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光测实验技术在现代力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材料力学参数如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测量,可利用典型加载试验如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并结合光测方法(如云纹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得到位移值,利用载荷信息和应变场信息通过计算获得相关的力学参数。本文利用虚位移场方法测量石墨材料的力学参数。结合石墨材料的三点弯曲实验,由数字图像相关法测量得到试件表面的非均匀变形场。通过选择两组不同的虚位移场,可以反算出材料的力学参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测量石墨材料的弹性参数。该方法可望在材料力学行为检测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低密度开孔泡沫材料力学模型的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开孔泡沫材料主要用于隔音、减振和填充方面,对其力学行为进行理论描述,探讨力学性能与密度及复杂微结构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工程意义.为了促进国内泡沫材料力学的发展和交流,文中对低密度开孔泡沫材料力学模型的研究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重点介绍了能较好地反映开孔泡沫材料真实胞体结构特点的十四面体胞体模型和随机胞体模型,并报道了近年来基于十四面体胞体模型和随机胞体模型研究低密度开孔泡沫材料力学行为的一些理论工作、同时,也对国内的一些相关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了该领域今后的一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应用格形模型和统计方法分析两相材料宏观等效力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格形模型和统计方法分析了三维两相材料的宏观等效力学性质。首先建立了两相非均匀材料的力学模型和相应的格形有限元分析.在后利用该方法针对六种两相材料模型,分别分析了材料体积比、不同空间分布和材料物理性质分布对两相材料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由于使用了三维非均匀模型和自适应载荷步长的加载技术,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材料在准静态加载条件下的破坏全过程,所得结果可以为颗粒(或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国际非均匀材料力学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Mechanics,简称ICHMM)于2004年6月21日至26日在重庆市及长江“神州”号轮船上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传统性的国际会议,它通过11个大会报告及32个分组会议以揭示当今非均匀材料力学的进展.第二阶段则分8个前沿性的研究领域进行专题讨论以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机敏材料和机敏结构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王晓明  沈亚鹏 《力学进展》1995,25(2):209-222
机敏材料是一种具有传感和执行的双重功能的功能材料,它无需外界的帮助,而本身就可以在电、磁、热、机械运动、光、声、化学、流变等等性能中的几项之间产生耦合行为,当机敏材料和具体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时便构成了机敏结构。本文重点介绍了比压电体更为一般化的线性电磁热弹性固体的一些基本理论,综述了压电体的材料力学分析以及压电体在机敏结构控制中的力学行为分析。最后则简略讨论了其它机敏材料中的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泡沫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材料的力学特性及其微细观结构特征,基于细观力学模型的分析方法是泡沫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重要途径.文中构建了描述中等孔隙率开孔弹性泡沫材料微结构特征的三维随机分布球形泡孔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弹性泡沫压缩变形进行了模拟,并计算给出了不同孔隙率弹性泡沫材料弹性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以及泊松比的分布,建立了相应的唯象表达式.研究表明,泡孔分布的随机性导致泡沫材料微结构刚度分布不均匀,泡沫压缩变形过程中不断发生局部泡孔坍塌现象直至密实,使得泡沫材料的宏观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没有明显的平台段.泡沫材料弹性参数唯象模型的研究显示,该模型预测结果与理论模型一致,且与测试结果吻合,论文建立的唯象表达式能够很好地预测泡沫材料的弹性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秦子鹏  田艳 《力学与实践》2018,40(2):218-221
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力学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授课时要注重理论分析与试验的结合. 文章在试验观测的基础上,提出基本假定,对梁截面进行受力分析,通过截面的几何关系、材料的物理关系和梁的静力平衡关系,建立钢筋混凝土梁开裂载荷的力学模型,并通过试验对计算公式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力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体现了运用材料力学解决工程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试验观测、分析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材料力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三维非均匀脆性材料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了三维均匀固体材料在宏观等效力学性质和破坏过程。首先采用格形(lattice)方法把试件离散成三维均匀网格,在每个单元格中将材料按照均匀处理,根据给定的统计规则来确定不同单元格中的材料常数以反映材料的非均匀性。然后对非均匀脆性材料选用简单的本构关系与断裂准则,采用自适应选取载荷步长对试件进行加载,通过非平衡迭代技术对刚度矩阵进行不断修正,实现了非均匀脆性材料的弹性行为及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材料的非均匀分布对宏观等效力学性质和破坏过程的影响,给出了破坏全过程的非线性载荷-位移曲线以及不同载荷阶段的三维损伤破坏的演化图。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以培养力学建模能力为载体, 强化力学思维方式的教学思想. 重点以固体力学主干课程为基础分析和讨论了力学模型的概念和要点, 强调了力学基本量和基本原理学习的重要性, 并对力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分类、基本原则进行了讨论. 通过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典型例题分析, 举例说明了建模步骤. 最后, 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力学建模能力、学习要点、学习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第十一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命题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命题思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固体相变过程中的宏细观力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孙庆平 《力学进展》1995,25(3):303-317
固体相变过程中的力学问题是近年来国际上固体力学与材料科学交叉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作者在从事与相变有关的力学研究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以及国内外进展作一简述和展望,以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杨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 在光学、声学、流体动力学、医学、材料力学、 考古学、语言学、保险学等众多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但由于种种原因使他在力学方面的贡 献未曾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杨在力学方面的研究涉及到材料力学、血液流动力学、能量、 冲击动力学、表面浸润力学、工程结构分析等方面. 他是一位纯粹的自然哲学家, 同时他能 够将理论与实验和工程实际相结合, 实现了后辈力学家所提倡的``技术科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Modern topics and challenges in dynamic fractur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field of dynamic fracture has been enlivened over the last 5 years or so by a series of remarkable accomplishments in different fields—earthquake science, atomistic (classical and quantum) simulations, novel laboratory experiments, materials modeling, and continuum mechanics. Important concepts either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or elaborated in new ways reveal wider significance. Here the separate streams of the literature of this progress are reviewed comparatively to highlight commonality and contrasts in the mechanics and physics.Much of the value of the new work resides in the new questions it has raised, which suggests profitable areas for research in the next few years and beyond. From the viewpoint of fundamental science, excitement is greatest in the struggle to probe the character of dynamic fracture at the atomic scale, using Newtonian or quantum mechanics as appropriate (a qualifier to be debated!). But lively interest is also directed towards modeling and experimentation at macroscales, including the geological, where the science of fracture is pulled at once by fundamental issues, such as the curious effects of friction, and the structural, where dynamic effects are essential to proper design or certification and even in manufacture.  相似文献   

14.
