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川藏公路茶树山滑坡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川藏公路茶树山滑坡地质环境条件的系统调查研究,分析了滑坡岩土体结构、边界条件、变形特征、影响因素,并结合3DEC数值模拟,对其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综合分析表明,滑坡位于活动断裂带内,后缘斜坡陡峭,岩体破碎,同时前缘为较厚的松散堆积体斜坡,在地震活动、降雨等影响因素的诱发作用下,滑坡成因机制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阶段:(1)倾倒拉裂阶段,滑坡受后缘地形及岩体结构控制作用较为明显,在坡体浅表层一定深度范围内出现较为强烈的倾倒拉裂变形带,产生倾倒-拉裂滑动; (2)蠕滑变形阶段,前缘松散堆积体在强大的自重推力作用下发生蠕滑变形; (3)前部"锁骨段"剪断,整体失稳阶段,滑坡前部锁骨段在自重推力及断层活动的持续影响下,发生剪断,控制后缘倾倒拉裂体稳定性的潜在滑面与前缘松散堆积体体内的剪切滑动面贯通,滑坡整体失稳。  相似文献   

2.
川藏公路地质环境与整治改建方案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凯欣  刘颖 《力学学报》2003,35(1):100-104
川藏公路由于地质环境复杂、建设标准低、后遗病害多,抗灾能力差,泥石流、滑坡、山崩、雪害、水毁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公路阻车断道严重。国家投入巨资进行整治改建,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自然环境特殊、影响因素复杂,许多特大型、大型工程地质病害问题还没有可行、可靠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分析川藏公路沿线的地质环境和灾害特点,总结历年整治改建和经验的教训,提出川藏公路建设的途径、可能达到的目标和应采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杨家岭1~#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爱军  易武  王尚庆 《力学学报》2004,12(4):390-395
杨家岭滑坡区地质条件复杂 ,且严重影响了 2 0 9国道的正常使用 ,本文研究了影响该滑坡稳定性的各类因素及滑坡稳态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问题。研究表明 ,滑坡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 ,主要包括滑坡岩土体容重、滑带的c、φ值、滑体的c、φ值、滑坡内地下水的动态和地震作用等等 ,其中滑带的抗剪强度指标c、φ值、地下水作用和地震作用是滑坡稳态的最敏感因素 ,甚至成为诱发因素。文中还通过研究滑坡坡面加固力的大小、方位与稳定系数的关系 ,确立了滑坡整治方案的最佳加固角 ,为滑坡的综合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8汶川大地震极端滑坡事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分析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事件强度和影响,本文以汶川地震诱发滑坡极端事件为线索,在统计分析前10个规模最大、位移最远、危害最重及最大滑坡堰塞湖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前三甲极端滑坡事件的简要特征,初步揭示: (1)汶川地震诱发的极端滑坡事件主要沿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北川断裂带)和Ⅹ-Ⅺ高烈度地段分布,强震的振动力、地震主传播方向和发震断裂NE向扩展作用是启动极端滑坡事件的主要原因;  (2)规模最大的前10个滑坡和距离最大的前10个高速远程滑坡具有很好的重合特征,两者都反映汶川地震诱发的高能量滑坡事件; 其中,规模最大的绵竹市安县大光包滑坡,初步估算体积约742×108m3,最大运动距离达到35km,距离排名第二; 距离最大的绵竹文家沟高速远程滑坡,初步估算最大位移为42km,其体积约15×108m3,规模排名第二,这两个滑坡都属于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高能量高速远程滑坡;  (3)前10个最大的灾难性滑坡事件,累计导致3751人死亡,单个滑坡引起的人员死亡超过100人,最多的达到1600人,属于世界上罕见的灾难性滑坡事件;  (4)潜在危险性最大的10个滑坡堰塞湖,曾经威胁几十万人的生活安全,其中,最大的北川唐家山滑坡堰塞湖,曾经威胁下游绵阳市30万人的生活安全,这些滑坡堰塞湖都及时采取人工开挖措施排除了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5.
水库地区的水岩作用及其地质环境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综述了水库地区水环境系统的变化及水岩作用类型和机制,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水库区地质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灾害的发生, 提出以水环境变化和水岩作用为中心的水库地质环境评价和灾害预测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三趾马红土与西北黄土高原滑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前人和作者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黄土高原大中型滑坡的形成发育规律;滑坡发生的土体结构效应;指出三趾马红土(N2)是控制和影响黄土高原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并对其物质成分、工程特性及古风化带(不整合面)与滑坡的关系,及其在滑坡发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白衣庵滑坡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衣庵滑坡是一个由古滑坡、老滑坡和新滑坡组成的滑坡群,是川、峡二江在奉节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后,三叠系巴东组(T2b)地层在江水强烈下切侵蚀事件的持续作用下导致江岸斜坡逐渐卸荷、倾倒、崩塌和表层滑坡等多期作用形成的古崩滑体。  相似文献   

8.
