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开区注氮采空区自燃温度场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宗翔  纪奕君 《力学与实践》2005,27(4):47-50,46
为了研究开区注氮采空区遗煤自燃和被抑制的力学过程,用非均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连续性方程、气体弥散方程和综合传热方程的联立,建立了采空区注氮非定常数值模型.结合实例,用迎风格式有限元方法求解.给出了采空区的漏风流态、氮气流态,描绘了采空区自燃过程中氧、CO浓度和温度分布的变化过程.计算考虑了瓦斯涌出和工作面推进的影响.得到注氮条件下采空区高温区形状变窄;随着注氮量的提高,使自然发火期逐渐变长,直至不自燃.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2.
前进式U形通风采空区风流与自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渗流方程、多组分气体渗流-扩散方程和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方程,建立前进式开采U型 通风采空区自然发火模型. 通过迭代方法计算沿空巷道的侧漏风量,以此边界条件数值模拟 计算出前进式开采U型通风采空区的漏风规律;根据瓦斯-O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xysj200804005.aspx前进式开采U型通风;采空区;风流规律;自燃温度场;有限元; 基于渗流方程、多组分气体渗流-扩散方程和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方程,建立前进式开采U型 通风采空区自然发火模型. 通过迭代方法计算沿空巷道的侧漏风量,以此边界条件数值模拟 计算出前进式开采U型通风采空区的漏风规律;根据瓦斯-O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xysj200804005.aspx前进式开采U型通风;采空区;风流规律;自燃温度场;有限元; 基于渗流方程、多组分气体渗流-扩散方程和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方程,建立前进式开采U型 通风采空区自然发火模型. 通过迭代方法计算沿空巷道的侧漏风量,以此边界条件数值模拟 计算出前进式开采U型通风采空区的漏风规律;根据瓦斯-O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xysj200804005.aspx前进式开采U型通风;采空区;风流规律;自燃温度场;有限元;基于渗流方程、多组分气体渗流-扩散方程和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方程,建立前进式开采U型通风采空区自然发火模型.通过迭代方法计算沿空巷道的侧漏风量,以此边界条件数值模拟计算出前进式开采U型通风采空区的漏风规律;根据瓦斯-O2-CO浓度和温度分布状态及其变化来描述自燃过程.在计算中,采空区非均质性按自然冒落考虑,兼顾瓦斯涌出对自燃的耦合作用;模拟得到,在前进式开采特有的3面漏风边界条件下,采空区自燃位置(最高温点)在开切眼冒落区进风一侧,自燃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瓦斯随漏风流从回风边界渗出.在前进开采U型通风形式下,通风量在到达工作面时衰减很大,因此,前进开采布置一次推进距离不易过大;解决好沿空留巷的封堵材料和正确的堵漏措施,是保证前进式开采顺利进行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低地球轨道环境中原子氧对空间润滑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硅油(CPSO)、全氟聚醚油(Fomblin Z25)和硅碳氢油(SiCH)3种典型的空间用润滑油,进行地面模拟原子氧暴露试验,考察了原子氧对这3种润滑油的质量、外观、分子量以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氧辐照会导致润滑油质量损失、产生固体不溶物并导致润滑油分子量增大和分子量分布变宽。同时摩擦试验发现,原子氧辐照后润滑油的摩擦系数变得不稳定,有突然增大的现象.3种润滑油原子氧暴露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Fomblin Z25较容易受原子氧影响,CPSO次之,SiCH油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了2种侧链长度的多烷基环戊烷(MACs)润滑剂,利用多功能空间摩擦学试验系统考察了模拟低轨道原子氧辐照环境对其真空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黏度仪、凝胶色谱仪、精密分析天平、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表征了原子氧辐照前后2种MACs润滑剂的黏度、分子量、质量损失、化学结构和磨痕形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2种侧链长度的MACs润滑剂在真空下对GCr15/GCr15球-盘摩擦副均具有良好润滑性能.