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实现了基于集群的并行有限元分析.首先介绍构建高性能计算集群的系统分析新方法,并针对建成集群系统的特点,对并行消息传递库MPI进行了并行语义分析,进而对其主要的实现函数进行面向对象的重构而建立起OO消息传递库,以此为基础分别利用两种不同的策略实现了面向对象的并行有限元分析(OOParaFEA: Object-Oriented Parallel FEA),一种是通过对传统的基于域分解方法的并行PCG算法进行改造而在集群平台实现,另一种是对已有的基于子结构方法的串行有限元分析程序加以扩展,加入系统方程组并行求解器而达到有限元分析并行化的目的.多个分析算例表明,基于集群进行面向对象的并行有限元分析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为进一步的网络化CAD/CAE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面向对象的串并行有限元分析系统的关键实现技术。首先介绍的有限元系统类库分析,重点阐明了面向对象方法应用于串并行有限元分析所具有的优势,基于此将集成系统归纳成多个组成类库:包括数学计算类库、数据处理类库、有限元基本类库、数值分析模型类库、图形类库以及应用框架工具类库等,进而介绍分析程序的面向对象实现方法及过程,最后形成一个集成的交互式并行有限元分析框架OOParaFEA(Object OrientedParallel FEA framework)。系统快速高效的实现,表明面向对象的方法的确从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充性以及减少复杂性等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优势,并且由于其固有的继承特性而使其特别适合团队协作开发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从而给我国大规模科学计算软件的研制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结合并行有限元分析以及Java分布式Web计算,介绍了基于网络的数值分析系统。首先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组成,进而给出系统的具体构建过程,并结合一些算例表明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最后给出了结论。本系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方法引入有限元分析以及土木工程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可望将互联网变成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中心。  相似文献   

4.
并行冲击/侵彻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波  王乘 《爆炸与冲击》2005,25(3):260-264
探讨了冲击/侵彻问题涉及到的非线性材料模型、接触搜索算法、接触力计算公式、破坏模式等理论和算法,介绍了基于集群并行计算机的有限元法并行化基本思路和方法。应用实例表明本文中提出的有限元计算格式和并行化方法能够有效求解冲击/侵彻问题。  相似文献   

5.
并行求解周期性三对角方程组的谢-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工程计算中出现的周期性三对角线性方程组,本文利用谢尔曼-莫里森方法修正周期性三对角线性方程组,将其转化为求解两个三对角线性方程组的问题,结合分治法进行并行计算。在对周期性三对角线性方程组并行化分析的基础上,在集群系统中利用可移植消息传递标准MPI进行并行程序设计。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求解周期性三对角线性方程组,既具有数值稳定性,又收到较好的并行效果。  相似文献   

