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空间网格结构损伤探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网格结构损伤探测技术是目前结构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根据国内外的最新文献信息,讨论了损伤探测技术在空间网格结构中的应用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对现有文献中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和评述.重点介绍了目前比较适用的柔度法和模型修正方法,对该领域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及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水泥是一类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其力学性能依赖于水泥的水化过程.综述了水泥水化的微结构和性能演化的研究进展;评述了研究水泥水化过程的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详细介绍和评述了水泥水化的微结构仿真模型、力学分析模型以及建立微结构.性能关系的基本方法.分析和展望了未来水泥水化的主要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机有限元动力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雷  陈虬 《力学进展》1999,29(1):9-18
对随机结构动力分析方法,包括随机模拟法、摄动随机有限元法、动态随机有限元法和正交展开法等进行了评述,介绍了该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有限元后验误差估计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华  杨磊  沈为平 《力学进展》2000,30(2):175-190
有限元后验误差估计主要有两大类,即,残余型和后处理型.本文详细介绍了后验误差估计的二大类方法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ZZ误差估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误差估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评述.对有限元后验误差估计方法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失谐叶片-轮盘结构系统振动局部化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失谐叶片-轮盘结构系统振动局部化问题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和讨论,文中首先说明了振动局部化问题的基本概念,然后对失谐叶片-轮盘结构系统模态局部化和动态响应局部化在分析模型、求解方法及其基本性质和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最后提出了今后应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复合材料胶接修理损伤金属结构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建新 《力学进展》2000,30(3):415-424
损伤金属飞机结构的复合材料补片胶接修理技术是一项经济而有效的结构延寿方法.详细 叙述了这种修理技术的优缺点及其技术要点,涉及的内容包括胶粘剂的选择、补片材料和参数设计、 表面处理、无损检测和试验验证等.介绍了国内外对该项先进修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在飞机结构上 的实际使用情况.评述了现有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方法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7.
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损伤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智春  于哲峰 《力学进展》2004,34(2):215-223
对结构健康监测研究中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了介绍.从基于结构模态 分析的方法和基于结构动态试验信号处理的方法两方面,阐述了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损伤检测 方法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基于结构模态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是针对整个结构的检测,使 用的模态都限于低阶模态范围内,所检测的结构应容易建立有限元模型,便于进行响应预测. 基于结构动态试验信号处理的损伤检测方法通常是针对结构局部构件的损伤检测,不需要对 结构进行有限元建模,而直接从测试的动态响应信号中提取表征结构损伤的特征参数. 文中提出了对比性损伤检测方法和非对比性损伤检测方法的概念,并 对结构损伤检测中常用的信 息传感与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结构损伤检测研究中应该考虑的传感器布置问题.提 出了将损伤信息的主动检测与被动检测相结合进行损伤程度判断和剩余寿命估计等问题是 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徐明初  顾文英 《力学进展》1994,24(4):547-558
本文简要评述船舶碰撞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介绍了船舶碰撞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包括理论的和实验的).本文重点阐述实船试验方法,包括实尺试验的基本步骤,实尺试验的输入参数选择和试验地点选择.最后提出了综合性意见,并介绍了国内在碰撞研究方面已做的工作和将要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结构在基础设施中应用广泛,但环境与荷载导致材料和结构的老化损伤问题,势必影响材料性能及耐久性和结构完整性及安全性.构建有效的混凝土材料性能评估和结构损伤识别体系是当前研究热点.现有研究因对应力波传播机理不深入理解、损伤定位定量模型理想化、损伤形式简化等问题仍存在局限性.因此,开发普适全面、稳定可靠的无损检测系统,对在建或既有混凝土结构服役状况进行长期、实时跟踪,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结合混凝土无损检测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从智能压电材料振动机理研究、混凝土无损检测方法发展、基于应力波的无损检测研究进展这三个逻辑层面,即按照研究手段到研究方法再到具体研究方案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对混凝土材料性能评估和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进行了成果总结和方法提炼;基于此进一步概述了该领域所存在的瓶颈问题、研究重难点,最后提出了针对这些局限性的混凝土无损检测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江冰  方岱宁 《力学进展》1998,28(4):469-478
铁电材料以其力电耦合性能而在传感器、智能材料与结构等诸多领域获得广泛地应用.铁电材料的本构关系也因此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铁电材料的本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细观力学研究方法、宏观唯象研究方法、宏细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了一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techniques of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amage in structures benefited from important research efforts. Several methods of non-destructive damage detection, such as techniques based on modal analysis, were developed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hese techniques are their low performance, considering the industrial requirements to detect cracks as early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2.
