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述晖  王奎华  张鹏 《力学学报》2015,47(1):169-173
针对桩与连续梁组合这一基础形式,研究了梁—桩—土竖向耦合振动特性. 首先,将桩假设为一维黏弹性杆件,采用平面应变模型模拟桩侧成层土对桩的动力作用. 同时,桩顶对梁的支撑简化为竖向点支撑. 然后,分别根据一维杆件纵向振动理论和Timoshenko梁理论给出桩和梁的竖向振动控制方程并求解,进而借助离散傅里叶逆变换获得在梁上瞬时激振下梁和土层以上桩段的时域响应半解析解. 通过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验证了解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梁几何参数和桩身缺陷对梁—桩—土竖向耦合振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考虑沉桩过程中桩周土受到扰动产生软化或硬化的现象,建立了饱和土中径向分区桩竖向振动简化模型,通过分离变量方法,得到了桩竖向振动频域解析解和时域半解析解。分析了分区土对桩竖向振动特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土层模量比、分区半径和桩底支承系数对桩竖向振动有较明显的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较强的振动作用下,由于分区软化或强...  相似文献   

3.
组合荷载下超大群桩受力变形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2,4,7,14d处理后鼠小肠所发生的生物力学重建. 通 过双轴试验(膨胀与轴向拉伸组合),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了近于在体状态下环向、纵向及交 叉向增量杨氏模量. 各组环向和纵向模量均不相等,即正常状态和EGF处理后的小肠是各向 异性的. 在EGF处理期间,各向的杨氏模量随时间变化(P<0.05). 在EGF处理的最 初7d中,环向模量减小,在处理14d后,又恢复到对照组的水平. 增量模量介 于17.4kPa与24.2kPa 之间. 纵向模量的值介于22.9kPa与32.4kPa之间,在处理4d后,比对照值显著增大(P<0.02). 交叉模量的值介于4.7kPa与6.6kPa之间,在最初EGF处理的4d中降低,此后增加并 于第7d达到最大值. 可以得出结论,肠壁的力学性质呈各向异性且在EGF处理期间会发生重建.  相似文献   

4.
李静  吴葆永  姜琳  刘震  王林富  李娟 《实验力学》2011,26(4):391-396
为了提高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提出了在桩顶粘贴一块10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在泡沫板上铺设150mm厚砂垫层的一种新型构造形式.通过对山东省东营市伟浩中央花园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的一系列现场载荷试验,对竖向荷载作用下预应力管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顶粘贴聚苯乙烯泡沫板,并在泡沫板上铺设砂垫...  相似文献   

5.
肖琦  王德弘  徐晶 《实验力学》2015,30(1):124-130
挤扩支盘桩是一种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小的沉降变形的新桩型。对某220kV送电线路工程的挤扩支盘灌注桩分别开展了下压+水平联合工况、上拔+水平联合工况和水平荷载的现场真型静载荷试验,得到了挤扩支盘桩在不同工况下的承载力、桩身轴力、桩周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分布规律。支盘桩的抗拔承载力较普通灌注桩提高约20%,支盘的存在使得桩身轴力呈现明显的阶跃式变化。根据挤扩支盘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建议承力盘间距不小于桩身设计直径的4倍,且不小于承力盘设计直径的2倍。  相似文献   