6.
瞬态响应分析是有限元动力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串行计算机上运行的有限元软件在解题规模和速度上都受到很大限制。为此,基于系统集成思想对串行有限元软件进行并行开发。分析得出了瞬态响应分析并行开发的重点——位移方程组的瞬态响应,给出了线性方程组并行求解的思路和实现方法。用一个实例系统的实现验证了上述开发思路,从而也为并行应用软件开发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最后对并行求解程序进行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并行化有限元结构模态分析集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熟有限元软件的模态分析流程和大型稀疏矩阵特征值的并行求解为基础,开发出一种基于大规模并行机的新型有限元结构模态分析系统。通过对串行CAE软件的二次开发,将模态分析过程中计算量最大的特征值求解部分代之以并行计算。针对并行机特性以隐式重启动Lanczos算法为基础,编写了基于MPI的特征值并行求解程序,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并行程序的加速比和扩展性;同时实现并行程序与其它串行分析步骤的无缝集成,使集成系统的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本系统使结构模态分析的规模和速度大幅度提高,以大型CAE软件MSC/NASTRAN为并行化求解器开发平台,在“神威Ⅰ”超级计算机上验证了其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一种在多处理机系统上进行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的方式及称之为∑通讯的通讯方法,对实现有限元并行分布计算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捷联惯导系统减振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抖激光陀螺的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结构设计的关键在于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减振设计。文章描述了一种IMU减振系统设计的方法,并在实际应用当中获得良好的效果。IMU减振系统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三大内容。首先是对减振系统中减振器的布局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建立减振系统的六自由度振动响应模型,研究减振器布局方案的频谱特性,比较得到减振效果较优的减振器方案。然后针对获得的减振器布局方案,设计IMU结构框架和各向同性的减振器,并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IMU的减振系统进行模态分析,获得IMU减振系统的前20阶模态频率和振型,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来验证减振设计。目前这种IMU减振系统的设计方法已应用到某新型捷联惯导系统当中,减少了系统陀螺精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冲击响应数值模拟在军用与民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需求,但现有串行分析程序难以满足求解规模和效率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并行显式有限元程序.本文在分析了显式有限元串行基本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并行算法,采用模块化程序开发模式基于PANDA程序框架开发了并行显式有限元分析程序DynPack,并进行了算例验证.算例表明,DynP...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构建的重力式码头CAD集成系统GrawCAD(Gravity Wharf CAD Integrated System)将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贯穿于系统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过程中,集分析、设计与绘制工程图于一体,具体集成的模块包括:数据输入、构件设计、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工程图纸的绘制和工程文档的编制等。GrawCAD利用标准的C 实现了适用于Windows及Linux等不同操作系统的核心计算类库,采用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工程图纸绘制模块,利用内存数据映射在系统不同进程间传递数据,利用消息发送及多线程对数据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12.
Xu Hui  Liu Bin 《力学学报》2017,49(6):1223
对于结构稳定性分析中超大规模矩阵正定性判定,必须采用并行计算方法,传统方法如计算特征值、主子式行列式及LDLT等直接方法难以实现.本文提出了一些可适用于并行的迭代判定算法.借鉴力学系统中能量下降的思想,发展了一种判定矩阵正定性的新思路,即将矩阵的正定性判定问题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并基于优化算法来判定矩阵的正定性.提出了基于最速下降法和共轭梯度法来进行矩阵正定性判定的算法.然后考虑到力学系统刚度矩阵的稀疏性和结构刚失稳状态的弱非正定性,提出可以先截超平面后解方程求驻值点的方法来判定弱非正定矩阵的正定性.为了保证对强非正定矩阵判定的准确性,本文提出可以高效混杂使用截平面法和共轭梯度法.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准确性和高效性.对于强非正定矩阵而言,共轭梯度算法更加高效;而对于弱非正定矩阵,则是截平面法和混杂算法更加高效.这些算法都容易在机群上实现并行计算,能够快速判定大规模矩阵的正定性.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有限元并行计算发展的历史,阐述了微机网络并行计算环境的意义,给出了基于微机网络并行环境的杆壳组合结构动力分析并行算法,该算法包括杆壳组合结构总刚度矩阵和总质量矩阵的并行计算以及求解广义特征值问题的并行子空间迭代法的并行计算,在多台微机上安装PVM.使用Linux操作系统.构成分布式微机网络并行计算环境,将上述算法用于某型号飞机机翼及某型号挂架动力特性的并行计算,在该并行环境下的教值试验表明所给算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钢-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华夫板组合梁结构快速经济合理的设计,提出了基于并行计算与遗传算法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Python建立了并行计算平台,使Abaqus和Python能够执行同步数值模拟和数据处理,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钢-UHPC华夫板组合梁进行了优化,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中密集的分析任务可以并行化并分配给不同的计算资源以提高计算效率;使用并行计算可以提高8.6倍的优化效率;并行计算和串行计算的CPU平均使用率分别为82%和18%。本文方法的成功应用可为其他类型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Quartz crystal resonators are typical piezoelectric acoustic wave devices for frequency control applications with mechanical vibration frequency at the radio-frequency (RF) range. Precise analyses of the vibration and deformation are generally required in the resonator design and improvement process. The considerations include the presence of electrodes, mountings, bias fields such as temperature, initial stresses, and acceleration. Naturall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s the only effective tool for such a coupled problem with multi-physics nature. The main challenge is the extremely large size of resulted linear equations. For this reason, we have been employing the Mindlin plate equations to reduce the computational difficulty. In addition, we have to utilize the parallel computing techniques on Linux clusters, which are widely available for academic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nowadays, to improve the computing efficiency.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our research is to use open source software components and public domain technology to reduce cost for developers and users on a Linux cluster. We start with a mesh generator specifically for quartz crystal resonators of rectangular and circular types, and the Mindlin plate equations are implemented for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Computing techniques like parallel processing, sparse matrix handling, and the latest eigenvalue extraction package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ogram. It is clear from our computation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algorithms and methods on a cluster can meet the memory requirement and reduce computing time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16.
付朝江 《应用力学学报》2012,29(4):475-480,490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MCS)和加权积分法对二维问题进行随机有限元分析。尽管MCS方法对任何有确定解的问题都具有求解精度高的优点,但由于求解所需的计算量巨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利用并行求解技术可有效地处理这种密集型计算问题。基于有限元分裂对接法(FETI)的并行特性并利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PCG)的求解高效性,结合整体子区域实现(GSI-PCG)和FETI法,提出二级求解算法,并在工作站机群上实现了数值算例。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本文GSI(PCG)-FETI算法具有较高的并行加速比和并行效率,具有良好的性能,可有效地进行二维问题的随机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7.
结构与颗粒材料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各工程领域,其研究过程中涉及的连续-离散耦合计算方法面对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了粘接-映射混合算法来研究连续体与离散介质耦合动力学问题.将连续体模型划分为内部区域及与颗粒接触的边界区域.边界区域采用粘接算法模拟连续体外部形状并使用高效的球形接触判断准则;提出一种包含Rayleigh阻尼映射的有限元映射质点弹簧算法来精确计算连续体内部区域内力和变形.二者相结合构成粘接-映射混合算法,并引入计算机集群和GPU(图形处理器)并行技术,对埋没于颗粒材料中受激振动固支方板的连续-离散耦合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粘接-映射混合算法有利于双层级并行算法的程序实现及优化,并在连续-离散耦合界面进行快速接触判断的同时实现对颗粒材料中方板位移、变形、振动形态等参数的研究.通过定幅扫频和定频变幅方式考察激振力频率和幅值对振动板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观察到二倍周期现象,同时给出了该连续-离散耦合系统中颗粒体系的能量耗散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