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捷联航姿系统通常采用二个双轴速率陀螺仪和三个加速度计作为敏感元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捷联航姿系统方案,即单陀螺捷联航姿系统。该系统只采用一个双轴速率陀螺和三个加速度计作为敏感元件。文中给出了该方案的原理框图以及它的解算公式,同时给出了数字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案精度完全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纤陀螺捷联惯性航姿系统对通讯实时性、可靠性和抗干扰要求高的特点,基于独立的CAN控制器SJA1000设计了光纤航姿系统CAN总线通讯节点,提出了CAN总线软硬件设计方案,解决了CAN控制器与系统主处理器地址和数据线分离之间所存在的问题.与传统的RS232/422/485、1553B等相比,采用CAN总线有助于将航姿系统、控制设备、测试设备、各种传感器及载体其它电子设备,通过CAN总线互连,构成一个高速、可靠、廉价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考到虑航姿系统的特殊应用背景,制定了CAN应用层协议.实验及实际应用表明,该航姿系统通讯实时性、可靠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光纤陀螺捷联式惯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基于光纤陀螺的捷联式惯性系统的总体设计,设计了加速度计再平衡回路数字读出电路及光纤陀螺信号输出电路。采用PC104工控机作为导航计算机,构成捷联式惯性系统原理样机。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误差补偿方案、初始对准方案和机械编排方案。样机的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该样机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航向精度:<1°;水平姿态精度:<0.5°)。  相似文献   

4.
旋转IMU在光纤捷联航姿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惯性测量单元输出信号的精度直接影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为了提高捷联系统的精度,以舰船光纤捷联惯性航姿系统为应用对象,采用了双轴旋转机构连续匀速旋转IMU的系统方法,把惯性测量单元输出信号中的漂移误差调制成正弦信号,通过捷联算法中的积分运算可以有效地消除陀螺和加速度计中的漂移误差,从而有效地提高捷联惯性航姿系统的精度,并进行了系统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经过旋转以后的IMU输出信号误差较传统非旋转方法可以减小一个数量级。基于双轴旋转IMU的系统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IMU输出信号漂移误差和提高捷联惯性航姿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展望FOG在舰艇导航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简述光纤陀螺(FOG)的发展与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外捷联式FOG航姿基准、FOG平台罗经和FOG在潜艇惯导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最后,对我国发展基于FOG的舰载导航仪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模糊推理在捷联航姿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小捷联航姿系统航姿解算过程中陀螺漂移和积分过程等因素对航姿精度的影响,结合各传感器输出与载体运动状态相关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的IMU(惯性测量组件)/磁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通过模糊推理系统判断出载体当前的运动状态,在准静态下对IMU中陀螺解算的姿态信息和加表解算的姿态信息进行融合可提高载体的姿态精度,对陀螺解算的航向信息和准静态下磁罗经提供的航向信息进行融合可提高载体的航向精度.经过跑车试验且与跑车过程中作为基准的光纤/GPS航姿系统的航姿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推理过程和融合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低成本IMU的捷联航姿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设计好的捷联航姿系统硬件平台基础上,集传感器信息处理模块、航姿解算模块和信息融合模块于一体,综合设计了基于低成本IMU的捷联航姿系统软件算法.特别是在信息融合模块中采用了基于模糊推理的变加权系数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算法,从而实现对惯性数据的融合,减小了系统随时间积累的航姿误差,保证航姿系统的精度指标满足要求(静态航姿精度±1.0°,动态航姿精度±2.5°).软件算法的验证采用低成本MT9-B惯性测量组件的实测数据分别进行了静、动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软件算法可时实进行低成本陀螺的零偏估计与补偿,并能准确地进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航姿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内阻尼的捷联航姿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捷联惯性航姿系统自身的特征就是误差存在舒勒周期振荡和傅科周期振荡,这就限制了捷联惯性航姿系统的精度。为了提高系统精度,将传统的平台内阻尼的思想引入到捷联惯性航姿系统中,通过设计水平回路中误差通道的三阶内阻尼网络,利用系统自身的速度信息来阻尼周期振荡,同时在内阻尼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内阻尼的捷联航姿算法。由于改变了舒勒调谐的条件,内阻尼算法只有在加速度较小的条件下才能适用。