6.
李芳  段树金  梁显  马学振 《应用力学学报》2020,(3):1330-1336+1409
提出了一种考虑叠合界面摩擦效应的特殊叠合梁自振频率计算方法。将叠合梁划分为接触区和分离区,根据材料力学中的平衡法,推导了接触区摩擦效应的连接刚度;假设梁按等波长或等刚度两种形式振动,运用传递矩阵方法,推导出了简支叠合梁自振频率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两个算例。结果表明:叠合梁自振频率随叠合界面摩擦效应的增大而增大;接触区与分离区刚度比较小时,采用等刚度法与等波长法得到的自振频率几乎相同,随着刚度比增大,前者计算的自振频率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复合射孔-防砂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史慧生 《爆炸与冲击》2001,21(2):144-149
复合射孔 防砂技术是世界首创的高难度完井技术。利用射孔弹装药爆轰和助推药爆燃的能量 ,在油层中射孔并把防砂材料推入射流打出的孔道 ,形成永久性防砂塞 ,两项作业在千分之几秒的瞬间完成。它把油井的射孔和防砂两项作业结合在一起 ,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节省资金 ,并具有早期防砂、原地防砂 ,适应多种出砂地层 ,各种苛刻的施工条件 (如高温热采 )等特点 ,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运用土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原理,同时考虑桩周土的弱化效应和桩-土界面的相对滑移效应,利用数理方程方法分别求解单桩与桩周近场土域及远场土域的振动方程,建立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动力阻抗函数的简化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线性动力Winkler模型,确定了模型中各物理元件的参数,进而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从而为桩-土-上部结构耦合系统的非线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砌体复合剪压受力特性与数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砌体细观结构出发,提出了用于砌体复合剪压受力过程模拟的细观力学 模型. 该模型假定砌体是由砂浆、块体及两者之间的粘结带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以此为基 础对砌体三相组成的非均匀性予以表征. 提出了基于弹性损伤力学的本构关系,以最大拉应 力准则和摩尔库仑准则作为损伤发生的阈值,并借助复合材料破坏过程分析(MFPA)程序进 行受力分析. 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值模型和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砌体复合剪压受力破 坏过程,为砌体开裂过程的机理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尔烈  宋锦良 《实验力学》1996,11(4):417-421
实现了桩身直接贯入的沉桩光弹性模拟方法。应用这一方法研究了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中的弹性应力场及其影响区域,指出Vesic土体扩孔理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陈秋南  曾奥  罗鹏  安永林  胡伟  罗旭光 《应用力学学报》2020,(2):810-817,I0024,I0025
为了准确掌握丽香铁路圆宝山隧道炭质板岩大变形段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结合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大变形特点,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炭质板岩具有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在地下水、高地应力及施工扰动等复杂因素作用下表现出显著的蠕变特性,从而导致隧道发生大变形。同时,对圆宝山隧道展开围岩变形及初期支护受力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薄层炭质板岩段围岩的变形速率、变形量整体上较中厚层炭质板岩段围岩大,且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更长;围岩压力与钢拱架应力基本呈从拱顶到拱脚减小的趋势,且围岩压力最大值出现在拱肩,而钢拱架应力最大值分布位置不固定,常见分布位置为两侧拱墙上下,这与钢拱架因发生扭曲而设置横支撑基本吻合;变更支护参数后,围岩的时效特性有明显改善,尤以薄层炭质板岩段围岩最为明显,同时围岩压力分布更加均匀,钢拱架出现拉应力现象不再集中。基于上述研究成果,选择I18型工字钢焊制钢架、设置间距为0.6m、喷射厚为27cm的C25混凝土作为初期支护,同时采用"弱爆破、短进尺"的掘进方式,以达到控制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围岩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问题是岩土地震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多种可行的防治液化措施中 ,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抗液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对碎石桩的密实、排水减压和减震作用做了较详细的评述 ,最后还提出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特性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弹性力学为基础,对套管-水泥环-地层多层组合系统在理想固井状况下受非均匀地应力和均匀内压时的受载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接触条件和连续条件建立了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组,得到了套管-水泥环-地层多层组合系统应力分布的解析解;研究了水泥环厚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套管层数变化对最内层套管外壁径向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并讨论了上述因素对最内层套管外壁径向应力最大值及应力分布非均匀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最内层套管外壁径向应力的分布均有影响;对于具体问题,应综合考虑组合系统的几何、力学参数确定上述参数的最优值。本文研究可为复杂地层套管柱设计及多层复合材料的抗外挤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蠕变理论,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用ANSYS作为计算平台,建立了壳体结构的蠕变变形计算模型.对由耐火材料是镁碳砖炉衬和炉壳组成的复合结构转炉,由于高导热率的镁碳砖广泛使用,引起转炉炉壳的温度升高,导致转炉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炉壳蠕变变形,致使炉壳使用寿命缩短.研究转炉炉壳蠕变变形的状态及分布规律,可为控制炉壳蠕变变形、延长炉壳使用寿命提供依据.运用所述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复合结构的转炉炉壳的蠕变变形行为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现场测量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张小霞  林鹏智 《力学学报》2021,53(4):1018-1027
草本盐沼植物广泛分布于海岸带形成滨海湿地系统,这些滨海湿地具有生态、旅游、养殖及减灾等多方面价值.草本植物的消浪作用在海岸稳固和沿海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有植物消浪研究通常过度简化,将植物视为刚性圆柱并依赖于调节经验拖曳力系数来提高预测准确度,对柔性植物与波浪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还很欠缺.草本植物通常由多片柔性...  相似文献   