原子氧辐照后,2种MACs润滑剂在真空中对上述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均明显增大,摩擦副表面的磨损程度加剧.此外,原子氧辐照还导致润滑剂的黏度和数均分子量增大.红外分析结果显示:原子氧辐照过程中O原子插入了MACs的碳链之间破坏了MACs的化学健,同时与C原子结合生成了CO、C—O—C等新键,并导致润滑剂的酸值增大.原子氧辐照后,MACs中烃类的碳链长度仍大于4,因此仍然具有一定的润滑性能.质量损失结果比较发现具有较长支链的MACs润滑剂耐原子氧侵蚀性能较强,表明设计调控适当的支链长度是改善MACs耐原子氧性能的一条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铝氧比对含铝炸药在混凝土介质中爆炸性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铝氧比分别为0、0.257、0.632的含铝炸药,利用AUTODYN有限元程序建立计算模型,计算了柱形装药在混凝土介质中的爆炸破坏过程,并且得到了在比例距离为2.5~10的范围内,3种含铝炸药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压力时程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冲击波峰值压力的衰减指数随炸药的铝氧比增大而减小,衰减指数分别为2.1、1.71、1.60;另外,当含铝炸药的铝氧比为0.257时比冲击波能最大。  相似文献   

6.
井筒保护煤柱合理留设的相似材料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广明  范学理 《实验力学》1996,11(3):345-349
本文首先给出了冠山矿井筒保护煤柱的留设方案,然后介绍了用相似材料模型检验其合理性的原理,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7.
低温沉积Ag-Cu薄膜的耐原子氧和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弧离子镀在低温(173 K)沉积了Ag-Cu薄膜,通过地面原子氧模拟试验机构考察了薄膜的耐原子氧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球-盘摩擦试验机对薄膜结构、耐原子氧性能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与室温(300 K)及低温(173 K)沉积Ag薄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沉积Ag-Cu薄膜由面心立方结构的AgCu合金相和少量Ag或Cu组成,Cu元素合金和低温沉积可细化Ag薄膜的晶畴尺寸、提高其致密性,细密的薄膜结构有利于抑制原子氧对薄膜的攻击,因此低温沉积的Ag-Cu薄膜表现出较好的耐原子氧性能;磨损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沉积的Ag-Cu薄膜表现出较好的耐磨性,这主要归因于其细密的薄膜结构和较高的膜-基结合强度,此外由于其耐原子氧性能的改善,低温沉积Ag-Cu薄膜在原子氧辐照前后磨损率的增加明显低于低温和室温沉积Ag薄膜.  相似文献   

8.
对矿用雷管发火可靠度进行了研究。完善了两种测试方法,即雷管连续爆速测试和雷管破片速度管状测试。引入智能系统理论对矿用雷管发火可靠度进行定量评价。对无起爆药雷管进行的实验探索,以及用于雷管发火可靠度定量评价的智能原理,都是实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描述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具有时间滞后特性,基于冲击地压失稳理论,采用解析分析的方法研究孤立煤柱非线性蠕变失稳,得到了孤立煤柱冲击地压蠕变失稳条件;采用幂次关系、分数-线性关系两种非线性蠕变模型,推导出了孤立煤柱冲击地压非线性蠕变失稳滞后时间的理论公式;并结合工程实际,与两种蠕变模型条件下孤立煤柱冲击地压滞后时间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3107工作面上顺槽保护煤柱处发生冲击地压的滞后时间实际为8.5d;采用分数-线性关系模型得到孤立煤柱冲击地压滞后时间为9.10d;采用幂次关系模型得到冲击地压滞后时间为10.45d。结果表明分数-线性关系模型与工程实际符合更好。  相似文献   

10.