地震是影响斜(边)坡、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白龙江上某大型滑坡经顺层斜坡发生倾倒变形而成,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5.12″汶川地震作用下,该滑坡有整体复活迹象,其后缘周界形成了连续贯通的拉裂缝、错动台阶,尤其是滑坡下游区变形拉裂较明显。本文以该滑坡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复活为例,在分析滑坡所处的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滑坡的基本特征以及地震作用导致滑坡复活的现象、特征,然后利用FLAC3D 软件内置动力分析模块对该滑坡复活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数值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滑坡变形破坏受坡体形态的影响较显著,滑坡对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 同一地震动条件下,滑坡体相对周边处于稳定状态基岩边坡对地震更为敏感。这较好地解释了“5.12″汶川地震作用下,该滑坡的复活原因。  相似文献   

9.
双排抗滑桩滑坡推力分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祁斌  常波  吴益平 《力学学报》2011,19(3):359-363
以作用形式较为简单的双排悬臂抗滑桩(未带连梁)为模型并基于结构力学位移法得出的双排桩滑坡推力传递分配计算公式为基础,结合推力较大的红石包滑坡作为工程实例,分别分析了双排桩静排距,前后排桩的截面尺寸和桩间土弹性模量对推力传递分配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1)当增大后排桩的刚度或减小前排桩的刚度时,桩土相互挤压作用越小, A2/A1随之减小,反之A2/A1增大。(2)增大排距b时,A1减小,A2在b=3~10m时逐渐减小,但是变化幅度不大; 在b=10~21m时,不断增大。(3)当增大桩间土弹性模量时,A2增大。(4)随着前排桩截面高度的增大,A1、A2逐渐增大; 随着后排桩截面高度的增大,A1、A2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0.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殷跃平 《力学学报》2008,16(4):433-444
汶川地震触发了15000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估计直接造成2万人死亡。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0000余多处,以崩塌体增加最为显著,反映出地震对山区高陡斜坡的影响差异性非常大,在山顶上的放大作用非常显著。通过综合分析堰塞湖库容、滑坡坝高以及坝体物质组成和结构,对地震形成的33处坝高大于10m的滑坡堰塞湖进行了评估,划分出极高、高、中和低4种溃决危险。汶川地震滑坡滑床往往不具连续平整的滑面,"尖点撞击"是极震区滑坡的一大共性,可以分为勺型滑床、凸型滑床和阶型滑床等类型。据实地调查,滑坡附近震毁建筑物垂向震动非常明显,具有"地震抛掷"—"撞击崩裂"—"高速滑流"三阶段特征。在高速滑流中,发生3种效应:(1)高速气垫效应,滑坡体由较大块石和土构成,具有一定厚度,飞行行程可达1~3km;(2)碎屑流效应,撞击粉碎的土石呈流动状态,特别是含水丰富时,形成长程流滑;(3)铲刮效应,巨大撞击力导致下部岩体崩裂,形成新滑坡、崩塌,但是,其厚度不大,滑床起伏不平。本文以北川城西滑坡和青川东河口滑坡为例,分析了地震滑坡高速远程滑动及成灾机理。北川县城城西滑坡导致1600人被埋死亡,数百间房屋被毁,是汶川地震触发的最严重的滑坡灾难,举世罕见。青川东河口滑坡—碎屑流是汶川地震触发的较为典型的高速远程复合型滑坡,滑程约2400m,高速碎屑流冲抵清江河左岸,形成滑坡坝,致使7个村庄被埋,约400人死亡。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三峡库区大石板滑坡工程实例 ,以连续 36天的降雨过程为条件 ,利用已有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滑坡内地下水位在排水工程实施前后的变化 ,以此作为非饱和—饱和—非衡定地下渗流计算的特定水头边界。根据计算的地下水位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 ,结合稳定分析成果对排水系统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地下排水工程的实施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滑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泄滩滑坡滑带土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过程中,如何准确地辨识滑带土的特征和确定滑动面的具体位置,是让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都感到头痛的问题。本文以三峡库区泄滩古滑坡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泄滩滑坡滑体的结构特征,以及通过勘探平硐、钻孔岩芯和地表露头等多种手段揭露的滑带土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泄滩滑坡滑带土中不仅可见明显的擦痕、镜面以及碎块石印模,而且在个别钻孔可见滑带土呈糜棱岩化现象,地表露头还可见到滑带土在地下水和高速下滑过程中被碾压、搓揉原有结构被破坏后又重新胶结的痕迹。同时,在滑带以下还存在一层特殊的滑坡影响带。泄滩滑坡滑带土特征非常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供同行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滑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滑坡地段隧道变形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志平  周德培 《力学学报》2003,11(3):323-327
