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中频磁控溅射技术,以W、Al复合靶(面积比为1:1)为靶材,在氩气和甲烷混合气体中于n(100)型单晶硅表面沉积了一系列Al、W共掺杂含氢非晶碳[a-C:H(Al,W)]薄膜.分析了不同甲烷流量对薄膜成分、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并表征了薄膜的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甲烷流量的增加,薄膜中C含量呈上升趋势,而W和Al含量均呈现递减趋势,过高流量的CH4会导致金属靶材中毒.薄膜中的sp2C和sp3C含量受W、Al以及H注入效应的共同影响.所制备的薄膜表面均较为平滑,表面粗糙度(RMS)在0.39 ~0.48 nm范围内.薄膜的纳米硬度(H)在9.98~11.37 GPa之间,弹性模量(E)介于71~93.36 GPa之间,弹性恢复系数均在70 %以上.当薄膜中W和Al的原子百分含量分别为3.74 %和2.37 %时,H/E值和H3/E2值分别为0.141和0.198,且此时薄膜在大气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减摩抗磨性能.薄膜具有适度的sp3C/sp2C比值、优异的弹性形变性能、摩擦过程中对偶球表面形成连续而致密的转移层等因素是薄膜具有良好摩擦学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钢管混凝土纯压拱失稳临界荷载的简化计算方法——等效柱法的研究,提出了等效柱法中考虑矢跨比影响的稳定系数K1 以及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影响的折减系数K2及其与现有规范相对应的计算公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采用考虑矢跨比因素的稳定系数的等效柱法能较精确地估算钢管混凝土纯压拱的非线性失稳临界荷载,且计算精度受含钢率和钢材种类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以孔网钢聚乙烯复合管为例,利用单轴压缩实验研究了孔网钢增强复合材料管的力学性能,包括复合管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性质,提出了孔网钢等效弹性模量和开孔因子的概念(分别记为Esη),根据实验结果和复合材料理论,得到孔网钢等效弹性模量Es和开孔因子η的实验值。运用单孔模型,推导得到了孔网钢等效弹性模量Es和开孔因子η的解析计算公式,由此可计算得到孔网钢增强类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理论值。最后,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得到Esη的数值计算值。研究表明:Esη 的理论计算值与其实验结果、有限元数值计算结果比较,三者吻合较好,可推广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4.
Let G be a graph,k1,…,km be positive integers. If the edges of graph G can be decomposed into some edge disjoint. [0,k1]-factor. F1,…,[0,km]-factor Fm, then we can say F={F1,…,Fm, is a [0,ki]m1-factorization of G. If H is a subgraph with m edges in graph G and |E(H)∩E(Fi)|=1 for all 1≤im, then we can call that F is orthogonal to H. It is proved that if G is a..[0,k1+…+km-m+1]-graph, H is a subgraph with m edges in G, then graph G has a. [0,ki]1m-factorization orthogonal to H.  相似文献   

5.
相场法通过一系列微分方程描述材料断裂过程,避免了繁琐的裂纹面追踪,在模拟裂纹的萌生、扩展和分叉等方面具有优势。介绍了基于相场法的脆性材料断裂模型,给出了脆性材料断裂问题相场法控制方程的推导过程,提出了基于分步迭代法在COMSOL中实现脆性材料相场断裂模型的方法。再现了脆性材料单元模型和单边缺口平板受拉及受剪作用下的开裂过程,模拟的裂纹扩展路径与已有文献的结果相近,验证了程序的合理性。针对脆性材料相场断裂模型包含的诸多参数,采用Morris法对影响荷载-位移关系的脆性材料断裂模型参数进行了全局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杨氏模量(E)、临界能量释放率(Gc)和位移增量(Δux)是影响模型荷载-位移关系输出结果的主要参数。基于COMSOL实现的相场断裂模型能够有效模拟脆性材料的裂纹萌生和扩展断裂过程,模型参数E,Gc和Δux对材料断裂性能的提升或模型参数反演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机翼颤振的混合灵敏度H鲁棒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动颤振抑制技术是未来弹性飞行器设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但传统的LQG方法鲁棒性很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采用混合灵敏度H控制方法,并结合回路成型技术设计了机翼颤振抑制的鲁棒控制器。此方法直接针对回路的灵敏度函数和补灵敏度函数性质,根据颤振抑制系统期望的回路频域特性要求,通过选择合适的加权函数形状获得了满意的闭环系统性能,从而实现对颤振的鲁棒抑制。其特点是能够方便直观的获得系统所期望的频域性能,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抑噪能力,非常有利于工程实用。最后利用典型的二维机翼俯仰沉浮气动弹性系统模型,分别采用混合灵敏度H控制器和LQG控制器对机翼颤振进行抑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控制器将颤振速度提高了12.2%,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机翼颤振。  相似文献   

7.
粘弹层合板的稳态振动和层间应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混合分层理论和Ressiner混合变分原理,在板厚方向取二次位移插值函数和三次、四次横向应力插值函数推导出粘弹层合板的动力学方程,得出简支粘弹层合板稳态振动的解。不仅得出与三层弹性板精确的自振频率吻合良好的解,而且对于粘弹层合板,所计算的自振频率和结构损耗因子也与三维结果吻合较好。计算了自由阻尼层合板对应的低阶法向位移响应幅值和层问横向应力的幅值。结果表明,较高的层间横向正应力是低频稳态振动中引起粘弹层合板分层破坏的主要因素,采用适当模量和厚度的粘弹性材料将有效地降低粘弹层合板的层间横向正应力的幅值。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二次屈曲和二次分枝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二次分叉特性 ,利用能量变分原理和非线性几何方程建立了具有弹性约束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面内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稳定性控制方程组。控制方程组用广义傅立叶级数法进行求解 ,并得到载荷 -挠度曲线。基于分叉理论中的 Lerray-Schaulder定理 ,采用小挠动法 ,直接导出了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二次失稳方程。研究结果表明 ,非对称层板也可能存在分叉 ,弹性转动支持系数和铺层等因素对二次分叉有很重要的影响。随着弹性系数的增大 ,二次失稳载荷值与初次失稳载荷值之比下降  相似文献   

9.
非对称铺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在存在热残余应力的情况下,具有双稳态性质.层合板的两个稳态之间仅需要一个适当的激励就可以互相转化,因此该结构在变体飞机上应用广泛.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本文引入几何大变形建立了具有双稳态性质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能量泛函,提出了一个高阶的位移场函数,用瑞利里兹法推导出一组关于位移场函数系数的非线性方程组.结合牛顿迭代法和消元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得到了层合板面外位移场.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双稳态机理进行了数值模拟.选取了几组具有代表性的铺层进行计算,以有限元结果为基准,比较了本文的位移场结果与前人的结果,验证了高阶位移场函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弥散型损伤,提出一个刚度性能表征的协同损伤力学模型. 该模型兼顾了微观物理损伤响应和宏观材料刚度性能表征. 从微观角度,建立细观RVE 模型求解裂纹表面张开位移和滑开位移,以此定义损伤张量,并在宏观上通过对材料应变和损伤表面位移进行均匀化处理,建立单向板或层合板的损伤刚度矩阵和损伤张量之间的联系. 以基体裂纹为例,详细分析并建立了横向裂纹和纵向裂纹的损伤本构. 计算了[±θ/904]S 铺层层合板中基体横向裂纹对刚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由损伤导致的刚度性能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