施工过程中的桩身结构强度验算,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本文围绕这一问题讨论了以下问题:(1)进入持力层不同深度对压桩阻力的影响;(2)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预估压桩阻力;(3)压桩施工过程中桩身结构强度的验算。  相似文献   

11.
徐亚利  刘增荣 《实验力学》2010,25(6):696-703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黄土地基中大直径超长群桩基础的承载-沉降关系、承台下土体附加应力的分布及发展、桩土承载情况以及不同位置桩的受力特性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地基中大直径超长群桩基础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且没有明显拐点,故群桩基础的极限承载力应综合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和荷载-沉降Q-s曲线来确定。承台下土体附加应力分布为边缘大中心小。不同位置的桩承载性能不同,总体上是角桩(6#桩)最大,边桩(5#桩)次之,中心桩(1#桩)最小;同时各桩的桩侧摩阻力及桩身轴力沿桩长的变化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单桩动力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复合平面应变近似法的改进,导出单桩桩基的动力复刚度,分析影响桩基动力刚度和阻尼的因素,得到一些结论,为桩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刚性桩复合地基对邻近支护结构侧土压力的影响,在室内模型试验方案设计前,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邻近天然地基与复合地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不同地基形式下静止挡墙侧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预估。两组数值模拟结果对比表明:复合地基土压力分布规律不同于天然地基,当复合地基褥垫层下方桩间土应力与天然地基土应力相同时,天然地基对挡墙相同位置处的墙侧土压力的附加作用效果要明显大于复合地基,但在"载荷传递效应"作用下,复合地基对挡墙侧向土压力的影响随着加载量的增加,逐步向更深处土体传递;与天然地基相比,复合地基对挡墙侧向土压力的影响在浅部土层相对较弱,但在深部土层中较强,并且在桩端应力集中对挡墙底部侧向土压力影响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复合平面应变近似法的改进,通过单桩动力特性的分析;进一步分析群桩的动力特性,探讨影响群桩动力特性的因素,分析单因素影响规律,旨在更深入地了解桩基在动荷载作用下的特性,得到了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岩石变形光纤光栅传感检测的应变传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世明  柴敬 《实验力学》2010,25(4):445-450
岩石变形过程可以通过光纤光栅的表面粘贴法进行检测。建立了考虑表面凹槽时的应变传递模型,经过力学分析得出了应变传递方程及传递系数的表达式;在MTS伺服机上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借助光纤光栅对加载过程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递方程与粘贴层厚度均匀分布时的方程形式相同,只是特征值k不同;换算后光栅的轴向应变与MTS位移计吻合很好,相对误差仅为3.2%;环向测试优于MTS的环向应变计,而两种方法都明显地优于应变片。实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经应变传递换算后,通过光纤光栅可以实现岩石变形过程中与MTS精度相当的高精确测试。  相似文献   

16.
费勤发  马海龙 《力学季刊》1995,16(3):206-212
本文运用弹性半空间无限体的明德林理论和浅基础中的分层总和法,对桩土间滑动采用刚塑性模型,分析了桩-台-土相互作用的机理,并对带台单桩的工作性态较详尽的对比及分析。通过与某实际工程试桩资料比较,理论计算P-S曲线与试桩P-S曲线基本吻合,证明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计算及分析结果对桩基的设计和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胡晓军  王建国 《力学学报》2007,15(2):244-248
传统的抗滑桩锚固段内力计算是将锚固段视为Winkler弹性地基梁,以幂级数解法为基础,采用地基系数“m”法或“K”法,通过查表得到桩身内力,计算过程较为繁琐,且受表中各系数的截断误差的影响,常使内力计算结果存在一些偏差。以地基系数“m(K)”法的有限差分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但需通过迭代计算,且分段数较多。本文基于地基系数“m(K)”法推导了抗滑桩锚固段内力计算的反力荷载法计算公式,提出了计算精度控制方法;较之于有限差分法,本文方法无需迭代计算,具有分段数少的特点;编写了全桩内力计算和图形处理程序;计算实例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有效提高抗滑桩内力分析效率和计算精度,有利于抗滑桩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桩土支撑体系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群桩体系计算模型.通过对均质土体例题计算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利用该建模方法与传统解答有很好的一致性.根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实验馆场地土实测资料,利用该建模方法,求解出了承台与桩的荷载分担比,对安全、经济地进行群桩基础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考虑桩身材料阻尼,桩侧土采用广义Maxwell模型条件下,均质土中不均匀桩(截面面积或材料性质在桩长方向上突变)的纵向振动特性,求得了瞬态半正弦脉冲荷栽作用下,桩顶频域响应的解析解及时域响应的半解析解,分析了桩身材料阻尼及土质变化对桩顶时域、频域响应曲线的影响,得到了有关新的结论。通过本文理论结果与实际工程桩的实测曲线的拟合对比,表明本文所得结果能更好地反映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0.
基于能力谱法的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清军  何小安 《力学季刊》2007,28(1):103-110
本文基于能力谱方法对天然地基上带群桩基础的高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平面静力弹塑性分析.文中首先应用子结构原理,将群桩基础用一组弹簧来模拟,并用Davies方法确定群桩刚度,建立了土-桩-高层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Pushover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均匀分布方式和依各层质量与第一弹性振型乘积比例分布等两种侧向加载模式下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和刚性地基模型的结构各性能点的加速度谱值Sa和位移谱值Sd、以及基底剪力和顶点位移等,探讨了不同地震烈度(7度、8度和9度)下两种不同分析模型间的结果差异,得到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