任意形冒落非均质采空区流场流态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研究冒落非均质采空区流场流态及其随边界条件的变化,基于多孔介质渗流方程建立了采空区漏风流态的有限元数值模型,结合现场实例,从宏观上描绘了复杂几何形状采空区的漏风流态(风压分布等值线和流函数线),给出更准确的流态图形分布解.指出用流函数Laplace方程修正函数,对复杂形状和沿多边界方向非均质的采空区流场计算,仍能满足流网正交,其正交性可通过剖分网格精度来控制,得到采空区漏风强度沿固壁边界附近的冒落非压实区相对较大,工作面上下端附近处的漏风强度很大,并直通采空区深部。  相似文献   

11.
任安禄  谢定国 《力学学报》1994,26(3):356-367
用等密度模型和等直径模型模拟了切圆燃烧锅炉内的燃烧过程。用计算粒子来描述煤粉粒子群的运动和燃烧。假定粒子群围绕计算粒子呈正态分布来求得炉内燃烧热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对国内 外20多年来灰渣模型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详细的探讨了灰渣形成、灰渣在燃烧场中的运动、灰渣 在壁面的碰撞和粘附、灰渣层的成长和强度的变化、通过灰渣层的传热过程以及灰渣层的存 在对燃烧工况的影响情况. 文章还指出, 在研究存在强烈相变的灰渣沉积情况时, 现有灰渣 模型的假设过于简单. 作为补充, 文中建立了一种颗粒壁上燃烧模型, 给出了主要的计算思 路, 用于液态排渣炉内灰渣沉积特性的数值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机理与CFD方法耦合的煤粉燃烧数值模拟程序,计算了煤粉燃烧过 程中CO, NOx和SOx等的浓度分布特性. 通过与实验对照,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 可靠性,并分析了燃烧温度和煤粉细度等因素对于NO生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温度对于NO的 生成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增加,NO的生成浓度明显增加;对于不同煤种,可能存在一个温 度点,这时NO的生成速率将非常快;在计算范围内,温度对SO2的最终生成浓度没有 明显影响,而只影响SO2的释放过程. 煤粉细度对于NO生成有较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球形封闭容器内一个简单的煤粉燃烧爆炸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丰  浦以康 《爆炸与冲击》1998,18(2):112-117
在分析了大量球形封闭容器内煤粉燃烧爆炸实验数据基础上,考虑了煤粉燃烧爆炸机理所涉及的湍流燃烧、相变、各种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等复杂因素,并且对球形封闭容器内由于煤粉混合不均匀造成的燃烧不充分给予了考虑,得到了球形封闭容器内煤粉燃烧爆炸特征的数值计算结果,计算的压力-时间曲线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倾斜煤柱稳定性的弹塑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玮 《力学与实践》2001,23(2):23-26
考虑煤体的塑性软化性质,通过极限平衡法分析了煤层倾角对煤柱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产例验证了该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张健  周力行 《力学学报》1990,22(3):276-284
本文基于颗粒相的轨道模型,对大速差射流燃烧室中烟煤粉与贫煤粉的二维流动,混合及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从两相耦合的角度,阐明了煤粉颗粒在燃烧室中运动的规律,煤粉与大速差射流诱导的中心气体逆流之间的混合及其对煤粉火焰稳定的影响,指出此种燃烧室中煤粉火焰稳定的回流区燃烧机理,气相流场及回流区的预报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有希望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拓展天然气资源实现战略资源接替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分为两类,即钻井式技术和巷道式技术,并重点叙述了钻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开发模式。钻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1)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钻孔式技术开发模式阶段;(3)不同贯通方法直井钻井开发模式阶段;(4)水平井钻井开发模式阶段。本文分别对钻孔式、直井钻井式以及水平井钻井式等3种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开发模式的技术核心进行了论述。通过对比不同技术开发模式的使用状况,对其优劣进行了评价。在总结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开发模式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地下煤气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我国将要到来的煤炭地下气化商业化开发局面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 and Technical Physics - Adaptation of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gas diffusion combustion for different flow rates of CO–H2 and a constant coal flow rate is carried...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