通过室内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滑坡地段坡体变形与隧道的相互作用机理、围岩和衬砌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坡体和隧道的变形特征,着重研究了滑带土浸水软化及发生蠕变时坡体变形与隧道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的成果可为该类病害的预测预报和有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水平红层路堑边坡滑动机理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南高速宋家坡挖方堑坡岩体失稳为例,提出了近水平岩层的概念,总结了红层近水平岩体堑坡开挖造成部分岩体沿层面失稳的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对此类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宝鸡市狄家坡滑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宝鸡市狄家坡斜坡是一个古滑坡。在调查滑坡区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前提下, 本文描述了滑坡的形态与物质结构、滑坡表层的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了古滑坡的发生机制。引用可以任意条分块体的Sarma方法, 研究了该滑坡在自然、地震、饱水和三者同时存在共四种状态下的稳定性, 并进行了斜坡表层黄土坡体的稳定性对于地下水位上升的敏感性分析。基本结论是, 狄家坡滑坡在整体上是稳定的, 其表层的黄土坡体在地下水位上升时会发生失稳破坏。最后, 提出了进行滑坡防治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6.
周华志 《力学学报》1995,3(1):86-91
洛安江水库灌溉工程是贵州黔北万亩以上骨干工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成。1991年"7.5F"洪灾,连续大暴雨,河水暴涨,倒灌暗河,产生高静、动水压力作用。岸坡岩体受不利结构面组合,发生顺层岩质滑坡,破坏干渠,严重影响灌溉。本文根据滑坡破坏情况,对滑坡产生的地质环境、滑坡特征、滑坡形成机理(滑坡形式和破坏机理,各种稳定性分析与评价),以及产生滑坡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滑带土动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地震高烈度区老滑坡的复活变形原因,本文对滑坡滑带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次试验采用扰动土样,制样基本物理指标按滑带土的现场测试指标确定,在不固结不排水条件下,运用MTS810Teststar程控液压伺服土动三轴仪对单个样品逐级放大动应力的分级试验方法进行。侧向压力 (围压 )分别采用 100kPa、20 0kPa、300kPa三级,通过施加轴向振动荷载 (力 )模拟地震作用,振动波形为正弦波,频率为 1Hz,振幅随试样性质确定。研究结果表明,滑带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学性质与其静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滑带土的动应力与动应变关系的非线性、滞后性及变形积累特点,动弹性模量与动强度的显著降低以及动阻尼比的显著增大特性。这揭示了动力作用下的滑坡复活原因之一,同时为滑坡稳定性评价和动力作用下的变形机制模拟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分析滑带土动力本构模型提供了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白衣庵滑坡是奉节地区争议最大的一个滑坡,本文通过大量细致的地面工作,从外围逐点逼近的工作方法,再结合一些探槽并辅以大面积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简称CSAMT)对白衣庵滑坡进行调查。作者得出以下新认识:(1)鸡骨梁前缘剖面出露岩体结构完整,不应是滑坡体;(2)李家沟两侧岩体连续,不能作为滑坡边界;(3)白衣庵滑坡东侧边界大致以卢家沟为界,西侧在水井槽东侧部位,上部东侧边界靠近柑子林,其后部可达老苍屋平台一带。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枣林滑坡的工程地质情况 ;通过室内试验、专家经验和基于稳定性分析的反演计算 ,确定了滑坡体的滑动面强度参数 ;给出了该滑坡体的加固处理方案 ,并详细论述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工艺。监测结果表明了滑坡体加固处理方案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香港大屿山残坡积土的残余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粘性土的残余强度是边坡稳定性评价、桩基与土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及填土边坡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本文在综述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香港大屿山火山岩风化残坡积土的残余强度试验研究,分析了残余强度的测试方法和影响残余强度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残余强度与有效法向应力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关系;与单剪测试结果相比,多级剪测试结果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