16.
在已有竖向条形锚板和正方形锚板水平拉拔统一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矩形锚板的三维模型。以板前四棱楔形体土核在4个方向挤压土体所形成的空间滑移体来描述拉拔破坏面。分别对4块滑体进行力学平衡分析,求解作用于楔形体土核4个面上的土压力合力,再根据土核竖向极限平衡条件确定其形状,根据水平极限平衡条件推导极限承载力统一计算方法。与大尺寸锚板试验和其他计算方法的对比表明:本研究方法对锚板尺寸效应不敏感,对不同埋深无明显的倾向性;与实测值比值的变化范围较窄,靠近于1∶1线,计算精度和离散程度指标均优于其他3种方法,整体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7.
TiNi形状记忆合金变形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刚 《力学学报》1995,27(5):587-596
给出了一种TiNi形状记忆合金(多晶)的单轴拉压、循环拉伸加卸载、形状记忆效果、恢复力、相变塑性变形及拉压。扭转比例、非比例加卸载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其变形特性非常不同于普通的弹塑性材料:如Bauschinger效果提前,甚至于会出现于卸载阶段;低温下的残余变形会在加热后消失;恒载下冷却时产生相当大的塑性变形(相变塑性变形)且在加热时消失等等。多轴加载实验结果表明,比例加载时该材料的加载屈服面及卸载屈服面都基本满足Mises准则,但非比例加载时则不然。  相似文献   

18.
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建(构)筑物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复合地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方式。工程上一般对地基浅层土的承载力要求较高,而深层只需满足下卧层强度要求即可。长短桩复合地基可做到浅层置换率高,深部置换率低,这样就合理地满足了软弱地基不同深度对承载力的要求。同时长短桩复合地基浅部置换率高,加固区复合地基模量大,深部置换率低,复合地基模量较低,正好适应浅部附加应力大,深部附加应力小的应力场,这样对减少软弱地基总沉降有利。本文探讨了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方法,提出了长短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利用复合形法求解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优化设计计算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此优化设计方法不仅可有效地保证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方案技术上可靠,还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Pasternak地基模型,在忽略桩芯土作用的基础上,对桩顶柔性约束条件下层状地基中管桩水平瞬态动力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两阶段等效线性模型描述了桩顶弯矩和转角的关系;通过传递矩阵法建立了任意桩段与桩顶状态变量关系;并结合Laplace变换及数值逆变换,求得了层状地基中管桩水平瞬态动力响应的时域解答。结果表明:随着桩顶约束(转动刚度K)的增大,管桩水平抗力增强,桩顶位移减小而弯矩增大,桩身反弯点处弯矩和剪力均减小;桩顶最大位移比χ和约束度λ在高、低K区域均有一数值不变段;中间柔性约束区段,则随着K的增大,χ逐渐减小,而λ逐渐增大,且增幅大于χ的减小幅度。  相似文献   

20.
对复合岩石圆盘劈裂时的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岩石存在完全弹性角,拉应变区域随着粘结强度增加有所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