通过数字仿真证明,在载体加速度较小的条件下,新的算法能够抑制舒勒周期振荡和傅科周期振荡,提高了捷联惯性航姿系统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数字式捷联航姿系统算法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捷联航姿算法,利用加速度及磁航向作为观测量,结合四元数微分方程,采用信息融合手段对姿态信息及陀螺漂移进行修正.半实物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合理可行,达到了预期效果,为新型数字捷联式航姿系统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HJL-1捷联惯性航姿系统的工程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捷联惯性航姿系统是一类低成本的惯性导航系统,它主要用于输出三维姿态,并能直接输出与载体坐标系一致的三轴角速率和线加速度,便于自动驾驶仪和制导系统应用。本文以实际研制的HJL-1捷联惯性航姿系统为例,讨论了整体系统组成原理,导航算法的实现,包括四元数姿态方程、修正方式、初始对准以及计时中断的实现等;文中还介绍了由C语言编制的导航软件结构和CSDB通讯的处理思想;最后给出了工程样机实验情况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DEM与FEM动态耦合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散单元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能够模拟脆性材料的裂纹扩展及碎片飞散等破坏特性,但是无法从根本上克服计算效率低下的诟病;传统有限单元法具有计算高效稳定的优点,却难以描述脆性材料冲击破坏过程中连续体向非连续体的转化。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罚函数法的改进型离散单元和有限单元耦合方法,以提高耦合分析精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态耦合算法:即在初始阶段,模型全部为有限单元,当局部即将发生破坏时,仅使即将发生破坏的有限单元及相邻单元自动转化为离散单元,在离散单元区域研究破坏问题。这种算法充分利用有限单元法计算高效的优点,同时最大限度克服了离散单元法计算效率的不足。最后,通过两个简单算例验证了改进型耦合算法和动态耦合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将无网格Galerkin法与LS-DYNA软件相结合,建立了穿甲侵彻的分析模型,对三维球形弹体侵彻双层无限大钢靶板进行了数值模拟,解决了该过程中出现的负体积现象,并将结果与空穴膨胀理论和有限元法进行了对比,所得结果证实了无网格Galerkin法在模拟穿甲侵彻时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T300/5405、1300/913、1300/HD03三种航空材料Ⅰ、Ⅱ混合型分层研究,进一步研究了新的Ⅰ、Ⅱ混合型分层断裂测试的JJ法,并和MMB法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较为吻合。但JJ法耗费试件少,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有利于建立混合型分层的失效判据,它可以适用于不同环境下的混合型分层实验的测试。  相似文献   

14.
15.
捷联惯性系统对摇摆运动下的初始对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捷联惯性系统对摇摆运动及线运动下的误差模型,分析了系统状态的可观测性,比较了静基座与摇摆运动情况下的卡尔曼滤波器的估计效果,通过计算机仿真提出了有效的初始对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高精度定向系统控制分析、主要实现方法以及硬件设计。该设计主要解决定向位置的准确测定。它选用以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控制系统工作方式的转换,采集陀螺仪、加速度计、感应同步器的测量数据,通过可编程逻辑器件完成系统的操作。该系统可不依赖外部信息,进行全自主、全天候定向,在侦察车、装甲车、指挥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HMX基多组分PBX结构和性能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对HMX基含少量TATB、F2311(粘结剂)和石蜡(钝感剂)的4组分PBX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模拟研究。为细致考察各组分对主体炸药的作用,对2组分体系(HMX/TATB, HMX/F2311和HMX/石蜡)也进行类似的MD模拟。为深入揭示钝感机理和钝感剂的作用,还对HMX和石蜡超分子体系的相互作用进行量子化学第一性原理DFT计算。此外,对纯HMX及以它为基的多组分PBX的爆热和爆速进行了理论估算。结果表明,各PBX的弹性较纯HMX的有所改善,以粘结剂组分对主体炸药的力学性能影响最大。各组分的加入均或多或少地降低主体炸药的爆热和爆速。钝感剂与HMX的相互作用很弱,PBX的钝感性不是由电子结构因素所造成。多组分PBX的理论配方设计需综合考虑各种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热带钢粗轧段头尾部形状短行程控制SSC(Short Stroke Control)问题,提出了数值优化法研究改善头尾形状的SSC曲线。采用编程开发手段,将有限元分析与优化算法相结合,以端部宽度偏差最小为目标,建立了粗轧段SSC曲线数值优化分析系统。通过计算得到了优化迭代过程中短行程曲线和头尾宽度偏差的变化分布,最终给出优化后的SSC曲线和对应的头尾形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粗轧段SSC曲线的优化是有效的,能够降低头尾部切损长度,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9.
关于《再论约束最小二乘法》的注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同松 《计算力学学报》2003,20(1):119-121126
约束最小二乘法在计算力学和工程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借助矩阵广义奇异值分解的方法,研究了一般矩阵的约束最小二乘问题,给出了一般矩阵约束最小二乘问题的算法,推广了文献[1]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