The Microand Nano-mechanics Working Group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organized a forum to discuss the perspectives,trends,and directions in mechanics of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in January 2010.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is devoted to all fields of solid mechanics and relevant disciplines in science,technology,and engineering,with a balanced coverage on analytical,experimental,numerical and applied investigations.On the occasion of the 30 th anniversary of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its editor-in-chief,Professor Q.S.Zheng invited some of the forum participants to review the state-of-the-art of mechanics of heterogeneous solids,with a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 results of Chinese scientists.Their reviews are organized into five research areas as reported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is paper.§I firstly brings in focus on microand nano-mechanics,with regards to several selective topics,including multiscale coupled models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nanocrystal superlattices,surface effects,micromechanical damage mechanics,and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metals and shape memory alloys.§II shows discussions on multifield coupled mechanical phenomena,e.g.,multi-fields actuations of liquid crystal polymer networks,mechanical behavior of materials under radiations,and micromechanics of heterogeneous materials.In §III,we mainly address the multiscale mechanics of biological nanocomposites,biological adhesive surface mechanics,wetting and dewetting phenomena on microstructured solid surfaces.The phononic crystals and manipulation of elastic waves were elaborated in §IV.Finally,we conclude with a series of perspectives on solid mechanics.This review will set a primary goal of future science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n solid mechanics with the effor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The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hassupportedbasicresearchinengineeringandthesciencesintheUnitedStatesforahalfcenturyanditisexpectedtocontinuethismandatethroughthenextcentury.AsaconsequencetheUnitedStatesislikelytocontinuetodominatevitalmarketsbecaus…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正在形成的高级实验力学体系(分析和实验方法的理论与技术)的总体轮廓,并用实际例子说明了现代枝术与现代社会的需要、物理学的新进展、材料本构方程研究的趋势、分析力学的新进展及高级实验力学的概念与方法等众多方面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7.
摩擦学研究的发展概况与趋势   总被引:37,自引:13,他引:24  
本文简要地综述了近年来摩擦学研究(包括摩擦与磨损的机理、润滑力学、材料与润滑剂、表面技术与工程和摩擦学设计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就摩擦学研究各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作者特别强调在今后的摩擦学研究中应当注意下述几个方向:摩擦学研究已从传统的力学向材料科学与技术转移;适合于高温应用的或具有低摩擦长寿命的摩擦学材料和润滑剂;磁记录和微型机械的微观摩擦学及纳米级材料摩擦学;摩擦学设计和摩擦学知识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SPD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力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剧烈塑性变形(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SPD)纳米化技 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力致材料纳米化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由粉体压 合法带来的残余空隙、球磨法带来的杂质等不足,并且适用于不同形 状尺寸的金属、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等,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介绍了SPD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相关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现状, 并展望了对SPD力致纳米材料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金属增材制造是一种兼顾复杂结构和高性能构件成形需求的颠覆性制造技术, 在航空、航天、交通、核电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该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所面临的制造效率和控形保性挑战是一个涉及力学、光学、材料、机械、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难题. 本文针对其中涉及的若干关键力学问题,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面向金属增材制造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制造过程数值模拟、成形材料与结构的缺陷表征和性能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金属增材制造的结构设计?制造模拟?性能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刘建林 《力学与实践》2010,32(2):150-153
麦克斯韦不但在经典物理学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对应用力学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应用力学方面的研究涉及到弹性力学、光弹性、结构力学、黏弹性力学、天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稳定性等方面.在研究应用力学的过程中,他将娴熟的数学技巧和对物理本质的准确把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研究方法与后人所提倡的技术科学和应用数学的学术思想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