基于提高频率灵敏度的结构损伤统计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控制结构动力特性的损伤统计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独立模态空间的反馈控制,有目的地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根据损伤前后闭环系统的特征值构造损伤指标。采用假设检验判断损伤是否发生,并剔除特征量中损伤程度的影响,采用统计模式识别方法识别损伤位置。Benchmark结构的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损伤识别方法能够较显著地提高模态频率对刚度变化的灵敏度,准确有效地检测在噪声环境下结构小损伤是否发生以及识别损伤位置。  相似文献   

13.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amage assessment of structures. The use of system identification approaches for damage detection using inverse methods has become more widespread in recent years and their formulation in a multiobjective framework has become more usual. Inverse problems require the use of an initial baseline model of the undamaged structure. Modelling errors in the baseline model whose effects exceed the modal sensitivity to damage are critical and make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damage impossi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iques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are used increasingly as an alternative to more classical techniques to solve this kind of problem especially due to their feasibility for managing multiobjective problems. This paper outlines an understanding of how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ethods operate in damage identification problems based on multiobjective FE updating procedures and takes modelling errors into account. One experimental example is used to show their performance in comparison with genetic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改进残余力向量法的桁架结构损伤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残余力向量法的桁架结构损伤诊断方法. 先由灵敏度分析, 求出结构刚度联系矩阵,再由刚度联系矩阵将损伤后的刚度摄动矩阵展开成对角矩阵,代入 残余力向量方程,得到由刚度联系矩阵表示的新的残余力向量方程,此方程可以直接求解, 即可诊断出桁架结构的损伤杆件及其损伤程度. 对于实测中难以获得完备振型的情况,采用 模态扩阶的方法来获得完备的测试振型. 最后以一桁架结构进行数值仿真分析,证实了该方 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结合摄动法和L1正则化方法的随机梁式结构静力损伤识别方法。考虑初始模型误差和测量误差的影响,建立了关于随机损伤指数的控制方程,并将摄动法和L1正则化方法相结合,对随机损伤指数的控制方程进行求解,进而从概率的角度对结构的损伤进行识别。损伤试验结果表明,和传统的最小二乘求解法相比,本文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识别多处局部损伤的位置及大小,对实际结构损伤检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Lamb wave analysis of propagation in plate-like structures, a damage det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that not only locates the position of the damage accurately but also estimates its size. Similar damage detection methods focus only on localization giving no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extent. To improve detection, we propose two predictive circle methods for size estim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for an aluminum plate with a hole. Two PZT configurations of different sizes were designed to excite and detect Lamb waves. From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damage location and extent can be determ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enables a better quantitative resolution in detection, the size of the inspection area influences the accuracy of damag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closer is the inspected area to the damage, the more accurate are the results. The method proposed can be developed into a multiple-step detection method for multi-scale analysis with prospective accuracy.  相似文献   

17.
复合材料结构内埋光纤网络测试其内部损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良新  徐宁光 《实验力学》1996,11(3):321-326
本文介绍了在复合材料层板内埋入光纤网络,用于测试层板冲击损伤的试验方法和结果。试验表明该法探测损伤是有效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8.
大型舰船受到水中兵器的巨大威胁,尤其是在水下接触爆炸情况下,船体结构将产生严重的局部毁伤,给舰船的战斗力乃至生命力带来严峻挑战。本文以大型舰船水下防护结构为研究对象,简要概述了各国海军大型舰船水下防护结构形式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水下接触爆炸下的毁伤载荷以及对舷侧多舱防护结构的毁伤机理,总结了基于具体结构和不同毁伤元的防护措施;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舰船的水下防护设计提供参考,从而提高我国大型舰船的结构抗毁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